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55|回复: 0
收起左侧

[写人] 我们伟大的英雄诗人

[复制链接]

427

作品

438

互动

9635

积分

铜笔作家

成绩
4837
威望
171
精华
0
粉丝
6
好友
2
注册时间
2021-4-16
最后登录
2024-6-16
在线时间
861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24-5-21 09:53: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战斗民族,战斗的诗人(六)

我们伟大的英雄诗人

我们伟大的英雄诗人是毛泽东。他是战斗的诗人,更是我们伟大的革命领袖。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人,是他拯救了中国,也是他拯救了中国人民,更是他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今天,我们重读毛主席的诗词,缅怀伟人!

1935年10月初,六盘山迎来了一位伟人。只见毛泽东豪情满怀,写下了著名诗篇《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从此人们记住了六盘山,更记住伟人的话:现在革命武装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哪天才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六盘山见证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翻越最后一座大山后,继续向北挺进,最后到达陕北。回望长征,毛泽东写下了《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当“三军过后”,可把老蒋气坏了!事实是,这个蒋介石太气人了!放着鬼子不打,竟打起了工农红军,真是可耻之极!在一年前由毛泽东和朱德等联合签署的《宣言》中,揭露了蒋介石的丑恶嘴脸。

1934年7月15日,中共及红军决策层发布《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宣言》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我们东三省、热河、内蒙古,继而夺取整个华北的严峻形势;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目的及蒋介石等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卖国政策;揭露了蒋介石之流在"无力抗日"的名义下,集中全国100万以上军队,耗费10万万银元,用了他们一切所有的飞机大炮,向全中国唯一反日反帝的工农苏维埃政府与工农红军进行"围剿"的反革命面目。

同时提出五项抗日主张:一、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出卖领土主权,反对“中日直接交涉”,反对承认伪满洲国;二、立刻宣布对日绝交,宣布一切中日秘密条约和协定无效,动员全中国海、陆、空军对日作战,立刻停止进攻苏区与封锁苏区,使工农红军能够完全用来同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三、武装全国民众,组织义勇军与游击队,直接参与抗日战争,积极援助东北义勇军和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四、没收日本帝国主义者和汉奸卖国贼的一切财产,停止支付一切中日债款本息;五、普遍地组织民众的反日团体。

1937年,毛泽东创作了一首《四言诗祭黄帝陵》:“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这篇祭文,实际上又是一篇号召全民族抗战的宣言书。而《对日战争宣言》(简称),是在1932年4月15日,由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当时毛泽东密切关注着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尤其关注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日军对上海闸北发动进攻,还对热河省虎视眈眈。从报纸上得知这一切后,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在古庙内抱病起草了中国第一个对日宣战令。《对日战争宣言》指出,自“九一八”后,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强占中国东三省和淞沪各地,而国民党政府与军阀则宁肯将东三省上海及整个中国送给帝国主义,也要消灭苏维埃政权和工农红军。为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以求中国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宣言号召全国工农兵及一切劳苦群众武装起来,推翻反动的国民党在全中国的统治,实行真正的民族革命战争。

当时,毛泽东还起草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关于动员对日宣战的训令》:“全苏区红色战士应准备着更大规模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到来”。指示红军报刊经常不断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国民党当局妥协退让的事实,激发红军战士的抗日热忱和勇气。特别强调了抗日义勇军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在接近中心城市与帝国主义势力直接统治的地方,可由游击队领导民众组织抗日义勇军,实行游击行动”。“当着红色游击队向外发展到接近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地方,则应领导民众组织抗日义勇军,自动的武装起来,实行游击运动,直接对日作战,吸引白军士兵,自动对日作战,共同组织指挥这一行动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以脱离和推翻国民党军阀的统治”。最后指示:“加紧动员工农劳苦群众自愿到红军中去,向外发展革命战争,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要使全苏区劳动群众不论男女,都有接受军事训练准备对日作战的热烈要求”。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了《论持久战》。《论持久战》发表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10个月,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相继失陷,对抗战失去信心者于是大肆宣扬中国“亡国论”。而在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之后,又有人高唱迅速击败日本的中国“速胜论”。为了凝聚国内抗日力量,坚定国人的必胜决心,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全面、系统、深刻地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回应全国人民对抗战前途的关切。

