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365|回复: 0
收起左侧

登故乡浚县大伾山(下)

[复制链接]

176

作品

205

互动

4437

积分

铁笔作家

成绩
3942
威望
1239
精华
8
粉丝
12
好友
7
注册时间
2018-2-16
最后登录
2020-5-14
在线时间
55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3-26 10: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故乡浚县大伾山(下)
秋雨
(2010年4月11日)

  据说八卦楼东边应该有个万仙阁,有七八米高,分两层,上层塑有九千多个神像,下层是卢生卧游处。秦始皇时受命入海求取灵丹秒药的人就是卢生,求药空归,怕获罪而逃遁。万仙阁南边有禹王庙,原址应在山东南麓,明万里年间所建,清康熙十八年,即公元1679年,知县刘德新迁址新建,坐北向南,有大殿三间,内塑禹王像。
  传说当年大伾山一带洪水泛滥,百姓不仅无地可种,就连居住的地方也被洪水淹没,大禹把自己乘坐的船只拴在大伾山东南麓,率领百姓修堤挖河。一条大蛟在洪水中兴风作浪,大禹与大蛟战了三天三夜,终将大蛟捕获,并将其锁在大伾山东崖之上。如今锁蛟石、栓船橛仍在。正是:
  大伾山上望平川,自是黄河古道湾。
  三过家门传后世,四千岁月享香烟。
  九州大地刊神鼎,四海泽国化沃原。
  帝禹魂归灵气在,丰功犹载尚书篇。
  禹王庙为阳明书院故址,阳明书院建于明代后期,前身本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所建的东山书院。关于王阳明,我对同学介绍如下:
  阳明就是王守仁,公元1472年出生,活了57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所以又称王阳明。王阳明是明弘治十二年(1499)的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王阳明中进士的前一年,黎阳名宦王越死于甘州军中,新科进士王阳明奉旨送王越灵柩回黎阳安葬。王阳明送王越灵柩来到黎阳,逗留期间曾在大伾山上聚众讲学。讲学期间,写了《大伾山诗》和《大伾山赋》各一篇。王阳明在黎阳逗留时做了一个梦,梦中王越赠他宝剑一把。王越安葬后,为表示答谢之意,王越的儿子将王越的宝剑赠给了王阳明。
  嘉靖三十九年(1560),为纪念王阳明大伾山讲学,将建于大伾山顶禹王庙旧址上的东山书院改名为阳明书院,并将王阳明的《大伾山诗》和《大伾山赋》复制后立于书院中。民国二十三年(1934),有人将王阳明画像碑仿刻后镶入阳明书院的墙壁。
  王阳明主张“行知合一”,对传统理学“格物致知”说法提出质疑。“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即物穷理,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做个真正的明白人,能明是非、善恶,为人行事决不湖涂,闻见所及,胸中了然。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因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经过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
  南宋朱熹将“格物致知”变为“格物穷理”,就是要通过认识大量现象总结出普遍适用的规律。王阳明要实践一下怎么格物穷理,于是在书院里一连静坐七天,他在细心观察竹子,想悟出竹子的道理。他废寝忘食,目不转睛地想着想着,一直坐到支撑不住,直到病倒,但始终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来。
  王阳明的《大伾山诗》摩崖题记镌刻于大石佛的右侧,诗衬字,字映诗,显得浑然一体,自然天成: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王阳明的《大伾山赋》文情并茂,表述了“山河之在天地也,不犹毛发之在吾躯乎?千载之于一元也,不犹一日之于须臾乎”的辩证思想。一咏一叹间,抒发了一代人物旷达博大的胸怀。不难看出,王阳明当年在黎阳写《大伾山赋》时,正值气盛志满之时,眼前物,天外景,胸中意,无不诱发王阳明昂扬的斗志与饱满的政治激情。
  然而时隔十年之后,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遭贬谪放贵州龙场。王阳明跌入人生低谷,开始在龙场悟道,悟出心乃万事万物之根本,世间万物皆系心之产物。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自此误落唯心论渠沟之中。因遭贬谪放逐,使王阳明写下了《瘗旅文》,人生处于低谷,流露出一种人生飘忽的颓废心境,命运飘忽,死生不定,只好达观自处随遇而安。
  介绍完王阳明,我感叹着说:“说什么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想什么云梦逍遥,任魂飞天涯海角;往来无阻,似行走仙界人间。凡间之人怎么能够做得到?王阳明也不例外。《瘗旅文》实为《葬文》,明曰葬他人,实为葬自己。《瘗旅文》充斥着悲观失望,心中滴泪,被谪遭难的王阳明,已非志得意满意气风发之时,判若两人。”

