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733|回复: 0
收起左侧

向群众学习——2012年基层建设年驻石门寨镇南峪村日记

[复制链接]

412

作品

1265

互动

1万

积分

版主

成绩
9251
威望
9476
精华
11
粉丝
60
好友
12
注册时间
2018-2-20
最后登录
2024-3-10
在线时间
10030 小时
性别
真实姓名
宋长万
发表于 2018-4-12 16: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向  群 众 学 习
                  ——2012年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驻石门寨镇南峪村日记
宋长万

俗话说:教学相长。一个多月来,我们工作组在对石门寨镇南峪村进行帮扶的同时,也每时每刻地被“帮扶”着。南峪村浑厚的历史、淳朴的乡民、不屈的精神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它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五千年古老的华夏文明,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眼睛向下”、“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优秀共产党员。
走进南峪,映入眼帘的是梯田层层树木深深,很难想象当年这800亩乱石满山、土瘠水瘦的峻岭陡坡,是怎样被英雄的南峪人民一锹一镐、一砖一石地“山岭变梯田、坝埂成椒林”。在入户调查、座谈走访特别是与年长村民的沟通交流和实地体验中,给出了答案:为了摆脱贫困、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已故当年老支书曹运雨带领全村人民相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吃大苦,流大汗,以“铁人”的精神向荒山要粮吃、要钱花,硬是靠着不屈不挠的毅力、顽强拼搏的斗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终究成就了一番事业。近日在抚宁街头遇当年一同事,谈起南峪村时还提供了一些资料,更加佐证了这一点。原来该村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十年大干苦干,到1973年,仅花椒一项劳日值就高达1.3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样板村、示范村、富裕村,县委专门发文推广南峪村整修梯田、发展花椒的经验做法,原唐山地区农业学校还将其收录到《语文》课本中,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来此学习参观者络绎不绝。
时光流转到今天,社会环境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南峪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变。在3月5日抢修自来水的伟大“战斗”中,4名村干部和3位村民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在冰天雪地里10个小时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以实际行动坚守着生命中的那份淳朴,坚守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坚守着基层干部和普通劳动者应尽的职责,硬是靠着英勇顽强的精神终于在当晚让村民用上了自来水。这令人感动的一幕被我们记录后,全县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全文刊发。
作为此次全县基层建设年活动三个重点维稳村之一,进驻前我们压力很大:村内派性严重、干扰村务,民主制度不健全;上两届“村委”选举秩序混乱,场面失控,给选举工作带来严重危害;此次选举候选人多,估计也不会太平……。我们深知,开展好南峪村基层建设年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就是顺利产生新的“两委”。在压力面前,我们与村民面对面地交流,倾听群众呼声;与候选人多次沟通,阐明利害关系;与村党支部保持一致,合理攻坚克难。事实证明,群众是最明事理的,只要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我们捧在手上;只要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不会把我们当外人。由于群众的通情达理和我们卓有成效的工作,选举日秩序井然、进展顺利、结果理想,现场发牢骚、说怪话的人都难寻觅。此刻,我们的压抑很久的心情豁然开朗。
点滴之恩铭刻心中,入户走访中经历的一些小事大情也着实令人感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该村一曹姓高中学生因故休学一段时间,面临留级时,县城一杨姓阿姨到村内办事,顺便帮助其正常续上学业。对此,该学生一直念念不忘,开始几年都来到县城探望。后因乔迁、家庭变故等原因,失去了联系,该学生及其家长心急如焚,总觉得对不起人家,工作后曾三次专门到县城及周边村庄寻找未果。这次工作队驻村某日傍晚帮助联系上杨阿姨后,第二天,已进不惑之年、在医学领域小有成就的该学生就提着大包小包来杨阿姨家进行再次答谢,其情其景溢于言表……。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党的群众路线,更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次驻村,我们虽然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更多的是在农村这个大熔炉里接受锻炼,增长智慧,从群众身上学到了很多在机关学不到的东西。今后,我们将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静下心来,扑下身子,扎根沃土,承接地气,始终带着向群众学习的劲头扎实推进基层建设年活动,努力为人民群众做更多更好更有意义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报答人民群众的养育之恩。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清明(永恒的记忆)
下一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的鹤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9 06:06 , Processed in 0.578125 second(s), 31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