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篇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时间深处的孤灯

《天马》文学季刊108期夏刊 by 天马

2024-1-20 08:57

  ——吕立和他的《抚宁恋歌》
  胡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诗歌归来的时代,在经历了冬季的萧索与寒冷,以及冰融季节的迟疑与彷徨之后,舒婷、顾城、昌耀们如候鸟般成群结对地出现在了读者的视野里。我想抚宁的诗人吕立或许多少受过这时代风潮的影响,并在诗苑的天空留下了自身飞行的羽痕。他牵头组织抚宁“五月诗社”,在曲水流觞间闪烁着烛照生命与精神的星光。较早读到他的诗歌,是他参加全国诗歌
  查
  大赛获得一等奖的文字,当时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一个县域之地,果有奇士藏焉。斯时诗人成簇,见识深厚的绝佳文字,倒是许久不曾领略了。读来,若
  烈日午后独饮一碗清香的豆粥。
  很多年了,我不曾再读过他写的诗歌,我只知道这些年来,他一直蛰伏在紫藤袅娜的古意间,浸淫在《诗经》《论语》的流风丽日里,不再旁骛,在古色古香中蕴藉着一个诗人的性情与风骨。
  现在,春意扑簌的夜晚,我捧读他的新作《抚宁恋歌》,如同回归奥林匹斯山的乐园。我于是想俗尘万斛,商人们住在利润里,百姓们住在耒耜里,犬儒的安提斯奥尼住在大桶里,只求别人不要挡住他的阳光就觉得万幸,而吕立,是住在文字的积层里,也决计只住在一流的文字里。
  “抚宁不是很大/秦砖汉瓦里的光阴/把渤海燕山装下”“抚宁不是很大/弓影角声里的苍茫/把长城装下”“抚宁不是很大/春风化雨里的烟霞/把奇迹装下”(《抚宁恋歌》)。古典意象,信手拈来,灵绪伸探,无远弗届。非但境界高华深远,明净如秋水长天,而且结构独具,意境奇谲。品味其绮思余韵,真的是令人于浮世之中触碰到一丝幽凉,诗意的灵光,佛若满纸的烟雨将你浸透,生命里的愁苦思绪如空气里的尘灰被过滤净尽。
  “断崖石登盘曲婉转/铁炮炸出的月光/把夜色遏断”“一道道墙/一道道墙/蜿蜒成青山口的夕阳/古槐婆娑/落花/让时间堆雪/太平鼓里/飞出红绸/触觉和触到的/思索和思念的/火焰/眼里的火焰/心里的火焰/取回太阳的许诺/沧海桑田(《抚宁恋歌》)”。
  他站立在青山口的夕阳里,倾听着各个朝代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那是他另外一种方式的阅读,那些新奇抑或陈旧的故事,还有血性蓬勃的山歌野舞,都深深印入他的心中,使得这块土地里的血脉,顺着他的脚掌,注入了他的身体与灵魂之中。
  当北部山区巨大的山梁与莽原将诗人的灵魂空间撑开,于是,北部山区的一切,给了他神性的启迪,他不是旅游者,他眼中的万物也不是风景,在他的眼中,抚宁北部山区是一种历史,一种思想,一种话语。山峦无边的雪线,晴天的鸽鸣,城垛的巍峨,乃及漫漶于时光之河间那坍废的断壁残垣,都带着各自的精神密码。你看:孤石城的篝火/一蓑烟雨/追梦/清河塔寺/我们等待/在/堞墙交错的眼睛里/放大的辽阔/把驿站延续/总是回到起点/在秋阳割裂的粟香里/返回真正的使命(《抚宁恋歌》)。
  普通人在都市车水马龙的漩涡里捕捉不到的天籁之音,被诗者幸运地感受到了,而且同他们进行了灵魂深处的对话。他通过北部山区的渺远来反观都市的局促,通过北部山区的静寂来反观都市的喧嚣,通过北部山区的深邃来反观都市的繁华,通过北部的神性来反观都市的人性。
  “啊/青砖上堆积的时光/在骨骼里刻下/思念的苔痕/我忘记了我的名字/生命深处的目光/只留下你的呼唤”(《抚宁恋歌》)。在翟鹏的呼唤里,在黄崖洞的猿啸里,在南山古洞的熹微里,诗人在另外一道光里诞生。他在游走中用脚印度量着历史,双眼不再迷茫,生命不再沉重:“沿鲲鹏蜕变的途径/后退/前进/转弯/最后总是到达”(《抚宁恋歌》)。
  孔子在游走,在游走中臻美仁的内蕴;老子在游走,函谷关垛堞的巍峨,耸立着道德经的高度;李白在游走中,在游走中淋漓着凤舞山川的风华。吕立也在游走,在游走中结晶诗性,在游走中琥珀思想,在游走中淬炼灵魂,在游走中抒情爱恋。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抚宁山水给诗人打下的血型印记往往左右了其一生的情感取向。他们可以飘零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而那血缘的红线独独不可能被变幻的时空所扯断。湘西沅水的粼波,运河欸乃的童年,高密粱穗的绰约,山西杏花村的酒香。当然,也包括吕立笔下的抚宁。
  在诗人眼中,除却历史的丰赡,抚宁还是一座安谧悠缓而温馨的城市,北部的群山、中部的平原和南部的海岸,给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分绚丽和深厚。这座城市不仅给诗人带来了灵魂上的休憩,更重要的是,它在诗人的生命里注入了许多灵性的体验。
  “耕读土地、山脉、海洋/唢呐流经温暖的心房/在颤动的符号里/沙河、洋河飘渺着烟火/生命在生存中延续/在龙潭灵雨中谈笑/拾取
  -39-
  天空的彩絮/梦中之花挺立愿望”
