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881|回复: 0
收起左侧

制谜科普中原气象文化庆世界气象日(1)

[复制链接]

176

作品

205

互动

4437

积分

铁笔作家

成绩
3942
威望
1239
精华
8
粉丝
12
好友
7
注册时间
2018-2-16
最后登录
2020-5-14
在线时间
55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3-13 12: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秋雨李冰 于 2018-3-13 15:02 编辑

制谜科普中原气象文化庆世界气象日(1)
秋雨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也就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世界气象组织的前身原是非官方合作机构,1947年9~10月,该组织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45国气象局长会议,决定成立世界气象组织,英文名字是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缩写为WMO,并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1951年3月23日,非官方机构正式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关系。1960年,为纪念世界气象组织成立日,该组织将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自1961年开始,每年都要确定一个宣传主题,组织全球气象水文界开展庆祝宣传活动。2018年世界气象日的宣传主题是“智慧气象”,英文表述为“Weather-ready,climate-smart”。

  所谓智慧气象,就是气象部门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的体现,通过把先进信息技术与气象深度融合,创新气象业务布局、管理方式、服务模式,推动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等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使气象发展更具活力、更有竞争力。构建和发展智慧气象,实现气象观测智能、预报精准、服务开放。发展智慧气象,需要以信息化推进气象与各领域加速融合,需要以信息化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使气象现代化迈上更高水平,为决策、为生产、为民生提供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普惠气象服务。发展观测智能、预报精准、服务开放、管理科学的智慧气象,是气象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转变气象发展方式和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涉及方方面面,将带来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管理上的重大变革。

  为庆祝2018年世界气象日,宣传智慧气象,科普中原气象文化,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笔者制谜如下:

  1、谜面:横空日月(蝇头格,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2、谜面:朝阳初出犬伴人(蝇头格,猜为气象做出贡献的古人一)

  3、谜面:䳪鸟变成王(徐妃格,猜为气象做出贡献的古人一)

  4、谜面:洒泪致夫信函(白头格,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5、谜面:河决东注(粉底格,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6、谜面:陛下伤心嚎啕(粉底格,猜为气象做出贡献的古人一)

  7、谜面:大军围困(梨花格,猜天气现象一)

  8、谜面:途中幸获佛典(玉带格,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9、谜面:沉默寡言(猜天气现象一)

  10、谜面:开口便称天下第一(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11、谜面:评说天下为公(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12、谜面:醉话连篇(猜天气现象一)

  13、谜面:宠物小绒球说话(梨花格,猜天气现象一)

  14、谜面:哭着说话(梨花格,猜天气现象一)

  15、谜面:需要加强不断教育(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16、谜面: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17、谜面:火冒三丈话声高(粉底格,猜气象灾害一)

  18、谜面:古朴民俗上杰下孝(蝇头格,猜为气象做出贡献的古人一)

  19、谜面:卫辉古墓掘出文字(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20、谜面:火山倾倒,宫阙半空,观云星(猜古天文气象建筑名一)

  21、谜面:弦不见弓,楼阁云中(猜古天文气象建筑名一)

  22、谜面:看乖宝宝一点也不费劲(梨花格,猜含气象文化的古遗址一)

  23、谜面:深谷仰望(卷帘格,猜含气象文化的古遗址一)

  24、谜面:夜行晨曦见湿裳(猜天气现象一)

  25、谜面:秋来漫天染红叶(猜天气现象一)

  26、谜面:天寒隔帘千枝玉(猜天气现象一)

  27、谜面:云冷万树开琼花(猜天气现象一)

  28、谜面:每季三面命(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29、谜面:领导写信(白头格,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30、谜面:层层叠叠高楼(猜古天文气象建筑名一)

  31、谜面:灯火辉煌大厅(猜古天文气象建筑名一)

  32、谜面:明时治历千万载,太初始载为农耕(猜黄河领域先民发明创造一)

  33、谜面:山倾时夜半(徐妃格,猜为气象做出贡献的古人一)

  34、谜面:征旅远眺(白头格,猜现代气象人一)