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以《论持久战》为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长篇演讲,初步总结全国抗战经验,批驳当时流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他分析了战争双方存在着的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进而指出: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八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八场胜仗:一、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共毙伤日军4万余人。从战略上而言,此役为我国工矿内迁、保存民族工业实力争取了3个多月宝贵时间,为后来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二、台儿庄战役。在历时半个月的激战中,共歼日军1万余人。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三、武汉会战。毙伤日军4万以上,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拖滞了日军的步伐,堪称是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四、长沙会战。前后持续6年,共计四次,前三次以中国军队大获全胜而结束,毙伤日军近10万人。五、昆仑关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素称精锐的第五师团,歼敌5000余人,日军第21旅团伤亡殆尽,击毙敌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六、百团大战。这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向日军发起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进攻战役,战果辉煌。此战给华北日军以有力的打击,推迟了日军南下步伐。七、常德会战。历时65天,日军伤亡人数在2万人以上,3名联队长被击毙,致使日军兵员补充更加捉襟见肘。中国军队不仅顶住了日军的进攻,而且保住了常德这一战略要地,在客观上达到了牵制日军的目的,减轻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地区作战的压力。也使得中国入缅远征军无后顾之忧。八、雪峰山战役。激战两个月,中国军队已更换美式军械装备,加上美空军的配合作战,在自身损失极小的情况下,杀伤日军近3万人。迫使日军在华进攻战略改为全面收缩防守。

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奋起抗敌。八路军十大抗日战役:一、平型关战斗。115师林彪部在山西灵丘县西的平型关一带配合国民党军作战,伏击日军辎重队,一举歼灭坂垣师团辎重队一千多人,击毁汽车八十余辆。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二、雁门关伏击战。120师第716团深入日军侧后,在代县的广武、雁门关、太和岭之间,打击日军运输队,截断日军的补给线。歼敌约500人,击毁汽车数十辆,一度切断繁峙至忻口间交通,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的忻口防御作战。三、夜袭阳明堡。129师第769团对代县南阳明堡飞机场发起进攻,歼敌100余人,击毁击伤飞机24架,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四、七亘村伏击战。歼敌百余名,缴获骡马几十匹,起到了牵制敌人的作用,给国民党军队千余人解围。两次设伏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的国军,鼓舞了军民士气。五、广阳伏击战。115师、129师两次伏击日军,共歼敌千余人,迫使日军改道由广阳以北之上、下龙泉西犯,迟滞日军进攻太原的行动达一周之久。六、神头岭伏击战。129师在山西省潞城县至涉县之间,邯(郸)、长(治)公路上进行的一次伏击战,歼灭日军步骑兵1500人,缴获长短枪550余支和骡马600余匹以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七、梁山歼灭战。日军第32师团派出其精锐部队,约四百余人对鲁西进行“扫荡”,115师特务营和独立旅一团与敌激战。毙敌300余人,俘士兵24名,缴获野炮2门,九二式步兵炮1门、掷弹筒2个、轻重机枪15挺、步枪150余支,战马50余匹。八、黄土岭战斗。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河北省涞源县三岔口、黄土岭地区歼灭日军900多名,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击毙指挥官阿部规秀。九、正太路破袭战(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6480人。破坏铁路900多里、公路三千里,破坏桥梁、车站260多处,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共产党所控制的华北抗日根据地也随之大幅度扩大。十、晋察冀边区冬季反扫荡。晋察冀军区部队发起的战役,粉碎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大规模的扫荡。抗日战争中国牺牲了2000余万人。最后,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明确提出,通过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再到优势。其中,战略相持阶段的时间将相当长,遇到的困难也将最多,然而它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的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这个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中国将变为独立国,还是沦为殖民地,不决定于第一阶段大城市之是否丧失,而决定于第二阶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如能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持久战,中国将在此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八年抗日战争,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是从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战略相持阶段,是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战略反攻阶段,是从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

《论持久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接着,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特别强调了抗日战争全过程中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地位。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高瞻远瞩,指挥八路军开辟了敌后抗日战场,使日军首尾不能相顾,牵制了日军大批兵力。前有国民党正规军主战场,后有八路军游击队牵制,日军为了剿灭八路军和游击队,不得不减少主战场大批兵力。就这样,日本侵略者闪电灭亡中国的目的成为泡影。

