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992|回复: 1
收起左侧

[征文投稿] 青春的梦境

[复制链接]

119

作品

135

互动

3314

积分

铁笔作家

成绩
1815
威望
493
精华
2
粉丝
16
好友
2
注册时间
2020-11-28
最后登录
2022-11-26
在线时间
674 小时
性别
真实姓名
陈刚
发表于 2021-11-13 13: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春的梦境

今年的初冬,气温没有与四季同行,但却又拥有着别一类般温高的唯美。置身于温暖归人的夜晚,望着窗外湛蓝的苍穹,一眉弯弯的勾月,醉在冬楣静静的夜里,清净而素雅。居行其间,心扉里有着一股莫名的恬静之感。添上好么一许冬天本该拥有的洒脱,青春梦境里所有的相约,都已被昨夜的风儿吹散。
挑灯时分,伫立在凉台前,举目眺望,心中仿佛一片凌乱。覆盖眼前的是;‘摩天碍日’的钢筋水泥森林,小区花坛的树叶开始枯黄凋零,坪前依稀搀扶步履蹒跚的老人,玻璃反光照见爬满额头的皱纹,到头来,都悄声无息的变得物是人非了。顿时,才想起,平日里烟里来酒里去带一身尘埃内心翻滚着一股不可名状的苦涩。一时间,愣在凉台上,仿佛身上的每个毛孔都在无声的哭泣。一种缥缈幻灭性的悲哀,在很远的一瞬间抓住了我的心灵,事过境迁,就感觉青春不过是经历时光利弊后的牺牲品,埋葬了所有的温情。
心情压抑过后,唯有曾经的一个‘名词’在我耳边回旋:青春是人生中最活跃的动词,也是最有抒情能力的词汇。我依然能恍惚地记得,生命中那一段青春的时刻,而且,还能夜以继日的静寂里在文字里游弋,依着流年悄悄地描绘,将初冬的韵脚把秋末的季节转换成了我记忆中的许多故事。
人生,过往匆匆,回眸,又往事成风。多少次,我的青春在梦里无限制的无方向的无层次的延展,追溯到过去,又或是荡到甲子之年,他们曾都在青春里潦草过。一种虚妄和现实,低沉和高调的无谋而和都随着岁月就这样在日渐冷却的温度下,一点一点凝结为两鬓双白,落下了厚厚一层惨白,那些念想,尽管在心里盘踞了多久,无奈终携着青春时光的种种快乐和忧伤的故事,催来了夜色,催来了迷离,并使我的思绪在夜色里熠熠生辉。
昨晚结束了知青同学的聚会,开车往回赶,十五里芙蓉路,灯流车堵,依着昏黄的夜色,看尽长沙南北长街上两边数不清的连墙接栋的高楼大厦、酒店、夜总会和歌厅,鳞次栉比商铺的霓虹闪烁,如同风中一盏盏明灭的烟火,把长沙城市的夜晚打扮的像杜甫《秋兴》笔下的:“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不经意路过夜晚红尘的潮汐,心里猛然一阵震撼,继而又兴奋起来。真的,下乡回城后几十年来的生活都是两点一线的工作和回家。好久没有夜间出来逛过城市的街道和马路了,今日开车之路过还不知道城市的夜景有着如此的
繁华漂亮。透过车窗瞧见的两边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流和众多成双成对的情侣,构成了城市夜生活‘火树银花不夜天’的一种特具魅力的韵意,这人烟凑集、人声嘈杂、红红火火是否,还能还原于我青春尚未冰封的香气,形成寂寞独自的美丽呢?
当尘埃淹没了记忆,这隐于夜色中的幸福,又有多少人能够参悟?此时,我不禁感慨;人生太短,短到来不及享受青春,就已经开始叹息夕阳晚景。心中不犹地涌出起宋朝诗人苏颂和文太尉第一无双绝句来:“未遂退休时望系,再烦居守主恩优,自缘齿德高群牧,须在山河最上流。”随即,转过身来对旁边的同学说:看来夜晚已经不属于我们这些人了,它只是属于年轻人!
然而,我知道,终究,光阴是一场风雨的劫数,也是一程四季的命数,更是一个人一生的运数。尽管,退休后的我们锦书仍在,但青春洁白的段落却已是了然无踪,难以托付。因为,所有内心的狰狞都被昨夜车窗外那些耀眼斑驳的灯光忽闪忽闪地撕裂着。那些青春的梦境,梦里沧桑和苦涩的碎片纷纷攘攘撒落满地,像被翻开页码的书,浏览字字句句,宛如昨天发生的事,仿佛是看见渐瘦的时光正在走过年轮的转角,终究缝补成一帘幽梦。
