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2696|回复: 3
收起左侧

[散文随笔] 对语兔耳山——祖述安

[复制链接]

50

作品

121

互动

2300

积分

版主

成绩
1546
威望
1717
精华
5
粉丝
5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8-4-1
最后登录
2023-12-6
在线时间
172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10-2 12: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内容由天马文学网编辑排版

对语兔耳山(一)


  身属一地,对于人情世故,如果不甚了了,倒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然而,对于山水林湖,这些灵性的东西,要是闻而不见,倨而不拜,多少就有些不恭了。
  从生地迁居县城,一晃也是十多年。早就听说过兔耳山,也浮知一些资料,知道这山与县城的故事,以及人们看它的眼神。
  然而,却一直没能当面对语。
  毕竟,不过区区10多里的路程,除了疏懒,不敢找任何理由。
  都说择日不如撞日。上次计划最后泡汤,这次的热情,必须要保护好。合家出游的日子,真的难得呢。
  没有自驾,没有装备,没有物资保障,真正的轻车简行。


  啊
  那浅浅的快乐
  原始的激情
  你听到了么
  我们来了!

  可爱的
  窄窄的车轮
  正沙沙地
  给你写着
  梁祝之约的
  憧憬

  没有导航,只有朋友的几句提醒,就冒冒失失地出发了。怕什么呢,怕沿途的大爷大妈们不欢迎么?
  走的是杨庄头——旧县这一线。
  路,应该是柏油的。只是年久了,掉了牙了,估计轮胎哥仨要有小抱怨。
  这些年的文明生态建设,让好些村庄都有了点文化底子,杨庄头村也是。白色的墙,黑色的字,“萧瑟秋风今又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倒是大气长知识。只是感觉,能多写些小村落的缘起、沿革、风俗、轶事什么的,会不会更亲近些。
  还真是赖了大爷大叔的指点,绕过了修路禁行的麻烦。
  如今农村的路,得益于村村通政策,大多都不错了。没有了“雨天泥晴天土”的尴尬,只是爱护、保持这块儿还差点。人人都有审美观,也都有向好向新的愿望,就是在小家与大家的关系,眼下与长远的照应,自便与利他的结合上,还得引导着增强点。像,门口玉米秸的堆放,自家污水随意泼上街,等等这些。
  要有规矩,更要有榜样。当了村子的领头人,带着大家挣钱没问题,也得为这个村子的历史、未来操点闲心。

对语兔耳山(二)

