秀山故事

纪实文学 | 绿叶草根

纪实渝东南边陲、武陵山福地秀山县的古往今来,记录各种人物和他们对社会的影响那些故 ...

第1卷从远古到清朝 第2卷民初纪事 第3卷红军故事 第4卷乱象纷呈 第5卷抗战时期 第6卷革命传统耀千秋 第7卷伏笔飘逸 第8卷秀山解放 第9卷秀山剿匪 第10卷人民的新秀山 第11卷春潮滚滚

首页 长篇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第88章夜明珠电解锰不是传说

秀山故事 by 绿叶草根

2020-12-8 11:35

三角滩,位于秀山东北角,处于梅江下游,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芦苇丛生、蒌蒿遍地的荒滩。一边是水力能源白白浪费,一边是农民生活还有困难,很多人连电灯都未见过,捧着金碗讨饭吃。谁能想到,十多年后的今天,这里会成为人才荟萃,出“金”产“银”的地方?

1973年,石堤区各公社在这里联办了一个200KW的电站,作用微乎其微。

秀山县革委会副主任宿成清自始至终参与了三角滩电站选点、设计、报批立项建设的全过程。从报批立项、筹集资金,宿成清与水电局工程师祝清源、计委副主任杨德礼几次到省计委、省水电厅汇报,曾找过当时省委副书记段君毅汇报,他亲自在宿成清一行的介绍信上批示“请省计委主任辛文接待处理”。宿成清拿着省委段书记的批示找到省计委辛文主任,他当时还批评秀山:“不符合基建程序,先斩后奏,没有批你们就动工了。”经过3人解释,不是新建,而是在石堤乡的一个小电站上改造,最后辛文主任才批示“请计划处接待处理”。计划处处长、工程人员听取汇报后,看了他们带去的资料、图纸,决定批准立项。

回到县汇报后,县委决定立即上马动工,当时8个区,只在石堤、龙池两个区抽调民工负责三角滩电站基建,其余6个区负责组织民工修建钟灵水库。工程高峰期时,民工多达2000多人,施工条件非常艰苦,指挥部就设在河边一块大石头上,四面通风,当时资金困难,宿成清又负责领导总参通讯兵部队梅江通讯站工程的建设,因梅江通讯工程建成后,需要1000多万千瓦时的电力供应,当时通讯部准备由湖南架线过来。

宿成清就向通讯兵部队负责梅江工程的副参谋长曹景华建议:我们三角滩正在建设,只要多增加一台设备,就可以解决梅江工程供电的需要。

因此,曹副参谋长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到三角滩实地考察,认为此方案可行,同意列入梅江工程建设计划,由部队解决资金295万元,同时有偿从部队调拨汽车2台、吊车1台、95输电线95吨、1800千伏安的变压器一台和钢材一批,同时抽调一个班的解放军战士,带着设备给三角滩工程打隧道。

在施工中,资金跟不上,通讯兵部许副参谋长来梅江检查工程时,宿成清请他到三角滩检查工程进度,看后宿成清向他汇报,最大的困难是资金跟不上,怕影响工程进度,当时他也讲,我们工程资金也有困难,决定要宿成清与他一道去成都找省政府。

宿成清与他一起到成都后,找到省长鲁大东和副省长刘海泉,当时答复解决50万元,出来后,刘副省长说:老宿,你不要走,将钱拿到手了再走。

等了两天后,刘副省长说:“你可以走了,钱已划到你们县上去了。”

回来后,由于资金有了保证,工程进展也很顺利,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建成(3×2)6000千瓦秀山第一座中小型电站,并架通了80多公里输变电线路。整个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一是国家投资300万元;二是总参谋部通信兵部梅江通信工程需要用电,投资了295万元;三是宿成清带民工团赴石柱兴修川气出川公路,工程结余款30万元,加上各项物资和车辆折价共近50万元;四是兴修石北河大桥工程结余现金50万元以及工程物资全部转入该项工程建设,余下部分是石堤、龙池两区民工投劳折资,整个工程耗资800余万元。民工投劳折资部分,由三角滩电站后来转入秀山县人民医院兴修住院部用于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建设。