现在,我们这代人的软肋,别人是看不懂、也猜不透,但我们自己却又舍不得、虽输得惨败、但还是放不下。站在人生的渡口,看尽岁月蹉跎,诉说着彼此的际遇,心疼着彼此受过的苦,总是让人流泪,让人受伤。
一个人的一生如此短暂,可是这种整体性又将每一个特殊的个体连在时间的节点上,构成历史的长河。我凭我的原始性的、涌动的物质世界里的某种契机写作,自然而然想起了昨天的知青聚会。
农家乐附近,无论是池塘、山坡还是路牌都为今天而来添上了“最美”的定语,甚至还有石头缝隙里都被涂写上‘农家乐恭迎你’。此时,牌楼的主桅杆上一面标志着某某农家乐的黄旗欢快地飘荡,再往前走,小院清幽,牛羊犬鸡鹅,荷锄的农夫,分外惹人怜,有种复得返自然的感觉。
这里有一部分时间是‘不夜城’,白昼时长超过12小时,还有一部分时间喧聊、飙歌、跳舞、打牌;一时间,似乎全部的知青都在“农家乐歌厅”迷失了,所有人都感动着自己的感动,寂寞着自己的寂寞。现实中的农家乐歌厅,大概从未如此热闹过。只有回忆会让一切喧闹的,都归于静谧。可时间回到47年前,冰雪却狠狠地惊扰了那座山峰。
我曾在大山的纵深处生活了很久,常年踏着一双没有鞋沿边的球鞋,用葛藤条束捆着衣袍,饥肠辘辘吃着无油的辣椒汤,肩扛着锄头和扦担在茅草坡上做着文学道路的梦想。可能这就是我与文学相遇的形式吧?有时候,我会不假思索地用不成熟的思维去考虑眼前的这一切,而并未真正洞彻这一举动的含义。
那时,青春,是多么神圣和激动人心的字眼儿!它使自己趋于美好,既能最大限度摆脱干扰、束缚和限制,踏上时代的步伐,还能满足自己的事业心、责任感,并想在时代的大潮中端出自己的灵魂来?
离开东山峰农场倏忽走过了半个世纪,有些文字、有些人不会淹没在故纸堆里。再踏上这里,我恍惚嗅到了山上泥土的气息,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潮湿味道,看到远方飘来的云雾,依稀变化的雾和苍凉的歌声让我仿佛看到在深重的苦难中寻求自由意志的平凡世界的平凡人。
五十年前,知青运动的盛世就如烟花,绽放就在一瞬,湮灭也只一瞬。因为知青运动并不代表一种先进的社会生产组织,本身就缺乏群众基础,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无可奈何的作为一种补充、调节措施,靠当时的政治热情和理想主义以及各社会层次在政府强权干预下而成。知青运动在短暂的盛世后,连带着‘三个不满意’和绝食、卧轨、罢工一起,迅速的走向了解体与回城。那个混乱与苦难的因素又随着城市单位改制、下岗而再一次把他们推向社会的底层和贫困的边缘。这种青春梦境破碎的结构,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是在知青的一生中,产生了忍耐、坚毅、含着泪说笑的品质和性格。
记得那年,山凹里风卷落雪的冬天,就这样来了,农场冬天的篇章单调无趣,不忍卒读,我倚在茅草房门前望着灰白色天空在想:如果此刻可以有阳光做冬季最好的点缀,那也许还能唤起青春与犀利的风雪交锋,读出青涩在峻冷中那几许的暖意。然而,现实却只有扁担簸箕和锄头消磨了一切的热烈;那原始深山里背柴的踹气声呼啸了一腔的温柔;火塘中那一串一串的火焰冰封了炽热的理想;煤油灯下哼着情歌的那段初恋弥漫了一季的感动。
春天,我站在农场顶峰上,辽阔的山脉一望无边,举起双手,任风从耳边腋下吹过,看着故乡远方的地平线和慢慢坠落的夕阳,我的心会随着飘忽不定的云雾和满坡的茅草花絮涌出一阵阵乡愁。仿佛把我带入到没有目的坦途,尽情诠释出那这里原始的沧桑。我带着久违的决绝,带着萧瑟的铿锵。仿佛决心将一切冰冻存封,让广阔的山峰画地为牢。
这些,就像我们吃惊地听到了饱经沧桑老者的某些见解而大失所望,或者就像有些人天真的讴歌‘五、六十年代’而窃笑一样,因为,我也在自己的局限中生活。