  从杨庄头向旧县过渡的时候,看到了一条长长的、似曾相识的高架水渠。嗯,这应该又是那个火红的、单纯的年代的产物。尽管它的实用价值不知几何,但是横亘的身形,理想化的设计,仍不失为一道,历史的剪影。
  迎面就是旧县了。
  想一想,一个村子的名字,被嵌进“县”的字眼,这本身就是故事开始的序曲吧。其实对于与旧县,早前就有耳闻。当时因为写一些历史方面的东西,涉及到它。也有那边的朋友,不同场合介绍过它。
  关于“旧县”的来由,大体是这样:明朝初期的时候,塞外的蒙古部落经常来这边劫掠。由于当时的县治榆关无险可守,所以在洪武七年(公元1347年),抚宁县令娄大方就率领官员百姓西渡洋河到兔耳山南麓避难。一来二去,觉着这地方山高林密,易守难攻,就干脆奏准朝廷在此建县(即今旧县村)。一直到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与抚宁卫并治,才迁回到如今的县址。所以说,兔耳山这块儿,整整当了90年的县治,一时间成为抚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留下了古城、文昌宫等遗址。当然,这些遗址遗迹,如今大多归于尘埃,渺然无痕了。
  不管怎样,百闻终归不如一见。还是亲历亲享吧。
  村头没有铭碑。也许我们走的不是正路吧,或是大意忽略了?等到问了一位大妈,才知道已经置身村中了,不免有些小失望。
  与前村相比,旧县更有山村的味道了。不仅是路旁,连每家的门口,都种着各类的果树。橘色的柿子,暗红的山楂,还有小巧而鲜灵的富士苹果。没有什么围栏,似乎每棵树,就那样不经意地倚在路边,淡然地、微笑着,面对每一个来往的了生人,随时准备把果实呈送出去。也许就是这样的氛围吧,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去采摘尝鲜,心里也并无负疚感。到后来,看着缀满的果实,懒洋洋的菜狗,悠闲自得的鸡鸭什么的,我们实在心痒了。就问了一位大姐,什么果子什么价钱,大姐热情地招呼:到家里看看啊,便宜,随便挑。就过去了,一问,还真是比街上便宜不少,品色也称心。这时,方才后悔轻车简行的不好,眼馋而没法多带。
  说它是山村,另一个特点,就是一路爬坡。刚开始还能勉力骑行,后来妻儿力所不支,干脆就推着步行了。估计是兔耳山名气的缘故,脚下的柏油路虽然烂点,却执着地一路奔山而去,也少了我们走冤枉路的麻烦了。
  终于看到山的近景了。
  许是由于山路的蜿蜒,角度的变幻,想想中的两只兔子耳朵,怎么也对不上号。只是凭着资料上的印象,猜测最高的那座山峰,上面飘扬着几面彩旗的,应该是一只耳朵吧。不过山的形态倒是很好观察,山体都是巨石堆成的,书上叫斑状角闪岩,反正是挺大挺圆挺光滑的那种。如果不经意地看过去,还真有各种人和物的情趣神韵呢。看来当初的造山运动,确实称得上鬼斧神工。(下面这个不就是一把逼真的人手么?)

对语兔耳山(三)山之青涩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看看山脚下,只有区区2辆小轿车,还是很低档的那种,不觉让我想起上面这几句诗。