  说着话,已到了中军亭,中军亭就在禹王庙前,是隋末瓦岗军所建,当时用于练兵点将,瞭望敌情。站在中军亭前,我说起来李密:
  同名李密史有三人,有西晋写《陈情表》犍为武阳之李密,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任河南温县令,字令伯。有南北朝时期平棘今河北赵县医学家李密(泌),字希雍,官至殿中尚书济州刺史,因母病调治未愈而研习医经。中军亭点将的李密生活于隋唐时期(582~619),字玄邃,一字法主,隋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辽宁辽阳南),出身贵族。
  李密不是首举造反大旗的人,他是先投奔已经在黎阳造反的杨玄感。杨玄感失败以后,又投奔了黎阳津南岸早就举起大旗的瓦岗军。因他的《檄隋文》显示了才华,瓦岗军翟让对他另眼相看。瓦岗军占领黎阳仓后,开仓放粮大得民心,黎阳民众纷纷参加瓦岗起义军,竟然得到了30万新兵,这些新兵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最起码的军事素质。李密便在大伾山顶禹王庙前设中军帐,挑兵点将,排兵布阵,指挥操练军队。
  瓦岗寨军师徐懋功后来驻军黎阳城,在大伾山李密点将的中军帐处建起中军亭,用于练兵点将,瞭望敌情,有人称此处为李密点将台。亭子元朝时倾倒,仅存弥座亭基和柱基,公元1984年恢复为六角攒尖顶的形状。徐懋功是黎阳城北韩寨府人,有人说他是曹州离狐的,可徐懋功自己都说是韩府寨的,他是怕牵连家乡,故此把韩寨府说成了韩府寨。徐懋功在黎阳城驻军三年之久,至武德三年才调长安归附唐朝。
  李密率瓦岗精兵多次打败隋军,翟让让贤,李密被拥为魏公,坐上了瓦岗军的第一把交椅。瓦岗军发生火并,李密杀翟让及从者数百人,瓦岗军的军事实力因此受到重创。因李密骄傲自满,不再体恤将士等,致使瓦岗军将领开始离心离德。瓦岗军遭到重创,大败后的李密东逃虎牢关,再后来西逃长安,投奔李渊。
  李密不该窝里斗,更不该杀了翟让,以至于瓦岗军毁于一旦。原本可以成就帝业的李密走投无路,只好投降了李渊,李渊却不信任他,结果被李渊冤杀。徐懋功念及旧情,苦苦求告李渊,李密的尸体才被运到黎阳,葬在黎阳大伾山东南麓,墓碑碑文由魏征书写。元代前墓已被盗,墓冢已无处可查,唯留魏征撰文的《李密墓志铭》石碑一块,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碑文记载,李密对唐朝有功,然而却被李渊所杀。正是:
  有功遭斩骂苍天,武德谁知万古冤。
  瓦岗故人情念旧,葬埋骸骨大伾边。

