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001|回复: 0
收起左侧

故乡黎阳古城九坊连珠上的文化(3)

[复制链接]

176

作品

205

互动

4437

积分

铁笔作家

成绩
3942
威望
1239
精华
8
粉丝
12
好友
7
注册时间
2018-2-16
最后登录
2020-5-14
在线时间
55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3-21 21: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故乡黎阳古城九坊连珠上的文化(3)
秋雨

  18.王阳明格竹书院
  王阳明原本叫王守仁,公元1472年出生,活了57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所以又称王阳明。明弘治十二年(1499)的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王阳明中进士的前一年,黎阳名宦王越死于甘州军中,新科进士王阳明奉旨送王越灵柩回黎阳安葬。王阳明送王越灵柩来到黎阳,逗留期间曾在大伾山上聚众讲学。讲学期间,写了《大伾山诗》和《大伾山赋》各一篇。王阳明在黎阳逗留时做了一个梦,梦中王越赠他宝剑一把。王越安葬后,为表示答谢之意,王越的儿子将王越的宝剑赠给了王阳明。
  嘉靖三十九年(1560),为纪念王阳明大伾山讲学,将建于大伾山顶禹王庙旧址上的东山书院改名为阳明书院,并将王阳明的《大伾山诗》和《大伾山赋》复制后立于书院中。民国二十三年(1934),有人将王阳明画像碑仿刻后镶入阳明书院的墙壁。
  王阳明主张“行知合一”,对传统理学“格物致知”说法提出质疑。“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即物穷理,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做个真正的明白人,能明是非、善恶,为人行事决不湖涂,闻见所及,胸中了然。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因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经过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
  南宋朱熹将“格物致知”变为“格物穷理”,就是要通过认识大量现象总结出普遍适用的规律。王阳明要实践一下怎么格物穷理,于是在书院里一连静坐七天,他在细心观察竹子,想悟出竹子的道理。他废寝忘食,目不转睛地想着想着,一直坐到支撑不住,直到病倒,但始终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来。
  王阳明格竹书院应当算是竹文化的内容,华夏竹文化就初始于卫地的淇奥。自《诗经•卫风•淇奥》之后,淇竹便享誉海内。淇竹凌云虚心持节,不畏严寒,刚正不阿,固守根本,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历朝历代都有大量竹诗、竹画,赞美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品格和情操,淇竹成为华夏竹文化的源头。长期社会发展和时代演进,人们把竹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象征着人格道德之美,已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没有牡丹富丽,没有松柏伟岸,没有桃李娇艳,但竹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竹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玄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把财富奉献给人间。