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也付出过血的代价。一次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施工现场被淹,木材被冲走,为抢救木材,一名民工被洪水卷走。一天晚上,在大坝施工中,从高山上滚下一块石头,又打死一名民工。在两江口放炮取石,处理瞎炮时,引起爆炸,又炸死两名民工,尸体被炸抛入河中,用小船挂上牛王刺在河中来回反复探查,最后才将两名民工尸体捞上来。历史告诉后人,永远不要忘记为我县水电建设献出生命的死难者。

1977年,国家投资,把电站扩了5000KW。在知天命那年,张希令任工程副总指挥。人称“张司令”,实际主持全部施工工作。在这里,他同时尝到了创业的艰辛和甜蜜,爱上了三角滩这片美丽的土地。他打算终其一生在这里干一番事业,为秀山人民奉献一切,不走了。

“张司令”不愧“司令”美誉,确乎善于调兵遣将,识才爱才惜才用才。在电站扩建工程施工中,他发现了能工巧匠龙焕新,幷把龙焕新向县委书记鼎力推荐。

龙焕新,苗族,渝秀里仁乡老寨村二组人,1943年3月2日(农历正月二十六)生。当年,在报送干部呈批表时,县委书记罗志祥看龙焕新年纪偏大,上级肯定不予批准,为了提拔重用这位农民出身的科技干部,龙正学令其“年轻5岁”,写作:“1948年2月出生”;与此同时,他在里仁乡初中毕业也改作:“1963-1966年在重庆市长寿县中学读书”。
    1977年7月,龙焕新以民工身份到三角滩参加电站建设,主要做木工模型工作。当时,负责机组安装工作的总设计师陈某和工地指挥郭生扬让参加建设的所有木工按图纸施工。龙焕新之外木工因为文化低,谁也看不懂图纸,只有龙焕新一看就懂,但他建议按设计图纸简化模型,陈、郭二人听他说出了想法,就让他试做。龙焕新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的简化模型,投入工地试用,既适用又标准,深受陈、郭二人称许,便要他当木工施工员兼木工组长,开始负起了木工技术指导责任。接着,龙焕新又做了三个尾水模型,同样一举成功。发电机安装施工指挥严天银又令龙焕新做发电机组蜗壳模型。这种模型的设计图纸相当复杂,连张希令从川汉路建设工地带来的木匠都做不来。严天银又叫龙焕新做蜗壳模型。
    木工组的人大多不熟悉此模型制作,又因龙焕新是地主子女(当时左倾流毒尚存,地主子女低人一等),不听他的指挥,逛街玩耍去了。严如钢铁、急如星火的三角滩电站工地副总指挥(际全权指挥者)张希令到木工房检查工作,看到只有龙焕新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立即动了重用此人的念头。他马上向龙焕新询问蜗壳模型的有关问题,龙焕新对答如流,张希令十分高兴。
    蜗壳模型做好了,许多人都认为此物太大,要拆开后放入发电机房安装。张希令坚决不准,要原物运输到发电机房边,并在与龙焕新作技术磋商后,令龙焕新主持搭跳工作。吊装蜗壳模型,要用绞磨和土办法把蜗壳模型吊放进发电机。为了保证成功,张希令亲自作一线指挥,指挥起吊组起吊安放。
    又一次成功了!
    此后,只要与木工技术或其它施工技术有关的问题,张希令都要找龙焕新商量。
    三角滩电站第一期扩建工程于1979年建成投产,装机总容量为5200KW(1988年扩建为6000KW)。当时,全县工业十分落后,在丰水季节,除保证本县用电外,还销售了一些到湖南龙山县的里耶镇,但发电量还是用不完,每年有1300-1400KWH电造成浪费,一台机组白白地安睡在那里。按0.085元1KWH的成本价计算,每年损失130万元;按0.21元/KWH的使用价计算,每年损失更要在270-300万元之间。

作为指挥长,他心痛啊!他为国家不应有的损失而心痛,他为人民劳动血汗的结晶没能全部发挥作用而心痛。

他苦心钻研电解锰技术,想把损失一文不漏地夺回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宿成清与他异床同梦,正在打他的主意呢!