  35、谜面:上善下耍无衣裳(猜为气象做出贡献的古人一)

  36、谜面:陶诗言无言仰观天(猜古天文气象建筑遗址一)

  37、谜面:创始中国物候学,一生从事气象地理教育事业(猜现代气象人一)

  38、谜面:闻声随形(猜天气现象一)

  39、谜面:形见声前耀天地(猜天气现象一)

  40、谜面:云接地(猜天气现象一)

  41、谜面:雾升空(猜天气现象一)

  42、谜面:像雾不含水(猜天气现象一)

  43、谜面:空中斜落犹如帘,砸入沙滩万点坑(猜天气现象一)

  44、谜面:兄东弟西,发誓参商不相见(猜为气象做出贡献的古人二)

  45、谜面:豫东为商筑楼阁(猜古天文气象建筑遗址一)

  46、谜面:唐高宗年号(猜古天文气象建筑名一)

  47、谜面:主持公平(猜为气象做出贡献的古人一)

  48、谜面:草下办公山腰迎旭日(猜为气象做出贡献的古人一)

  49、谜面:上去天涯夜空,梦幻少头无尾(猜天气现象一)

  50、谜面:奏上断音(猜节气一)

  51、谜面:春雷第一声(猜节气一)

  52、谜面:小富即安(猜节气一)

  53、谜面:大禹治水开国(猜节气一)

  54、谜面:天不再长(猜节气一)

  55、谜面:百无一用(猜节气一)

  56、谜面:站着看图中(猜节气一)

  57、谜面:夜不再长(猜节气一)

  58、谜面:一夜北风,万树梨花 (猜节气一)

  59、谜面:怒发冲冠(猜气象词汇一)

  60、谜面:子在川上曰(猜气象词汇一)

  61、谜面:林冲因何上梁山(猜天气系统一)

  62、谜面:背负青天(猜天气系统一)

  63、谜面:怀抱漫天云雨雪(猜天气系统一)

  64、谜面:一路火红(猜地理名词一)

  65、谜面:一灯照两家(猜植物学名称一)

  66、谜面:沙(猜气象灾害一)

  67、谜面:汏(猜气象灾害一)

  68、谜面:橐龠鼓气田野,枯死未熟小麦(猜气象灾害一)

  69、谜面:十万八千里取经路(猜古典小说一)

  70、谜面:春回大地又繁霜(猜气象灾害一)

  71、谜面:楼台上去天尽头(上楼格,猜古天文气象建筑遗址一)

  72、谜面:说明江河流过(上楼格,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73、谜面:峰峦汪洋几幻化(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74、谜面:朝正男(遥对格,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75、谜面:姬旦丈量日影处(猜古天文气象建筑遗址一)

  76、谜面:郭守敬筑楼天中观日月(猜古天文气象建筑遗址一)

  77、谜面:定出阴阳画乾坤(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78、谜面:经天纬地齐国相(猜为气象做出贡献的古人一)

  79、谜面:岁初月大禹开朝版图并不大(上楼格,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80、谜面:环绕大腿骨(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81、谜面:环绕大腿骨讲解加减乘除(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82、谜面:索取不多(梨花格,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83、谜面:枕上魂游山谷水边,文字交流替代语言(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84、谜面:春秋各半弹古乐(猜为气象做出贡献的古人一)

  85、谜面:邯郸《楚辞》之《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猜现代气象人一)

  86、谜面:花虚斜(遥对格,猜现代气象人一)

  87、谜面:雨下散花不见花(猜天气现象一)

  88、谜面:竹下其男儿,中华文化第一人(猜为气象做出贡献的古人一)

  89、谜面:大殿联通(猜古天文气象建筑名一)

  90、谜面:冷言冷语(粉底格,猜气象灾害一)

  91、谜面:佛典弄丢(白头格,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92、谜面:恼怒得晕头转向(猜天气系统一)

  93、谜面:一堵无形倾斜墙,冷暖各自分两旁,冷方推着暖方走,暖方不时也反抗,时而停步各争强,雨雹风雷从天降。(猜天气系统一)