三年后,我有幸招工回城,荡漾在河西江边的纺织厂。年轻有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摇曳在这风轻云淡的时光里,思绪也变得轻轻飞洒。借着这一份如花般绽放的美眷光景,温润着自身那早已千疮百孔的心灵。然而,不曾想到,淋着细雨,顺着流年的足迹,缺乏人脉关系,只有初中文凭的我却只能干着工厂食堂炊事员的工作,被迫收起青春应该绽放的美丽。于夜深人静的时刻,每每临窗望月,轻轻地打捞心底的怨恨,伸出的手再也捉摸不到紫陌花开的温暖。于是,不知不觉我又被逼近情感的死角,忽然就觉得没有比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海中更令人落寞与空虚的,总感觉众生喧哗,游离不定的灵魂无处安放。
尼采曾说过;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了解自己,其实就是对自身的一种反省,活到一定年龄,忽然就感觉灵魂苏醒,忽然就想要向内求索。当我的灵魂真正被唤醒,生命才能显得格外葳蕤与澎湃;如是,读书、求知的光芒在生命内真正被激发,纵算缺乏颜值、文化底子和人脉关系,心中也会一片皎洁。后来,我拼命学习,入团、拿文凭、入党、调动工作,直至进入管理层,从工作经验、到社会阅历、知识广度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为此,我总结一个人的内心强大,永远依赖于思想的成熟度。一个人的成熟与否,不是出口成章,说出许多深刻的道理,或者是思想境界达到很高。而是待人接物让人舒适,并且不卑不亢,保留自我的棱角又有接纳他人的圆润而活着。一世很短,也很沧桑,付出,未必收获,但是做人,一定要知道原谅,放下,明白别人,看清自己。冯骥才在《安于低调是自信》中写道:低调的人生活在社会深深的褶皱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所以看得见黑暗中的光线和阳光中的阴影。
我每一候生命往来的呼应中,从儿时浏城桥下水絮塘商业厅宿舍时代的记忆里开始,春天起于昨夜今晨。每年今日,那宿舍前坪的几颗稀少的树叶上就悄然染上浅浅的碧绿,每层八户人家的长廊上都探出几个稚嫩的脑袋,如同他们的童年和门前的远山,旷野。在我的故居,最重要的是夏天‘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那是童年的季节。很多麻雀嘈杂的清晨,我看见母亲从门前的‘公共堂屋’里走过;她从民国走来,美貌却还是输给过时光,那一径一夜白头的鬓角,总在她的清瘦中匆匆零落。此时,宿舍老屋木地板的走廊上,也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清冷。母亲在厨房生出的炊烟,呛着煤炉的硫黄味比往日多了一份凝重,在寂静的厨房里久久不曾散去。
小时候的思维里,谁又去领略以双鬓命名沧桑的深意呢?只是多年以后,当父母亲已不在人间,当我也满头白发地回到故居原地时,才忽而明白,鬓白之色何尝又不是那一袭岁月的风霜呢?父辈们以及我自己遭受的苦难无一不是人间世态。
年少的时候觉得悲伤很酷,听催泪的情歌,写决绝的字句,生怕自己看起来没个性。现在想来,当时真是多虑了,人生的疾苦都会在未来的路上埋伏好等你出现,一样也不会少你的,一样你都躲不掉。曾经长身体的时候却吃不饱饭;要读书时又闹文化大革命;就业时却遇到上山下乡;回城后又面临下岗。更困难的是:因家庭出生问题,政治上受歧视,升不了高中,读不了大学,更不能参军、入团、入党;凡此种种遭遇都使我的人生过得极为不简单,这不像写一段文字这么容易,也不像看过喜剧后那么从容不迫,可以跳过,可以忽略,甚至可以重来。现实是需要付出的,日子是需要一分一秒过度的,尤其相对于我这样的家庭来说,要混出个样子,更不容易。所以每一天我都必须加倍努力!心想‘我得与这个城市搏一搏,要不然,我就完了’。为此,我接受孤独,接受失去,接受不完整的自身,接受偶尔还会被变故打败的自己。
