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734|回复: 1
收起左侧

[散文随笔] 老井,难忘的饮水之源

[复制链接]

88

作品

337

互动

4179

积分

铁笔作家

成绩
3143
威望
2498
精华
6
粉丝
9
好友
8
注册时间
2018-2-17
最后登录
2022-1-21
在线时间
213 小时
性别
真实姓名
王丽君
发表于 2019-11-9 15: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伊人 于 2019-11-9 15:36 编辑


当我们每天方便地用着自来水,洗洗涮涮,烧水煮饭的时候,现在的年轻人一定没想过,像我们六零后乃至七零后以前出生的人,当时的生活用水可没有这么方便和优越。

记忆中的八十年代,也就是我的少年时代,我们生活的用水,是来自村东头的那口老井。

当时我们村有好几口老井,分布在村里的不同位置,但不是所有井的井水都能吃的,因为有的井水是苦涩的,所以那样的井大家都管它们叫苦水井,苦水井也没什么用处,基本都成了废弃的井。水能吃的井叫甜水井。

离我家最近的井有两口,其中有一口就是苦水井,因为我家住在村东头,所以,我们的用水就来自村东的那口甜水井了。

这口老井,直径大概在一米左右,井深大约四米,用石头垒砌而成。这口井就连我上代的长辈都说不清它的年代,因为,他们从小就是吃着这口井水长大的。

年代久远的这口老井,无疑不是机器打出来的井,而是人工挖掘的,当时的先人不知道用了多少日夜辛劳,费尽了多少力气,才挖出汩汩溢出水的井来。联想一下,那样的时代,肯定没有勘探考察的条件,哪里会有水源,具体要选择哪个位置挖掘才能确保出水,甚至挖好了井,出来的水会是苦水,这些都要需要探索,有可能要经历数次失败才能挖出一口能供人吃喝的水井。挖完后还需有力气的劳力搬运来石头,然后能工巧匠再把这些石块用钎子锤子,把不规整的地方凿磨平整后,最后用这些石块垒砌到最大限度的严密,以阻挡泥土混进水里,污染水源。那时条件简陋,但能吃苦的先人们一定尽最大力气做到了精细。

先人挖井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工程,却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小的时候,我们有时去老井附近的东大河边或者地里挖过野菜,小孩子对一切事物总是充满好奇的,虽然,我们年纪小,还并不具有肩扛担挑去挑水的能力,但也很想知道,父辈们每天去挑水的井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

少不经事的我们,战战兢兢地站在有些杂草的井边,将脖子伸得老长,怕怕吓吓地往井下张望,看不清颜色的井水,能看到自己头部的影子在晃动;井水不是满的,离井口还差那么多,就像看到了水缸里的半缸水一样,井壁上有深绿色的青苔或几株毛茸茸的小草,其它什么也看不到。好奇心满足之后,心里是忐忑的后怕,万一不小心掉到井里一定会被淹死的!就像做过了坏事一样,看井这种事,回家从不敢告诉父母,因为父母不止一次叮嘱过的,不要接近河边和井沿的。有胆大的男孩子会趴在井沿边往里望过。

记忆中,还有一口老井我印象比较深刻。在我家后门口有一口苦水井,因为它出来的是苦水,所以纯粹就是一口闲置的废井,它比东头那口老井要浅很多,口径却比东老井要大,也不知道它是哪个年代挖就的。

一年里只有夏天的雨季,这口老井里会经常蓄满雨水,雨停个三五天后,井水慢慢也就消失了,然后潮乎乎的井壁上就长满青苔。那时,我们常在后门口玩耍,有时听见井里传出的蛙声,好奇心引得我们小孩子常常跑去井边寻找青蛙的影子。我们看到已经没有多少水的井里除了壁上黑绿色的青苔,不仅有趴在潮乎乎井壁石头上的青蛙,还有三两只癞蛤蟆,它们肚子一鼓一鼓地待在井里,瞪着眼睛在看我们,目光中似乎带着一种乞求,希望我们把它们从井里救出去。现在想想,那些青蛙和癞蛤蟆,它们一失足,不小心成了井底之蛙,很难再爬上来,在井里一定很憋屈。