  确实,尽管距离县城不过10里,道路也比较通畅,包括整个抚宁南部的交通状况,都达到了一定水准。但是,这并没有给盛名下的兔耳山,带来多大喧嚣。当然,也有我们来不逢时的缘故吧。不过,看看这简陋的停车坪,乃至一路毫无指引标识的状况,就知道兔耳山,仍然是相当青涩的。
  青涩在于他的状貌。
  我没有好的摄像机,以及好的摄影技术,没法拿出一副,足以昭示这份青涩的图画。但我想,我的笔,仍然会忠实地描刻他,点赞他。
  说实话,我去过的名山大川没几个,就是当地的山地景点,去的也是寥寥。不过相比于去过的花果山,感觉兔耳山最大的遗憾,就是水元素的缺失,当然我指的是叫人一望便知,一听可循的那种。我知道,也看过一些网友的摄影作品,主要是在夏季,兔耳山并不缺乏水。且在大雨过后,往往会有奔泻而下的酣畅淋漓,让静赧的山谷,为之涨红了脸庞。然而,毕竟这是外来之水、赠与之水。对于海拔并不算高的,温带的小山脉来讲,没有天然冰川雪水的眷顾,就只能期望,能有一眼汩汩涌动、流淌不息的灵异之泉了。
  站在山脚下,探视着并不幽深的山谷,计较着并不茂密的灌木丛,对于是不是有泉,我更多的是,怀疑。尽管有朋友提醒过我,有。
  为了解开这第一个谜团,我们三人选择了循着谷底而上。说是山谷,其实两侧并不高,并没有多少荫翳的成分。随处可见的松树,仍然自信地展示着,他们的绿意。他们大多占据山腰以下的区域,越是往上,领地越小,裸露的灰岩越多。当然,偶尔的几棵,扎根高处的岩缝里,傲然挺立着,很有些黄山迎客松的味道。
  选择了谷底,也就选择了跋涉。这里到处都是岩石,大的大,小的小,毫无次序地站着、歪着或躺着。大的能顶一个小轿车,有的非常规整,绝少裂痕,可算是上好的雕刻石材;有的形态诡异,像人、像龟,或是四不像。小的碎石到处都是,看来确有水流冲刷和风化的痕迹。由于乱石横行,也就谈不上有什么道路,行进基本要靠左冲右突,时不时的,还要上蹿下跳。
  行进难,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各种灌木和杂草较多。因为是秋末了,本就不太丰茂的植被们,变得越发紧致精神了。一些枯枝看似无力,却每每使劲拉扯我们的衣服裤脚,很有些严加盘查、坐地收钱的意思。有些灌木叫得上名字,像酸枣什么的,大多数就只能叫他“这棵树,那棵草”了。没办法,谁让咱平常不爱下功夫,和花草树木们打成一片呢。有一种植物,也分不清是花是草了,长在沟垅的两边,一边是面色紫红,想是多喝了风霜酿的酒,一直红到了脚丫子。可是另一边,许是滴酒未沾,又或是量深似海,还是苍苍的绿色,绝不与对岸为伍似的。
  沟谷不长,秘密也没有藏得太久。这条干涩得有些萧条的沟谷,竟然真的有水存在!还没走出多远,打头的我,就在一块儿岩石和杂草圈拢的小窝子里,发现了一汪不算干净的水。凑近了观察,看不出流动的痕迹,默默的,很有些千年一叹的坚守。难道是雨后羁留的?不过最近没有什么雨水光临啊,再说这么干燥的天,有点水也早被他舔干了。看来是有源头的,循踪而上吧。


