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118|回复: 1
收起左侧

鲁迅与节制

[复制链接]

32

作品

33

互动

1181

积分

三星作者

成绩
676
威望
2184
精华
1
粉丝
8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8-3-28
最后登录
2020-10-12
在线时间
51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7-20 19: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鲁迅与节制


  我的关于鲁迅的东西说不上是严谨的,和证据充分的。如果要给自己找理由的话,只能说,我是在以我感兴趣的方式,写我心中的鲁迅。我的很多带有探索性质的唐突的想法,在《鲁迅全集》里找不到。因为那是在我心里找出来的,它的合理性,就在于我心灵的参与。

  只把鲁迅放在中国,或几个无聊的文人中间,鲁迅也会变得无聊,因为那不是真正的参照,只证明歪曲与误解。而把鲁迅放在当代世界文化的思潮中,才能发现鲁迅的深度。鲁迅文章中很多瞬间闪过的思想,在西方文化中,都是很深刻的文化命题。因为鲁迅沉得太深,精力太集中了,更重要的是有那么多迫切的现实问题折磨着他,他很难有余暇把这些问题展开。如果我们把这些一闪念的思想展开,我们将发现鲁迅的文化视野是多么广阔。我们应寻找鲁迅思想中的这些点,然后辐射到整个西方文化,织一个关系的网,这样意义就出来了。所谓关系出意义。

  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拷问灵魂,这可能是从《圣经》开始的。整部《圣经》都是在拷问灵魂,充满着来自灵魂深处的颤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鲁迅的那篇预言真愤怒即将到来的《杂感》,完全可以成为《圣经》里的一章,从拷问灵魂的角度(读此篇我有读《圣经》里的那些预言的感觉)。

  “十年沉默”才是鲁迅的大文章,是鲁迅真的高潮。《鲁迅全集》只是“十年沉默”这个高潮的遗留物。所以《鲁迅全集》不是逐渐地达到高潮,而是一下子就处在高潮中,并逐渐地从高潮中淡下来。研究透了“ 十年沉默”这个漆黑的阶段, 才能彻底掌握鲁迅开创新文化时的生命根柢──创造文化时的生命状态。

  宗教有两大功课:一个是受难,一个是牺牲。如果说反抗绝望是鲁迅的牺牲,那“十年沉默”就是鲁迅在受难。只有牺牲和受难合在一起,才能算有血有肉的活人。只研究反抗绝望,不研究“十年沉默”,不是活的鲁迅。那样我们将只知道“火焰中的英雄”,而看不到鲁迅也是“ 黑暗中的善良人”。

  没有默默地忍受,思想怎能在心上扎根。

  有位诗人曾说:“面对现实,诗人你为什么不绝望?”鲁迅的一切就是建立在绝望的废墟之上的。我为什么把我的宗教热情倾泻到鲁迅身上,就是因为鲁迅的这一片充满文化性质的绝望的废墟。在这里我们既可以翻到宗教的残砖断瓦,也可以找到精神的辉煌断片(我总把“俟堂”想象成一座庙宇)。鲁迅的那些丧失了外在的完美形式的,充满实质的文章,就是由这废墟组成的。鲁迅的废墟是建设未来世界的材料(绝望是极端清醒的表现,所以它既是一种破坏的力量,又是一种建设的力量)。

  所有伟大的经典都是绝望以后写成的,包括《圣经》,而神话或真理本身甚至是死亡以后的事情(“真”字的原初的本义就是人死后升天的样子——升天的那个人的一切都是真的东西)。所以只有绝望以后才有一切,绝望是进入伟大的法门。

  “俟堂”是这绝望的废墟上的一座已荒废的建筑。它本来可以成为一座庙宇,却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战士,绝望与反抗的纪念堂。

  对鲁迅重起兴趣,是读完张承志的《致先生书》。张承志在执著的精神追求中,一直以鲁迅为参照。这是新时期对鲁迅再认识而出现的又一股涌动的潮流。张承志释放了人类的宗教热情——这种热情曾被鲁迅隐去,从文革时的政治狂热一直突进到宗教狂热。这是新时期文化思潮发展的结果。抛弃掺杂其中的社会问题,张承志对宗教的深刻认识,对人类整体精神的宏观概括(更生命化、更人性化),给我以很大的震动,这在中国文化中是少见的,也是杰出的。在淹没了张承志的哲合忍耶的血海里,我发现一条光芒四射的人道主义的脐带。哲合忍耶于绝境中对绝望的忍耐与坚持,追求的残酷性,也就是牺牲,在鲁迅身上也可以找到。如果说,哲合忍耶血腥味太浓,鲁迅作品里不也充满了一股浓烈的血腥味么?

