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208|回复: 0
收起左侧

[散文随笔] 那段难以忘怀的如歌岁月

[复制链接]

10

作品

10

互动

381

积分

二星作者

成绩
228
威望
710
精华
0
粉丝
4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8-2-22
最后登录
2019-1-20
在线时间
1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2-22 19: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段难以忘怀的如歌岁月
作者:祖文林


  现如今创建美丽乡村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都修成了水泥马路,大街小巷都按上了路灯,村里建了文化广场,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晚饭后人们陆续走出家门顺着平坦的马路,在路灯的照耀下遛弯。有的跳广场舞、有的玩健身器材、一些年纪大的仨一群俩一伙的聚在一起谈古论今的闲聊天。这一天晚饭后,我照例走出家门,在街中心的路灯下和一些同龄人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就聊到当年修海河的那段经历。在场的有好几个人都修过海河。一晃好几十年过去了,当年二十多岁的小伙儿转眼都成了七十左右岁的人了。岁月沧桑,时节如流。我们心里都十分感慨。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如歌岁月。
  
  晚上,我躺在炕上久久不能入睡,四十六年前海河工地那波澜壮阔的画面像演电影似的一幕一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进场
  
  一九七一年二月九日,(正月十四),我和村里的几个小青年随着公社一百多个民工坐上了由北戴河开往天津方向的火车。沿途陆陆续续还有很多民工上车:昌黎的、卢龙的、滦县的......原来这是拉民工的专列。那时我们是民兵建制,军事化管理。县为团,区为营,公社为连,下设排班。我在二排六班。记得在一个叫茶淀的火车站下的火车。下车后以连为单位向海河工地进发。
  
  我们都是步行军,每个连队前面有两面做引导。一面是毛主席题词“一定要根治海河”的红旗;一面是抚宁县根治海河指挥部 枣园民兵连的红旗。两面鲜红的大旗迎风飘扬。公路上行进的队伍前望不到头,后不见尾。我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行进着。不时的有人起头唱起歌来,一句起来全连都跟着唱。其他连队也唱。嘹亮的歌声在整个行军队伍的上空回荡。团指挥部的宣传队站在路边打着快板儿给我们鼓劲儿。整个场面大有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之气势。
  
  傍晚,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周围是一片旷野。柔和的夕阳,绚丽的云彩横卧在远处的天边。远处依稀有些村庄。只有各个连队的工棚散落在河的两岸。好长好远。工棚的墙是用高粱秸捆成捆做的,两面抹上大泥。房顶用木杆做成人字架,也是用高粱秸当顶,上面抹大泥。
  
  我们一个排三十多个人住在一个工棚里,对面大通铺。统一作息时间。只要熄灯哨一响,就必须熄灯睡觉,不许说话。连长还査岗。一会儿,咬牙的、放屁的、嘎巴嘴的、说梦话的都来了。再加上汗臭、脚臭味。简直就是一首难听又难闻的交响曲。头几天难以入睡,后来干了一天活,累的不行躺下就睡,也就不在乎了。
  
  那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但并没影响我们进工地,吃早饭后就投入了紧张的施工。
  
  二 、考验
  
  因为我们去的时候还算是冬季。天气还很冷。大泥抹的墙有不少处裂缝,冷飕飕的风顺着裂缝钻进工棚里。冻得我们直哆嗦。胶鞋冻到地上拿不下来。后来我们就把鞋挂起来。但还是很冰脚的。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汗水和雨水只能用身体烘干。根本不具备洗澡的条件。条件不是一般的苦,而是相当的苦。
  
  由于我是第一次出工,班长让我先帮拉车的拉边绳。大约十来天吧,就单独拉车了。一车土有七百多斤。有时多达一千斤。挖土是个力气活儿,用的是专用的半筒子锹,锹头有二尺长。一锹下去就是几十斤的长泥条子。开始有冻层还好拉些。挖下一层后就不好拉了,不知是谁发明的铺上小链轨为专用小车道。所说的小链轨就是用铁丝把二尺长的小木棍穿起来,按车轮距离铺好。如果把握不好车把就容易滑下去,木棍边上的地是软的,得费老劲儿才能拉上来。自己挨累不说,还会拖累别人。影响进度。
  
  半个月是个关键期,也是考验期。那就看你的承受能力怎样了。真有个别人受不了那个苦和累,当了逃兵。说实在的那个条件真叫苦啊、那活儿真叫累啊!没去过海河工地亲身体验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
  
  干一天活儿,累的走路直打晃。腰疼、腿困、胳膊疼、肩膀疼。躺在铺上就想歇着,浑身上下没有好受的地方。浑身就象散了架似的。饭都不想吃,但是想到还要干活儿,挺着吃,而且还要多吃,要不,哪有劲儿干活儿呀。
  
  头来海河工地之前,就有修过海河的人跟我说过,你这身子骨能行吗?没把子力气是干不了的。当时我就说你们能干,我也能干。当时还有一个想法,出工,生产队每天多给记两个工分,还不用带口粮。我出工能让家里宽松些。更重要是能好好锻炼一下自己。
  
  工地上、工棚墙上到处是鼓动干劲儿的标语。“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一定要根治海河、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我记得临来时父亲跟我说过:人都是病死的,你看哪个坟头儿是累死的。父亲用最朴实的话鼓励我要不怕苦、不怕累。要学会坚强。
  
  在班里表决心会上我发言;站着和你们一般高,躺着和你们一般长。你们能干,我也能干,我决不会打退堂鼓,我一定会坚持到底。有句话说得好,叫做胜利往往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就这样,我真的坚持下来了。
  