对语兔耳山(四)山之静谧


  一旦孜孜于问泉,进山的脚步,势必更加崎岖。后来返程的时候我们才知,左首的岸上本来有一条现成的小径,行走起来要便利得多。我们实在有些舍好就坏了。
  而且事后证明,这股泉流,简直就是一条地道的小潜龙。身影时隐时现,动而无痕,寂而有声。可把我们逗得够呛。为了找寻那一小汪清洌,我们几乎要翻遍每一个岩石的罅隙,或者枯草的山寨。当然了,有目标的劳动总是快乐的。在发现欲望的驾驭下,各种辗转反侧的行进,都变得动听起来。期间,为了躲避一段过深、过于难行的沟壑,也为了能绕过遮挡的矮山,解一解“只见山峰不见山脚”的焦渴,我们果断地爬上岸,在一幅有些土质的坡壁上,小心翼翼地侧行。虽然坡壁不高,但是考虑到妻儿的移动技术,尤其是砂土面的溜滑,我们尽量贴着干瘪的酸枣树丛行进,以便稍有不慎能有所抓持。妻儿平时出来的不多,也并不擅长运动,这次多少有些考验。不过,经历这样的小插曲,儿子的信心明显是增强了。其实,人的一辈子,不就是在摸索中成长的么。也许,你最终没有成为哪方面的专家能手,可是好在,你面对认真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都可以自豪地说,“那是属于我的”。
  不知是季节的缘故,还是一向如此。今天的兔耳山,显得很是寂寥,寂寥到我要用静谧来形容。尽管此刻,并不是暗夜安详之时。可能就是这样的清寂寥落吧,让四周发出的每一个声响,甚至每一个小的动静,都能被我们所感知。你看,从山脚走到山顶,并不只有那些,归魂于或大或小的石头当中的,人物和动物们陪伴我们,确实有几样洋溢气息的生灵,不时闪现出来。
  首先是一支大喜鹊。他的家应该是在某处的高树上,之前的一刻,可能正在家里大大咧咧地养神呢。来了我们这几个不速之客,应该是扰了他的黄粱梦,他当然会不高兴,要跳下来查看查看。又或者,他就是这段山谷的把守吧,所谓此山是我开,留下买路财,也很有可能。只可惜,他那副嘴巴和爪子,只能吓唬吓唬虫**什么的,对我们来讲,根本就是摆设。所以,当他落到我们前面几米远的时候,只是象征性地喊了两嗓子,随着我们视若无睹地靠近,只好纵身高走了。没办法,这就是自然法则,弱肉强食,以大欺小,嘿嘿。
  除了这个大喜鹊,还有就是一种小蜥蜴。先后几次看到,身体上半部包括头部是黄青色的,能很好的融于枯枝枯叶,而下半部是浅灰色的,与石灰石的颜色又很是近似。这让我和儿子很是新奇,他的这种打扮,还是儿子慧眼发现的呢。看来这家伙,就是传说中的变色龙先生啊。这小家伙,可没有喜鹊那么张扬,你静,他也静,你动,他也动。可是没法交到朋友的。
  再有,就是随处可见的蚂蚱了。灰的,绿的,样子傻傻的,有一只差点被我逮到了。看来山谷的静谧脱俗,让他们也放松警惕了。
  当然,最美妙的声响,还是来自于泉水。乍然听到那一连串,清越的、咚咚的滴响,这颗心哟,真有一种被清洌的泉水,冲浸过一般,清凉、舒爽,快慰、酣畅,继而感觉,这声音仿佛已经充盈到整个山谷之间,在四壁当中,悠游回荡,很有一种万籁俱寂、圣音独享的气场。
  走进了,细细端详,这泉水,其实也很普通。不过一抔之多,却给了人一潭、一湖的期待,真是迷幻呢。不知在盛夏的旺季,这泉流该是何神形。唯一遗憾的,泉潭四周,有好多丢弃的饮料瓶,大大地煞了风景。再后来,见到了更大的潭子,该是泉源的所在了,可惜没窥见冒水的泉眼。而且更煞风景的是,简陋的堤坝上大书了几个歪歪字,好像是“泉水不能饮用,后果自负”之类的话,更是倒足了胃口。唉,这山,这人。。。叫我实在拿不起相机

