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016|回复: 3
收起左侧

[叙事] 韩秘宝.游记《走马观花逛西北》

[复制链接]

240

作品

266

互动

6212

积分

铜笔作家

成绩
3285
威望
762
精华
3
粉丝
15
好友
2
注册时间
2022-7-27
最后登录
2024-6-10
在线时间
1767 小时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4-5-19 16: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马观花逛西北


韩秘宝


黄河之水,“黄”的震撼

     未见到黄河时,对黄河的摸样还存在许多想象,既然是河,既然是水,肯定是清水中有些泛黄,或者是河底是黄的,流动的水是清澈的。然而,当我站在兰州市的黄河岸边,看着浑浊不清,如黄泥般的河水在白塔山下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一泻千里时,还是感到了些许的震撼,黄河水真“黄”啊,黄的透彻,黄的惊人,黄的不寒而栗。
      这是我们进入甘青环线游的第一天,随着游客的人流,我跨过了雄伟壮观的中山铁桥,登上了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白塔山山顶,拜谒了建于元代的白塔寺后,从山顶向下向四周俯瞰,只见两山加一河的狭长地貌,把兰州市变成了一个顺流顺沟而下的狭长城市。
      从白塔山返回到中山桥上,桥下的黄河显得更加宽阔和雄浑,几艘游艇载着游人在桥下飞驰而过,不远处的羊皮筏子上好像坐着一家老小,老人紧紧的拉着孩子的手,而调皮的孩子却总想挣脱老人的手去捧一捧羊皮筏子溅起的水花,青年夫妇却举着手机忙着给老人孩子抢着镜头。这时,一个几十人的旅游团队从桥对面涌来,举着旗子的女导游那甜甜的嗓音忽然传入耳鼓:“位于兰州的中山桥是黄河上历史悠久的古桥,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通过导游的介绍,得知这座钢架桥是清朝光绪年间由美国人设计德国人承建中国工匠参与的“合作”铁桥,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它不仅历史悠久,还经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火考验,走在桥上,钢架上的弹痕随处可见,历历在目,似乎向游客们诉说着兰州人的古往今昔。
      这天,在平均海拔1000余米的兰州市转悠了大半天的我们每人吃了碗甘肃兰州的名面“兰州拉面”。导游说,“兰州拉面”那是外地人的叫法,其实,在本地,兰州人管它叫“兰州牛肉面”。看来,道听途说往往是假,亲眼所见才能“信以为真”啊。
七彩丹霞,故事和美景同样诱人