1970年代,宿成清在县革委会任职,县委、县革委分工,由他主管工业。为了开发秀山的锰矿资源,宿成清曾先后带人多次到酉阳龙潭“川东地质队”了解秀山的锰矿资源的储量和品位,请他们提供开发利用资料。地质队对秀山锰矿进行过普查,在县内多处地段打井详查,查明全县锰矿普查的储量为2400万吨,平均品位在20%以上,含磷量偏高,提供溶溪茶园段可开采储量为600万吨。由于当时要开采电解金属锰的条件不具备,属于高耗能源,电力供不应求,只能利用秀山碳酸锰表面氧化层生产电解二氧化锰粉原料。在钟灵笔架山、溶溪茶园开办两个采矿厂。1973年,利用马车站原有场地兴建电池、锰粉两个厂,电池厂主产干电池,锰粉厂主产碳酸锰天然二氧化锰粉。1974年,为扩大规模,在城北秀一中后面新建一个二氧化锰粉加工厂。1977年5月两个厂合并为“秀山电池锰粉厂”,实行一块牌子两套班子,为两个独立核算单位,电池厂为集体所有制,锰粉厂为全民所有制。1979年,生产干电池22429万只,生产电解二氧化锰粉52.23万斤,生产的电池产品主要在县内销售,少量外销酉阳、黔江和贵州松桃,由于生产出来的电池数量、质量上不去,成本高,缺乏竞争力,到1981年,被迫转为生产电解二氧化锰粉,产品销往万县经玉屏上火车运往成都电解二氧化锰厂。当时,全县锰矿采选业发展到4家,职工3000余人,固定资产42.5万元,年产锰矿石578万公斤,实现产值29万元,销售收入17.5万元,营业1.5万元,上缴税金0.4万元。

开发秀山锰工业,宿成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共产党员身上,结果居然圆满实现。

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南下干部,为什么会受到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同志多次高度的赞扬,并号召全省党员向他学习?

一位军队的基屋干部,转业地方后,何以能成为国内第一流的化工企业的创业者和企业管理的行家?

    一个平平常常的高中毕业生,事业的成功是怎样使他的名声飞出国界、飞到海外的?

没有别的原因,那是一个党员的红心在跳动,那是创业之花在结果,那是奉献精神在闪光。

他是秀山锰工业的开创者,“技术革新第一人”,金属锰电解第一人,出口创汇第一人他,就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三角滩电化厂厂长张希令同志。

    张希令,原名张熙龄,男,汉族,贫农出身,生于1927年(农历丁卯年,属兔)11月,山东省掖县掖城区西南预予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入党后,一生都始终牢记入党誓词,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秀山和周边地区锰工业的开创和发展奉献了太多太多的心血并且通过自学,从小学文化水平达到高中文化水平。

张希令从小经历过不同寻常的磨炼,造就了他的坚强性格和坚韧品质。
    1930年,张希令才三岁时,蒋、冯、阎新军阀发生混战(中原大战)。5月下旬,晋军傅作义部进入鲁境,韩复榘未抵抗即退兵至黄河西南。但是,傅作义的炮弹却落在张家房顶,张希令之父不幸中弹身亡;1939年,张希令10岁时,母亲因家庭不和,伤感过度而死亡。于是,张希令成了孤儿。
    1933年9月-1941年7月,张希令由祖父、祖母供养上学,断断续续读完小学,取得高小毕业文凭。
    高小毕业后,因祖父、祖母无力供养他上中学,他便到青岛一家医院当帮工,有饭吃,没工资拿。
    1944年8月—1947年,他先后在哈尔滨道外装订厂、青岛市大源制皂厂当工人。
    1947年,掖县解放,张希令从青岛回家,分得9间房、4亩地,遂在家务农。