  94、谜面:宝岛诗歌(猜天气系统一)

  95、谜面:燻(猜气象灾害一)

  96、谜面:涂(猜气象灾害一)

  97、谜面:鬼话连篇(猜天气现象一)

  98、谜面:落花流水(猜天气现象一)

  99、谜面:人间天上(猜天气现象一)

  100、谜面:抟扶摇羊角而上,背负云天狂腾翻(猜气象灾害一)

  101、谜面:江北女(遥对格,猜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

  谜底答案等世界气象日后给出。根据制谜内容,做如下科普:

  一、含气象文化的古文献(一部分)

  1、《八卦图》:6000年前的伏羲所创。八卦图也是一种气象标示,含有气象知识,八卦图推动了社会由“结绳记事”时代进入“刻锲记事”时代。伏羲画八卦虽然将宇宙、自然和气候变化这些永恒存在的哲理,通过简单的符号象征来表示,但其对后来哲学思想的研究、文字、绘画、测绘、画图的演化发展无疑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2、《楚辞》: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内里含有不少天文气象文化。

  3、《大戴礼记》:原有八十五篇,但今仅存三十九篇,成书时间应在东汉中期。多数篇章记述从战国到汉代儒家学派的言论,也是探索史前史奥秘的珍贵文献,更有《夏小正》一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月令,据说传自夏代,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上古先民对一年十二个月天文星宿、气象物候的认识,在天文史、气象史、农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道德经》《老子》: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内里有对不器之物诸如水、气、风、光等的论述,含有许多气象文化。

  5、《鬼谷子》: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融会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的精华,为后学集成,适用于军事、外交和对敌斗争的上层建筑领域,在民间不宜传播,内里含有气象文化。

  6、《韩非子》:韩非所著。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人,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子》中有对吴英氏、有巢氏的记述,有对人类初始用火的记述等。

  7、《河图》《洛书》:汉代文人将洛书比附为《尚书·洪范》,认为箕子所著《洪范》中的五行理论,是在河图、洛书、八卦图基础上的拓展创新。对于河图洛书,历史上很多学者都持否定观点,皆力斥其妄言,故治古史者多不信河图洛书之说。

  8、《洪范》:西周初年箕子所著。《洪范》九筹创立了五行理论,被应用于星辰命名和天空区划、天气描述、气候描述、天气预测和天意占卜等诸多领域。

  9、《淮南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有内二十一篇,中八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中篇养生,外篇杂说。内篇有《天文训》《时则训》《兵略训》等。引用过的道家著作,见于《汉书·艺文志》的有《老子》《文子》《庄子》《列子》等。倡导阴阳五行学说,强调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认为情志变化、地理环境对人体影响极大,《时则训》提出四时治疗疾病的法则,宇宙观继承发扬了先秦道家的唯物思想等。

  10、《礼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天道观、宇宙观和人生观哲学思想,以及教育、政治、美学思想。其中的《月令》按一年十二月,逐月记载每月的天象特征和天子所宜居处、车马、衣服、饮食及所当实行的政令等,是一部可贵的古气象文献。

  11、《论衡》:东汉思想家王充所著。衡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天平。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韩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打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掺进了谶纬学说,使儒学变成了儒术。《论衡》就是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从不同的角度论述性命问题的,有十四篇;论述天人关系的,有二十一篇;论人鬼关系及当时禁忌的,有十六篇;评论书传中的天人感应说及虚妄之言的,有二十四篇;论述区分贤佞才智和用人制度的,有八篇;可以当作自序和自传的有两篇。《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辩照是非之理,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哲学文献。正因为《论衡》一书“诋訾孔子”“厚辱其先”,反叛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思想,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遇、攻击和禁锢,将它视为异书。

  12、《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召集诸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黄老道家著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纪、览、论。“纪”按春夏秋冬十二个月分为十二纪,如春分三纪,孟春、仲春、季春。每纪包括五篇文章,总共六十篇。“览”按照内容分为八览,每览八篇,共六十四篇(现有63篇)。“论”也是按内容分为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其中的《吕氏春秋·十二纪》,与《礼记·月令》《淮南子·时则训》,这些古气象文献属于互相转录。

