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851|回复: 0
收起左侧

制谜科普中原气象文化庆世界气象日(2)

[复制链接]

176

作品

205

互动

4437

积分

铁笔作家

成绩
3942
威望
1239
精华
8
粉丝
12
好友
7
注册时间
2018-2-16
最后登录
2020-5-14
在线时间
55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3-13 13: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制谜科普中原气象文化庆世界气象日(2)
秋雨

  谜底答案等世界气象日后给出。根据制谜内容,接着做如下科普:

  二、古天文气象建筑及遗址

  1、太昊陵。伏羲创出八卦图之地,位于河南省淮阳。

  2、古天文气象台,黄帝时期称合宫,颛顼时期称玄宫,尧舜时称总章。河南商丘的阏伯台就是一处总章,距今约有4500年。山西古陶寺也是一处总章,距今约有4300年。

  3、古天文气象台到了夏代被叫成世室,世室里的仪器,有测日影的八尺之竿,也就是表,有规、矩、准、绳,如果“羲和立浑”之说成立,还应该有璇玑玉衡的简单浑仪,还有前人传下来的种种观天候气的方法和对象,包括日、月、星象、气象和物象,有人认为禹造九鼎也有观测气象的用途。河南省汝南天中山应是一处世室遗址。河南省登封阳城、河南省偃师二里头也应有夏代世室遗址。

  4、到了商代,古天文气象台被叫成重屋。商代的淇奥有一处鹿台,遗址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河岸边。鹿台除了是帝辛时期的金银珍宝贮藏仓库,更应该是一处为了不误农时,以及战争的需要,进行观测天象、观天候气、行政告朔、占卜军国大事吉凶、预测未来风云变幻的重屋。箕子的《洪范》九筹,也许大部分是在鹿台之上写就的。

  5、安阳殷墟甲骨文中涉及旱灾、下雨、打雷、冰雹、刮风、祭云等气象方面的骨片很多,多是卜问未来天气气候的内容。

  6、到了周代,古天文气象台被叫成明堂。姬昌营造的明堂遗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西周时期有周公测景台,是西周的一处明堂,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登封,是华夏古代测量日影、验证四时和计年的人文遗址,距今3000多年,比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亚历山大天文台和罗得斯观星台还要早800多年。黄河流域多处皆有古天文气象台建筑,邯郸市有武灵丛台,甘肃省有平凉灵台,河南省鹤壁有摘星台,古淇河岸边有新台,漳河岸边有铜雀台等。

  7、西汉太初元年建有建章宫,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为王者亲自观天所用。东汉建武中元元年建有灵台,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县,是天文气象专职人员的观测处。

  8、南朝称天文气象台为灵台。《晋书•天文志》中说:“灵台,观台也,主观云物,察符瑞,候灾变也。”河南省洛阳市汉魏故城南郊有一处灵台遗址,建于公元56年的东汉中元元年。南朝时的南京北极阁处就有了灵台候楼,用以观天测候。东晋、隋代都设有内外观象台,晋代内观象台对外观象台负责监督,由太史令负责,隋代外观象台由太史令亲自统辖,后又设立了太史监。

  9、唐代设立太史局,加强了对天象和气象的观测管理,唐乾元元年始称司天台,北京就有一个司天台。宋代设有司天监,首创测雨验雪。元代设有司天监,郭守敬在许衡领导下,共在全国二十七个地方建立了观星台,河南登封告成观星台就是其中之一。明初置太史监,后改为太史院,后又更名为司天监、钦天监,沿袭至晚清。明代已有气象观测,称天文气象台为观象台。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在南京北极阁建观象台,又名钦天台,既观气象又观天象。清朝定期上奏晴雨录,各地报告雨雪粮价。

  10、公元1659年,比利时人南怀仁将温度计、湿度表带到中国。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先后在中国沿海及大陆重要城市建立气象测候所。公元1872年,法国天主教在上海徐家汇设立观象台,并通过该观象台收集中国各地气象情报。公元1884年,英国政府在香港建起天文台。公元1898年,德国海军在青岛建立观象台。公元1900年,法国以教堂名义建起佘山天文台,之后又在中原建立观象所,收集气象情报。

