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915|回复: 3
收起左侧

[人文历史] 长城如父

[复制链接]

1

作品

1

互动

143

积分

一星作者

成绩
137
威望
0
精华
1
粉丝
2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7-12-25
最后登录
2018-5-4
在线时间
0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5-4 14: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城如父

  1984年,我和吴德玉、张元华结伴第一次徒步走明长城。在这次准备了近2年、历时568天的考察中,我们拿着一份五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在那上面长城是静止的,但它像白发老人脸上暴起的青筋,像一条深色的血脉,时时刻刻都在流动。从那时开始,我已记不清多少次夜宿长城、头枕青砖,在寂静中倾听长城粗重的呼吸。我总觉得,这呼吸声像我的父亲。我上初中那年,父亲得了脑血栓,半身不遂,我每天用轮椅推着他去医院接受治疗,后来干脆自己学针灸。而父亲由粗重渐渐衰弱的呼吸声,从那时起,时时回响在我的心中。

  长城比我的父亲还要苍老。2000多年20多个朝代里所建总长度超过10万里的长城当中,保存最好的属明长城。但明代长城有较好墙体的部分已经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址的部分已经不到30%,墙体和遗址总量也已经不超过5000里。
  
  大自然对长城的长期侵蚀,是长城日渐破损的一个主要原因
  
  2002年8月,我再次组织了长城万里行考察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正是想让公众更加关注长城亟待加强保护的现状。历时45天、100多个点的考察,最后得出上述“20%”、“30%”和“5000里”三个凄凉的数字。
  
  长城日渐残破,究其原因,不外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长城本已衰老,老者2000岁,幼亦500年,有的砌砖开始老化,有的墙体摇摇欲坠,随时都可能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而大自然对长城的长期侵蚀,是长城日渐破损的一个主要原因:闪电曾将结实的敌楼生生劈开,地震也给墙体造成毁灭性的坍塌。就是平平常常的风风雨雨,也都在长城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风吹拂着这人造奇迹。长城迎风的一面,风蚀严重。风中有尘,长城上渐渐积起一层浮土,风里飘落的种子,在长城上生根发芽。植物根系在墙体内“钻营”生长,墙体自然产生了膨胀,而贮水能力增强。逢天降甘霖,城墙含水量越来越大、强度越来越低,最终无法遏制圮毁的命运。如此情况,在河北、天津和北京的明长城上处处可见。在这些地方,未经修复的野长城和八达岭、慕田峪等修复过的地段相比,最大的特色除了坍塌,就是城上有树,走长城不得不披荆斩棘。我最近一次去的北京昌平龙泉峪长城上,就有这样的荆棘划破我的脸我的胳膊,刺痛我的心。
  
  在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很少,给土筑长城的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临近毛乌素、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长城,很多已经和周围的耕地一起被沙漠所摧毁、淹没。这些地方早晚急剧变化的温差,对长城来讲,也是一种严重的威胁。温差造成的热胀冷缩使墙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剥蚀、松散和解体。
  
  在酒泉市,约5公里长、存高有2-3米的边湾滩夯土城墙长城,由于长年风吹雨打,板筑平夯城墙的夯板接头缝隙越裂越大,最后形成一个个豁口,断裂成一段一段长仅几米的残墙。这里盐碱化的土地也对夯土长城墙体产生浸渗,造成靠近地面部分的城墙出现逐层剥落现象,墙基遭到严重破坏之后,墙体大面积倒塌。
  
  由于风化,精致的砖雕、碑刻渐渐模糊不清。在丹东宽甸灌水乡有块碑,高3米,宽1米,是一块自然岩石,远看形似一垂暮老人,故当地称其为“老人石”。我们1985年徒步考察辽东镇长城时,石上“钦差镇守辽东……”、“成化五年二月五日” 等字迹尚十分清楚,这些重要的讯息得以写进拙作《明长城考实》。不想2002年再来看,碑的文字内容已基本上无法辨认了。
  
  当年长城是一车车、一篓篓的砖、石或者土筑成的,而今,那些砖、石和土还在被一车车、一篓篓地挖走
  
  1984年,我曾经在山西省大同市得胜堡长城住过一夜。那天晚上正赶上一户人家办丧事。整个丧事十分简单,一阵哭号之后死者被亲属抬到了长城边上,放进事先在城墙上挖好的洞,然后用泥土封上洞口完事。
  
  2002年再次到了得胜堡,一问老乡,还好,这种埋死人的方式早就不用了。然而万里长城万里长,挖长城墙脚、拆长城的事简直可以说是此起彼伏。这次考察在张家口就发现了一起今天回想来仍使我心痛不已的毁长城事件。
  
  位于张北县和万全县交界处的狼窝沟长城,是河北省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历代修筑的长城如蛛网交错,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称。在狼窝沟口,本有一段石砌的长城,早年因为地震而坍塌,但大量砌石堆积的长城遗址仍十分壮观。可是现在这些石头竟然不翼而飞了,只剩下一个个土坑。陪着我们一起考察的张家口市文物处工作人员说,两年前编写《河北长城志》时来看,这些石头还在。后来,辗转调查,才知道附近修建公路,向农民收石料,农民便来拆走了这些石头,15元一拖拉机就给卖了。原本是砌筑长城的石料,被粉碎之后做铺路基用。如此拆毁的长城,长度达1000余米!
  
