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笔作家
- 股份
- 4640
- 威望
- 558
- 精华
- 0
- 粉丝
- 11
- 好友
- 2
- 注册时间
- 2019-4-11
- 最后登录
- 2022-8-6
- 在线时间
- 287 小时
- 性别
- 男
|
“变态词”是对母语的亵渎!
自去年十月份上网浏览博文始,渐渐发现了一个现象:网络写家们中有一些人,把“悲剧”写成“杯具”、“什么”写成“神马”……笔者孤陋寡闻姑且称其为“变态词”吧。使用这些“变态词”的人中,不仅仅是普普通通的网络写家,有些是精英阶层的人,总起来说,使用这些“变态词”的人文化水平和底蕴是比较高和深厚的,一般老百姓是不会也不知这么用的。笔者认为,这些“变态词”的使用是对我们母语的亵渎!
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汉文化可以说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就说汉字吧,按照造字方法分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字,-个字往往有好几个意思,因而构成的词就多,这是其他语言所不及的。笔者相信,历朝历代的官家都要求正确使用汉语言、规范使用汉语言,尤其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更是三令五申地要求正确地规范地使用祖国的文字和语言。现在的网络中使用的“变态词”,正是不能正确规范使用祖国文字和语言的一种典型事例,因而说“变态词”的使用是对母语的亵渎。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文人们有时是笔误,有时是当时不知某字怎么写就用了别字来代替,还有的是某字当时沒造出来就用别字来代替,因而后人在研究、学习前人的文化遗产时,不得已就将上述语言现象进行集中整理归类以方便人们研究、学习与继承,所以就有了“通假字”、“古今字”这些语言现象。
在古今的文学作品中,有些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刻化人物性格特点或是展开故事情节,在用字用词用句时,或是同音而借用,或是故意而为之,读者与研究者都能明白、理解,也能认可与接受。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有些词已消失了,又有一些词诞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