  诗人把一个古朴厚实,温柔敦厚的抚宁呈现在我们眼前了。他帮我们找到了岁月掩映下的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抚宁。在他的诗行里,我们知道先民们的祈愿和衣衫襤褛,而且也知道我们如何走向未来。“抚宁不是很大/春风化雨里的烟霞/把奇迹装下/一条天路/分割昏晓/芳草萋萎/在天涯里沉醉”(《抚宁恋歌》)。
  背牛顶澄明的秋日,诗人吕立朗咏的声音在雾霭里越荡越远,旋即化为排云的一鹤,圣洁的情感汰洗着他的岁月,他的灵魂也在故乡的山水之间涟漪成湛蓝碧波。“一个人,披发长吟一一抚我黎庶,宁我子妇,把一个时代变成一生”“寻求一注清泉,我们找到了海洋,寻求一朵花开,我们找到了春天”。
  他是在感怀先人,也是在抒发自己。他躬立抚宁山川,驰意草木,幽思林下,但他并不是遁世者,他的文字里依然飞扬着对现实的关怀与生命的激情。也因此,他是不受潮流影响的,他不会在后现代流行时自诩为后现代,也不会在后现代不流行时换上一面大旗。因此他的诗歌,一如既往地源自灵魂深处的呼唤,所谓超越,就是如此罢。“我要歌唱/用石头的嘴/谷物的嘴,水的柔情/歌唱一一星空下的麦场,白云中的牧笛,雾霭里的池塘,祥云里的笑容/以及你的名字/你的昨天/你的现在/像花朵的目光/向着太阳开放/我把琴音向故乡倾诉”。
  罢了,十年之内我不会写讴歌抚宁的诗行,我们写不过他。因为他的诗歌里,淅沥着意象深情的雨水。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诗人们,气质里或多或少地内涵着理想主义的成分,不知道在诗人吕立的潜意识里,是否把自己当成了漫步遐想中的卢梭,抑或是瓦尔登湖畔的梭罗。那段时光,早已经一去不复返,只化作诗人怀旧时几声轻轻地喟叹,但他毕竟是诗人思想走向成熟的酵母。
  可是现在,诗人在墨渖:“我知道这是我的族人,我的家园和我的历史,行走在尘土飞扬的山道上,我想起我的灯下阅读,我明白只有在行走里才能真正感动我并且成就我,才能使我真正痛苦和幸福”。
  在《抚宁恋歌》里,那些曾在山里听过的高亢的吹歌,那些曾在丘陵里绽放的嫣红,那些曾在浩淼里荡漾的浪花,甚至,那些咀嚼了万千年的苦难与贫穷,都在诗人的平仄里没有失去它特有的弹性与厚度,这是书斋里绝对聆听不到的,同时也是生命里必须补充的营养。那是我们民族的元气,听懂了它们,便真的懂了咱们的乡土中国,乡村抚宁。
  《抚宁恋歌》,是时间深处的孤灯。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般认为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最早的游记名篇。唐朱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领衔古文运动,“记”体散文取得了重大进展。明代徐霞客的科学性游记和清代姚鼐的文学性游记,深受唐宋游记的影响。近现代文学史上,名人游记比较常见,比如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朱自清的《欧游杂记》等。当代以“人名+游记”的书籍并不多见。近日《梁衡游记》的问世,赓续前代游记传统,开创今朝游记新篇,具有榜样意义。
  《梁衡游记》日前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共收录了梁衡多年来创作的38篇游记,文中足迹遍及我国20余个省区,还有俄罗斯、朝鲜、德国、印度、日本等异国掠影。这样一部游记,不仅实践着梁衡本人有关山水散文“形一情一理”三论,而且向自然汲取美感、从山水中透视历史变迁,游记中溢出旅游人类学、森林生态学等知识伦理,弥足珍贵。书中游记不仅刊登在《散文》等国内知名刊物上,而且不少名篇如《晋祠》等被教材选用多年。
  《梁衡游记》分为《乡愁何处》《关内关外》《豪气西北》《南国烟雨》《云贵川藏》和《域外驻影》六部分,字里行间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深谙家乡山水魅力揭示历史文化精髓
  从篇目上看,《梁衡游记》写北方的篇幅居多,这与梁衡生于山西、工作在北方有关。第一辑《乡愁何处》中写山西境内的游记就有12篇。《梁衡游记》不是那种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式的记游,而是深入到一城一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挖掘山水城池背后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古寺晋祠,还是平遥古城;无论是清凉世界五台山,还是恒山悬空寺,在黄河湾拐弯处观“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以及《芦芽山记》等篇,均给读者以无穷美感。
  古老的山西大地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号