  小规模的拆除就更多了。2002年我们考察发现,与1985年相比人为对长城的损毁并没有减少。长城的外衣——包砖还在被剥掉,用于建房、建猪圈。我们常常在夯土长城看到有人在长城上取土的痕迹。长城脚下坍塌下来的土,有的已经被精心平整、种上了庄稼。有的地方长城甚至被完全推平,耕地得以连接成片。总之,如果没有长城标识,人们已经不可能知道这些庄稼地上竟然曾经矗立过世界文化遗产——长城。
  
  9月10日我们的考察团来到武威境内泗水镇的光辉村。我惦记着那座高大的圆形墩台,它是当地长城的标志性建筑。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糕,墩台基部已经被挖空,出现了大面积的塌方,附近的长城被刨取土的痕迹清晰可见,我的心直往下沉。当地缺水,大部分的土地都荒废着,应该不存在着因种地破坏长城的问题,而且附近黄土很多,土的粘性也很大,所以也不存在着因修建房屋而在长城上取土的问题。那么农民在长城上取土做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村头有户人家,房子是依长城而建的,长城墙体就是他家房子的东房山墙。在门外我们碰见了房主人李义喜夫妇。李义喜今年55岁,有4个孩子。他们这所与长城合为一体的房子建于2001年,4间房共花了3000多元。问他知不知道自家山墙就是长城,他说:“知道,咋不知道呢,这是老边墙,就是长城。”我又问他知不知道长城是应该保护的,他咧着嘴对我笑却不吱声了。我再问他在长城上盖房子有没有人管。他说:“没人管呀。”我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我们进了李义喜家的院子。他家后院的猪圈也和长城相连,而且在城墙上刨了一个很大的洞来作为猪圈的一个分支结构。他告诉我,刨那个洞是为了让猪在日头太毒时躲阴凉。他家院里的长城也有刚刨过取土的痕迹,我一再追问才得知这些土主要用于垫圈沤肥。理由嘛,长城上的土是熟土,是“晒发了的土”,用这些土垫圈“肥力”大。
  
  这样的蚕食几乎每天都在长城上发生着。万里长城体量虽大,当年也是一车一车土累积起来的,哪里经得住这么漫不经心然而无休无止地拆!
  
  民间爬野长城的旅游活动的兴起,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使长城的残破“雪上加霜”
  
  从2003年8月1日起,《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开始施行。该法明文规定对于未经批准为旅游路线的长城段,禁止随意攀登。虽说这个法令的制定和推出,我没有直接参与,而且很担心它的实施会有很多操作性方面的困难,但是长城保护法一直是我的心愿和梦想,多年来我也一直在为它奔走疾呼。所以,当梦想仅仅只在纸上实现了一部分(仅仅是北京),也够让我高兴的了。
  
  我记得就在去年我们再次做长城万里行考察的前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相继作了几个关于长城的节目。节目中提到最多的就是遭到无序旅游损害的箭扣长城。箭扣长城位于慕田峪长城西端,因为山势险峻,蜿蜒其上的长城显得更加雄奇、壮观,声名远扬,游人纷至沓来。我曾在箭扣的正北楼上看到过一个旅游者留的小诗:“离别一载今复转,山高路险仍不变。回首往事如昨日,只叹苍龙更破残。”这首诗字迹很漂亮,字里行间还透露着对长城的情感。
  
  其实,来看野长城的人,多半都有这样的情感。凝重的历史分明写在坍塌的砖石和土棱子上,残缺的,反而是美丽的,能给人无限想象。长城的魅力,的确是需要到野长城上才能充分体味。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讲,失去了军事防御作用的长城,其存在价值就在于人们有这种感受长城历史的需要。可是,随着爬野长城的民间旅游活动的兴起,去的人多了,维修和保护措施跟不上,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使长城的现状“雪上加霜”,加速了损毁。
  