老井里的水,是用水筲(水桶)挑到家里的,成年的男女都会挑水。每个家庭都有一副水筲,我记忆中的水筲是用当时称为洋铁的金属材料焊制而成的,灰白色,有的人家是长方五边形,有的人家的是圆形的,上方进水倒水的口上有一个弯型的梁,挑水时扁担两边的钩子要勾住弯梁才能把水筲挑起。

也曾看过那些大人挑水,在井里把水弄到水筲里的过程:先放下一只水筲,用扁担勾起另一只水筲,手握住扁担,把水筲在井里左舀一下,进了半水筲水,再右舀一下,水筲里就灌满水了,然后用力提上来,放下后再换另一只水筲下去,同样程序重复一边,就挑着两水筲一担水回家了。

那时,家家户户都有存水的水缸,大小不等,人口多的就用大号的缸盛水,人口少的就用小一点的缸盛水。所以,要想存一大缸水,一次要挑两三担水才能储满一缸,小缸则两水筲水就差不多了。一缸水能用个两三天,没有了再去挑。

对于老井相关的记忆,不得不提一下那时村里有个叫张文明的人,他大概有四十岁左右,他本不是个聋哑人,但却是一个沉默的失语人,跟任何人都不说话,包括他的家人,一句都不说。

听大人们说,张文明二十多岁时,也是个争强好胜,积极要求进步的小伙子,在那个人人争当积极分子的年代,本来他觉得表现很好,却在自己寄予很高希望的一次评劳模中落选了。从此的他变得抑郁寡欢,整天写东写西,家人问什么话,他都不言语,即使父母怎么苦口婆心和他说话,他也再难发音,家人吩咐干什么他倒是听说照做,就是不开口说话了。

父亲带着他四处求医,也没医好他的病,也没撬开他的嘴。所以,他也一直没有娶媳妇成家。父母去世后,他就和弟弟一家人一起生活,他人倒是依旧勤快,只是从不讲话,慢慢大家也就见怪不怪,家里人也习惯了他的闭口不言了,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他成了一个孤独的不语者。


他是弟弟家的主要劳动力,一两天就会去老井挑水,那时我在奶奶家生活,奶奶家门口是张文明去老井挑水的必经之路,他久不说话,在全村是妇孺皆知的事情。在我们调皮的小孩眼里,张文明俨然一个神秘人,村里那么多人去老井挑水,我们却只注意张文明,好像每天只有张文明一个人去老井挑水。当时,想激出张文明讲话,成了我们几个小孩最热衷的恶作剧。

那时,我们相邻的几个小伙伴,有一大段时间像守株待兔一样,期待张文明去老井挑水,只要看到他从西面担着水筲走过来,我们就洋洋得意。当他走近时,我们几个就故意拦着他,非让他讲出话来才放他过去,我们站在路左边截他,他就向右面躲,我们跑到右面,他就跨到左边,我们边堵截他边说:你说句话呀,我们就不截你了!可无论我们做过多少次这样的堵截,都是徒劳的,张文明到底是大人,他总是面无表情,看都不看我们一眼,就成功逃脱我们的围堵。后来,我们也渐渐失去了兴趣,不再戏弄他了。

勤快的挑水人张文明,现在已不在人世了。性格决定命运,他的一生美好的时期太短,大半辈子都是生活在自己无声的世界里,他孤独的一生太悲哀。在去老井挑水的路上走过了他多少个春秋年华,老井边留下了他多少的足迹呢!经常担水的他,或许在没人的时刻,把心事说给老井听过,他令人唏嘘的人生,就如同那口老井,早就被人淡忘了。