  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境内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全国70%以上,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游山西就是在读历史”,读过《梁衡游记》山西篇,等于速读了一部浓缩了的中华文明史、黄河文化变迀史。以《古城平遥记》为例。此篇写于1984年,距今37年。当时的平遥还不大为外人所知。阅读了此篇,不但大致清楚了平遥古城的建筑、特产和“平遥推光漆”工艺等精华所在,而且了解了平遥的历史传说、佛教知识、人文掌故,使文章既妙趣横生,又韵味无穷。梁衡的《古城平遥记》《晋祠》等游记的流传,激起了读者游览山西的意愿,也为推动山西乃至全国的旅游作了代言。
  纵览祖国大好山河倾情抒发家国情怀
  《梁衡游记》除了给家乡山西写下了生动的记录,他在祖国各地,包括游览大西北、关内外、南国烟雨、云贵川藏等地时,也留下了深刻的“足迹与手记”。梁衡并非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一般游人,而是满怀着社会责任地贴地观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各地不同的山川景物、时空变幻透视其背后的文化、历史、艺术、宗教、教育等多重元素的影响,赋予看似轻松的“山河岁月游”以深沉的文化、思想的力量。他看山情满于山,看水意溢于水,在景物之前纵情泼墨,在景物之后深刻思索。
  “游记”似乎谁都能写,但是真正写好却非常难。可谓“看似寻常最奇绝,成如容易却艰辛”。试以梁衡的《泰山:人向天的倾诉》为例:这个标题就不同凡响。从古至今,众人的颂歌把泰山唱遍,梁衡却奇崛地起笔,把泰山比喻成人之信使,且饱含深情地“倾诉”,收到出新、出奇、鲜活之效果。
  梁衡先生的《泰山:人向天的倾诉》写石、风、云、雨,文辞极佳,状写山之灵性,为文章主题做好铺垫。由景而得出一论点,由叙转议“我感
  -41-
  到泰山就是天地间的支柱。”引出“这泰岱的确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接着将泰山的历史、人文、精神、风骨都勾画出来,把无穷韵味留给读者。在泰山怡人的景色中,梁衡想到,泰山就是先人传给后人的一本巨书。它是民族的象征。从而得出泰山“积数千年之功而成就的岱岳之神,是文化之神、民族之魂。”将文章的主题意蕴推向一个新高度。最后,以对泰山行注目礼收束全篇,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放眼世界驻外掠影比较中西文明互鉴
  《梁衡游记》中涉及在国外历史名城风物景观的各地记游散文一共10篇,主要有俄罗斯的莫斯科、朝鲜平壤、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印度、日本东京、德国以及欧洲等地。
  《驻外掠影》一辑中,几乎没有徜徉于国外名山大川的山水游记,主要集中在出差、参加会议所看到的、经历过的国外的建筑、人文、民居以及自然、气候、地理等社会学方面。《特里尔的幽灵》是透过参观马克思故居,回忆这位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奋斗写作的历程。《在欧洲看教堂》则描绘了欧洲教堂的千姿百态,谈及建
  筑风格、宗教信仰,及附着在教堂上的文学、艺术、传说、习俗、风情,展现了欧洲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神秘色彩。用比较的眼光,分辨传统良俗,实行“拿来主义”,做到文明互鉴。
  其他,诸如德国人的从容,印度土王邦神秘的夏宫,朝鲜平壤雪落无声的平静,莫斯科庄严的教堂,佩莱斯王宫的思绪,日本东京创办于1918年的八重洲老书店等,域外的景致和人文情境,都给梁衡以深刻的触动,也给读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域外旅游的感受与国内游记的体验虽然迥然不同,梁衡以记者的眼光、学者的睿智和旅游爱好者的实践成为文化的传播者,文化交流之桥的搭建者。他的游记给人们带来知识的传播、文明的比较、文化的互鉴和艺术的享受。
  总之,《梁衡游记》侧重从现代观念的角度,挖掘自己内心对于自然风光的感受,达到了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热爱自然,投迹山水,自由抒写自己的心灵,把独立不迁的真思想、真性情告白于读者,正是作者理论主张的艺术实践。梁衡融注现代意识的游记,在写景、状物、记事和抒情中间洋溢着蓬勃的生机,氤氲着生命之气,仿佛唱着一曲热情的生命之歌,给读者带来一种新鲜的体验,开创了新时代游记的新篇。
  剪纸赵金伟
  

作者福利:录制音频,上架喜马拉雅。请加天马文学网管理员微信w609778830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成绩]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章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