  就说箭扣,若是1998年时去,除“鹰飞倒仰”需要绕行,大部分城墙和敌楼基本完好,可以在长城上通行无阻直至正北楼。如今,此段长城中的好几处,因为游人踩踏过度,原来只是稍微松动的砖石台阶坍塌严重,陡然增加了几堵光秃秃的绝壁!因此,威廉·林赛和一些摄影师一直都以“某段长城”代替具体的野长城。他们担心说得多了,来的人就更多。
  
  在北京怀柔,有著名的金汤长城——黄花城。这段长城是戚继光的杰作之一,属明长城的精华地段,虽然没有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却被写进了《Lonely Planet》旅游手册的北京指南,近年来游客达百万之众。于是,和箭扣一样,固若金汤的黄花城也有多处被踩秃、踩塌。
  
  一个很有“经济头脑”的当地农民在黄花城最危险的一个塌方处架了个梯子,可供游人通过,不过条件是“收费5元”,引起了轰动和争议。争议的焦点一度集中在那个农民有没有资格收费。而我,心痛的是长城那和我父亲一样日益残损的躯体。我想,只要法律允许去黄花城,那么,起码那个梯子是应该存在的。但又有多少游人能从这架梯子悟出黄花城已经不堪旅游重负了呢?我们的政府又该怎样真正地承担起保护长城这具有突出意义的社会公共资源呢?
 
  有时候,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长城,竟不得不为现代人的现代生活默默“捐躯”
  
  在河北省迁西县城西北60多公里处的潘家口水库,银蛇般蜿蜒在燕山山脊的长城忽然埋头扎进碧水,人称“中华奇观”。我已经记不清来过这里多少次,只知道每一次来,我都想为这水底下的喜峰口、潘家口长城写一篇祭文。
  
  因为就在这里,我的脑子里总是浮现出英姿飒爽的大将军徐达。是他,于明洪武初年,在这兵家必争之地、左右高山对峙的滦河河谷建造了喜峰口关。这个关城肩负重任,并以结构独特而著称:关分三重,三道关门之间由坚固的石基砖墙连结成一体,城墙的6个接触点都有空心敌楼驻兵戍守。
  
  就在这里,我仿佛看见“孤独的将领”戚继光向我走来。尽管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披露,他曾用美女向首辅大臣张居正行贿,他依然是我崇敬并喜爱的大将军。他修的长城固若金汤,而当万历初年(1572年)蒙古族兵犯喜峰口,就是他,率部出击青山口,把敌军击溃于喜峰口外,立下赫赫战功。
  
  往昔战事成追忆。1974年,为了根治滦河水灾,并解决天津和唐山等地居民的饮水问题,引滦入津工程的“龙头”——潘家口水库开始动工。1976年,实现截流。从那以后,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喜峰口开始了不见天日的“潜水”生涯。和喜峰口一起被淹没的还有毗邻的潘家口关和关城。潘家口与喜峰口唇齿相依,原关门阻河为塞,易守难攻,不过较之喜峰口关城,规模甚小。
  
  这一段长城在水底沉寂约20年后,由于华北从1999年开始持续干旱,渐渐浮出水面。到2001年7月,潘家口水库蓄水量从正常的29亿立方米减至3亿立方米,水位下降至历史最低点,昔日淹没的长城悉数显露真容,仅存很少的部分还在水中。
  
  露出水面的喜峰口关城让我悲喜交集。多年的浸泡之后,当初复杂的格局还依稀可辨,好些城砖依然坚硬如初。但是它的墙体变得极其疏松、摇摇欲坠,我甚至不敢在它旁边高声说话。它没有表情,可是和两岸的长城相比,形态更破落,容颜更苍白。
  
  1998年,姜文选址喜峰口拍摄电影《鬼子来了》,他在古老的长城对面修建了一座简单的鬼子炮楼。从那以后,去潘家口水库看长城的游人更多了。只是有多少人注意到了水底下那段长城的“表情”呢?
  
  1999年包头市修建公路时,历史价值极高的赵长城一个重要古城被施工者所毁灭。据当地文物干部介绍,现代化的施工机械表演的悲剧令人惨不忍睹,2000多年的历史遗址遭到了彻底的摧毁。难道在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之中,我们只能选择其一吗?不,不是的。这种非此即彼的两难困境,是因为我们现代人的过错而造成的。
  
  更让人痛心的是,一些修复长城的举措,竟然一边修一边在破坏,不修痛心,修更痛心
  
  自然对长城的损毁让我扼腕叹息,可这正如我必须面对父辈的一天天老去。每当我看见长城被人为破坏,就仿佛听见父亲忍受病痛时的呻吟。而当我听到或者看到哪里在修复长城,又总是喜忧参半。
  
