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957|回复: 0
收起左侧

樟树村的老故事

[复制链接]

45

作品

36

互动

98

积分

一星作者

成绩
57
威望
0
精华
0
粉丝
5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7-12-14
最后登录
2018-2-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1-12 13: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樟树村的老故事
文/深山百合
村名的来历
  樟树村,本是因为村里的一颗古老的樟树而得名,可樟树太老了,它终究没能抗得住岁月的侵蚀,好些年前的一个夜晚,在风雨和雷电的双重夹击下,它疲惫苍老的身躯轰然倒下。村民们一直将老樟树奉若神灵,自是不会把死去的老樟树当柴禾烧,他们把樟树的树杆和枝桠锯成小段,堆放在村里一座名叫呜呼山的山脚下,让其慢慢朽掉。说来也怪,又过了些年,那里居然慢慢又长出了一颗小樟树,村民们欢呼雀跃,认为这是老樟树转世,舍不得这个村的角角落落和老老小小,所以又回来庇佑樟树村了。当然,从科学的角度讲,这个说法有些牵强,但那棵新长出来的樟树,却是实实在在的已经枝繁叶茂了。
  樟树村地处远安河口乡的西北部,东边和茅坪场镇的白云村相邻,南面和茅坪场镇的铁炉湾村和福河村交界,西面与河口村接壤,北边紧靠张桥村。版图面积23.5平方公里,耕地1750亩,现有人口约1300人,距离县城45公里,交通便利,安静宜居。地势以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高达85%,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尤其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有村里那一湾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和老宅子对面山上的土匪寨。
村里的主人
   古民居群位于樟树村一组,小地名叫刘家湾,但凡开车经过那里的人们都会停下来,对着那一片老宅子古老且完好的背影惊叹一番,因为这片老宅子正好地处进村主公路的下方,即便坐在车上不动,老房子的全貌也可一览无余。


   刘家湾,顾名思义,理应住在这里的人全部姓刘才是,事实也是如此,直到如今,这里仍然全部是刘姓人,没有一户外姓,这就是刘家湾地名的来历。
   据现年73岁的刘氏后人刘常祠讲述,他们的老祖先刘正罡祖籍江苏,但究竟是何时何故迁移到此地,其原因已不可考。刘正罡在这里落地生根,生了三个儿子,儿子们渐渐长大,刘正罡便做了这栋房子分配给三个儿子,所以老房子有三个大门,一个儿子一个大门,每个大门外观看起来都差不多,但里面的结构稍有不同,有的是一个天井,有的是两个天井,最深的一个大门有三个天井,左右都是厢房,木质雕花门窗,青石铺成的天井和通往房子深处的台阶颇有气势。能看出来,刘家当年的家底还是不薄的。这房子,虽算不得奢华,但也足够气派,一个普通百姓家怕也是建不起的。

   刘氏家族的三个儿子相继开枝散叶,后辈们的房子又不够住了,但由于地势所限,无法大刀阔斧地修建,只能在大宅子旁边添加厢房,厢房加盖的太多了,于是整个刘家湾的房子就显得乱了些,但乱而不散,连成一片的房子看起来反倒更有气势了。在设计上,当年刘家老主人还是动了心思的,外观上每个大门看起来都各自成篇,但里面却都是相通相连的,象征着一脉相承的刘家儿女永远血脉相连。


   刘氏家族曾出过一个后辈叫刘重山,家境富裕为人耿直豪爽,经常接济周边穷人,在当地很出名也很有威望,邻村的人提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土改时期却被划为地主,被赶出了刘氏老宅。因为当地人都为他说情,所以政府把他的房子并没有分给外姓人,只是分给了刘氏家族中另外一部分人住,好歹也算肥水没流外人田,这也是迄今为止刘家湾没有外姓人居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想想刘家湾在当地曾有“小曾家湾”之称,就是因为当年刘家湾很有气势的大片瓦屋和河口漳木村赫赫有名的曾家老屋特别相似。但现在的曾家老屋里却没有一个人是姓曾,若是刘重山在天有灵,这也算是一种慰藉吧。


