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759|回复: 0
收起左侧

货殖悲喜剧

[复制链接]

1492

作品

1814

互动

1万

积分

铜笔作家

成绩
6464
威望
368
精华
0
粉丝
7
好友
7
注册时间
2020-11-29
最后登录
2021-1-17
在线时间
209 小时
性别
真实姓名
石歆梧
发表于 2020-12-19 11: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货殖,是古代经济学名称,指的是特产(特别是土特产品)之生产、流通系列。
   明清、民初期间,石堤作为酉水、梅江出口,川鄂湘黔四省通衢(特别是水路要塞),商业之繁荣自是可观。
    “黄州帮”、“江西帮”等地商人进入秀山后,使秀山流通活跃,一些集镇日渐繁荣,其中以石堤为最。
    因石堤在酉水与梅江河交汇处,为酉东南及秀山水路运输之咽喉。秀山建县前已在此设巡检衙门,咸丰三年在距石堤五华里之水坝又设厘局税卡,征收过往船只之税款,年税额达万余两白银。石堤街仅一里左右长,在光诸年间就有大小油号30余家(占全县三分之一),年经营500桶(俗称“个”,每桶60公斤)以上的有13家,其它加妙泉、宋农、峨溶等水码头都设有庄号和榨油坊,全县大小油号90余家。
   明清、民初货殖,在石堤首推桐油。秀山油厂颇负历史盛名,各里各乡甚至有些村,均有桐油木榨(木制榨油设备)。石堤以榨油、营销桐油获利起家的,古来不少。秀油最出名,营销到湘、汉、豫、皖等地。汉口是桐油的集散地,常德次之,湘潭、石堤又次之。咸丰、同治年间,广西太平军起,往来于长江流域,汉口市场萧条,秀油滞销,因而油价大跌,商人很多失业、改行,后来江南平定,秀油又供不应求了,坐获奇价。因经营桐油而发财起家的,财产达几十万(银两)。
    秀油的生产过程是:桐籽米经火炕后,碾成粉末,倒入锅中煎炒,煎沸流油时,即取出包以稻草、套上铁箍,为一饼,有了二、三十饼时,即放入木榨中,不断加木尖,用木杆前端包有铁质的油锤,狠狠撞击,使桐粉受到压力便榨出了油。流出的油再加以颜色熬炼,如像漆的膏质一般,便是上乘秀油。
    榨秀油所用桐籽,一名荏,一名虎子桐,农历三月花谢结实,气候寒冷,民间谓之“冻桐花”。杨镇《丹铅录》所引谚语“贫儿且莫夸,要过桐籽花”(俗语还要简单明白,就是“守牛娃娃不要夸,冷过三月桐子花”),即指此种情形。桐子结实期间,果实累累,挂满枝头,子房如核桃一般,但是个头大得多,红皮尖嘴,非常爱人。桐油以秀山所产的最好,故有“秀油”美名,且名显一时。
    出榨未经过加工的为白油,经熬炼的为秀油。因桐油有照明、制皂等许多用处,经营者获利极大,因而吴荆豫等处的大商人(行商)奔走数千里,来到秀山县城和石堤等乡镇经营油业,同时本地商人(坐商)也努力学习外地人的经商经验,努力扩大规模。
    以经营桐茶漆棓的商号遍布秀山县和石堤街。
    在清朝、民初,石堤的四大商号为:裕太恒、震太元、翠峰顶、裕成号。
    裕太恒在下码头,号主白家,经土匪多次打劫、几次火灾,最终破产,最后一次在白玉书、白元波经营之时,大火最后一次从下街烧到十字街,把个昔日繁华的下码头烧成一片废墟。好在白玉书狡兔三窟,事先在常德已经备有栖身之地,便举家东迁。当地人都称石堤为“火龙之地”,其实是不注意防火安全事宜所致。白元波之子白锦安,在中街(今卫生院处)有小江里最著名之花园,后来卖给了黄增南家。
    震太元商号在中街,号主谢家,到谢玉堂一辈倒号。
    翠峰顶商号在上码头,原号主游家,经营桐油、布绸,倒号后卖给陈老八(学名正恒)。
    其实,翠峰顶乃陈正恒祖上所开,现又回到陈正恒手中。此后,仍然下水经营桐油、漆棓,上水经营平江布、齐河布、双蓝布、竹布、湘阳纱(细纱)、白大绸、岩碗子,还有常德酱油(后保靖酱油出名,取代了常德酱油),该号在陈老八手中倒号。
    其它两个商号及裕成号,除岩碗子未经营外,其余经营项目都是大同小异。
