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8 13:2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村民离开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土地。身为大山的女儿,程明仙用母亲般的温暖呵护着家乡的一草一木,让一个600多年的古村落焕发新生,如诗书画卷般展现在世人眼前,数十年如一日延续着美好乡愁的记忆。
程明仙,女,土家族,生于1952年12月,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过大寨村党支部委员、村妇女主任、村民委员会主任等职,1993年6月任清溪场镇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后又任县人大代表。
她坚持保护古村落并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带头捐资修路改善交通条件,带领村民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和乡村旅游走上致富路。曾先后被评为“秀山县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优秀党支部书记”、“秀山县抗洪救灾先进个人”、重庆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重庆市文明市民”等,她所在的党支部也曾多次被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97年她当选为重庆市第一届党代表。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模,2005年获评“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提名奖,2009年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6年10月当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自任支部书记以来,她以勇于开拓进取,自强不息,锲而不舍地拼搏精神和不愿服输的巾帼气魄,为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谱写了不平凡的篇章。十多年来,她顶着各种困难和压力,带领全村干部和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努力改进村民的生产条件及生活方式。她深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为了修通3公里的公路,发动群众集资3万多元,带领群众苦战两个冬春,终于结束该村不通公路的历史。积极带领群众大搞科学种田、兴修水渠水圹,使农业稳产高产。1996年7月14日,秀山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她不靠不等不要,带领群众很快修复了全村倒塌的电杆、修复2公里河堤,垦复了350亩良田,迅速种植中药材900亩,不但恢复了生产,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她下决心带领大家调整种养结构,利用山区坡土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和畜牧业。带领村干部走出去学种植中药材的技术,本人每年坚持带头种白术20亩以上,年收入至少达4万元,真正成为全村最先富裕起来的领头人。她发动村民重点以发展生猪、山羊、家禽养殖业为主,要求家家户户做到山上搞林药种植,山下搞畜禽养殖。经过全村干部5年来坚持不懈的苦干奋斗,如今大寨村民已走上种养齐头并进,规模发展的致富路,十多年来,她积极带领群众,向贫困开战,硬是把一个心涣散,封闭贫穷浇落后的“夹皮沟”小山村,逐步改变成了如今人心齐、民风正、村貌新,水、电、路、通讯畅通,户户有增收项目,年人均收入达3000元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
由于程明仙在最平凡最基层领导岗位上做出了突出业绩,为大寨村作出了积极贡献,不仅赢得了村民的尊敬和拥护,而且还赢得了各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和嘉奖。
始建于明朝初年的大寨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远远望去,200余幢盖着青色瓦块的全木质土家风貌民居依山而建。进到村中,古桥、古井、古树穿插其间,古风犹存。
在程明仙眼中,这处被她视为第二故乡的古村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特别是那些古朴巧拙的土家木屋,可以说承载了几代人的美好记忆。
1971年,程明仙从东林嫁到大寨村。生活中,她常常帮着担任村妇女主任的婆婆做事,婆婆退休后,她接任了村妇女主任的职务,1993年开始担任大寨村支部书记。
20世纪末,大寨村的村民相继奔赴沿海城市打工。几年过去,致富回来的年轻人看见破败不堪的老房子,决定改建宽敞明亮的砖瓦房。
“改善居住条件咱不能拦着,可随之而来的肯定是大拆大建,古村风貌定会荡然无存。”虽是外来的媳妇,可程明仙深知大寨村的文化价值。人们欲把城市的钢筋水泥搬入大山、植入古寨,但古文化、古村落却是难再复制的“绝笔”。当记忆中的乡愁逐渐变成回忆,这样的结局令人痛心。