  自玉皇阁南边拾阶而下,当年这里是朝顶进香的登山盘路,公元1985年修成了七盘一百六十级的登山道,称作百猴路,因路两边雕有形态各异的百只猴子。走过桥上桥,攀上紧百磴,到了天齐庙。
  天齐庙的主神是东岳大帝,为道教供奉的泰山神。据说东岳大帝生前是镇守淇水关的黄飞虎,黄飞虎魂归后被封为五岳之首,宋真宗曾为其加封号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祭东岳大帝的日子。东岳大帝掌管人间生死,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总管人间吉凶祸福。古人认为中国人死后则神灵归于泰岱,也就是归于东岳大帝领导了,后来逐渐才有了魂过灵河,直至丰都城中的说法。天齐庙又称东岳庙,处在山半腰,坐北向南,有山门三间,东西两廊各五间,曾有宋代所建的正殿三间,四周回廊,绿色琉璃瓦房顶,可惜毁于公元1978年夏季大火,仅存雕花石柱两根,石柱上雕有滚龙飞云,艺术精细。
  天齐庙山门内塑有黄明、周姬、吴谦、仑环四个镇山门神,院内有金代明昌五年(1194),及元代至顺四年(1333),记录两次重修碑文。两廊塑有十殿阎罗,此处当是道教沿用唐代末叶佛教发明,十殿阎罗就是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他们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转轮王。我突然想起自己曾经写的《魂之旅》,其中有这么一段:
  十殿阎罗分称王,地狱各司掌。
  一殿生死判善恶,孽镜台前恶男狂女罪桩桩。
  二殿剥衣加刑具,阳间伤人阴间偿。
  三殿专司忤逆教唆生是非,倒吊挖眼刮骨惩恶狼。
  四殿专惩无赖与奸商,受尽酷刑金山银海付魍魉。
  五殿怨怨就要报,掏心身首成蛇粮。
  六殿枉死怨天不孝人,铁锥烧舌锯声凄厉血流淌。
  七殿怒对盗诬诈财害命徒,颠倒碓磨油锅白骨魂也丧。
  八殿严惩虐待双亲畜类人,割头改脸永做猪狗刀下亡。
  九殿司掌阿鼻狱,阳世杀人地狱受刑心肝碎裂苦难当。
  十殿转轮分善恶,孟婆灌汤转生忘。
  齐王殿本属神的范畴,但却是佛道的混合产物,齐王殿东北方向是兴国寺,寺的全名是太平兴国寺,也在半山腰,坐西向东,山崖上刻有许多唐、宋、元、明、清各代的题记,有大佛殿五间,为明代天启七年(1627)重修,殿内原有雕工精细的木龛,殿前有地藏殿三间,同时也是山门。殿北有开凿于公元1914年的观音洞,券形顶,高2.5米,宽4米,内里原有三尊佛像和十八罗汉。这里当是佛教文化了,据说山雨欲来之时,洞内四壁会渗水,可作为晴雨表。洞前拜殿下有一碑,为明代天启七年所立的拜殿碑,洞外两侧山壁上有元代题记。
  自公元1986年4月1日始,兴国寺成了浚县佛教活动的场所。我对同学说:“可惜我不在家乡,否则我也会常来坐禅,研读佛经典籍,参悟经藏、律藏和论藏,学习定学、戒学和慧学,去追寻自后汉永平十年(67)引入中国的佛家文化。”
  同学笑我想搞迷信活动,我给他们解释说:“真正的佛学可不是迷信,佛开初不是宗教,佛是教育,直属皇帝管辖,而儒家教育却是归丞相管辖。佛是一种教育、一种自然人与空间的关系研究,佛学研究人的心态,教人向善,启迪人的大智慧。”同学却说我是要学贾宝玉,想要遁入空门。我回答他们说:“非也!人类已经知道,环境污染关系人类生存。可是,心理的污染、精神污染,不知道要超过环境污染多少倍!心理的污染、精神污染才是人间动乱危机的根源!我这俗人也只能是耐何天,伤怀日,也只好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了。”
十一