    裕成号在半边街,兼营油坊、酒坊,号主江家,到江银传一辈因嗜赌家败后,下了常德。但江国宝开酒坊未败。
    在四大号的前后,还有马家坡人马才惠和其他行商的商号,也曾繁盛一时。大商号除马才惠家外,还有潭先南、潭先桃、田应西几个商号,在匪劫、火灾后,他们都迁往里耶。邓和尚(邓光平)亦开槽坊(酒坊),自产自销。
    其它的中等商号有李大丰的糖果商号(兼营糖果厂)、黄树仙(老七)的铁器号以及游良楚、黄树棠、黄永树等的商号和大江坪一家当铺(铺主后迁迁常德,黄增尧接着经营)。
    在这些中等商号中,李家经营时间最长,祖上传到李大丰,李大丰传李世达,自产自销几代人未衰,到新中国成立时仍在经营。黄树仙的中等商号经营锅子、铁钉和制造农具所需的钢铁,家有铁器库房,直接从常德提货进货,生意红红火火。其孙子黄祖贵忆及祖辈经商繁盛情景时,面有自豪之色。
    同时经营锅儿碗盏的,还有黄树棠。
    这些大中商号组织了商会,商会和各商号都印行商票(会票、号票),一般印行的是一串人(又叫一吊线,值10文铜钱)。
    中等商号亦有倒号的,如黄树棠、游良楚、龚汉清等几家,大江坪黄增尧之当铺亦在其中。
    1938年,国军王金渊团剿匪,剿灭横行石堤13年的悍匪伍南卿后,未倒闭的中等商号生意又从萧条中熬过,重新振作起来。此时,邓和尚的豆腐业业已出名。不出三年,以开屠起家的龚子清逐渐成为石堤街首富,他的茂兴河商号,不仅在石堤开号,还把主体闯进了酉阳最大市场龙潭。经营项目同旧时大中商号一样,仍是下水桐、漆棓,上水花纱、布匹、盐巴。龚子清成了石堤首富后,民谚有曰“龚家的银子,陈家的谷子”。
    建国后,龚子清的商号成了石堤供销社的基础。其孙女龚彩琼并不经商,在石堤粮站当职工。
    明、清、民国,石堤街及周边素多匪患,所以无人敢办钱庄。民国时期,石堤商人要周转资金,大多依靠里耶贸易公司(兼营金融)。
    石堤商人经商的核心项目都离不开油桐。
    桐籽每斗(15市斤)平时值价一千二、三百文,可以榨油12斤。汉口秀油每百斤价值白银六、七两,同治时卖到白银十三、四两,那是赚钱的最好机会。
    于是,赚钱的法儿也应运而生。
    道光年间以后,一些利欲熏心的商号,只把白油染黑,掺假通行,称为“水牌”。“水牌”每斤只能售一、二两银子。这种拙劣的经营方法,只图用工节省,不想改良更新,影响销路的危害性很大,但因消费者中之贫穷者贪图便宜,因而好歹总能营销,故全县秀油每年收入二十几万金,白油也不下七、八万金。
    除桐油外,还有茶油(油茶)、云苔油(即菜油)、蜡油(乌桕籽俗称木油籽,榨油后可熬制蜡烛、故名),榨油方法与榨桐油法大同小异。
    桐、茶、菜、蜡四油,榨油后的油渣,称为“枯”,可用作肥料、燃料,茶枯可以毒鱼,研细撒在河里,死鱼无数,大小难免,可至绝种。清廷常出榜告示民众,禁止使用此法。
    石堤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水路南到秀山、石耶,北到湖北百户司,东到常德、沅陵,可谓四通八达,其水上交通之重要性,在民初以前,一直名冠川鄂湘黔边界各乡镇。
    石堤的船只云集,极盛时石堤上、中、下三个码头停泊不下许多船只,货船竟停到芹菜湾、酉水拦河等一带。这些船只,下水装桐油、漆棓,上水运棉花、细纱和布匹,其它货物很少。商人根据川鄂湘黔四省边界顾客的需要,因而经营以上这些上水品种。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秀山的社会经济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秀山多年形成的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秀山、石堤自织、自染的土布,常远销常德、汉口等地。自英、日的洋纱、洋布充斥市场后,土布在外渐渐失去了销路。其次,帝国主义大肆掠夺秀山、石堤的土特产品。秀山、石堤久负盛名的桐油、茶叶、生漆、药材(主要是棓子),尤以“秀油”为著。1885年,美英在汉口设置炼油厂,于是各路商人就汇集龙山、里耶、石堤、秀山等地大量采购桐油。光绪年间,湖北、江西、湖广三省商人在石堤就设有17家商号,专营桐油。他们把大量桐油转运至汉口,售给外商,炼成油漆,从中牟取暴利。1922年至1923年,英国又设立“安利英商行”,专门经营湘西及酉水桐油。至此,常德和汉口直接成为沅江及上游酉水流域的桐油集散中心。外国洋行控制桐油后,只与煤油价格大致相等,到1894年,一担桐油还不到一担大米的钱,所以国内桐油商号纷纷倒闭。
