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54|回复: 0
收起左侧

[写人] 清代英雄诗人

[复制链接]

427

作品

438

互动

9635

积分

铜笔作家

成绩
4837
威望
171
精华
0
粉丝
6
好友
2
注册时间
2021-4-16
最后登录
2024-6-16
在线时间
861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24-5-20 09:14: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战斗民族,战斗的诗人(五)

清代英雄诗人

清代英雄诗人是丘逢甲。他是战斗的诗人,更是抗日护台的民族英雄。他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谱写英雄史诗,让后人景仰。

1895年,英勇的台湾人民为保卫台湾而战,丘逢甲是领导者之一。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打了大小100多场仗,日军死伤三万两千多人。此战役击毙侵台日军头目近卫师团长、陆军中将北向川能久亲王,击毙第二旅团长、陆军少将山根信诚等人。

战前丘逢甲已预感到一场大的动荡即将到来。他在书屋里,自书中堂“且看鹰翅出云时”,以明心志,时刻准备报效国家。清政府的灭亡是必然的,但是人民的苦难更加深重了,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甘愿拋头颅、洒热血。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正处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之中,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这样的社会现实不能不使丘逢甲感到郁闷和隐忧。他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创办义军,自己带头变卖家产以充军费,并动员亲属入伍。不久,义军(其中经训练的只有30余营)成立,丘逢甲担任全台义军统领。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国马关春帆楼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台湾,丘逢甲悲愤交加,召集台湾乡绅咬指血书,联合电奏清政府抗争,表明“万民誓不服倭”,先后上疏四次、血书五次以示愤慨和决心,要求废约抗战、保卫国土。清政府却急诏撤回守土官兵,置台湾领土和几百万同胞于不顾。

丘逢甲悲愤至极,力倡建立了以清朝为正朔的“台湾民主国”,与台湾绅民一起自主保台,反对日本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和祖国统一、领土完整。他向国内外发表讨日檄文,宣言:“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尽显誓死不做奴隶的崇高爱国情操和英雄气节。他倾尽家资,组织和率领数万人的抗日护台义军,横刀跃马与日寇浴血奋战。

日本侵略军进攻台湾后,台北、台南和台中的防务分别由唐景崧、刘永福和丘逢甲、林朝栋负责。由于唐景崧平时放纵部下,纪律松散,无心抗战,一与日军交手,便节节败退,不久基隆失守,此人即化装逃离台北。消息传来,丘逢甲急忙率领义军赴台北增援,途中得知台北已被日军轻易占领,唐景崧内渡,气愤至极。敌兵沿铁路南侵直达新竹,丘逢甲率义军与日本侵略军血战20余昼夜,进行了大小20多场战斗,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要知道,台湾的第一次反侵略保卫战,发生在万历三十年(1602年)。当时倭人侵占澎湖和台湾列岛,进而侵犯东番(台湾)岛,奸淫烧杀,并掳掠民众充当本土奴隶,沿海百姓深受其害。沈有容奉命出师,冒着台风,率21艘战舰拼死渡过海峡,发起突袭,先杀敌哨,接着直上东番岛,一举全歼了倭寇,解救被掳民众370多人。这就是早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保卫战。这一海战,沈有容得到陈第的协助,是老将军先于4月初,冒死侦察敌情,研究战术才能顺利取得全胜的。

第一次保卫战,这支明朝训练有素的军队,由沈有容将军指挥,又有陈弟老将军出谋划策,所以大获全胜。而清朝这次保卫战,是在清政府弃台并拒绝岛民内渡,台湾人民“无主可依”、“无人肯援”而强敌压境的危急情况下,丘逢甲联合一批爱国志士,与日军展开抗战的。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孤立无援,“饷尽弹尽,死伤过重”,抗日军民不得不撤退。经部将劝说,丘逢甲不得不挥泪内渡。

他痛心入骨,仰天长叹:“风月有天难补恨,江山无地可埋愁。孤岛十年民力尽,边疆千里将材难。”人们认为可比文天祥的“零丁洋上叹零丁”。这两位民族英雄都是有志难酬,不能成功击退侵略者,这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足,根本原因是那个朝廷太腐败无能了。没有遇上英明有为的君主,英雄们难以一展抱负啊!

保台抗争失败后,丘逢甲回到祖籍广东镇平县文福淡定村。后来新加坡有报纸载文评价:“志虽未酬,而义声震于天地,名节已堪千古。”

1896年,丘逢甲写下著名诗篇《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后来诗人柳亚子先生在《论诗六绝句》中写道:

时流竞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

战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

在诗中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丘逢甲的诗是"战血台澎心未死"的思想结晶。

在弥留之际,丘逢甲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他回大陆后一直念念不忘故土台湾,他的遗言和诗词一样,情真意切,悲壮感人。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韩秘宝.游记《走马观花逛西北》
下一篇:“文革”、火车和鸡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6 12:56 , Processed in 0.453125 second(s), 27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