   村支书陈先宝告诉我们,樟树村是2002年由三个村合并的,即原先的刘家村、白岔村和樟树村,合并后统称樟树村。在合并前这村里的人口总共600多人,刘家湾的人就有300多人,可见刘氏家族的庞大。只是后来刘氏后辈们渐渐长大,有的搬离了此处,有的另外盖起了现代小楼,有的常年在外打工谋生,现在住在老宅子的刘姓后人大多只剩下一些老人了。明知道万事万物皆有定律,新旧更替也是自然法则,谁也无法更改,可面对这一湾印满历史痕迹的老宅子,面对刘常祠老人沟壑遍布的面孔,心里还是有些难过。问起刘家家谱,老人满脸遗憾地说不知在什么时候丢失了。



   走近刘家湾,让人欢喜也让人失落,原本三个大门的刘氏老宅,其中的一个大门已经没有了,因为房子太老,早已成了危房,主人只好把前面的部分拆掉重建,新房子还正在盖,看雏形应该是栋小洋楼。主人现在住在老房子的后半部分,走进屋子最先跃入眼帘的是一道天井,四周遍布深绿的青苔,天井边上收拾的很干净,但略显潮湿。天井右边的厢房里传出放电视的声音,小方桌上一杯绿茶正悠悠冒着热气,却没有看见主人。屋子的大门是老房子的第二道厅屋门,看起来依旧很气派,门头上方的青石上有很精致的图案,像龙的眼睛。屋檐下面的墙上雕刻的花草栩栩如生。青砖褐瓦,老式的木质小窗户仍是古色古香。青草很倔强地摇晃在布满沧桑的屋顶上,流年磨淡了老房子曾经的灼灼光华,但它俊伟的轮廓依旧让人惊叹。



村对面的呜呼山
   刘家湾对面有座山叫呜呼山,名字听起来有些怪,那是因为这里曾有很传奇的故事发生。
    呜呼山顶上有个寨子,寨门坐南朝北,曾是一帮土匪的根据地,当年土匪为了占山为王,1936年左右修建了这个寨子,土匪们不知从哪里还弄来一枚真炮常年对着村口,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他们也是想尽了心事。因为村口刚好就在刘家湾的背后,这枚大炮就实实在在成了刘家湾人的威胁,苦于对方是真家伙,刘家湾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后来,当时很有名的抗日游击队队长陈大脚带领队伍进村,用四床大竹席也卷成大炮的模样,然后用墨汁和锅灰把席子全部染黑后放在特制的架子上,用假炮口对准山上的土匪,然后喊话土匪,若不主动投降就直接开炮,山上的土匪闻声出来一看吓出一身冷汗,乖乖,自己撑死也就一枚大炮,而对方有四枚,众土匪一商量,还是好汉不吃眼前亏,眼下保命要紧,直接举白旗投降了。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陈大脚也不愧是老游击队长,一出漂亮的空城计,不损一兵一卒便大获全胜,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村里人将这座山取名为呜呼山,意指土匪呜呼哀哉。
   刘常祠老人回忆说,呜呼山上的寨子,土匪投降后一直保存的很完整,他7、8岁的时候还常常和小伙伴们跑上去玩,直到毁于1958年的大办钢铁时期。直到如今,山顶上的寨子结构依然清晰可辨,部分残存的墙垛约有半米多高。寨子正门前原来还有5棵老古松,可惜后来被白蚁侵蛀后死掉了三棵,剩下的两棵已被县里作为古树名木挂牌保护起来。
   我们离开的时候,又有一群人挎着相机走进了樟树村。
  樟树村,虽然一直安静且沉默,但却无法掩盖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它的前世和今生,就如一壶成年老酒,恒久弥香,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探索和挖掘。(完)


以上全文选自2017年6月出版的《宜昌传统村落》一书。定价42.00元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木头的粮食
下一篇:《离殇》(随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5 16:41 , Processed in 1.218750 second(s), 31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