  王阳明的《大伾山诗》镌刻于大石佛的右侧,诗衬字,字映诗,显得浑然一体,自然天成。诗文如下: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王阳明的《大伾山赋》文情并茂,表述了“山河之在天地也,不犹毛发之在吾躯乎?千载之于一元也,不犹一日之于须臾乎”的辩证思想。一咏一叹间,抒发了一代人物旷达博大的胸怀。不难看出,王阳明当年在黎阳写《大伾山赋》时,正值气盛志满之时,眼前物,天外景,胸中意,无不诱发王阳明昂扬的斗志与饱满的政治激情。
  《大伾山赋》中还写道:“王子游于大伾山之麓,二三子从焉。秋雨霁野,寒声在松。经龙居之窈窕,升佛岭之穹窿。天高而景下,木落而山空,感鲁卫之故迹,吊长河之遗踪。倚清秋而远望,寄遐想于飞鸿。于是开觞云石,洒酒危峰,高歌振于岩壑,余响递于悲风。”孔子曾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但不知是智者爱山仁者爱水,或是智者之乐如水悠然,仁者之乐似山崇高。
  《大伾山赋》中的“夫子之至于斯也,而仆右之乏二三子走偶获供焉。兹山之长存,固夫子之名无穷也。而若走者,袭荣枯于朝菌,与蝼蛄而始终。吁嗟乎!亦何怪于牛山、岘首之沾胸”,似有苏东坡“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的感慨,看来古之先哲情感相通。新中进士,志得意满,蓬勃向上,充满梦想,文字间尽是人生哲理,至今仍不过时。
  山河由大地承载,处于天地之间,犹如我等身上毛发,长于自身,却被时常忽略。千年万载,有过几多一元复始?大地日月环绕,千古开来,直到永远,而我等生命须臾之间,不可相提并论。人类与天地相比,犹如蝼蚁,但却依聪明才智,创出历史辉煌,日出日落,谱写着华章。
  然而时隔十年之后,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遭贬谪放贵州龙场。王阳明跌入人生低谷,开始在龙场悟道,悟出心乃万事万物之根本,世间万物皆系心之产物。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自此误落唯心论渠沟之中。因遭贬谪放逐,使王阳明写下了《瘗旅文》,文中述及有吏目云自京来者,过龙场,王守仁从篱落间看到的是阴雨昏黑,物景情景推及心境,可知其心灰意冷。为他人伤感其实是在为自己伤怀,文中还表达了游子怀乡之悲苦无以言表。
  《瘗旅文》写道:“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人生处于低谷,流露出一种人生飘忽的颓废心境,命运飘忽,死生不定,只好达观自处随遇而安。由文中“歌曰”看出,龙场落魄的王阳明,亦非大伾山得意时的王阳明。
  说什么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想什么云梦逍遥,任魂飞天涯海角;往来无阻,似行走仙界人间。凡间之人怎么能够做得到?王阳明也不例外。《瘗旅文》实为《葬文》,明曰葬他人,实为葬自己。《瘗旅文》充斥着悲观失望,心中滴泪,被谪遭难的王阳明,已非志得意满意气风发之时,判若两人。
  二、平原奇峰坊
  黎阳地处平原,平畴沃野,一望无际。在这片平原之上,大伾山、浮丘山两座青峦突起。当年黄河经大伾山东麓流过,山水相依,更显得大伾山山势绮丽。山门处有楹联:
  黄河东去,卫水南来,两派分流,昏垫千秋存禹迹;
  嵩岳西横,太行北矗,三峰遥歭,登临四顾豁吟眸。
  卫河自浮丘山西麓流过,浮丘山就像浮在卫水之上的一艘巨轮。碧霞宫山门处有楹联:
  浮山妥圣灵,峰连伾峙,两道青螺扬峻德;
  卫水环神刹,涛接淇泉,一泓白练漾神功。
  两座山上松柏苍翠,岚影飘渺,古刹掩隐,景色宜人,文物古迹荟萃,摩崖题记遍布,被誉为“豫北平原第一胜迹”,故建了平原奇峰坊。该坊为四柱三间五楼式,坊为石雕九脊歇山顶,唐式三彩斗拱。四柱八个抱鼓,抱鼓顶端雕刻有狮子,十六个鼓芯分别雕刻八卦和草龙、喜相逢等传统吉祥图案。坊上雕刻有唐草纹图案、二龙戏珠图案、古代寓意纹样、吉祥图样;坊东面雕有傅青主巧医奇症、五牛图、奇峰耸秀、二十四孝图四幅(尝粪忧心、扼虎救父、卧冰求鲤、乳姑不怠)、四季平安、二甲传胪、三元报喜、一路连科;坊西方雕有王重阳聚徒淇门弯、八骏图、青岚锁峰、二十四孝图四幅(埋儿奉母、怀橘遗亲、涌泉跃鲤、亲尝汤药)、六合同春、齐梅祝寿、十全十美、五谷丰登。坊的东西面书写有平原奇峰的横匾。东面的楹联由张富民撰,鲁濮刘畅书写:
  一峰独秀,五千年岁月藏在胸中,帝王登临,骚客抒怀,历多少春花秋月,朝云暮雨,叹几处飞鸿留爪痕,惟有伾山观自在;
