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513|回复: 0
收起左侧

家乡古镇的记忆(五十二)

[复制链接]

1818

作品

2247

互动

3万

积分

版主

成绩
17222
威望
43616
精华
3
粉丝
11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8-12-7
最后登录
2024-3-23
在线时间
707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22-4-30 09: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乡古镇的记忆(五十二)
                                                    朱海明

      抬头营大集是抚宁县北部最大的集口,百里之内的赶集人麇集[ qún jí ]在街市上做买做卖,交易商品,其热闹程度难以尽述。有的赶集人非常特别,至今难忘。 
      大集上,经常看见一位个头不高头戴破草帽肩背破口袋,其貌不扬的中年汉子旁若无人般漫行街市大声叫卖:“谁买我啊……”,引得人们众目睽睽,驻足而观。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叉王八的”,人们都这么叫他,至于姓甚名谁已无从查考了。他就是卖王八的专业户,南台庄人,以叉王八为业。据说他手持一把专用钢叉,穿着杈裤在浅水里趟行,发现王八就出手,一叉一准百发百中,一门特殊的手艺。
      那时的洋河是活水,各种水生动物的快乐天堂,鱼鳖虾蟹种类齐全,好着呢。我就曾到河边摸过蛤蜊,还看过大孩子钓鱼摸螃蟹,不过没见过叉王八的如何叉王八,我想一定会很潇洒、很有趣儿吧。
修洋河水库后,南台庄迁建到了南边儿,“叉王八的”随之销声匿迹了,叉王八这个独门绝技般的手艺也就在抬头营彻底灭绝了。可惜啊。
      我村农民张兰庭是个石匠,瘦高个儿长挂脸儿,脸上长着石刻般的皱纹。他儿子是我同学,那年吃小白菜中毒死了。他的手艺很有名,我见过他刻石碑,那可是高端技艺。我国的山川大地不知存留着多少碑文石刻,记录着祖先们伟大的书法艺术。这其中也有石匠的功劳,他们把多少著名书法家的生花妙笔,用一钎一锤的巧夺天工镌刻在碑石上、岩壁上,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可以说,是这些石匠完成了书法作品的二度创作,他们也是伟大的艺术家,尽管他们的大多数人也许并不懂书法并不懂艺术甚至目不识丁是个文盲。
      修洋河水库后,张兰庭家迁建搬到了南边儿,后来抬头营烈士纪念塔迁到新址改称烈士陵园,曾经把他请回来雕刻了陵园碑亭的石碑,至今仍矗立在烈士陵园的碑亭中,保持非常完好。
      抬头营有不少参加过战争的老军人,其中西赵各庄的张维珍,小名叫杏头,1947年参加的翻身团,随大军南下解放全中国后,又奉命北上入朝参战,抗击美帝保家卫国,据说战场上的惨状见的太多了,大脑受了强刺激,结果精神有点儿失常了,也就是战场后遗症。
      张维珍经常出现在抬头营大集,一过石桥进了东街街口便开始又跳又唱走了调的《兄妹开荒》:“雄鸡雄鸡咯呀么咯噶叫……我唻发咪唻发咪唻发唻发咪……”招引得成群的人特别是小孩子围着他看。据说每次他来,区里有关人员都安排他在抬头营旅馆住一宿,好吃好喝好招待,第二天再派人把他送回家去。
      我很同情张维珍,他毕竟当了六七年打仗的兵,没有功劳也是有苦劳的。按理说,他应该享受残废军人待遇,战场后遗症也属于伤残啊。
      以上只是抬头营风土人文的一个缩影,古城的历史积淀如此丰厚,确实应该大书一笔啊。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念人:夕阳下的渴望(散文)
下一篇:军营轶事(三十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17 05:41 , Processed in 0.671875 second(s), 29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