对语兔耳山(五)山之宁明


  告别问泉之路,抬眼上望,渴待已久的画面,跃然近前。
  “快看,兔子耳朵,就在那儿!”手臂所指之处,正是巅顶的两座尖峰。虽然,不再如传说中,那么惟妙惟肖,但是,自然的神奇,造化的力,仍值得人类真心仰止。
  向上的路,其实并不陡峭,起码一开始不是。然而,几百米高的山峰,猝然耸起,如果不用攀爬,那就只能盘桓而上了。形象点讲,就是“之”字形前进。一路下来,湛蓝的天,简陋的路,莽荒的草儿,倔强的树,孤寂的空气,沉默的土,这就是山顶郊迎我们的,全部了。
  看看时辰,已是接近中午了。
  空寂的山腰里,一切仿佛已经入睡,我们也仿佛坠入了,鸿蒙之初。缓缓流动的,是我们的身影;节节变化的,是我们的视野;偶尔发出的,也是我们情不自禁的呼喊。这喊声,固然冲不透厚重的石壁,却也能让,扎根岩缝儿中的“松志”,感受到,一丝丝,暖暖的包裹。这喊声,也终归溢不出空阔的山谷,却也能给,驻足石窝里的“泉心”,吹送去,一缕缕,淡淡的涟漪。
  大自然,无疑是专属于他们的大自然。然而,历经万千年的值守与漂泊,每一个他们,难免会有志颓神伤的时刻,茫然,落寞,踌躇,困惑。。。。幸而,他们还有我们,可以向我们,敞开心扉地倾诉,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喜怒哀愁,他们的酸甜苦辣。正如,我们也同样会在,自己烦累的时候,迷茫的时候,兴奋的时候,不自觉地去找他们倾诉,于朗朗天地间,茵茵青草畔,巍巍青山顶,飒飒秋风里,一吐而快,一醉方休。。。。
  为什么这样呢?也许,异类之间,虽然言语不通,不在一个屋檐下,缺少共同的生活体验,但是,短板往往也是优势,正因为彼此超脱物外,无欲无求,才能真正摆脱羁绊,甩掉面具,露出本心,面对面,嘴对嘴,深呼吸。
  如果可以,我们情愿就这样滞留在这里,不停地走下去。没有工作,没有课业,没有人情,没有俗务,没有必须,没有不能,没有既往,没有将来。只有现在,只有此刻,只有这个暖暖的,朗朗的,静寂的,清馨的,单纯的,午后。不在乎哪里,随便找个所在,懒懒地躺下去,贪婪地呼吸它,任性地入梦里,这就是一天,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我!
  登山的真谛,全在于一句自信的发声,“我来了!”。任什么最美的风光,一览众山小,都不过是句尾的叹号而已。
  所以妻说,别着急,慢慢走,多难得啊!是啊,终于,我们有了这样一个下午,可以自主地挥霍了。这一刻,时光是我们的主宰,对他,我们只能虔诚地恳求,再慢一些吧,再久一些吧,我们和他们,阳光,岩石,泉流,松树,砂土,空气,还有那么多知心话没有唠完呢!
  向上的路,是汗水涔涔的,妻儿有些力不从心。可是,谁愿意停步呢?没有。看着儿子乐滋滋的依石拍照,我更深切的体会到这一点。任谁都有,征服高度,征服自己,尤其是,征服这份时光眷顾的,雄心。
  山水好施,直可尽兴而归。