  爽螺并峙,十万重景象涌来眼前,黎民朝拜,诗人吊古,画不尽夏霖冬雪,黛石翠峦,喜无限风光展锦绣。
  西面的楹联由四川内江陈亮撰,张学英书写:
  禹贡名山,帝王将相曾登,花木犹存王者气;
  黎阳胜景,佛寺道观遍布,钟鼓常化庶民心。
  1.八卦和草龙
  草龙是一种含有龙形象的卷草图案,又叫卷草缠枝龙。头部有明显的龙头特征,而身、尾及四肢都成了卷草图案。整体往往呈现出“S”形的主旋律,并将S形继续延伸,产生一种连绵不断、轮回永生的艺术效果。草龙也是一种植物,别名细叶水丁香、线叶丁香蓼,柳叶菜科、丁香蓼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据说将草龙图案与八卦放在一起可以辟邪。
  八卦图是由华夏的先祖伏羲创出的,出生于六千多年前的伏羲,率领部落迁徙至蔡水之滨,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伏羲与伏牺氏说的并不是一回事,伏牺氏是传说中与女娲为弟妹或夫妻,有女娲时代群婚的印迹,而伏羲时代则有了嫁娶,禁止同族通婚,二者有着时代的本质差别。伏牺氏姓风,氏族图腾为蛇,所以就说伏牺氏是人头蛇身。伏羲活动在陈地,即今天河南省淮阳到安徽省亳州一带,他创立了八卦图。
  伏羲时代已经会结绳记事,会织网捕鱼捕兽,会作弓箭,也做出了粗大的琴瑟。在祭祀先祖时,绕着图腾跳舞,拨弄琴弦模仿自然风雨的声音。伏羲能否观星,那时是否有禄、衡、大目、龙鼻、枢这些星名,能否认识这些星并有连珠、伏这些概念,尚无证据。渔猎时代可能会做出八卦符号来记事,但不可能作出《易》。伏羲应是母系氏族社会观察天象、物候并创造记事符号、制成理论传授系统的第一位历史人物。
  伏羲创立八卦图是在蔡水岸边,如今的淮阳仍有画卦台,亦称八卦台或八卦坛,为古陈州“七台八景”之一,名曰“蔡池秋月”。伏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功勋卓著,令人称奇。远古社会,人们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不理解,很是好奇。很多人去问伏羲,伏羲总想把这些现象弄明白,如今人们谈论最多、最能显示伏羲超人智慧和旷世奇才的,就是他研究创作出了令几千年来人们一直都惊叹不已的八卦图。伏羲画八卦虽然将宇宙、自然和气候变化这些永恒存在的哲理,通过简单的符号象征来表示,但其对后来哲学思想的研究、文字、绘画、测绘、画图的演化发展无疑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人们为了追忆伏羲的功绩,就在淮阳龙湖边按照先天八卦兴建了太昊陵,陵墓上圆下方,高约二十米,方座边长一百八十二米,也是中国唯一一座“天圆地方”形制的陵墓。由于伏羲被后世尊称为中华人文始祖,太昊陵也被史学界公认为“天下第一陵”。
  八卦是中国古代的数字符号,并赋予了一套象征的意义,使得人们感到很神秘。伏羲时代已有裴李岗文化诞生的农业文明,人们赖以维持生存的还有渔猎活动,天气骤变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暴雨、大风、冰雹等严重影响人们渔猎与农业。他画八封无疑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创新,是人们避凶趋吉最伟大的成果。伏羲发明八卦图之后,尤其是进入农耕文明,人们开始以八卦符号对应八个方位和二十四节气中最主要的八个节气。这便是《古微书》所载:“昔伏羲始造八卦,做三画以像二十四气。”《周易•系辞下》记载:“古者包栖氏(伏羲)即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说明八卦是为了预知天气变化、引导人们趋利避害的办法或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说,八卦图也是一种气象标示,含有气象知识,因而伏羲是全人类开设第一座气象报告台的台长。八卦图推动了社会由“结绳记事”时代进入“刻锲记事”时代。不少古籍也记载伏羲“像日月之明,故称太昊”。日是肉眼可以看到宇宙中最大的发光体,月是最大的反光体,日月是人类从古到今光明的象征。从汉字结构上看,“日在天上”为昊,人们称伏羲为太昊显然是像尊崇太阳一样尊崇他;“日在月上”为易,后人撰写《易》并以“易”命名,可见用心良苦。至今许多人仍习惯用阳历、阴历来划分公历和农历,无疑是受伏羲文化影响的结果。
