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542|回复: 0
收起左侧

渐逝的打麦场

[复制链接]

158

作品

158

互动

4933

积分

铁笔作家

成绩
1613
威望
16109
精华
0
粉丝
9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9-4-23
最后登录
2019-6-21
在线时间
157 小时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5-29 21:53: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渐逝的打麦场
文/郭文英(文安)

清晨,走在田间小路上,望着那一望无际的麦田随风翻起层层麦浪,呼吸着空气中弥漫的淡淡清香,听着布谷鸟清脆的鸣叫,心情豁然开朗。俗语说芒种三天见麦茬,看着这丰收在即的小麦,不觉间又沉浸在童年的欢乐时光里。
上世纪七十年代,每到麦收时节,人们就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中,男女老少齐上阵,早出晚归。真是热火朝天。 麦收的活计是繁琐的,而且全靠人力和牲口。
每天,天刚刚泛起鱼肚白,队长就带领壮劳力下地收割小麦,然后用马车运到打麦场,由上岁数的场把式们负责卸车码垛,再用铡刀铡掉麦根,均匀地摊晒。这时老人们会自发的来到场边翻捡麦根里丢落的麦穗,我们小孩子也帮着捡。有时热了或者渴了就借喝水的机会跑到树萌下乘凉,男孩子们会打闹嘻笑,甚至到麦垛上蹦跳、翻跟头、捉迷藏,闹甚了会遭到爷爷奶奶的训斥,他们做个鬼脸吐下舌头跑远了。
中午是打麦场最繁忙的时候。趁着晴天抢晒,翻麦打轧。牛拉着碌碡在小麦上一圈圈地转着轧,人们拿着木叉跟着翻腾。轧完后壮劳力继续去地里割麦,挑麦秸,起麦扬麦的活留给有经验的场把式和妇女们。看着母亲和婶子大娘们汗流浃背,我们会心疼地拿着提水罐去打罐凉水,有时也去附近的瓜地偷些菜瓜给她们吃。她们虽然吃的津津有味,却还是会数落我们一顿。
历时十多天的麦收终于结束了。队里把晒干装好麻袋的小麦,用马车运到粮站交公粮,支援国家建设。剩下的分给各家户,这时候是大人孩子最高兴的时候,背的,扛的,用单轱辘车推的,欢天喜地地把劳动果实运回家。
随着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先是有了拖车、脱粒机,然后有了收割机。如今,收麦用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里走一圈,麦粒直接出来了,再也不用那么劳累了。打麦场也将成为我们这代人抹不掉的记忆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若干年后,在一个豪华的农业展览馆里,一群孩子指着各种农具问老师:“这是什么”?老师凑近前去看展品介绍,没等她开口,我就说:”这个是木叉,这个是木锨,这个是什么什么,这都是过去种地,收割粮食,在打麦场打轧粮食的工具”。孩子们听完我的介绍,对曾经使用工具劳动的人们充满敬佩。
醒来后,回想梦中的情景,我自豪地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30 06:40 , Processed in 0.421875 second(s), 24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