面对那时几乎难以扭转的拆建大潮,程明仙下定决心要保护古村落,“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毁了”。她挨家挨户地上门,不厌其烦地给大家强调保护古村落的重要性。有的村民不理解,她就每日每夜地做工作,面对她的那股韧劲,很多人不得不败下阵来。
在程明仙的动员下,大寨村村规民约出台了,其中明确规定:新修房屋一律用木质、按规划进行,任何村民不得破坏现有的村落空间布局,不得随意破坏古桥、古井、古庙等古建筑,不得随意砍伐树、竹、花木等自然植被。
大寨古村落格局最终得以完整保存。然而,一边是木屋年久失修,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一边是村民迫切改善居住条件的合理诉求,二者如何兼顾,矛盾如何化解?程明仙着实下了不少功夫。在她看来,“只要木房子住起来比砖瓦房更舒服,村民自然就会支持保护老房子的政策了。”
在她的不懈努力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大寨村赢得了210万元投资,对110幢民居进行了除险加固,对30幢民居的隔墙、瓦面、屋檐等进行风貌改造;投资260万元硬化了上寨组公路1100米、邓二沟至斗山沟公路2000米,铺设村民出行青石板便道13条共1800米,修复年代久远石拱桥1座,新修平板桥1座。
如今的大寨村,屋外是青山绿水,屋内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抽水马桶和清洁能源沼气。同时,村环卫保洁队伍对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现象进行了大力整治。虽然住在农村,村民们也能享受到干净卫生的现代生活环境。
作为承载乡愁的传统村落,如何在新型城镇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程明仙深知如果离开了经济和文化的支撑,不能聚集人气,古村保护就是一句空话。在她心中,大寨的古村落保护是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步。
为增加群众收入,她在自家的承包地里为村民开展先进技术示范种植,无偿传授生产技术,带领大家走科技兴农的路子。
利用山坡土多且多数为扁沙地的自然优势,程明仙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中药材和种植业,种植白术720亩、金银花220亩,出栏生猪500头、山羊1000只,辅佐发展桂花树苗圃基地。栽植月季花、栀子花、杜鹃花,在扮靓村居环境的同时,让村民们安居乐业。
为积极深入挖掘民俗特色文化,程明仙每年都会牵头举办“大寨闹春”活动,组织村民编排土家摆手舞、跳花灯、狮子灯等极具特色的民俗文艺节目,开展“三月三”打粑粑、供奉“火星菩萨”、闹社、打绕棺、龙缠灯、“哭嫁”等土家族风俗节目。逐渐兴起的民俗生态旅游,让村级农家乐成为新的致富门路,村民们的日子更加有滋有味,村子也更好地展现出历史和文明的风华。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程明仙或许不会抒发人文乡愁,但是她的行动却处处彰显了对文化根脉守土有责的自觉。曾经受了多少白眼、跑烂了多少双鞋子,她早已不记得了,但正是在她毫不放弃的努力争取中,让村民看到了古村落的文化价值,不断树立起保护意识。
始终心系百姓的程明仙,将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化作了“孺子牛”精神,将爱与奉献书写成了不朽的人生基调。2016年换届选举,她再度全票当选。在村民们心中,她不仅是个好书记,更是坚毅的女强人。
程明仙39岁时,丈夫因肝硬化过世,两个女儿当时一个9岁、一个6岁,她不仅要抚养女儿,还要一个人照顾公公婆婆。20多年来为大寨的发展奔走,可想,一个女人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如今,两位老人均已过世,女儿们大学毕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虽然女儿们在城里给她买了房子,但程明仙仍坚持住在村里,“不住在村里,村民有事找不到我会着急。”
璞玉难尽美,尚需琢磨人。2015年,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宗委及有关部门结合大寨历史文化背景,针对其独有的风土人情,特聘重庆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大寨村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聘请了三峡大学编制《清溪场镇大寨村保护与发展实施规划》。
对传统村落的拯救,对美好乡愁的挽留,重在每个人从心底里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善待自然。传统村落承载着秀山上百年的历史,维系着这块土地传统文化的情感纽带。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的当下,环境秀美、布局优美、产业精美、生活富美,是程明仙和村民们一同打造的大寨蓝图。
全国历史文化古村落、重庆市精品土家村寨……在来之不易的荣誉面前,这位年过六旬的县人大代表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守护大寨村是我一辈子的责任,一定会坚持做下去,让传统优雅地活在当下。”