  13、《墨子》: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古气象科学也不例外。

  14、《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是由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全书十卷九十二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智慧先民的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利用,以及治荒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15、《山海经》:中国志怪古籍,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该书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16、《商君书》:战国时期商鞅及其后学汇编的法家学派著作。鞅封于商,也就是帝丘,今天的濮阳,号商君。篇目有:更法、垦令、农战、去强、说民、算地、开塞、壹言、错法、战法、立本、兵守、靳令、修权、徕民、刑约(缺失)、赏刑、画策、境内、弱民、御盗(缺失)、外内、君臣、禁使、慎法、定分。

  17、《尚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是上古的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篇目有:虞书: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夏书: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商书:汤誓、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盘庚上、盘庚中、盘庚下、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牧誓、武成、洪范、旅獒、金滕;周书:大诰、微子之命、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蔡仲之命、多方、立政、周官、君陈、顾命、康王之诰、毕命、君牙、冏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

  18、《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9、《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采用的是赋、比、兴笔法,集歌词、音乐、舞蹈三位于一体,共311篇,有6篇有曲无词,实为305篇。《诗经》中有不少物候、气候、气象方面的内容,含有丰富的气象文化。有关天文与节气知识的诗歌约有10余篇,涉及气象方面的诗歌至少有40篇,物候方面的诗歌至少有60篇,气候方面的诗歌至少有15篇,气象灾害方面的诗歌至少有5篇,风调雨顺方面的诗歌至少有5篇。但《诗经》毕竟不是关于气象的专业书籍,所以涉及气象文化的内容并不集中,只是散见于各篇,且多是作为赋、比、兴的铺垫,将天然的物境、特定的情境和人为的心境三境合而为一,营造出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意境氛围。

  20、《数书九章》:是由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所著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内里有“天池盆测雨”和“圆罂测雨”。

  21、《水经注》: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所著的古代中国地理名著。所记大小河流有1252条,从河流的发源到入海,举凡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经的伏流、瀑布、急流、滩濑、湖泊等等都广泛搜罗,详细记载。所记湖泊、沼泽500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处,伏流有30余处,瀑布60多处。所记各种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岭、坂、冈、丘、阜、崮、障、峰、矶、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处,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记洞穴达70余处,植物地理方面记载的植物品种多达140余种,动物地理方面记载的动物种类超过100种,各种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记载的水灾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所记的县级城市和其他城邑共2800座,古都180座,除此以外,小于城邑的聚落包括镇、乡、亭、里、聚、村、墟、戍、坞、堡等10类,共约1000处。交通地理包括水运和陆路交通,其中仅桥梁就记有100座左右,津渡也近100处。记载的农田水利工程名称就有坡湖、堤、塘、堰、堨、覩、墱、坨、水门、石逗等。还记有大批屯田、耕作制度等资料。在手工业生产方面,包括采矿、冶金、机器、纺织、造币、食品等。记载的从古以来的大小战役不下300次。所记各类地名约在2万处上下,其中解释的地名就有2400多处。所记中外古塔30多处,宫殿120余处,各种陵墓260余处,寺院26处以及不少园林等。

  22、《太初历》: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的历法,正式把二十四节气纳入。

  23、《天数》:据说昆吾的后裔保存有此古文献,夏代其后裔被封于今山西运城,后迁至今河南许昌一带,商代迁至今河南武陟一带,称为有苏氏。《天数》应为《夏小正》的前身,也应该是《洪范》九畴的参考文献之一,周人自西岐造反,除了想鸠占鹊巢和报仇雪恨,争夺《天数》也是目的之一。

  24、《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述天象和物候的著作。这篇远古文字,按照十二月的顺序,除二月、十一月与十二月没有星象外,分别记载每个月中的物候、气候、天象和重要的政事活动,以及农耕、养蚕、养马等农事活动,其中最突出的部分就是物候,对草本、木本植物都进行了观察,对鸟、兽、家禽和鱼类的活动也都注意到了,而且把物候和农事并列,形象地反映了夏代及其以前人们取得的物候、气候、节令认知,为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25、《徐霞客游记》: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外,几乎没有停止他的旅行,他22岁就开始外出,历经34年,直到生命结束为止,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于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并详细记录了途中所见,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