  我们在大伾山西侧看的都是道家文化,自兴国寺之后,我们转到大伾山东侧,开始看佛家文化。我向同学发问:“大伾山西侧,问什么总没涉及到道家鼻祖老子李耳呢?这可是一大缺失!”同学回答:“谁叫李耳骑青牛跑到函谷关写《道德经》的,他应该来大伾山著书立说!如果当年李耳来大伾山,知县刘德新会建起一个更好的祠,会建起比餐霞阁更高的阁。”几个同学异口同声说:“他是刘德新,不是刘道德,自然你也就看不到道德的影迹。”我无话可对,道无道,非常道,话无话,意会吧!
  自观音洞向北就是天宁寺,元代以前又叫大伾山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具有悠久的历史。天宁寺早期为坐西向东,明代改为坐北向南,清道光二十八年,即1848年又被改为坐西向东,故天宁寺有东西、南北两条轴线。东西轴线上,有山门坐西向东,门额题有天宁寺,门两侧卧着石兽,门前有平台,台前有七十二级石阶。
  山门内有藏经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面阔五间,高有七八米,分两层,宏伟壮观。阁内原有藏经六千零五十三卷,公元1949年搬运至平原省会新乡市,现存新乡市博物馆。阁内还有千手千眼观音,高4米,左右各六只手。观音最上层一双手托着日月;第二层那双手,左手持拐尺,右手握金印;第三层双手合掌胸前;第四层左手持弓,右手拈箭;第五层左手拿青杨枝,右手拿净水瓶;第六层双手下垂。
  穿过藏经阁,便是大佛楼,大佛楼是寺院东西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大佛阁已经无存,留有大佛一尊,大佛依崖坐着,佛身高当有24米,身穿五彩方格袈裟,善跏趺坐,两肩齐挺,脖颈较长,有三道肉领,头部螺发,面方颊圆,额间有白毫相。左手手心向下覆膝,右手手心向外曲肘前举,示无畏印。坐四周方墩,足踏仰莲,脚面平直,五指平齐。大佛唇紧闭,目平视,表情庄重,似乎仍在面东坐观着北去的滔滔黄河。真个是:
  依山仪态挺双肩,足踏荷莲镇大川。
  曲肘手心无畏印,善跏趺坐目平观。
  颈长肉领额白毫,五彩袈裟披在肩。
  半在青冥望海若,孤峰俯眺看人寰。
  浚县人都知道“八丈佛爷七丈楼”的奇谈,因佛是坐在阁内的,且脚下是个大坑。可惜阁已无存,原本我把中军亭处的对联添加了几个字,想要贴到阁门上:
  驱除灾魔九河横流归海若
  祈求福祥孤峰俯眺慑天吴
  我介绍说:“大石佛可以说是历尽沧桑。大佛外身的彩绘大部脱落,露出了石刻的原貌,其自身提供的时代特征很不一致,有北朝早期的痕迹,也有北朝晚期的痕迹,其头部螺发又有唐代的影子,一定是后人几经改造。元代末年,大佛遭受兵燹,阁被大火烧毁,大佛躯体某些部位被烧坏脱落,至明代已经无法补綴修复,因而糊上泥皮彩绘,把原貌覆盖在里面而无从考察。”
  山上的后周显德六年(959)《准敕不停废记碑》载:“以兹山之足为佛足矣,以兹山之顶为佛顶焉。寺内有缺落碑铭,载相续年月,俨三十二相,亦四五百年。”我说:“天宁寺历史久远,后周世宗灭佛,全国百分之九十的寺院被发掉,而天宁寺却得以准敕不停废,足见大佛在当时的政治历史地位。同时也说明,此处原本不属于佛界,而是属于神学,所以准敕不停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大伾山天宁寺重修三殿碑记》载:“畿南千里而遥,有山唯大伾,建寺其上,以天宁名。山有佛,千二百年余,其兴废几几。”明末浚县知县张肯堂篡《浚县志》载:“石勒佛图澄之言,鑱崖石为佛像,高寻丈,以镇黄河。拓跋魏覆以重阁。元末,毁于兵。”
  官方认定,伾山大佛开凿于十六国后赵(319~351)时期,距今1600余年。我介绍说:“关于大石佛的开凿年代,主要存有如下几种观点:观点一,开凿于后赵(319—351)时期;观点二,开凿于北齐(550—577)时期;观点三,开凿于唐代后期。主流多从观点一。一般的佛像均是慈悲、善意、理解和宽容的面容,显得沉稳、庄重、典雅,看看浚县大石佛的表情,有违佛像常态。如果说北朝时期,正是塞外野蛮民族武力征服黄河流域的时代,低劣的民族对黄河流域的汉人凶险残忍,血腥暴力,他们见了汉人总是满面怒容。所以那个时期雕凿的大石佛必然是唇紧闭,二目圆睁,其实是一副凶相。经历朝历代的重修重建,大石佛发生了质的变化,与其说大石佛是镇黄河水患,不如说大石佛是浚县黎民百姓的化身,其表情是怒对北朝时期残暴的愤怒,因而没有慈悲的面容。因为民间传说是镇河将军,所以更有可能是大禹的化身,是为了镇黄河河决水患,原本属于神的范畴,佛引入中国后,吸纳了中国神学的某些内容,将属于神的大禹化身转化成了佛像。”
十二

