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182|回复: 2
收起左侧

榆关趣谈:我的大爷大妈们

[复制链接]

428

作品

580

互动

1万

积分

版主

成绩
7304
威望
9839
精华
14
粉丝
32
好友
10
注册时间
2017-11-23
最后登录
2024-4-11
在线时间
1621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10-17 17: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榆关趣谈:我的大爷大妈们
文|张鸥(河北秦皇岛)

  “长幼有序”这个词儿换作“有老有少”,相对于一直生活在小镇的人来说,比较好接受,口语里夹杂着“二”的儿化音,听着跟家常便饭一样,亲切易懂。就算是初见初识,唠着磕提起某个互相都熟识的人,品评时一般是“那人不类”(就是好的意思,从众合群。),“那人,呵,心眼子揣胳肢窝里了,嘎咕”(完了,“奸滑”的名头得传到他孙子辈儿了。极不好改变的。),说的人和听的人还往往含带着丰富的表情,以示彼此热络,站在同一观点上,语言呢,更加随意。反正说过拉倒,没谁还掂量着日后,需不需要验证啥的。
  本来就是“人嘴两层皮”,咋说咋有理,过嘴瘾无伤大雅就好,不引起纠纷争斗就好。要不碰面了尴尬的一句,“吃了”?多没意思。甚而有时眼瞅着人家厕所刚出来,再说“吃了”招笑话的。没办法,东扯西拉显粘糊。
  记忆中,榆关人爱说,好唠,年轻人逛街唠,接孩子唠,聚餐唠;老人呢,发挥极致,走哪哪儿唠,拉手唠,拍肩唠,锅上熬菜偷空唠,大多数心里都端量好了,大半辈子过来了,老头老太太心里底气十足,家里唠不到一块儿,爱岔口,找老哥们老姐妹唠,没谁生气不乐意。暗地里,我还挺羡慕那种感觉,“相伴相依又相对自由”,防贼隔心的日子于生命是煎熬,浪费。
  不知道榆关最确切的定名是哪朝哪代哪年哪月哪一日的哪一时辰,传说中的版本太多了,除了纳兰容若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我念念不忘外,纠绕不去的便是,“渝河”之畔为何名曰“榆关”?
  “三滴水”演进成“禾木”,是冥冥之中暗示着榆关这个小镇曾有的沧桑?曾有的繁华?亦或是曾有的坚韧?兵家重地如今的和谐家园,其中飘摇还将是个传说,给后代的后代。
  在父诏其子,兄诏其弟那种语言传承下,榆关人一代代老去,衍生,到了新中国成立,才兴起“扫盲班”“妇女学习班”,大致开始消灭“睁眼瞎”,去除繁体字,畅扬统一规范的汉语拼音,留下我们读的懂的“工作总结”或者居家过日子后小家庭里开枝散叶另起炉灶的“分家单”。谁家翻出本老式的小学毕业证,脸上也是极自豪的,那叫“高小”,有文化的象征。
  感谢那些“高小”的老人,斑白须发,仍保留口头的教诲,我听过几句,像“梨花白,种大豆”,概述耕作;“好种长好苗,好葫芦长好瓢”,还是农耕,兼警示家风的重要。欣赏,佩服。
  老一辈人教我们唱岁月的歌,高亢低沉都是歌。不管是论亲情还是庄里人的辈分,我们都习惯喊着“大爷大妈”,发自内心的尊称。
  清晨,榆关的街上大爷大妈们绝对是道风景。
  他们的清晨在我们眼里是黎明,生物钟和清洁工一个节奏。
  搭伴结帮,不以岁数论,不以性别论,拿腿脚灵不灵便分组,沿路走,养生是第一位的,拉后的呢,康复是必须的。绕一圈儿,喘着气,嘴里振振有词儿,“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暗喻自身的勤奋,暗讽年轻人的“瘫窝子”懒得不像话。可爱的一群人啊。
  榆关是个小镇,手里有养老钱儿的大爷大妈腰杆很横。甭管是政府发的,儿女给的,捏着钱,开口冲,“不差这个,该吃得吃”。若是谁顶撞一句,“生怕死了撇下”,那可是烧火时灶膛倒烟,呛人火大,“呵,撇下捐国家,也不给你”。唉,不过是搭个腔,陪你说个话,老人老小孩儿,禁不得玩笑,“又不是你的子孙,谁等着平白无故的继承啊”?
  大爷大妈们搂钱搂的小心又小心。一辈子不容易,理解。