对语兔耳山(六)山之善缘


  曾经无数次,翘首向西,那样远远地眺望着他,看他的劲拔,他的瑰丽,他的孤寂。如今,终于可以走近他,偎依着他了,体味他的呼吸,他的自言自语。又可以,顺着他的目光,反顾我们来时的路,隔空瞧上一瞧,我们那么熟悉的家。
  征服的旅程,只剩最后一段了。却是最该敬畏的一段。
  越接近巅顶,越要陡峭难登,无可倚恃。这大概是一切高峰的惯用伎俩吧。唯有如此,才会让你真正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是么。呵呵。
  抬头仰望,错落叠压的山石,原始粗陋的阶梯,忽隐忽现的险径,茫然不知何处的终点。。。。只有那条绿油油的,细如长蛇的护栏,才让人感觉到一丝放心。嚯,看来还真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才行啊。
  稍事休息,也等着妻儿赶上来。而后,最后的战役打响了。
  安全起见,叫儿子打头,我在后面保护。虽是寸步不离,却也时不时的出现头脚相抵的状况,心里难免打些鼓。还好,小子倒还给力,没有怯场,也比较沉稳。只是这绿栏杆,着实细了一点,更是一摇三晃,不管多么使劲地抓着、攥着,却也生不出多少安心来。当时,还真是对修建的人颇有些微词的。
  其中一段打横的窄路,分成高低不一的两层,栏杆处在低处的外沿儿,抓着栏杆,就要面对下面的陡峭绝壁,瞅着那不放心的麻杆,别说孩子,就是我,也有些腿软,估计也有点恐高症吧。于是,我们选择了贴壁而行。我先过,儿子照葫芦画瓢,还好顺利。妻落后些,还好寻了个拐杖,也顺利过了这个坎儿。再走一段,转过头去,终于抵达了山顶平台。真不容易,很兴奋呢!
  说是平台,其实也没多大。主要是一侧被两块儿巨石占据着,仅仅留下一条缝隙,只够一个人弯腰爬过去。那边很有些别有洞天的感觉。不过我们先奔着山门而去。
  说他是山门,只是像个门型而已。就是用大小不一的石块儿垒砌而上,上面插着或红或绿的彩旗子。过得门来,闻到了一股香火的味道。包括刚才门外石壁那里,也有香炉佛像什么的。看来,此山虽然不算雄奇伟岸,没有多少神秘奇幻的传说,却也一样不影响佛道等仙家的入驻。难怪刚才在山道上,碰到两个下山的妇女,看我们上山,不解地问,是来玩的吧。我答是,她才说,要是上香,早上来一点就赶上了。
  这时,向左边看去,石阶下,确实有一座庙宇,不算高大,也不辉煌。再看右手边,石阶之上,两三个人正在交流着什么,或站或座,也顺便打量着我们这些初来者。他们身后,应该也是一座庙宇,或者更多。于是,妻问他们,这里是什么庙啊。其中的老者答道:有玉皇阁,***(名字忘记了)。恩,应该是道教。老者还自豪地介绍,这些庙宇都是他亲自找人重修的。钱是他出的,砖瓦材料什么的,都是他一点一点背上来的。包括上山的栏杆,也是经他手修的。确实,我们在左手边看到了一块新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善人***的字样,应该就是记录的老爷子说的这档子事儿。如果一切属实,老爷子还真不是一般人,有股子一心向道、散财积德的执着劲儿。我们不免有些仰望的感觉。听他们说话,两个年轻人应该算是信徒。其中那女孩儿,似乎有什么苦闷,正在求教老者。
  放下烧香的事儿不说。我们的兴趣终归是在观景上。
  从这个平台向南张望,很有一种“凌绝顶、众山小”的豪迈。今天天公作美,碧空万里。来时经过的一些山丘,此刻尽数匍匐在脚下。即便是那座很是欣赏,很有些傲气的“尖锥峰”,此时也是“欲倒东南倾”了。这就是高度的威力,也是作为领袖独有的魅力享受。看吧,山峰、丘陵、田地、村镇、城区、海岸、天际,由近及远的排开去。能以这样的角度,来充分领略岸线的纤长,大海的缥缈,以及天际的雄浑,天马上之后,这是第二次礼遇。唯一遗憾的是,无处不在的雾霾,多少影响了画质的唯美。