  据说大伾山上现存唐、宋、元、明、清各代题记、碑刻300余块,都有一定的历史和书法价值。由天宁寺向北,左侧崖壁上就有许多题记,其中我注意到有“鸿爪”二字,只是鸿字没有了三滴水旁。同学问此二字何意?我回答:“据说施耐庵的儿子前来大伾山,仓促之间在崖壁上写了鸿爪这两个字,然后就一去不返了。当年此处紧邻黄河,并不缺水,因而鸿字不需要三滴水,谁知后世河水改道,干旱加剧,反道缺其水来。施耐庵的儿子是说自己就像一只苍鹰,鹰爪一触及到水边山崖就飞走了,他是在说自己的志向。”
  同学们赞叹,说很有意思!我又说:“类似的事情有不少,距此山不远的淇县境内有座比干墓,也是林姓始祖墓,孔老夫子周游至此墓莹,挥笔写了碑文‘比干之莫’,墓字不带土,说大地就是比干的基石,意在褒奖比干忠君热爱社稷的精神。后人不理解孔老夫子的心意,以为写错了字,擅自在莫字下面添加土字,结果被天雷将土字击掉。”同学要求再说几个,我继续说:“泰山山口有一个石碑,上书‘虫二’,虫字上多一撇,其实是风月二字不带边框,意思是告诉人们泰岱风景如画,风月无边。三国时期曹操建造花园时,动工前工匠们请曹操审阅花园工程的设计图纸,曹操看了什么也没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意思是说园门阔了。此山壁崖上写有‘岸崖’,岸字没有山字头,借用了大伾山。”
  沿着向上去的斜坡,说话间走过那段崖壁,我们就要到达龙洞。我说:“大伾山东侧的布局很艺术,南边是管理洪涝的镇河将军,相传是大禹治理黄河水患的化身,遇有洪涝时可来此求神禹保佑;北边是保风调雨顺的龙洞,干旱时可以求神祈雨。由此推知,早期大伾山东麓应是属于神学,也可能是佛入中国后将神改制成了佛。”
  抵达大伾山顶东北,见依崖建有丰泽庙三间,走进庙内见果有龙洞,龙洞有三个天然洞口,最大的洞口有50厘米。三个洞穴均通向山顶的罅隙,阳光射进石隙,映入洞中晃晃有光。庙内崖壁上精雕五条滚龙,有宋代乾德五年(1051)所立的《西阳明洞记》碑,有宋代宣和元年(1119)所立《康显侯诰》碑,洞口左侧有宋代元祐(1086)的“鲁元翰再观龙洞”题记。庙内的一些祈雨碑上,记载有大旱的年月等情况。也就是说,这里是一处黎阳先民人工祈雨的场所,祈求上苍保佑,能够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据说秋日的早晨,东方渐现曙光,龙洞会喷云吐雾,云雾笼罩着山崖,好似真龙出现这就是浚县八景之一的龙洞秋云。我解释说:“其实这是一种自然景象,洞内暗流积水,秋高季节洞外冷而洞内热,水蒸汽自然会从山缝中冒出,形成山崖云遮雾绕奇观。如今浚县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变得干旱缺水,境内的大小泉水消失殆尽,龙洞内也没有了暗流积水,干涸了,所以龙洞秋云也就消失了。”
  大伾山上最北端的古建筑是观音岩,又叫观音洞。观音洞开凿于元代至治三年(1323),洞内雕有女像观音。站立此处,我回忆起来缅甸境内那个佛塔,里面也有一驱佛像,与这里的酷似,据说是中国帮助建造的。
时间不早了,我们绕至西麓下了大伾山。
十三