    原来,汉商入境,鸦片产销,桐油的输出,刺激了秀山、石堤水路交通的发展,物资集散转运的大小码头,遍布酉水、梅江河两岸,沿梅江就有石堤、宋农、县城等十多处码头,县城东、西门码头,特别是石堤、洪安码头最为繁忙。与石堤17家商号对应,经常有大船三千余只来往停靠,石堤的码头上标有“日有千人拱手,夜照万盏明灯”的对联,反映出码头兴旺发达景象。
    石堤被匪劫、火烧之后,这种发达景象转移到了洪安。
    抗战时期,秀山成为“经济新区”,但石堤则起色不大,再无法恢复明清时期的兴旺景况。
    当时,当地农民一般穿土布(家织布或家机布)衣裳。土布是农村妇女自己用棉花纺织的(买棉花的占绝大多数,种棉的极少)。农村中的妇女,人人都会织布,就是在寒冷的夜晚,从烧着柴火的火坑旁边,还传出织布机“轧轧”声。山区妇女还要赤脚下田干活,承担的农活比男子还多,比较富裕的人家和大户人家的女儿,还必须学刺绣、习女红、做绣花鞋,衣裤也要绣花。
    石堤的石灰石多,烧石灰用来粉墙、肥田,用途很广,所在都有,烧石灰的也不少。
    石堤铁厂坳(今特长坳)古来有人陶冶铅锌,后来却失传了。
    罂粟(即鸦片),是一种祸草,能杀人。李时珍认为此物甘平无毒,是根据罂粟在医药上某些方面(如镇痛、解咳、止泻)的性能说的。自从西洋倡导与传授方法,提炼其水为烟膏,用打火化成烟,吸入人的肺腑以后,久了不仅成瘾,而且中毒很深,颓败精神、怠慢事业,清军为此大大丧失了战斗力,以致误国误民,进而导致丧权辱国。许多吸烟者形容枯槁,不仅成了“鸦片烟鬼”,而且倾家荡产。但因种罂粟获利大,秀山平坝、石堤丘陵无处不种。
    草木之生,本为养民,岂知鸦片祸国殃民最烈。
    清朝时,从国外引进一大利是番茄,引进一大害是罂粟。从清朝开始到民国,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两朝各届政府屡禁不绝。一直到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才依靠人民的力量禁绝了鸦片。但是,白粉、冰毒在1980年代以后,又进入秀山。好在石堤群众觉悟高,很少人吸毒。
    21世纪初叶,石堤片区居然又有人种此祸草,理所当然受到严厉打击。
    山林川泽的利益,千年所依,万民所赖。古今聚散无常,非财力、物力不能办,这与世俗的好坏也有很大关系。《礼记》中说:“生财多有道,产者宜多,耗者宜少,做事者宜快,用财者宜缓宜省。”石堤各族人民大多数朴素勤俭,所以在旧社会,居于当时中等生活水平的人就有一部分,而到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才学会高消费(彩电、网络、电冰箱、音响设备等)。
    清朝以前的史书,都曾叙述“货殖”,目的是综合地研究天下财物,讲求富强图治的道理。任何人都要讲“利”,但必须讲究“君子爱钱,取之有道”,所以都憎恨以非法手段牟取暴利之人,因为他们“偷利富裕”,影响了大众的生活。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溺爱等于残害
下一篇:较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8 04:22 , Processed in 0.546875 second(s), 27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