在整个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充分证明《论持久战》中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讲演。下面是讲演摘录: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中国人民表示热烈的欢迎。由于苏联这一行动,对日战争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就在一切可以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必须放手组织武装工作队,成百队成千队地深入敌后之敌后……,组织地下军,准备武装起义,配合从外部进攻的军队,消灭敌人。解放区的巩固仍应注意。今冬明春,应在现有一万万人民和一切新解放区的人民中,普遍的实行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组织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加强民兵工作,加强军队的纪律,坚持各界人民的统一战线,防止浪费人力物力。凡此一切,都是为着加强我军对敌人的进攻。全国人民必须注意制止内战危险,努力促成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新阶段已经到来了,全国人民应该加强团结,为夺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此行去“敌人”的老巢,危险系数很高。当时,党内很多人建议毛主席不要去,因为蒋氏是无信之人,如果软禁甚至刺杀毛主席,对中国革命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但为了中国共产党打开局面,展现和谈的诚意,把蒋氏的招数“化掉”,同时“借力打力”,让蒋氏无法食言,毛泽东思考再三后决定赴会。于是,毛泽东“望着所有送行的人,举起右手,用力一挥,便朝停在前面的飞机一直走去”。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频繁往返于红岩村、桂园、林园等地,会见各党派、社会各界人士、外国使节等人,在这一方天地运筹帷幄。他广泛会见社会各界人士,向他们宣传、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开展了多层次的统战工作,有力地配合了中共代表同国民党在谈判中的政治斗争,为谈判赢得了有力条件。

当时毛泽东与柳亚子重逢,故友见面,分外激动,柳亚子多次向毛泽东呈诗,并索句留念。在红岩村,毛泽东重新抄录了《沁园春雪》并题赠柳亚子。

1945年11月14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在重庆首次公开发表,引起巨大轰动,让人们从这首词中看到了中国的光明与希望。一时间世人争相传诵,好评如潮,却让蒋介石心里憋了一肚子气,暗地里让一帮“御用文人”填写《沁园春》词,妄图将毛泽东的词比下去。毛泽东的才情与气魄岂是那些文人可比的!结果当然是让老蒋既失望又生气了。

从1927年反共开始,蒋介石一直不遗余力地进行征剿共产党人,但是共产党人坚决不让他得逞。后来,蒋介石不能不叹服毛泽东井冈山揭竿而起的勇气、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毅力、八年抗战的决心、放弃延安的魄力、逐鹿中原的谋略和进行决战的胆识。

蒋介石应该还记得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西安事变。当时在中共高层讨论如何处理西安事变的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要和平解决,放了蒋介石。曾有多位亲人遭蒋介石杀害的毛泽东,从民族大义出发,采取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彰显了他高超的政治水平和大局观。

1947年,毛泽东在陕北葭县神泉堡起草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性文告, 并于10月10日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下面是《宣言》摘录:

本军作战目的,迭经宣告中外,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在今天,则是实现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打倒内战祸首蒋介石,组织民主联合政府,借以达到解放人民和民族的总目标。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同日本帝国主义英勇奋战了八年之久。日本投降后,人民渴望和平,蒋介石则破坏人民一切争取和平的努力,而以空前的内战灾难压在人民的头上。这样,就逼得全国各阶层人民,除了团结起来打倒蒋介石以外,再无出路。

须知在1932年4月发布的《对日战争宣言》中,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已郑重声明:“要不是国民党军阀集其全力来进攻苏区与红军,苏区工农劳苦群众与红军早已与抗日的英勇士兵和义勇军站在一起直接对日作战了,所以不推翻国民党统治,就不能实行真正的民族革命战争。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正在领导全国工农红军和苏区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积极进行革命战争,夺取中心城市,来摧毁国民党的统治,这正是实际去进行民族革命战争,是直接与日帝国主义作战的前提。”

从1932年到1947年,历经15年,中国共产党已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挥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取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胜利。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当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记得当年,他曾在《清平乐六盘山》中说:“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今天终于可以高声说,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于是,毛泽东又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从化蝶谈起
下一篇:我党的英雄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6 10:53 , Processed in 0.35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