      没来张掖七彩丹霞前,就在抖音里看到了丹霞地貌的图片,那色彩斑斓“五花肉”般的山川的样貌早已深深印在了脑海中。
      大巴一往无前的在河西走廊的高速公路穿行着,两边都是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一路上有断断续续的太阳能光伏坐落在宽窄不一的沟谷中,到了永昌县红山窑镇附近,一望无际的风力发电的“大风车”漫山遍野,随风旋转。进入山丹县境内,连绵数公里的三米高的明长城遗址虽已坍塌不堪,但依然赫然醒目。直到进入张掖服务区附近,才看到了一路上鲜有的大片的农田、成片的树林和开花的果木。游客们尽管有的貌似打着瞌睡,有的半闭着眼,但竖起的耳朵还是把燕子导游关于七彩丹霞被发现被知名被开发的故事听了个真真切切。原来,七彩丹霞隐藏在一个大山沟里,最早是被一个丢了羊的羊倌老雷进山沟找羊发现的,老雷看到满山满沟的五彩缤纷的地形地貌确实一惊,但看到要水没水,要树没树,寸草不生的荒凉时,只是叹息的摇摇头也没当回事。不久后,来了一位陕西日报的记者向已经当了大队书记的老雷打听附近有什么好玩的,老雷便把记者领到五彩缤纷的大山沟里。结果,七彩丹霞让记者大为震撼,拿出相机拍了好多照片,回去后还把照片刊登到报纸上和画报上。七彩丹霞和老雷渐渐出了名,慕名而来的游客也多了起来。在记者和游客的启发下,老雷才知道原来村民们是身在宝山不知宝,守着财神却过着穷日子。正当老雷忽然开窍,开始组织村民往山里修路搭桥的时候,电影明星姜文和导演张艺谋也闻名而来,先后把这里变成了“三枪拍案惊奇”、“一个都不能少”等影视剧的取景地。七彩丹霞火了,被政府收购后,便把这里开发成张掖市的七彩丹霞风景旅游区,老雷也带领村民建立了合作社,开始在周边建宾馆饭店,开商场超市,发展旅游服务业,一下子让村民们富裕了起来。
       动听的故事煽动起游客们一睹为快的激情,第二天,当游客们看罢“回到张掖”大型演出早早来到七彩丹霞时,眼前的美景还是把大家震撼了,只见漫山遍野五光十色的斑斓色彩向画家画出的水墨画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无论是由远及近还是由近及远,无论是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满眼都是色彩分明、鲜嫩欲滴的“五花肉”。游客们拿出手机,有的抢拍,有的抓拍,有的横拍,有的竖拍,有的单拍,有的合拍,有的还不断的变换着服装道具,不断的摆出各种姿态姿势,真恨不得把自己放到“五花肉”上滚一滚,趴到“五花肉”上咬一口,让自己也和这五颜六色合为一体,成为七彩丹霞的靓丽奇景。
      七彩丹霞壮美而广阔,极目远眺,连绵起伏,群山环抱。站在不同的取景地,处在不同的高度、方位和角度所看到的景色又大不相同,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尤其是逆光而望,大有云里雾里,花里梦里,飘飘欲仙醉倒在花池里之幻觉。
      太阳西斜,霞光满天,时间关系,游客们不得不坐着观光车下了山。大家坐在观光车里,仍然恋恋不舍的东张西望,那五彩斑斓的山峦拌着红彤彤的晚霞把每个人的脸上都映出了激情洋溢的色彩。
嘉峪关、月牙泉,一天多景入眼帘

mmexport1716107445092.jpg
      从张掖出发后,又是一路寸草不生的黑戈壁。几个小时后,大巴车在嘉峪关的公路边上停下,导游边讲着嘉峪关的陈年往事边带着游客们到建关大将军冯胜的铜像前合影留念。
      始建于明代洪武五年,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河西咽喉的嘉峪关果然名不虚传。只见沙漠戈壁之上,处在山谷中部的高高的关楼巍然挺立,气势雄伟,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拔地而起,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进到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的城墙上,那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更是令人叫绝。
      嘉峪关不大,游客们纷纷照相合影后便匆匆回到车上继续前行。中午时分,大巴又停在了雕塑“大地之子”脚下。
远远看去,连绵起伏的沙漠上一个趴窝在地的光屁股小男孩赫然醒目。根据导游的介绍,《大地之子》位于甘肃省瓜州县的戈壁滩上,出自北京的一位雕塑家之手。雕塑长15米,高4.3米,宽9米,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利用三维扫描获取模型数据,再分块进行三D雕刻,最后逐块雕砌安装成型的。
      “大地之子”“呱呱坠地”后便引来无数游客前来观瞻,把个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滩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游客们下车后又是一通啪啪啪的拍照后上车继续前行,于下午五时余到达了敦煌市月牙泉镇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鸣沙山是在戈壁滩上凸起的连绵数十里的沙漠,游客们在导游的引导下先是购买了橘黄色的防沙套,然后或乘车或骑骆驼到鸣沙山上游玩。我本着既来之便玩之的理念选择了花100大钞骑着骆驼穿越沙漠。骑骆驼的五人一组,每组由一名骆驼队员牵着头骆带路。给我们组牵头骆的是一名年轻漂亮的女队员,她一路上哼着小曲,牵引着头骆慢慢的一会儿下沟,一会儿上坡的缓慢前行,骑在骆驼背上的我们由开始时的害怕摔下,到后来的放心放松后有说有笑起来。女队员见我们大家心情极好,便趁机和我们商量,你们想骑着骆驼拍照吗,如果想让她拍,可以把手机给她,她可以给大家随便拍,不过,让她拍照者每人收费20元。大家一听20元不多,便欣然应允。
      女队员见大家敞亮,自己也不吝啬,便一路上给每个人都尽情随意的拍了好多照。大家骑着骆驼进沟上坡,翻山越岭的体验了一大圈,一个个便心满意足的来到月牙泉边。没来之前,就久闻了月牙泉的大名,亲临现场后哪能放过这天赐良机,大家又是一顿上拍下拍,左拍右拍,远拍近拍,单拍合拍,就差跳到月牙泉里洗个澡了。
      在月牙泉里拍完了照,许多游客又不惜花100大钞体验了沙漠摩托,那坐在摩托上在沙漠上忽上忽下,忽高忽低,横冲直撞的感觉惊险而刺激,看的惊出一身冷汗,玩的大喊过瘾。
      晚上的火锅大集、文艺演出和篝火晚会把大家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夜幕降临,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名游客在一个宽大的廠棚里集体吃着自助火锅,喝着美酒佳饮。舞台上灯光璀璨,乐声阵阵。演员们一会儿载歌载舞,一会儿喷烟吐火,一会儿激情演唱,一会儿笑话连篇。演到高潮时,台上台下遥相呼应,掌声雷动,呐喊声声,分不清谁是演员,谁是观众。到了篝火环节,游客和演员们都放下碗筷手牵手围成一团,看着场中央的熊熊篝火,随着震耳欲聋的音乐,所有人都激情四溢,翩翩起舞。现场的气氛使每个人都忘记了年龄,忘记了身份,忘记了自己是谁。个个都疯的大呼小叫,跳得大汗淋漓,嗨得不亦乐乎。
莫高窟、翡翠湖,甘青美景一日游