  11、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气象观测开始建立。公元191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在北京建立中央观象台。公元1945年,延安建立气象台。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曾在北平华北观象台设立华北调查股,并先后在华北各地设立测候所,收集华北历史气象资料。民国时期,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在南京北极阁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气象研究所。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曾在北平华北观象台设立华北调查股,并先后在华北各地设立测候所,收集华北历史气象资料。

  12、新中国成立后,中原气象事业和全国一样得到长足发展。

  三、为气象做出贡献的古人

  1、五帝之前

  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制度下的古人,传说中的女娲、伏栖氏、昊英、有巢氏,均与天文气象有些联系。

6000年前,伏羲在前人的基础上,总想把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弄明白,他用“-”表示“阳”,用“- -”表示“阴”,最终创出来八卦图,堪称全人类第一任气象台长。

  2、五帝时期

  燧人氏、祝融氏、共工、神农氏、蚩尤、黄帝、有倕、仓颉、常仪、大挠、隶首、臾区、荣成、师旷、风后、少吴、颛顼、帝喾、重、黎、帝尧、帝舜等,均为华夏远古天文气象的产生做出过贡献。其中,舜曾弹五弦之琴,唱了一首《南风歌》,《礼记·乐记》有载,故舜的时代已掌握了季风变化的初步知识。

  3、夏代

  阏伯、实沈、鲧、禹、伯益、后羿、夸父、義和、昆吾、玄冥、帝予、刘公、终古、廪君、盐神,为古代天文气象的发展功不可没。河南商丘的阏伯台,距今约有4500年,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观星台。夏代已经有了测日影的八尺之竿,也就是表,有规、矩、准、绳,还有前人传下来的种种观天候气的方法和对象,包括日、月、星象、气象和物象。

  4、商代

  汤、伊尹、伊陟、巫咸、巫贤、甘盘、傅说武丁、妇好等都为华夏的远古气象做出了贡献,尤其为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奠定过基础。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借着发生气象灾害发动了鸣条山一战而灭夏。盘庚迁殷以后,开始了华夏的农耕文明,农耕与气象密不可分。武丁与妇好率领军队东征西讨,拓土开疆,古河套一战不亚于黄帝与蚩尤中原逐鹿,是一场奠定华夏文明历史进程的决战。古今中外的战争,均与气象关系密切。

  5、周代

  姬昌很重视天文气象。箕子生活于豫北淇河岸边,通晓天文地理,所著《洪范》九畴是用天文、物候、气象创立起来的天地人伦常道和秩序,成为周代的法则,蕴含着气象科学的萌芽。箕子后来去了朝鲜,成为朝鲜始祖。助周灭商的军师姜尚,在军事气象方面的才能,前可胜商汤、伊尹、武丁、妇好,后却不如鬼谷子,以及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庞涓等,更无法与后来者诸葛亮相提并论。但不能否认他对古代气象的贡献,他强调常规战法、特殊战术都离不开气象条件,军事统帅和指挥要充分利用气象环境和天气变化,他还为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起了先导作用。出生于河南登封颖阳镇的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后成为齐国的相。管仲管把气象知识应用于拓荒开垦、农业抗灾、土地开发、军事征伐,提出了著名的“天时、地利、人和”政治军事观点,所著《管仲》一书,有大量气象、天文、历法、农业等科学知识。当然还有老子、庄子、墨子等古人,他们皆为古天文气象做出了贡献。

  6、汉代

  汉代董仲舒著《董子文集》中有《雨雹对》。公孙卿、壶遂、司马迁、邓平、司马可、宜君、唐都和落下闳等人,或作仪器进行实测,或进行推考计算,最终创出《太初历》。王充所著《论衡》中有不少篇章专门论述气象和自然灾害问题。郑玄写有《相风赋》。张衡在天文、气象、机械技术、地震学、数学、地理、绘画、文学、哲学等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诸葛亮利用气象知识预测大雾,成功地实施了草船借箭,他还准确地预报出东风,火烧赤壁,在气象方面属于汉代的佼佼者。