她一心一意为群众,推广良作良种、调整产业结构,当地人均纯收达到6500元;她舍小家为大家,村里修路,她捐助3万元资金,无偿出让自家的承包地…
重庆市秀山县清溪场镇大寨村支部书记程明仙,用拳拳的为民之心为大寨村发展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作为村支部书记,程明仙时刻想到的是如何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
1992年,她不辞辛苦,跑上跑下,争取修路资金。在修路过程中,遇到资金不足,她慷慨解囊,捐资3万元。公路要从她家的承包地通过,她二话不说,又无偿把自家的2亩承包地送给村里修路
最终,程明仙带领全村人民通过一年的苦战,终于了修通了3公里的村级公路
在程明仙的榜样示范下,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干群一心,村里一年一个样。如今,该村公路通组率达到100%。当群众打心眼里感激她时,她却认为这只是尽了一个党员干部的责任
路通了,群众的出行问题解决了,她第二个考虑的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改善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她为了学通弄懂农村生产实用技术,在自家的承包地里为村民作先进技术示范种植,手把手地无偿为村民传授科学生产技术,带领群众走科技兴农、良种良法的路子。在全村普及推广了“双杂”良种,使土地产出由一年一季变成了双季三季,单位面积产量由亩产100斤增长到亩产800斤,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锅头有煮的还不够。”程明仙又致力解决农民的经济收入问题。她利用山坡土多的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中药材和畜牧业
现在,大寨村种植药材白术已达720亩,户平均3亩,种植银花220亩,户平均1亩,已出生猪500头,山羊1000只,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
在程明仙心里,群众的事,不论大小,她都很很上心
2012年7月18日特大洪灾中,程明仙置生死于度外,冒着大雨,始终坚守在鸡公岭水库历战五天五夜。她与男劳力一样,扛沙袋、挑土方防洪抗灾保水库,保住了水库下游135户村民的安全
水库保住后,程明仙汗水未尽,她不顾疲劳,又带领群众投入紧张的生产自救工作中,组织村民恢复电杆,恢复被洪水冲垮的2公里河堤,恢复了被水打沙埋的350亩良田。
“只要是我们有什么困难,跟程书记说,她都会帮忙。”大寨村村民陈伟说。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5年以来程明仙自掏腰包先后拿出10多万元资金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在她看来,这些事都是理所当然的,都是分内事。
程明仙的辛苦付出也得到社会认可。她曾获得“秀山县优秀共产党员”、“秀山县抗洪救灾先进个人”、“重庆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重庆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重庆市文明市民”、“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在重庆秀山县清溪场镇大寨村,有一个这样的古村落,它建于明朝初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数十年来,村党支部书记、秀山县人大代表程明仙一直在为这个村的文化传承和村民致富不遗余力。她是村民致富带头人,从改良种植品种、学习种植技术开始,从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到发展乡村旅游,她发挥了一名勤务员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诚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村民离开祖祖辈辈生养生息的土地,土地因壮年人渐少而撂荒,乡愁渐行渐远。但是,在乡村仍然有一批人在守护家园,传承传统文化、带领村民致富,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延续着美好乡愁的记忆。
诚然,时代在巨变,城市越来越热闹,乡村似乎越来越安静,但程明仙守护村寨、保护村寨的初心依然没有变。她要让人们记住乡愁。制定村规民约,保持淳朴民风;示范种植,推广良作良种;改善公共环境,带头捐款修通公路;带领村民成立村环卫保洁队伍,让乡村更美;发展乡村旅游,向游客展现民俗风情……程明仙以实际行动将一个村寨打造为一张通往世界的名片,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树立了榜样,。
守护、建设、发展,都是乡愁最可贵的基因。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这些,程明仙带领乡亲们都做到了,乡村仅仅有青山绿水还不够,经济要发展才能留住人、更能吸引人。