mmexport1716107505040.jpg
      老早的就到了莫高窟,可莫道人行早,更有早行人,进到景区,长长的游人队伍让我们感到了莫高窟的火爆。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市,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3个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坑、烟道、碧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行程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参观游览了4个典型的洞窟。站在洞窟的彩塑和雕像前,我们被古人的精湛艺术而折服,为建窟者的奇思妙想而惊叹,为中华的灿烂文化文明而骄傲,并为洞窟的开发和保护者们表达深深的敬意。尽管景区导游三令五申不许拍照和录像,但我匆匆扫了一眼,面对优秀中华瑰宝的“诱惑”,仍有个别“贪心不足”的游客忍不住偷偷的进行抓拍和秒录着。
      这一天,两辆大巴载着我们来自秦皇岛的65名游客一路向前。经过几个小时的奔袭,走过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大沙漠,通过了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汇的阿克塞,一路攀升到海拔3648米的甘青分界线当金山口,手捧到了海拔4000余米昆仑山区的积雪,然后又逐渐降低海拔到了“幸福向花儿一样”的取景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镇的翡翠湖。
      翡翠湖属硫酸镁亚型盐湖,是由矿区资源开发后的卤化物(水)和矿物质(结晶物)组成。由于湖水含盐量高,四季不冻,湖内富含不同浓度的钾、镁、锂等多种元素,所以呈现出蓝、绿、碧蓝、奶蓝等多种颜色。
      进入景区后,游客们被一池池清澈通透、有蓝有绿,蓝绿相间,颜如翡翠的湖水们眼前一亮,大家或坐着,或卧着或站着与湖水们争相合影留念,胆大的还用手捧口水尝尝水的滋味。
      景区内的小火车把游客们送往不同颜色的湖区,然后再把拍完照,散完步的游客们一一接回。直到晚上9点多天全黑了下来,秦皇岛的游客们才统一入住到德令哈市的凯越大酒店。
茶卡盐湖、青海湖,水天一色湖中湖