  7、南北朝至宋代

  北齐张子信发现了太阳视运动不均匀现象。隋代刘焯在他的《皇极历》中根据太阳视运动不均匀现象对二十四节气提出改革,将周天用度数等分成二十四份,规定太阳移行到某一个刻度,就是某一节气的时刻。唐代太史令李淳风作《乙巳占·候风法》,记载了对测风环境的要求,以及不同情况下测风的选择和具体方法,划分了0~11级风力等级,比英国人海军中校弗朗西斯·蒲福1805年拟定的蒲福风力等级早1160年。北宋翰林学士沈括,精通气象,著《梦溪笔谈》。南宋数学家秦九韶,著《数书九章》,用“平地得雨之数”量度雨水。南宋吕祖谦,个人进行了物候观测记录。欧阳修的《秋声赋》对秋风有着深刻认知。苏轼有《喜雨亭记》《河复》《雾猪泉祈雪》等气象诗文。

  8、元明清

  元代郭守敬在许衡领导下,共在全国二十七个地方建立了观星台,河南登封告成观星台就是其中之一。郭守敬通过实地测验,掌握了日月星辰和地球的运转规律,测定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的精确时刻,创制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授时历》,使得二十四节气终于成为近乎完备的科学。郭守敬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天5时49分12秒,与现在的测定仅相差26秒,与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历》则分秒不差。《授时历》在华夏历史上使用的时间最长,比《格里高利历》(1582年颁行)要早300多年。

  明代徐霞客、清代刘献廷等对物候的论述,都是代表性的物候学文献。清代发明家黄履庄,设计制造了温度计和湿度计,他发明百年之后,瑞士人霍·索修尔于公元1783年才发明了毛发湿度计。

  9、近现代

  近现代华夏的气象学家当属竺可桢,他是中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物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他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其次还有涂长望、赵九章、叶笃正、陶诗言等,他们是新中国第一批气象学家。

  四、常见的天气现象

  雨、毛毛雨、零星小雨、阵雨、雷雨(雷阵雨)、雪、冰粒、米雪、阵雪、霰、雨夹雪、露、霜、雾淞、雨淞、雾、吹雪、雪暴、烟幕、霾、沙尘暴、扬沙、浮尘、雷暴、闪电、极光、大风、飑、龙卷、尘卷风、冰针、积雪、结冰、晴天、少云、多云、阴天、阴有雨、冰雹、云等

  五、主要气象灾害

  暴雨、雨涝、干旱、干热风、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冷害、冻害、冻雨、结冰、雪害、雹害、风害、龙卷风、雷击、连阴雨、淫雨、浓雾、低空风切变、酸雨等。

  六、天气系统

  1、大尺度天气系统:高压脊、低压槽、冷气团、暖气团、锋面、冷锋、暖锋、锢囚锋、锋面气旋、温带气旋、热带气旋、温带反气旋、副热带高压等。

  2、中尺度天气系统:地面天气图上的飑线、中尺度辐合线、中尺度气旋和中尺度雷暴高压等;卫星云图上的中尺度云团和中尺度对流辐合体等;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场上的中尺度辐合线、中尺度气旋等。

  3、小尺度天气系统:小尺度涡旋、龙卷、海陆风、山谷风和焚风等。

  七、常用的主要谜格

  1、秋千格。如:

  谜面:问苍茫大地(秋千格,猜地理名词一)谜底:土质

  问--质问,苍茫大地--土地,问苍茫大地--质问土地。联系谜目,取“质土” 扣合谜面,按照千秋格把它们调换位置得谜底:土质。

  2、卷帘格。谜底字数必须在三个字以上。如:

  谜面:函授(卷帘格,猜常用语一)谜底:讲信用。

  函授--用信讲,倒读就变成了谜底:讲信用。

  3、上楼格。谜底至少要有三个字。如:

  谜面:西岭千秋雪(上楼格,猜中国名山一)谜底:长白山

  西岭--山,千秋雪--长白, 把假谜底“山长白”的头一个字移到最后,就得谜底:长白山。

  4、下楼格。谜底至少三个字。如:

  谜面:玉田(下楼格,猜艺术品名一)谜底:中国画

  玉田--“国画”之中--国画中。假谜底“国画中”正好解释了谜面,把最后一个字移到最前面,就得到了谜底:中国画。

  5、虾须格。谜底不少于两个字。如:

