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240|回复: 0
收起左侧

古城开发展望 (散文)

[复制链接]

43

作品

37

互动

100

积分

一星作者

成绩
58
威望
0
精华
0
粉丝
5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7-12-13
最后登录
2018-1-27
在线时间
0 小时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1-18 18: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城开发展望 (散文)

赵 阳

   午饭后,我西安的大学同学,听说要游览正在开发和恢复的潼关古城,一下子来了劲。于是,我和他以及我旅游局和古城办的两个朋友,驱车一股劲顺着登东山的路线,绕道爬上横跨在镇街之上的天桥,然后,又爬上了到东坡“红楼观”的路口。
   我们下车步行来到“红楼观”观庵大院门口,往西放目,这里视野开阔。四月末的天气,已渐渐热起来,由于时间已过正午,太阳高悬头顶,我们几人,不顾天热,在那转悠。我的同学脸上流出汗水。

  我笑着对他说,这红楼观还是你们西安人投资建造的。真的?他似乎有些不信,看着我们几人,我的旅游局朋友和古城办朋友都点了点头。我又说,当时记不清是什么年代,有一个西安来的人,让道士给她算了一卦,结果回到家灵验了。后来,她从西安来到潼关,带了不少钱,修了红楼观。西安的同学听到这,急忙跑进观院去看。我们几个都笑了。又跟着走进观院,看见西安朋友,虔诚地跪在蒲团上烧香磕头。我们忍不住差点笑出声来。
   从红楼观出来,我们站在红楼观门口的高处,能俯瞰到低处镇街全貌。古城办的朋友指着下边说,当时完整的潼关城池,平面略呈东西向长方形,长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城墙夯筑或堑山成障。城内繁华无比,不少街道,很有名,如育贤街、帅府街、四牌坊街、牌楼南街、牌楼北街、府部街、县门通街、下南门街和西关大街等,纵横排列,50多条巷道,起伏密布。

   我的同学听着,惊得张大嘴,这不是和唐长安城和明北京城有一拼吗?
  我们都笑了。旅游局朋友补充道,还有呢,当时的潼关城池,除城墙上的宏大建筑而外,在关城内外,山上山下,还建有30多处庵堂寺庙以及木石牌坊,这些古建筑物,雕梁画栋,飞檐叠障,古色古香,构筑精美。我的同学听着,啧啧,感叹不已。
   之后,我们继续驱车顺着水泥路往东山上爬,而后绕过正在施工的大壕沟,驶过天翼公司的大坪场门口,从车窗望去,那里琳琅满目,摆放着许许多多的的文物古董,我知道我的同学是文物爱好者和收藏者,故意不让停车,可我的同学看到后,说,停停停,坚持要停车,下车观看。他眼馋地边走边看着一桩桩、一件件文物古董,在我不注意时,用拳头在我肩上捶了一拳说,好啊,这么多好东西,还藏着掖着,我们都忍不住笑了。我说,你不是说我们潼关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他有些惭愧,笑着说,莫说了!莫说了!在我的同学恋恋不舍还不想走的时候,我硬拉着他,又一起来到新建的钟楼前。钟楼这时还没有完成竣工。我的同学很好奇,左看右看。

   古城办朋友介绍说,这是仿照耸立在古城内麒麟山顶的那口神钟建造的,它是被称为潼关八景之一的“道观神钟”。相传在明万历年间,洪水泛滥,黄河汹涌澎湃,流有雌雄二钟,摩荡有声,雌钟(铁钟)止于潼关,雄钟(铜钟)则流于陕州。万历二十四年,这口奇异的雌钟,被悬挂在麒麟山顶的钟亭上。钟亭周围绿树参天,白云缭绕,晨昏扣之,钟声抑扬顿挫,清脆悦耳,山川生色。
   旅游局朋友发挥说,据说,清初文人淡文远来此潼关,听到麒麟山上道观神钟那神奇悠扬的钟声,再也按捺不住,吟诵出了“神物何年种异灵,云台敲落晓来星。声飞三省惊残梦,千古关河壮帝荣。”的诗句。
   西安同学感叹说,当时的潼关这八景真是给这座军事要塞增添了许多神秘而美妙的色彩啊!
   我们驱车驶过主体已经建起的一片寺院式的建筑——“女娲祠”,最后,通过与天翼公司的人通融,带我的同学登上了还未竣工的“山河一览楼”最高处的观景处。真是登上层楼,登高望远,这里的视野极为开阔,四周的山山水水尽收眼底,不愧叫“山河一览楼”。我的同学问,是谁投资开发,在这里建有这么广阔的景观?
   我说,这还是你们西安人建的。他以为我逗他,就说,别逗了,我刚才在天翼公司那里,明明听说是你们潼关人建的。我这才认真地说,不假,这人叫成建礼,生在潼关,是一个创业成功人士。但他真正的发展还是在西安曲江,那里有一个房地产大公司。这些年,他挣了不少钱,后来听说县上要开发恢复古城,就回来回报桑梓,在这东山上有一个天翼公司,专门开发东山景区。因为他这些年一直在西安打拼、发展,又常居西安,你说他不是西安人,是哪里人?我同学笑了说,你随便改变人的籍贯。
   我们徜徉在“山河一览楼”观景处的走廊上,往南看,可以看到巍巍的秦岭山脉和安详的潼洛川;往北,可以看到宽广的黄河和浩渺的晋南大地及静静的中条山。我们徜徉着,交谈着。我的同学刨根问底地问,过去为什么把潼关称为“天下第一关”?
   古城办的朋友干脆地回答道:之所以把潼关称为“天下第一关”,是因为它有四道无法逾越的关卡。同学问,第一道呢?古城办朋友答道:第一道就是潼关南面的大秦岭,秦岭在这块是东西走向,把潼关和长安都隔在了秦岭的北麓,是潼关和长安南面的天然屏障。