  在大伾山上看了许多摩崖题记和碑铭后,与几个同学下得山来,路上同学开玩笑说,晚上要看我写的《大伾山赋》,若不能如期写出来,当罚酒三大杯!我的心里很惶恐,这是闹着玩的嘛,明代大哲学家、大教育家王阳明已有《大伾山赋》在前,如今又让我写同一命题,不让人活了?我如果写了一定会留作笑柄,古人不可欺也!
  同学不依不饶。批驳我说的古人不可欺,质问我一大堆问题,什么新时代的诗、词、歌、赋要在古人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创新、扬弃,什么不能一成不变,不能照搬、照抄、照用、照套,什么要赋予新时代的特色、烙印、内涵、朝气,怎么轮到自己就不行了等等。我说:“质问得好!古人其实总在发展、标新、立异、求索,否则何来的词牌、诗韵、平仄、佳句?何来的汉赋、唐诗、宋词、小说、白话?何来的起、承、转、合?再说时代变迁、物换景移、语言演化、科技发展,如果词牌固化、诗韵死守、平仄不动、不作开拓,那不就是八股新作、思想僵止?可惜我是文学门外之人,学理非要喜文,不务正业,画虎不成,就饶了我吧!”
  几个坏家伙看来是不会放过我了,他们又说:“什么学理从文,不是本专业,不是科班!刚才不是还在讲,沈从文前辈什么都不是,但他却被聘为大学教授,他的散文是多少人倾倒,继而奋起,与同代的数位文学大师齐名!”我辩解说:“一般而言,学历高者贡献大,成功率高,但也不尽然。爱迪生小学没有毕业,但他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发明家;华罗庚初中生,但他勇敢否定了数学方程在四次以上有公式解法的结论,使得数学界哗然,之后的岁月创立了椭圆理论,解决了天体运行和航天轨迹问题;侯宝林没有学位,但却成了中国的语言大师.......”
  同学打断了我的话说:“纵观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男女老幼、人杰辈出、不拘一格。今天是写也得写,不写也得写,否则晚上要餐桌上见!”我好个无耐,看来是认真了,如果不写,晚上非要把我灌醉不可!昨天一夜没睡,今晚还不让睡上一会儿?为了晚上不被罚酒,只得暗打腹稿。
  是夜,酒宴早已备下,灯火辉煌,满桌丰盛,美酒飘香,环境幽雅温馨,更有窗外月出大伾山之上,正是举杯明月,叙聊同学情谊时候。不知道谁放出去的风声,来了好多同学,还有从安阳、鹤壁、淇县赶过来的,其中还有几位女同学,我的同桌女班长也来了。上学期间虽在一个桌上,但我们很少讲话,只记得一次她越了桌上的“楚河汉界”,我用膀子挤过她一下,差点没把她摔倒地上,而她却用钢笔尖在我手上扎了一下,留下了永不消失的印记。恰同学少年时候,一个个都很腼腆,谁知酒过三杯,女班长却一改当年的羞涩文静,变得肆无忌惮起来,竟然大厅广众面前,站起来与我拥抱了一下,还喝了交杯酒,同学齐声喝彩,气氛进入高潮。