  谜面:哑姑(虾须格,猜成语一)谜底:妙不可言

  哑--不可言,姑--姑娘--少女,哑姑--少女不可言,少、女--妙,于是得到谜底:妙不可言。

  6、燕尾格。谜底至少要有两个字。如:

  谜面:父母遗产谁继承?(燕尾格,猜成语一)谜底:言归于好

  父母遗产谁继承?--言归于子女,末尾两个字合并,得谜底:言归于好。

  7、碎锦格。谜底不少于两个字,每个字都要拆成两个或三个字。如:

  谜面:众口一辞(碎锦格,猜邮电用品一)谜底:信筒

  众口一辞--人言个个同,人言--信,个个同--筒,得谜底:信筒。

  8、曹娥格。如:

  谜面:织匠巧妇(曹娥格,猜京剧名一)谜底:红娘

  织匠巧妇--丝工良女--红娘。谜底每个字都要拆成两个字,以合谜面。

  9、蝇头格。如:

  谜面:一环扣一环(蝇头格,猜地名一)谜底:筠连。

  这类谜底与虾须格类似,只是首字要上下拆开。

  10、蜂腰格。谜底字数须为奇数,中间一字为上下结构,中间之字拆开读,以合谜面。如:

  谜面:隆重对(蜂腰格,打水域一)谜底:三岔河

  隆重对--三分山河--三岔河。

  11、展翅格。与蜂腰格之别在于中间之字为左右结构。

  12、徐妃格。谜底不得少于两个字,这些字有相同的偏旁。如:

  谜面:万绿丛中一点红(徐妃格,猜中药名一)谜底:硃砂

  万绿丛中一点红--红色很少--朱少,各添上一个“石”字旁,得谜底:硃砂。

  13、摘顶格。将徐妃格左右结构改为上下结构。如:

  谜面:一年最热之际(摘顶格,猜中药一)谜底:茯苓

  14、白头格。谜底字数在两个字以上,头一个字要用谐音的白字(别字)代替。例如:

  谜面:红日西坠(白头格,猜中国地名一)谜底:洛阳

  红日西坠--落阳--洛阳。

  15、粉底格。谜底字数至少要两个字,谜底中末尾字读成谐音字。如:

  谜面:垂钓(粉底格,猜数学名词一)谜底:等于

  垂钓--等鱼上钩--等鱼--等于。

  16、梨花格。谜底中所有的字都读成白字(谐音)。如:

  谜面:再见妈妈(梨花格,猜食品一)谜底:梨膏糖

  再见妈妈--离高堂――梨膏糖。

  17、玉带格。谜底字数须为奇数,中间一字为白字。如:

  谜面:外国人洗澡(玉带格,猜食品一)谜底:涮羊肉。

  18、丹心格。谜底与玉带格恰好相反,唯有中间不是白字。如:

  谜面:手拿泥鳅(丹心格,猜城市一)谜底:渥太华

  19、求凰格。谜底的前边或后边要比谜面多一个或两个字,附加的字都是一些表示成双配对的关联词,如:对、齐、同、和、比、连、匹、偶、配、交、伴、鸳鸯、相会、相对。如:

  谜面:酸和辣(求凰格,猜成语一)谜底:同甘共苦

  酸――甘, 和――共, 辣――苦, 连起来就是“甘共苦”,再加上一个适当的关联词“同”,得谜底:同甘共苦。

  20、遥对格。谜底谜面字数相等,且对仗工整,声调平仄和谐,切合谜目。如:

  谜面:春雨扶新芽(遥对格,猜成语一)谜底:秋风扫落叶

  春雨――秋风,扶――扫,新芽――落叶。



  参考文献

  [1]秋雨.中原气象史话[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3.

  [2]秋雨.中原气象文化[M].未正式出版,2017年国际劳动节完稿于郑州

  [3]秋雨.元宵节前科普文义谜的谜格.网络文字,2018年元宵节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制谜科普中原气象文化庆世界气象日(1)
下一篇:怀念大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4 04:32 , Processed in 0.406250 second(s), 31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