   第二道,肯定就是古城北面那汹涌奔腾的黄河,它造就了第二道天然障碍。我的同学不等我们回答,自己先说了。
第三道,不等我的同学问,我就抢着说,就是在古城南面的禁沟及十二连城烽火台。
   古城办的朋友接着补充道,“禁沟”,也叫“禁谷”,是潼关古城南面一条南北走向的深谷。它南起秦岭蒿岔峪口,北至明清潼关城南约二公里处之石门关(即今王家园附近),长达15公里。禁沟谷势壁立,《资治通鉴》曾有记载,曰:古时谷中灌木丛藤,茂密如织。沟下建有关卡数处,平日禁人往来,是潼关军事上的重要防线。唐末的黄巢起义军和明末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取潼关,都是先夺取禁沟,然后才攻克潼关城的。他们都认识到了禁沟对潼关的重要作用。

    旅游局朋友接着介绍“十二连城”烽火台,他说,“十二连城”是建在禁沟西沿用于通讯报警的古代军事设施,在古时,它与北边的古潼关城、南边的秦岭以及眼前的禁沟共同组成了一条“飞鸟不能逾”的坚固防线。其实,十二连城早于潼关城300多年建成,它始建于周时秦孝公九年,公元前353年连接为城。至唐宋时期加强修补,日趋完善。十二连城与禁沟的走向长短基本一样,也是南起秦岭脚下,北至潼关古城南约两公里处的石门关。每三里修一烽火台,共17个,约30多华里,烽火台以土筑成,上置烟火,下设守兵,每三里为一城,共12座小城,俗称“十二连城”。每城设百人,设火器兴驽联络呼应,遇有变乱就焚烟举火以报警。十二连城拱卫着禁沟天险,禁沟也因十二连城而更加险要。有禁沟和十二连城的蝉联才使得潼关古城牢不可破。《潼关卫志》载:“故守关而不守禁沟者,守犹弗守也,守禁沟而不建十二连城者,守犹未善也。市尤一室之内,杜门塞窦,以防鸟雀之入,而忘闭其牖(you)也。”说明了古城、禁沟、十二连城三者相互依存的唇齿关系。如今由于战乱及年久失修等原因,十二座城堡已损毁殆尽,现仅存17个烽火台。
   我在寻思第四道屏障是什么。古城办的朋友这时说,第四道就是潼关古城的城防设施。
  最后,旅游局的朋友说,据《中国历史军事地理要览》记载:“古潼关关城历经宋、元、明、清乃至民国的修葺,基本保留完好。”但在战火纷纭的年代里,潼关古城历遭兵祸,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遭日本侵略军炮轰,使潼关古城遭到严重破坏,到解放前夕,古代建筑幸存者不多。新中国成立后又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拆掉潼关城楼,加之文革时期破四旧,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古城城垣建筑物拆毁殆尽。
   我感叹说,千年古关,华夏闻名,可潼关人饱尝了战争的苦水,饱受了战争的灾难。我的同学说,你说的不对,潼关人因战乱是受了不少苦难,但是,千年古关潼关,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在思索,潼关要塞旧址,历经了千百年来的战火洗礼,仍然顽强地堆落在黄河边。然而,历史深处金戈铁马的潼关,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浩叹不已的潼关,不管怎么说,已然不复存在了,作为潼关人,我常常为此叹惋。

   我的同学说,说实在的,在山下,他站在南水关前,望着残垣断壁的旧城郭,让他唏嘘不已,“天下第一关”就这样消失了,让他失望,甚至感到苍凉、遗憾。他说,他忽然想起了上学时学过的张养浩的那首《山坡羊·潼关怀古》,诗中写道:“峰恋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是啊,城阙关隘都做了土!
   我说,这几年县上对古城的开发和恢复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我指着西北方向三河交汇处正在建设的“黄河湿地公园”,告诉他那里的情景,他很激动;我又指着西边“岳渎公园”的方向告诉他,县上已决定从那儿至我们脚下的古城东山准备修筑一条“古栈道”,就像郑西高铁一样,横跨在古城潼洛川的上空,把古城景区及其周围的景点都联系起来,那时的潼关古城景观将更加壮观。
是吗?我的同学吃惊地问。没等我们回答,他就说,其实,上了东山后,他的思想已经有所改变。接着,他感叹地说,看来明智的潼关政府和有识之士成建礼等人对古城的开发和部分景观的恢复,定会使千年古关,雄魂再现!
   此刻,已是夕阳西下,我们下了“山河一览楼”后,回眸“山河一览楼”的雄姿,真如“谯楼晚照”那样的景致。我告诉我的同学说,这个“山河一览楼”就是仿照古城西门建造的。我的同学,心情异常激动。我问他潼关之行,冤枉不冤枉?他抑制不住地说,潼关之行,真是不虚此行啊!
   最后,我们驱车一溜烟下山,又顺着潼洛川通往县城的高速公路引线,赶往灯火通明的金城,晚饭准备用名扬华夏的肉夹馍和鸭片汤,来招待我的西安的来客。
(作者系青年作家,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入选作品、长篇小说《智取华山》作者,“全国梁斌文学奖”获奖作家。)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东方巨人之祭
下一篇:关于冬的散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7 10:40 , Processed in 0.421875 second(s), 28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