1948年12月—1950年3月,张希令任山东省掖县掖城区区公所干事;1949年11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入川,后转地方工作。1950年11月任中国共产党涪陵地委印刷厂厂长,涪陵行署秘书室秘书。1953年9月任涪陵医药公司第一副经理,党支部书记。1958年4月任涪陵县工业局局长。

1959年5月调秀山工作,历任秀山县工业局局长、党支部书记、秀山县委公交部副部长、县计委主任、县委调研员等职。曾当选秀山县人民代表大会第四、九、十届人民代表;中国共产党秀山县第二、六、七次党代会代表;秀山县人民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委员;秀山县政协第一、二届委员。

张希令任职秀山县委工交科副科长期间,曾带秀山县民工到川汉铁路参加三线建设,并负责经费管理工作。由于他精打细算,节约资金20万元,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这20万元资金划拨给秀山县工交科,用于龙石公路和宋农桥、石堤桥、北河桥等公路桥的建设。
    修了公路修了桥,张希令又亲自指挥修建三角滩电站。此后,他即与石堤、与三角滩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来三角滩之前,他在县委工交部工作,知道本县锰矿含量丰富,有较大的开采价值。

秀山锰工业从无到有,秀山锰工业遍地开花,是改革开放的东风吹绿的花园。是创业者用辛勤劳动浇灌的成果。

锰产品行销世界,他们的名字也就与世界挂上了钩。

秀山有的是创业者,他们遍布城镇乡村,他们的创业是艰辛的,他们的足迹是闪光的。

1977年春开始,他连续几年主持三角滩电站施工和电解金属锰试制工作,在工程施工特别是电解金属锰厂设计、试制、安装、生产过程中,不顾年迈六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为开发秀山锰资源、振兴秀山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至1986年7月为止,生产电解锰2100吨,出口1800吨,为国家创外汇300万美元,创利税收入330万元,使三角滩电化厂生产能力提升至年产2500吨,并使该厂成为全国最大的电解金属锰生产企业。   

他开创秀山锰工业的过程,是艰苦的斗争历程。1979年,三角滩电站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立即遇到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因秀山太穷,工业不发达,发电量用不完,县委作为政治任务下达各单位、各公社,仍只能用其中一部分。

1982年1月正式建成投产,当时生产原料硫酸是从湖南的株州、贵州赤水运进,矿石从溶溪进,生产成本高,为了降低成本,由三角滩电站自筹资金,在溶溪茶园新办万吨锰矿厂,在迎凤新办一万吨的硫酸厂,各为厂内一个生产车间。

1983年形成年产50万公斤生产能力,电解锰产品质量达到国家出口标准。1984年进行技术改造,扩大规模,产品质量开始只能生产两个九,提升为99.9%。

1985年12月底,三角滩电站装机总量达到5200kw(1988年扩建到6000kw)的时候,除本县用电外,输送一部分到湖南龙山县的里耶镇。但是,每天仍要浪费上十万度电,白白放入水中流逝。按0.085元/kwh的成本价来计算,每年损失130万元;按0.12元/kwh的使用价来计算,每年损失更要在270-300万元之间

作为一个中共党员,一个南下干部、一个人民的勤务员,他为这巨大的损失心痛不已。
    他要在三角滩上开拓新的事业,要把这些电全用上。
    他请人把英国人写的有关电的销路的一个材料译成中文,他看了后,才知道,电解金属锰耗电量最大,经济效益也相当高。他想,如果把电解金属锰试验成功,电的销路问题就立即迎刃而解。于是,他便下定决心走出一条电源利用的最佳路子,即开拓和开发秀山锰工业的路子来。

他在县委工交部工作时,知道秀山锰矿储量丰富且是全国最好的锰矿矿石,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因而,他打算以电站为依托,建立和发展电解金属锰工业。为此,他把从三角滩电站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好领导、好干部、好人才全部留站,为秀山的经济建设准备人才。

县里有些人不仅不支持建立电解金属锰工业的立项,反而反对,对张希令在三角滩的一些正确做法大加诋毁。

 

作者福利:录制音频,上架喜马拉雅。请加天马文学网管理员微信w609778830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成绩]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章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