  26、《尧典》:记载了唐尧的功德、言行,是研究上古帝王唐尧的重要资料,是《尚书》篇目之一,是记叙尧舜事迹的书,名叫《帝典》,举偏以概全,又称《尧典》。

  27、《易经》:是在八卦图基础上的一部集体著作,是中国古代研究、占卜天地万物变易规律的文献典籍,甲骨文时期《易》已经成型问世,后来者只是对《易经》中六十四卦进行了新的推演、注解或者解释。气象是《易经》的中心和骨架,这是因为人类生活于大气之中,自从人类诞生就与万千气象打交道,无时无刻都离不开地球大气,所生存的环境依赖于气象,受到的天灾大多源于气象灾害,遇到的问题首先就是气象问题。当大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构筑起意识形态时,首先产生的是与气象有关的认知现象。气象与天文成为最古老的原始科学,也必然成为《易经》的中心内容,成为构筑《易》六十四卦的框架。

  28、《逸周书》《汲冢周书》《汲冡纪年》《竹书纪年》:西晋咸宁五年(279),在汲郡(河南卫辉)的战国魏襄王墓葬中发现。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

  29、《周髀》《周髀算经》:二者不是一本书,后者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前者成书年代很早,由商代传至周代,周人记录下来,又传到了商高,为后来《数书九章》的问世奠定了最原始的基础。《周髀》里记载有远古测天的内容,由内里记录冬夏至测得的日影,可推算出所测时间在公元前2322年,观测地点处在黄河北岸。

  30、《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周与弟子写出了此书,成就了含有丰富气象文化的老庄自然观。老子的自然观包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维护生态环境、不器之物等。

  31、甲骨文:自1899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字以来,出土带字的甲骨已超过16万片。这些文字,能认识和隶定为汉字者1723字,不认识者2549字,另有合文371字。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将卜问的内容进行了分类,有的分为九大类,有的分为十二大类。属于气象内容的有:卜年、卜雨(含风、雪、雾、蒙、雹等)、卜霁、卜旬。对天气现象的记录就在这几项中,还有一些云物、异常现象,在杂卜之内。甲骨文中对天气现象的记载已十分完整、细致,包括降水、天空状况、风、云雾、大气光电现象等方面的许多项目,降水现象有雨、雪、雹、霜等分类,对雨还有具体分析。甲骨文中涉及气象方面的骨片很多,皆是为了求得与大自然的和谐,希望风调雨顺,以利于农作物的长势,使他们有丰收的年成,生活平安幸福。

  还有很多与气象有关的古文献。如:《西游记》中有尺度量雨:“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其得水三尺三寸另四十八点。”韩国大邱、仁川等地有公元1770年中国制造的黄铜雨量器,雨量器台基上刻有“测雨台”和“乾隆庚寅五月”等字样。宋代赞宁的《物类相感志》记载,僧人赞宁也曾用土和炭测湿。17世纪六、七十年代,定量的温度计和湿度计的早期形式也在我国出现了,传教士、比利时人南怀仁在《两台仪器图》《验气图说》《新制灵台仪象志》等著作中首先介绍了这些气象仪器。《验气图说》是南怀仁关于温度计制法、用法和原理的著述,附“验气图”一幅,发表于公元1671年。三年以后的公元1674年,由南怀仁纂著、清代钦天监官员笔述的《新制灵台仪象志》十四卷成书。该书详细描述了当时新制成的六种天文气象仪器的制造、安装和使用方法,还有占据了大量篇幅的天文测量数据。其中的第四卷“验气说”“测量燥湿之分”两节,涉及热学和气象学只是,是有关温度计和湿度计的内容。等等。(未完)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育女:不要让花儿如此凋谢
下一篇:制谜科普中原气象文化庆世界气象日(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6 17:59 , Processed in 0.296875 second(s), 31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