  鲁迅的“人被杀于万众聚观之中”,“杀了无泪人一定连血也见不到”,“酷烈的沉默”,“真忿怒”,这些话,完全是出自一个伟大的牺牲者,一个被灭绝的异端教派的领袖之口。然后,我们看到他成为了尸体被示众,他的头颅被割下,悬挂在城墙上被风干。然后另一场战争起于对这尸体和头颅的争夺上,被称为圣战。然后人们收集他生前的话编成一本书,被称为“经”。至此,我明白了,张承志在写被称为“血脖子”教的哲合忍耶的历史的时候,为什么时时想到鲁迅。

  “人被杀于万众聚观之中”,读此句,我有月圆天心,万众瞩目的成圣之感。成圣的感觉是可怕的,那是一种绝境,已逾越了疯狂的界限,是一片生命的空无。

  关于鲁迅自我节制的问题,在此我可以找到片言只语作为佐证。郁达夫在《回忆鲁迅》这篇文章中引了一位学生的话,他说:“鲁迅虽在冬天,也不穿棉裤,是抑制性欲的意思。他和他的旧式的夫人是不要好。”

  荆有麟在《鲁迅回忆断片》中,引了老妈子的介绍,“大先生与太太每天只有三句话,早晨太太喊先生起来,先生答应一声‘哼’,太太喊先生吃饭,先生又是‘哼’,晚上先生睡觉迟,太太睡觉早,太太总要问门关不关?这时节,先生才有一句简单话:‘关’,或者‘不关’”。

  在马蹄疾的《鲁迅悲凉的无爱婚姻》中写道,有一次俞芳问起朱安:“大师母,你不喜欢孩子吗?”朱安说:“大先生连话都不同我说,我怎么能有孩子”?

  这些虽然是针对那段悲剧婚姻的,但却使我们得到了一个自我克制,沉默的鲁迅形像。这是那个爆发的鲁迅的“因”。也就是说,这里边虽有被动的对那个婚姻的厌恶,也有主动的对性欲的自我克制。被动的厌恶与主动的克制都导致了,鲁迅在日常生活中的沉默状态(他的字写得非常节制,自控能力很强)。

  如果鲁迅没有沉默于生活之下的黑暗形像,也就没有矗立于生活之上的光辉形像。如果鲁迅任私欲泛滥,他不可能有那么强烈的对社会的热情(责任感)。鲁迅的作品其实是阉割了个人私欲,而完全地转向了一个更大的流动,社会的欲求。所以,他成为了我们国家和时代的象征,他属于我们每个中国人,属于大家。

  其实鲁迅还是严守了“克己复礼”的儒家传统。“复礼”也就是恢复一整套节制的办法,以拯救国家。鲁迅克制了自己的私人感情,为了拯救国家。鲁迅是一个真正的儒家。

  正是因了鲁迅的自我节制与沉默,鲁迅的情绪才能蕴蓄得那么猛烈,鲁迅的作品才能那么成熟与完美,近乎经典。通过文字的应用,我们可以发现鲁迅内心情绪的猛烈程度。下笔为文时常常气冲出笔端,他的词语完全是气托出来的。比如“酷烈的沉默”中的“酷”字。就像冲出他皮肤的胡子。

  由于对鲁迅的再认识,使鲁迅得以进入更接近生命本身和文学本身的新时期文学,并在其中确定影响。而由于新时期文学对鲁迅的接受,鲁迅的意义得以更进一步的剥离,更接近人道主义和文化本身。

  无论如何,以我一个普通人卑微的知识和私人经验去揣测鲁迅,这都是唐突的,不可宽恕的,和荒诞不经的。

  请嘲笑我,并以此原谅我。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书法用笔之“力”与“势”
下一篇:暧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作品

1441

互动

9009

积分

超级版主

成绩
5232
威望
6966
精华
5
粉丝
46
好友
59
注册时间
2017-11-27
最后登录
2024-1-5
在线时间
5356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7-23 20: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鲁迅,更多的是掺杂了政治的解读。
我觉得从人性的角度解读,如您这篇,才能更接近真正的鲁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3 18:15 , Processed in 0.453125 second(s), 36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