对语兔耳山(七)山之阔远

  看过这一段,退出山门,又凑到门口香炉哪里,近距离观察石壁上的画像。恩,看着披坚执锐的,应该是一个将军什么的,能让人如此烧香礼拜,想必很有些故事。
  重又来到巨石下的缝隙,依次穿过,果然是别有天地,真正心旷神怡的时候到了!
  这里视野更为开阔,周遭的景色尽收眼底,很有一种霸气豪迈的感觉。其实,这地方也并不算大,脚下随处都是巨石,或立或卧,形状神态各异,夹杂些矮树、灌木,凸显出此山“质朴敦厚、自在自得”的本色。这时,回首刚才钻过的矮洞,才见上面还有人文字迹,应是后人多次描摹涂彩的缘故,字迹很清晰,字体也很刚劲,内容为,“浮云环绕吐儿山,替天行道有何难,拦腰斩断百尺刃,骊山一去不回还”,署名是唐王驾下,不知是不是真的。光看文字多有错误,应该不是什么名人高士所为。不过文意倒还挺拔直率,有种武士的豪情在里面。
  由于这段文字的提醒,开始环顾四周,看看还有其他什么遗迹没有。果然,还真有几处或文或诗的东西,有些离得近的,还能看出书写的朝代。比如,在背面绝壁处,就有两竖行文字,内容是“青云止步庶人游,百尺悬崖断幽魂”,落款时间是“乾隆十二年”,没有名号。参考旁边现代人写的“小心,注意安全”等文字后,猜测这应该也是前人一句提醒的话而已。可见那时的人们,很平常的事,也要整点文辞上去,还真是讲究。呵呵。于是,在谨遵前人教诲的前提下,给儿子在此留了个影,权作登顶的奖赏吧。
  学习完文字遗迹,照例是要饱览大好风光的。这才是此行的重中之重。得一暇时本不易,分分秒秒倍珍惜。不管是谁,无论古今,此刻驻足在此,极目远眺,想必都会有种“荡胸生层云,羽化天地间”的感慨吧。多少烦忧事,不管是谋生艰难,官场险恶,财运不济,亲情疏离,此刻全都抛下吧。人生短短几十载,倏忽白驹过隙间。能得一清静所在,放空身心,不管不顾,不怨不尤,静静地聆听山风的低吟,懒懒地领受时光的流洗,褪下尘泥,还原白身,任躯体随那鸿毛,飞九天与嫦娥仙子曼舞,神思随那梵音,入净寺与高僧罗汉对言,何等洒脱,何等高妙,何等珍贵!
  顺着方才的绝壁北望,山峦、丘陵、谷地,如波涛连绵,滚滚而去,高起的、深色的峰峦,恰如巨浪冲击的锋线,一道追逐一道,直达天边,茫茫之下,犹如海际。平时在意的景物,此时统统归隐入画了。再往东北方向看,一湾湛蓝与天同色,那就是熟悉的天马湖咯,此时浅浅的,静静的,仿佛镶嵌在山地间的,一枚玉璧,与苍黄同处,更见超凡气质。转过头来看西北方向,越过石峰的目光,触接到的,是一马平川的广袤与浑荒,星星人居不过点缀,黄褐色的漫野,全是丰收后的静寂,薄烟笼罩下,一域安详的生活。
  视野再转向西,呵,这里绝对是另一番天地啊!不再有莽原,不再有隆丘,眼界之下,尽是高亘的群山,一路绵延南去。整个秋景已被山的身影占据。
  以往谈到抚宁有山,我只知道北部闻名,不仅重峦叠嶂,多有高耸入云。惜在路远,亲历不多,更无居高审视的机缘。而今日的偶遇,让我颇有一解遗憾的酣畅感,尽管时空略有不同。只见阳光掩映下,一道道高大粗犷的山峦,就这样昂首挺胸地矗立着,苍翠的脊骨,袒露着逼人的雄浑;无涯的队列,张扬着冲天的浩荡。这还是我熟悉的抚宁么?原来苍凉的山野里啊,竟还包容着如此恢弘勃发的天地!看近处,几束狼牙剑锋,颇有些铁血秋风的味道。而通观全局,这铁甲金戈、剑拔弩张的磅礴阵势,能不让人热血沸腾,恍然如汉武附身,生发出挥鞭大漠、立马狼山、威服四方的自信与豪迈吗?我想不只男儿吧,巾帼在此,也当慨然而歌的。
  回想起来,这样的资源,我们是否关注了呢,是否采用了呢?是否把这份大气与壮阔,融入我们抚宁人民的血脉与性格了呢?倘若多融入了几分,我们的眼界、胸怀与格局,是否会更有不同了呢?规划抚宁未来,培植抚宁优势,润泽抚宁福祉的举措,是否会更得拥护了呢?不得而知。











上一篇:兔儿山之韵-----古典诗词集锦
下一篇:护佑 张丽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7

作品

4823

互动

3万

积分

版主

谢谢支持

成绩
14307
威望
36716
精华
3
粉丝
97
好友
80
注册时间
2018-7-17
最后登录
2024-5-14
在线时间
9643 小时
性别
真实姓名
李文革
发表于 2018-10-3 06: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篇美文,足以说明您对兔耳山的感情到底有多深了。学习,点赞!
热爱生活,快乐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作品

1441

互动

9009

积分

超级版主

成绩
5232
威望
6966
精华
5
粉丝
46
好友
59
注册时间
2017-11-27
最后登录
2024-1-5
在线时间
5356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10-3 11: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动自然,随意洒脱,淳朴丰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作品

8

互动

96

积分

一星作者

成绩
85
威望
15
精华
0
粉丝
3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8-10-1
最后登录
2018-10-9
在线时间
5 小时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10-3 16:07: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的真仔细,写的真详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5 00:17 , Processed in 0.640625 second(s), 44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