如是,我把不为人知的伤口的捂住,把最深沉的秘密藏在心里,把最殷红的鲜血涂在身上,把每个人都有微笑背后的眼泪和最心酸的委屈汇在内心,换一种思维方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读书,自学了许多书籍,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获取大量的知识。在工作上也是刻苦钻研业务,干一行学会一行,牢记家训;‘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在做人上不卑不亢,‘与人为善’。这些,都是我生命历程上一盏明亮的灯。
没有什么比文字更能让我走进世俗,也没有什么比文字更让我远离尘嚣。几十年来,通过刻苦努力,厚积薄发,我把自己的残缺转变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并用文字汇集成几寸厚的书稿聊以自慰,而且能以内心丰润的知识笑傲于生活之中。甚至还常常独来独往的开着奔驰车上班下班、串门,在休闲的日子里,也经常与同学、朋友聚会、旅游。这些,都是我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也是当初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知道,人生很贵,我真的不想浪费,只要有心,你就能在俗世中开出自己的花,享受自己的小世界。退休后我还喜欢下厨,在周末的时候会精心为自己准备一桌精致的饭菜,在锅碗瓢盆的碰撞中感受人间烟火的满足。现在,我居住的小区看见窗外的树木由青枝绿叶到黄叶满枝,在那株株树木的眼里,我又何尝不是由青丝满头到鬓染霜雪?我不知道,世间还有怎样一个音节会像"两鬓斑白"这样将天地人间、自然人生融为了一声生命的提醒呢?
矛盾的世界里,但愿我们都随性随心活得自然而洒脱。谁年轻的时候都很美,俊男靓女、粉面娇唇;青春的价值在于无限拓展生命的宽度,青春的魅力在于勇敢尝试和无畏创造,青春的旋律是回荡心中的军歌嘹亮,青春的激情是飞驰人生,自由驰骋赛场。我羡慕昨夜马路两边的年轻人,更怀念我失去的青春。
且听风吟,谁年老的时候都一样,皱纹横生,双鬓染霜。我不想再谈以前的艰难,只论现在的坚持。人生就像舞台,不到谢幕,永远不要认输!很多时候,青春依然是我心里的一种情怀,虽然未必如他们一般,但我眼帘里还存有昔日的那份旧情。
今年的十月再见,凡是过往皆是序章,我们即将迎来白雪纷飞的季节,承秋启冬,所有的美好,所有将来皆为可盼!
时光荏苒,一别芳华,我想,生活的真谛在于宽恕与忘记。宽恕那些值得的人和事,忘记那些不值得的人和事。如今已是‘胜赏多从暇日违,眼中朋友欲星稀。’那些无法倾诉的深情,只能在想念你时,借着今夜的感触,借着马路无际的灯光,把那些风雨里的呢喃,爱到深处的柔软!全部倾诉在青春的梦境中。
2019.10.12于家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游大同山寨 览秋尾风光
下一篇:小江菜社之歌(外一首)程湛馨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2

作品

4834

互动

3万

积分

版主

谢谢支持

成绩
14391
威望
36719
精华
3
粉丝
97
好友
80
注册时间
2018-7-17
最后登录
2024-6-10
在线时间
9777 小时
性别
真实姓名
李文革
发表于 2022-7-5 13:28: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优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0 21:02 , Processed in 0.796875 second(s), 32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