  丹东市修复的虎山长城,就有很多的遗憾,修复的长城太新了! 1990年开始发掘的虎山长城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修复工程至2002年5月才完工。我本是十分赞成修复虎山长城的,可是这次修复基本上全部在原址上进行,而发掘出来的长城遗址却全部无影无踪了。
  
  而且,修复虎山长城用了大量的砖。我记得当年发掘的时候,虎山长城从山南坡一号台址开始,越虎山过丹宽公路至虎山村共有五座台址,其中只在一号墙台发现很少的残砖碎块,二至五号台均未发现任何砖迹。是破坏得太干净了才没有砖迹的吗?不太可能。我1984年来这里考察的时候,曾在虎山村转了好几圈,也没有找到有老乡家房子或者猪圈使用长城砖的。明代的铁甲片、铁锅片、铁箭头、碎缸片、瓷片等,在虎山长城墙体遗址中都有出土,惟独无砖,只能说明在这些建筑中大部分基本上不用砖。可是修复时,这一个最基本的、无论如何都是应该保留的特征却失却了。
  
  修复长城修而不复的地方有,修还不如不修的地方也不少。就在我们2002年的考察团离开虎山不久,西行到河北迁安县白洋峪关时,就发现了又一个遗憾。白洋峪要修复长城,并已报请文物部门批准,这我是知道的。迁安市政府还聘请了罗哲文、朱希元和我当他们的顾问。这之前我和朱先生也来过两次白洋峪。我们多次向他们提出,在长城的修复问题上一定要严格按审批程序报批,要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修旧如旧的原则,无论如何不能对原有的长城造成新的破坏。但是看到他们新修的长城,我们所担心的问题终于还是发生了,新修的长城上有一片刺眼的白灰的颜色:原有的城墙仅残存一小部分,多数在砌筑新墙时被拆除了,保留下来的旧墙竟也和新墙一起采用白灰勾了缝!
  
  沮丧中继续西行,我们来到了北京密云县的司马台长城。这段长城以险峻著称,其美丽的望京楼、仙女楼与西面长蛇般的金山岭长城遥相呼应,是万里长城中自然景观最美的地方之一。大家流着汗往上攀登,团里的随行记者林建华说:“还是不修复的长城感觉好。”当我告诉她,脚底下的长城都是已经修复的,她惊异得张大了嘴巴,就是不肯相信。
  
  这段长城的修复是最让我欣慰的。当年,司马台旅游公司向农民收购了旧城砖,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争取让游人能感觉到长城的历史感和沧桑感。1988年3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派专家考察司马台长城后出具的书面报告就认为:“司马台长城的重建保存了历史原貌,没有任何现代建筑的痕迹,环境保护得好,这里的修复符合国际上文化遗产的修复原则。”
  
  可叹万里长城为开发旅游的数段修复中,如司马台的太少,而像虎山、白洋峪的,却太多太多。
  
  我的父亲终要老去,而我开始担心其现状已经濒危的万里长城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目录》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公认的具有历史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长城是万里长城,而不是山海关、八达岭、嘉峪关几个长城点。但是,目前的情况是除少数二十几处已经开发成旅游景点的长城之外,整个万里长城的保护工作仍处于无序状态。
  
  联合国有关组织对世界遗产保护的要求很严格,若遗产原生的、真实的历史面貌遭到破坏或破坏性修复造成原貌不可恢复,将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目录》或被除名。
  
  目前就长城而言似乎尚无此危险,因为我们有保存较好的“样板工程”,可以保证通过每6年一次的检查。然而,样本之外的许多长城,其实早已到了濒危的边缘。
  
  长城就像我们的父亲一样,不断地在走向衰老,但我们多么渴望他长寿些,再长寿些。
  
  
本文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8月刊
撰文/董耀会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五月一日
下一篇:美好春天 伊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作品

546

互动

4974

积分

版主

成绩
3334
威望
3639
精华
14
粉丝
12
好友
11
注册时间
2018-2-21
最后登录
2024-4-15
在线时间
584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5-4 21: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有您,向您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作品

2968

互动

1万

积分

版主

成绩
10080
威望
10356
精华
11
粉丝
86
好友
14
注册时间
2018-2-13
最后登录
2024-4-17
在线时间
4234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5-5 05: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饱含深情佳作!此文因融入个人感情因素而不显得枯燥,尽显丰富内涵,容易引发共鸣。希望有关部门和游人引起重视,共同保护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长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作品

1250

互动

9701

积分

超级版主

成绩
6001
威望
5363
精华
8
粉丝
49
好友
14
注册时间
2018-2-9
最后登录
2024-4-19
在线时间
4214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5-31 06: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董老师。
长城,因您的付出、壮举而走进我心;
长城,因您我才有了绵延不断的“长城情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0 04:25 , Processed in 2.546875 second(s), 58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