韩秘宝.游记《走马观花逛西北》

韩秘宝.游记《走马观花逛西北》

      从德令哈市上车后,燕子导游就向我们讲起我们今天要到的目的地茶卡盐湖和青海湖。
      位于青海省乌兰县的茶卡盐湖原来就是产盐的盐湖,后来有一个温州商人来这里旅游看中了盐湖的旅游潜力,便主动找到当地政府部门谈了开发盐湖旅游区的想法,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并签订承包合同后,开发商便开始修路搭桥,对盐湖进行包装打扮,经过一番开发修缮,就成了现在的茶卡盐湖风景区。
      几个小时的车程后大巴把我们送到茶卡盐湖停车场。
      游客们一进入茶卡盐湖景区就被眼前美景惊呆了,只见一湖湖池水像一面面光滑明亮的镜子,蓝色的天空和洁白的云彩倒映在湖面上,竟有点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湖面。更为神奇的是,湖面竟能撑起人的重量任由游人在湖面上行走,当人走在湖面上的时候,因为天、池合一,还以为自己在太空上遨游。那种感觉真是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从小公交的司机嘴里得知,茶卡盐湖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只要揭开10多厘米厚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开采过的卤水,几年后又重新结晶成盐,真是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还会长出一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景区内的小公交,载着我们游客从一个盐湖到另一个盐湖,让我们体验到了盐湖的广阔和博大,也让我们见识了盐湖无数个,个个都不同,有的白如明镜,有的蓝如宝石,有的形似钻戒,有的相如玉镯。真是大开眼界,大长见识。
      游览完茶卡盐湖,大巴继续载着我们向青海湖进发,经过燕子导游的介绍,得知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跨海北、刚察、共和三县之间,湖面东西最长106千米,南北最宽63千米,周长约360千米。青海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微咸水湖,湖水面积4625.6平方千米,湖水容量743亿立方米。青海湖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湖面海拔3196米。
      几个小时的长途奔袭,大巴渐渐进入青海湖区,透过车窗,蓝蓝的湖面波涛汹涌,一望无际,大巴绕着湖区匀速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才驶入了景区停车场。
      我用手机对青海湖游客服务中心进行了定位,位置显示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一零九。
      虽然已是下午18时,但太阳还仍然老高,天空还仍然蔚蓝透亮。走在前面的游客们按照景区栈道的指示牌,在一处处写着“青海湖”三个大字的湖岸边的大石头前合影留念。
      我则随着人流顺着两边挂满哈达的主栈道缓步前行,湖岸边成群结队的棕头鸥在游客头上飞来飞去,动听的鸟语好像在重复着“你好,你好!”的欢迎词。
      站在一处湖岸的栏杆上极目远眺,湛蓝的湖水和蔚蓝的天空交织在一起,眼前是一片蓝蓝的世界。大家争先恐后的占领有利地形地位,举起手机啪啪个不停,有的在与湖水合影,有的是与棕头鸥抢镜,有的则是与写着“青海湖”三个大字的石头亲热。
      前行不远处的大桥上更是人山人海,近前细看原来这里曾是“鱼雷发射基地”的军事重地。大桥左边远远地可望见湖中的孤岛上有一座孤零零的楼房,楼房上“鱼雷发射基地”的大红标牌清晰醒目。右边似乎停靠着几艘大型的舰艇或游船,许多游客表面上是在照湖的风景,实际上是把远方的舰艇游船和发射基地也收入到镜框中。
      在大桥的入口处,一个巨大的藏幡五颜六色,迎风招展。因为这里是藏区,藏区各山河路口寺庙民舍等处都可见到印有经文图案串成串的彩条系于绳索之上的风幡,风幡在藏语中称为“隆达”,直译即为风马旗的意思。风马源于一种原始祭祀文化,主要由对动物魂灵的崇拜而来。最初的风马是直接将羊毛系挂于树枝草丛,如今在大大小小的玛尼堆上仍可看到牛羊头颅等物。藏族认为,风马在深层意义上指人的气数和运道,或者特指五行。挂置印有敬畏神灵和祈求护佑等愿望的风马,让风吹送,有利于愿望的传达和实现。到后来这种理念延伸到各个层面,喜庆时张挂风马是希求天、地、人、畜吉祥协和,起帐建屋时张挂风马是驱灾避祸求平安,山河路口张挂风马是希望舟车无碍,等等。总之,风马是沟通世俗与灵界的通用媒介。
      我随着人流不紧不慢的一路缓慢前行,因为青海湖太大,即使你一路飞奔,天黑前也只能走过青海湖的某一个小段或某一处小角。所以我不在着急赶路,而是仰望天空,用心去体会一望无际的青海湖带给我的视觉盛宴和心情的愉悦清爽。
塔尔寺,藏民居,艺术三绝数第一