  有一阵子,镇上来了一些个讲座班,打着爱惜生命的旗号,唱着比儿女都孝顺可亲的“喜歌儿”,卖大爷大妈们一堆产品。上当后,老人们着实萎靡一阵子,谁家儿女也没忍心再数落。
  “姜是老的辣”,后来陆续又来讲座,大爷大妈们照去不误,出耳朵听,兜里不装钱。你发挂面,我领。你发五个鸡蛋,我还领。回家沾沾自喜,“白得的”。持续半个月的讲座,论个领鸡蛋,天天坚持到场听课的风雨无阻,就是不花一个子儿。讲座班黄摊子,卷铺盖走人,临了气的发狠,“一看你们就是农村的,不注意养生,不舍得花钱。白吃鸡蛋不怕变成鸡飞了”?……
  大爷大妈们不气不恼,调笑着,“咱还真想活个千年黑万年白呢。有吃有喝的,可舍不得死”。细品,话粗,有理。
  人一到老了,脾气柔和了,年轻时膀大腰圆干活儿不知道累的,上班着装正经打领带的,供销社站柜台干净利索的,家里打狗喂鸡蒙头垢面的,所有的过往都是过往,现在抱着团结成队,不会使智能手机,人手一部老年机,约。那通话音量,一家有事儿,大家都竖耳朵听。
  大爷大妈们约,一块儿赶集上店儿。不怕惹卖菜的膈应,“别买了,我家有地芽子韭菜,她这是大棚的”。拉着拽着,去自个儿家“割两刀”。
  群体里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兴许人家儿女不知道,他们先知道了,到约会的时间点谁没来,都在彼此的昏花老眼里。一个喊一个,提溜水果瓜子去探望。本来病恹恹的容颜一下子就欢喜起来。难得的友谊,互助的友谊。
  小镇榆关,越来越多的老人们聚堆,耳聋的打岔接话音,街角石阶坐着的过人就伸脖子“上班?”打发着时光的寂寞。
  他们一边怕自个儿哪天走了,更怕儿女有个闪失,“上房抽梯子”抽空一辈子的念想,也是更热衷于老脸对老脸,老腿伴老腿,老哥们姐们相约的理由吧。
  我们都会老,老成大爷大妈们,豁着牙漏着齿,怯怯问来人,“还认得我不”?“你是谁呀”?想来幽然。
  此季凉风习习,高翥的《清明时对酒》涌上心头: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品之,润眶,有哭哭笑笑的感觉,我的大爷大妈们,暮年夕阳,蹒跚中歌唱,祝福他们:有生的日子里,健康快乐!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重阳节思绪随记
下一篇:《紫媚:江西腊》 ——晶娜和她爸妈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5

作品

4816

互动

3万

积分

版主

谢谢支持

成绩
14163
威望
36501
精华
2
粉丝
97
好友
80
注册时间
2018-7-17
最后登录
2024-4-27
在线时间
9592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10-29 00:02: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榆关的风土人情如此,可见作者是真的门清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8

作品

580

互动

1万

积分

版主

成绩
7304
威望
9839
精华
14
粉丝
32
好友
10
注册时间
2017-11-23
最后登录
2024-4-11
在线时间
1621 小时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1 21: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马湖畔 发表于 2018-10-29 00:02
榆关的风土人情如此,可见作者是真的门清啊!

必须的啊自己家乡风土人情味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8 03:55 , Processed in 0.468750 second(s), 41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