  一同登山的几个坏家伙果然开始逼着我宣读自己写的《大伾山赋》,我知道会有此闹剧,我是坚决不喝罚酒的,管他们如何评论,反正他们一个个都酒不醉人人自醉了。我从口袋里掏出纸张,上面是我写的《大伾山赋》草稿,带着醉意,我开始读起来:
  庚寅阳春,麦青柳绿,余与同窗登大伾以解胸襟。柏涛迎客,忆童年之时,恋故乡之美。攀葛扶栏,拾阶而上,观西麓道教之文化,览东麓佛家之古迹。高瞻远瞩,满眼物华。山灵毓秀,春光明媚。东眺泰岱,西望太行,寄情怀于山水之中,托心愿于天地之间。远遥嵩岳南北,极目长城内外,朦胧人间之天上,苍茫大地之锦绣。漫漫兮层云飞度,沉醉于山巅;飘飘兮丹丘独立,疑肋生双翅。
  一阵掌声过后,大家再一次举杯,不知谁按动了音响,低回缠绵的音乐在给我烘托气氛。伴着乐曲,我继续醉诵:
  大佛兮禅坐,时光兮荏苒。感大禹之伟业,吊大河之遗踪。笑知县求道于西麓,羡今人参佛于山南。惜伾山晓月不再,悲龙洞雾岚消失。步云路歌思乡之曲,依岩峦读丹丘之文。八卦楼风铃叮当,柏涛声与之相和,如痴如醉,如梦如幻。鸟瞰黎阳今昔之巨变,万千感怀心中之情愫。
  坐在我身边的女班长好像很激动,带着醉态说:“思乡之情如此浓厚,为什么不常回来看看?你们登山怎么不让我们女同学参加?”几个同学异口同声说要正式发邀请,五一节一定要再次登山!然后又是共同举杯,我醉意中举起酒杯,碰杯之后又把酒杯举向窗外的那轮明月,感慨地说了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们要我继续读下去,我醉了,醉的如梦如幻,继续读道:
  蹉跎岁月,转瞬百年,哀人生之弹指,叹大伾之千古。坤仪云霄,矗立神州,阅尽天地之春秋,历经世间之风雨。黄河东去,卫水南来,高阁览胜兮寥廓峥嵘,月吟星语兮三别四壶。千秋禹迹,蓬莱凭看,晓披烟蓦之青峦,日绕峰头之佛顶。眼观苍茫,肩随玉女,伴同窗以神游,聊理想于山中。春风拂煦,绿染枝头,回首往昔之岁月,展望未来之征途。
  乐曲仍在绕梁,又有同学敬酒,酒逢同窗,就来他个一醉方休!一杯入肚,我又继续:
  乾坤玄幻,天地冷暖。风生云起之苍穹,雨落雪飞;绿黄红翠之伾山,雾漫霜侵。历酷暑之盛夏,经寒冷之严冬;春夏秋冬更替,迎和煦之阳春;四季冷暖交错,送凋零之清秋。时太平盛世,时战火连绵,凄风苦雨几经兵燹,岿然屹立未曾溃崩。悠悠春秋之久远,漫漫岁月之绵长。朦朦如仍处仙境之中,乐而忘返;恍惚似羽化苍茫之上,人间芬芳。逝者如斯,犹如人生也。人生悲欢,旅途曲折,上下而求索,继往而开来。
  气氛变得热烈,同学们开始跳舞,宴席上已是杯盘狼藉。有几个醉的不知南北,相枕于宴席之上。窗外明月西坠,东方大伾山上紫气东来,东方已见曙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5 16:51 , Processed in 0.343750 second(s), 26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