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寨村完整独特的土家民居风情,因为程明仙的全力以赴,保留了原生态自然风光深得游人喜爱,先后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古村落、重庆市精品土家村寨。年过六旬的她将村寨的发展看成了一辈子的责任,她的坚守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借鉴的范本。
程明仙对这片土地全力以赴,只因为深爱这里的乡亲。程明仙是8000多万中共党员中很普通的一个,但她带领乡亲们致富的责任担当意识,对乡村古院落文化的认识、保护、传承令人肃然起敬。她能够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是当之无愧的——她的敬业精神为我们建设美丽乡村书写了最美的篇章。
两位劳动模范在秀山,农业是程明仙,工业是刘波。
去刘家堡采风是源于去钟灵的路上,看这里在成片打造木质吊脚楼,出于好奇,去看个稀奇。
走进刘家堡,地上不滚烫了,一股凉风袭来,透着清新
刘家堡大多姓刘,据老人讲,他们在这里居住少说也有7、8代人之多近两百年,现在只有一个准确的传说——祖上从江西来的,也有说是贵州过来的,何时来的,怎么来的却不清楚了。现在刘家堡大约50来户人家就生活在这蒙子山腰,群山环抱,流水潺潺,风景如画
三年前,邓钟(邓阳——钟灵)公路未打通,这里的人们无论下秀城、赶石耶、上钟灵都是肩挑背磨,把山里的柴禾、黄豆、包谷及土产挑到城里换成日常生活用品。他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宁静地生活。
这里标志性风景,就是雄踞刘家堡前方的狮子山,狮子成安静的饮水状,头潜溪水、背临东风、尾扫四方,拱卫刘家堡的静谧和安宁;对面石崖上有一酷似雄性睾丸的东西,当地人称为“奶包水”,在崇拜雄性的古人,又赋予了很多的神奇和联想;右边的雷打岩,比棒打鸳鸯还残酷的事实是打得一对情侣千年分隔……
在这片密林中,在这些溪水旁,流传着很多农闲时诗情画意般传说。
几年前,这里出了个全国劳模、著名企业家刘波。对刘波,或许很多秀山人都不知道,提起“锰都大酒店”,可能少有不知的。锰都大酒店就是秀山六合锰业有限责任公司老总刘波出资兴建的。
刘波挣钱后,就去翻修已经残破不成样子的老屋,按照当地流行的吊脚楼格局将老屋修缮一新,让自己的父母兄弟住得舒适一点,这也是对长期在大山里劳苦一生的父母的回报吧。
当他看到自家的房子在寨子里特别显眼的时候,也感到了特别的刺眼。因为他的乡亲们还很穷,同样需要改变。受改造自家老屋的启示,何不在此建一个休闲农家乐呢?一可卖出本寨子种的菜、养的猪、炕的腊肉;二可解决闲散劳动力。于是,他投巨资修建了刘家堡休闲山庄,从建筑格局看,可谓富丽堂皇,从低廉的菜品价格看,要收回投资,那是猴年马月的事了。但刘波搞休闲山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乡亲们卖土特产品免遭肩挑背磨之苦而上街,为闲散劳动力有个就业渠道。
受山庄的启示,刘波又把眼光放得更远,他要回报刘家堡所在的整个秀田村。他出资请西南大学的专家实地勘察编制了《秀山秀田土家生态园(秀田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规划书集生态养殖、种植、休闲、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将全村350多户,1200多散居在山里的村民集中三个点安置,前期的通路、通水、平地基的投入全部由刘波出资。让村民走出大山,走出希望,过上幸福生活。
我们看到的刘家堡一带正在修建的一幢幢木质吊脚楼,就是实施规划的一部分。
致富不忘反哺,期待刘家堡的明天更美好。
刘波,男,土家族,生于1955年1月,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灵乡秀田村人。2001~2005年任钟灵乡秀田村党支部书记。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刘波高中毕业回乡务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上村干部后,带领村民种植白术、银花、杜仲等中药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1988年,钟灵乡办锰矿厂由于管理不善,濒临倒闭,乡党委决定他出任锰矿矿长。百孔千疮、濒临倒闭的高风险企业,他凭着才智和勇气,带领全厂职工,迎难而上,开始了一场振兴企业效益的攻坚之战。1997年,政企分开,刘波承包了锰矿厂。他积极探索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新路子,闯出了一条“以矿山为载体、市场为平台,拉长产业链,实行深加工”的企业滚动发展之路组建了重庆六合锰业有限公司。创办了妙泉锰粉厂,新办了秀山金星特种锰业有限公司,成了名符其实的农民企业家。
2001~2006年,六合锰业公司共向国家缴纳税款2000余万元,解决680多人就业,刘波致富后不忘国家,不忘父老乡亲,努力回报社会。2003年以来,他捐资23万元为秀田村修路架桥,蓄水架电、解决了全村1300多人饮水难、行路难,过河难和照明难问题。他投资55万元,捐资10万元迁秀山小学,解决了学生入学难问题,使秀田村、龙圹、新厂三个村1000多学生走进了新的教室,让3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每年出资数千元在该校设立教学奖。并多次为县里开展的大型文化活动捐资17万元,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刘波连续被选为第十四届、第十五届县人民代表。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