那时的农村人,挑水是最日常的劳动,但四季中,冬天的水最不易挑,不仅仅因为天冷,还因为每个人挑水总难免会把水洒落一些在井边,所以,冬天的井边就会结冰,人站在井的边缘处很容易滑到。

有一年冬天,村里有个叫小青的十八岁姑娘,挑水时就因为走到井边,踩到冰后脚下一打滑就跌落井里了,寒冷的冬天,掉到冰冷的井水里,扎骨的凉,再加上恐惧,瑟瑟发抖的小青,在井里嚎啕大哭,前来挑水的其他村民发现后,急忙奔回小青家唤来她的家人和邻居,一起用绳子把小青拉拽上来,幸好井水不深,还及时被人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受了惊吓的小青因此病了一场,以后再不敢去老井挑水了。但大家都说,这老井不仅养育着村人,也惠泽了几代的村人,对村民是厚爱的,它不会吞噬村民的生命。


老井边还有爱情的故事发生,那时村里有好几对年轻人谈恋爱,就经常相约一起去井边挑水,男青年帮着女青年舀水提水,两个人在井边说说笑笑,打情骂俏的,充满着甜蜜和欢乐。然后俩人再一起挑着水回家,再沉的水筲,那一刻都变得轻松,走起路来也充满着欢欣。老井边成就了一对对情侣,留下了他们幸福的时光。老井边的爱情,是不是也够浪漫呢?!

老井的水,也不是一年四季都很丰沛的,每到夏天,遇上雨水多,井水也会很饱满,而逢干旱年头,井水也近枯竭,即使能舀上水来,也是浑浊的,挑到家里,放在水缸里要沉淀很长时间后才能用。所以,干旱时大家都知道节约用水。

老井是一个敞开的大口井,天就是它的盖子,要说卫生条件绝对是不能达标的,里面一定会有青蛙癞蛤蟆,或者其他一些昆虫类的东西进去过,也没准还会有蛇爬进去过,但村人们没有一个人介意过这些,也没人说起过这些。即使,有人掉进过井里,也没人嫌弃,照样每天挑水回家,储在缸里供一家人用。村人们吃着喝着老井的水,一样感觉甘甜解渴,而且也很少有人拉肚子闹毛病,身体都是壮壮的。

直到八十年代初,村里终于用上了自来水,人们再不用去老井挑水吃了。老井,从那以后也就变成了一口口寂寞的废井了,没有人再去接近它们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那些先人们人工挖掘的老井早就湮没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是被填埋了,又不就是干枯废弃了,或者被建起的高楼大厦覆盖了。没有人再想起它们,或者刻意提起它们。

虽然,老井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但老井年代的日子却是我们,甚至比我们年长人心中难以磨灭和忘记的岁月。那一口口老井,是我们几代人的饮水之源。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不会忘记,先人们用智慧和劳动为我们创造的生命之源,是老井滋养了我们,一担担从老井里挑出来的水,载满了清苦岁月里人们劳动的艰辛,也盛满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老井里写满了农家人那个年代烟火日子里的苦与乐,也凝聚了那个年代浓浓的乡情。

老井,具有时代特征的产物,不论过去多久,永远是七零后以前年代农村人心里的生命之源和甘泉。

老井,那被遗忘的饮水之源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11月7日赴后明山村采风诗三首
下一篇:孕育


烧菜煮饭做羹汤,读书写字弄文章。一手烟火,一手诗意!想了解我更多,欢迎扫码关注我,期待有缘的你相遇伊人的百草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作品

2968

互动

1万

积分

版主

成绩
10089
威望
10359
精华
11
粉丝
86
好友
14
注册时间
2018-2-13
最后登录
2024-4-27
在线时间
4248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9-11-13 06:16: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王姐的文章总有一种亲切感!我们是同龄人,文中很多的情节都非常相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7 08:11 , Processed in 0.531250 second(s), 34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