      在共和县青海湖蓝天宾馆“冷冻”了一夜后,大巴终于带领我们踏上了向青海省会西宁市进军之旅。
      也许由于青海湖的滋养,公路两边随处可见肥美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骏马。
      上午9时余,大巴停在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唐蕃石经城风景区,一下车,抬头山顶有寺庙,低头村口有藏幡,不用多问就知道来到了藏区。导游带我们访问了藏族村的多吉家。多吉是生产队里的唯一一名本科大学生,他的家包括他们全大队的家都是政府免费给他们修建的,为此,他们衷心感谢党和政府给他们这些祖祖辈辈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安了家,并安排他到大队的银器店上班。多吉博学多才,普通话说的标准流利。在他家,我们看到了墙壁上、橱柜里悬挂、摆放、供奉的除了藏传佛教中的各种神祗就是巨幅的毛主席画像。藏族人民敬仰毛主席,说毛主席是他们的大救星,是比在世活佛更大的神。但他们的宗教也让他们从下就信奉神灵的保佑,向往死后能被天葬(死后将尸体剁碎喂秃鹫)的崇高“待遇”。多吉还教会我们学了几句简单的藏语,欧亚,满意的意思,多吉,男的,拉姆,女的。对方向你说: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的意思),你要回答对方:扎西德勒秀,等等。
      从多吉家出来,我们被带进了大队最大的藏族银器店,各种银器货品齐全,琳琅满目,虽然价格不菲,但游客们考虑到藏族民风淳朴,物品应该都是货真价实,所以,一些游客便不惜破费的购买了自己中意的银器首饰等。
下午两点吃过午饭后,我们来到了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站,位于青海省会西宁市湟中区的塔尔寺。
      塔尔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清皇帝多次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封授名号,赐授匾额。历代达赖和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十世班禅都曾经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
      建在半山坡上的塔尔寺庙堂林立,庄严肃穆。寺中导游带领游客们依次参观游览了被称为“塔尔寺艺术三绝”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秀,游客们在眼前一亮,为艺术叫绝的同时,还了解了寺内珍藏的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
      在参观途中,随处可见磕长头的宗教信徒,只见磕长头者面对庙堂或佛像方向,双手合十,在额头、嘴巴、心口三处进行从上至下的点击后,一次次的全身匍匐趴卧在地,在一次次的起来,然后再一次次的趴下,循环往复。导游说,磕长头者为了心中的某个愿望或祈盼,要坚持累计磕最低十万个长头。
      游客们深深为这种宗教的信仰和魔力而感慨,笔者心想,有了这种毅力和意志,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还有什么坚定不了的决心,还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务!也许,这是我西北之行的最大感悟和收获。由此我庆幸,庆幸此生来过西北,因为盼望天葬和磕长头等等信仰是我从未见识和领教过的。


      作者简介:韩秘宝(偶用笔名寒流):男,满族,1963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秦皇岛市作家协会理事。曾经军旅生涯21年,正营职中校转业。历任河北省秦皇岛市公安局科长、副处长、副支队长,四级高级警长、三级高级警长。
      主要作品:《把自己告上法庭》、《天敌》、《警服下的黑枪》、《在看守所的那些日子》、《火车上》、《背景墙》、《阻击战》、《逆行》等长、中、短篇小说40余篇,散文、诗歌、故事、报告文学及新闻稿件等600余篇,与人合著的《带兵艺术一百例》一书获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军版图书一等奖,并发至全军连以上单位。

韩秘宝.游记《走马观花逛西北》

韩秘宝.游记《走马观花逛西北》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明代英雄诗人
下一篇:清代英雄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作品

2274

互动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成绩
8809
威望
8065
精华
20
粉丝
51
好友
29
注册时间
2019-8-2
最后登录
2024-6-10
在线时间
7179 小时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4-5-19 16: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作品

25

互动

178

积分

一星作者

成绩
130
威望
0
精华
0
粉丝
2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21-8-30
最后登录
2024-6-4
在线时间
172 小时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4-5-19 18:02: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循循善诱”的让读者去“逛”了趟大西北。让读者“看”了美景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了解了西北的文化和历史。为作者的独具匠心和出色文采而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作品

10

互动

67

积分

一星作者

成绩
48
威望
0
精华
0
粉丝
1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21-9-10
最后登录
2024-6-6
在线时间
87 小时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4-5-19 18:1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作者的作品总是那么给力和带劲!佩服佩服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1 02:12 , Processed in 0.703125 second(s), 46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