  三、激战
  
  据连队魏指导员讲,毛主席在一九六三年视察天津时发表一定要根治海河的题词。为响应毛主席号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省市共出动上千万人在海河工地摆开了治河战场。海河流域分好几个河段。我们修的是潮白河。在几十公里的工地上到处飘扬着五彩缤纷的旗帜,各个民兵连的红旗在彩旗之上显得得更加耀眼、更加鲜艳。醒目的标语牌高高的立在堤坝上。整个工地就是旗的海洋。犹如浪花朵朵簇拥而开。人潮涌动、铁锹翻飞、车轮滚滚、川流不息。好一副如火如荼的画卷。大有排山倒海之气魄。凡是修过海河的人都说,那场面用波澜壮阔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压坝的链轨拖拉机的轰鸣声和工地上的高音喇叭的乐曲声交织在一起,共同奏响着那热火朝天的交响乐章。我们被激励着、鼓舞着。
  
  连队魏指导员特别会做思想工作。他指着工棚墙上的标语说,今天我把这个标语改革说法,叫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我们不怕苦。想想革命老前辈,我们不怕累。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坚持到底。为毛主席争光,不给家乡亲人丢脸。
  
  在连长、指导员的带动下,士气高涨、干劲儿倍增。各个像嗷嗷叫的小老虎。挖掘进度始终遥遥领先。被团指挥部评为先进连队。流动红旗始终飘扬在我们连队工地上。这是我们连队所有人艰辛付出的结果。是我们集体的荣誉,我作为一份子,感到无比骄傲。
  
  我们经常放一放卫星。什么叫放卫星呢?就是多拉快跑。每当家乡来了慰问团、大喇叭表扬我们、晚上放电影、团指挥部宣传队来演出等。我们就来个小高潮。每放一次卫星,挖掘进度就比其他连队前进一大节。虽然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心里都美滋滋的。
  
  能干也能吃。高粱米粥、玉米面的大窝头管饱。吃的那个香啊。菜是每人一份儿。每星期吃一顿面饭,一斤二两面的一个大馒头,我们管他叫大懒龙。或是炸油饼,我们管它叫猪圈门子。那也不够吃,还得吃三、四个大窝头。每十天能吃一顿杂豆腐。每月还有一、二顿的猪肉炖粉条
  
  海河工地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针线包。衣服破了自己缝,扣子掉了自己钉,袜子破了自己补,鞋子破了自己锥。我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穿坏了四双胶鞋,都是自己锥好的。
  
  拉车虽然没有上车累。但也有一定的危险。在上坡时有爬坡机。但你要把握好车把,跟着走。让挂钩员给你挂钩。到顶时有个小下坡,你要往外使劲儿拉一下,得会用巧劲儿闯钩。稍不小心就容易碰伤。别的连队有打断胳膊的。有一次,我的手就被打破过,肿得很厉害,但我仍然坚持拉车。一天也没休息。受到连队的表扬。在撤场前的总结大会上我还上台领了一张大奖状呢。
  
  在施工进入一半的阶段,我也加入了挖土的行列。可以说锻炼的什么活儿都拿得起、放得下。我们每天重复着紧张而又繁重的施工。
  
  有付出、有辛苦就有收获。你看,河床渐渐变窄,大坝渐渐升高。这给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增添了喜悦,并带有一些艰辛的甜蜜。这是我们最艰辛最卓绝的奋战成果。劳累并欣慰着。可以这么说 海河是我们每个海河战士一锹一锹挖出来的,是一车一车拉出来的。(有的县团是用独轮车,是推)我能为根治海河流过汗、出过力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7、
  
  四、凯旋
  
  那个年代造就了一大批能吃苦耐劳的人。凡是经历过修海河苦和累的人都说:以后不论到什么地方、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不会当逃兵。都会坚持到胜利。因为我们是是从海河工地锻炼出来的人。
  
  经过三个月的奋力拼搏,我们提前完成了这一段的挖掘任务。
  
  海河工地不但锻炼了我的体魄,身子骨结实了。更重要的是考验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当我坐上返程的火车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有心酸、有喜悦。别了,相处三个月的海河工地。是你考验了我、锻炼了我。我还会再来的。
  
  那一年的秋季,我第二次加入了修海河的队伍。再次进入了另一河段的海河工地。又一次经历了苦于累的洗礼......
  
  渐渐地我带着美好回忆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我徜徉在海河大堤上。河两岸是一望无垠的庄稼。高粱红着脸频频向我点头,金黄色的稻谷泛起层层波浪,硕大的玉米张着嘴,露着牙向我诉说着;自从海河得到治理以后,十年九涝的灾害一去不复返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高大粗壮的杨柳树一排排像神圣的哨兵忠诚的守护着大堤。温顺的河水乖乖地流淌着。
  
  我站在大堤上高声喊:海河,我看你来啦!忽然,清澈的水面上映出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当年海河工地那壮观的画面出现在我的面前。人潮涌动、铁锹       飞舞、车轮滚滚、大有万马奔腾气势。
  
  一个年轻的小伙儿迈着矫健的步伐,拉着满载土方的小车向岸边奔来,好熟悉的身影,近了,好英俊的小伙儿,又近了,啊那正是当年的我。当年的我到了岸边,放下小车,微笑着向我走来。现在的我和当年的我同时张开双臂紧紧拥抱在一起。
  


  此篇散文于2017年8月在抚宁天马文艺发表。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她这一辈子
下一篇:祝贺《抚宁时报》创刊10周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4 19:30 , Processed in 0.375000 second(s), 30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