  2.唐草纹
  古代传统图案,经处理后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因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纹。卷草纹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运用的古老纹饰,中国卷草纹一般被认为是由忍冬纹演变而来的。忍冬就是金银花,从盛行于唐代的卷草纹形式来看,其来源远远不止忍冬,还有宝相花唐草、莲花唐草、石榴唐草、牡丹唐草等等。
  汉代图案中已有卷草纹,南北朝时期,卷草纹大量运用于碑刻边饰,风格简练朴实,节奏感强,在波状组织中以单片花叶、双片花叶或三片花叶对称排列在主干两侧,形成连续流畅的带状花纹。因忍冬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以后又广泛用于绘画和雕刻等艺术品的装饰上。唐代以后,唐草纹传承不断,素材除忍冬、牡丹以外,又有石榴、荷花、菊花、兰花等。明代中期重视以荷花为主体的唐草纹,后由荷花图案演变为串枝花图案,并广泛运用在织锦上。明清两代的唐草纹风格趋向繁缛、纤弱,失去了唐代的生气,但仍然是重要的传统图案。现代的唐草纹多见于建筑装饰及染织、家具、陶瓷等装饰上。
  3.二龙戏珠
  古代汉族神话故事,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图案,有单龙戏珠、二龙戏珠等。史前真的有龙,但与中华龙图腾不是一回事。真正的龙诞生在五亿四千万年前,六千万年前正在向恐龙人进化的过程中,天塌了,恐龙遭受了灭顶之灾,绝迹了。直到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也许是出于对恐龙的恐惧而产生对龙的崇拜,凭着对巨大爬行动物恐龙的记忆,联想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的特征,集合风、云、雨、雪、雾、霜、雷、电、虹等自然现象,以模糊思维的艺术创造出了一种神物――中华龙。地球远古的各大文明皆有龙,中华龙独树一帜,中华大地是龙的故乡,龙的家园。中华龙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是团结凝聚的精神,是水神的化身。
  中华龙的基本神性是喜水、好飞、通天、善变、征瑞、兆祸、示威,进入阶级社会后,龙的身上又增加了象征帝王皇权的神性。时代的变迁、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中华龙身上象征皇权的神性逐渐弱化,而象征吉祥的神性却在逐渐强化。作为吉祥物,中华龙有腾飞、振奋、开拓、变化等寓意,中华龙的精神已经演化为奋发开拓的新时代精神。因而中华龙成了一种图腾,龙成了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抽象出来的综合体,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奉的图腾神。
  一些龙戏珠图案,尤其是那些二龙戏珠图案,其珠多有火焰升腾,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为火球跃出海面,火球出海很显然就是太阳出海。中国古代划分天上的星空,称东方为青龙,西方为白虎,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太阳从东方升起,龙是代表东方的神物,因而龙戏珠就有了太阳崇拜的意思,是太阳崇拜和龙崇拜的交融。龙分雌雄,这是二龙戏珠图案比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双方共同呵护、爱抚他们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阳解,就是雌雄二龙共迎旭日东升,让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二龙对称,龙体弯长,珠形滚圆,在构图上也具有一种美感。
  4. 二十四孝图
  坊东面雕有尝粪忧心、扼虎救父、卧冰求鲤、乳姑不怠,坊西面雕有埋儿奉母、怀橘遗亲、涌泉跃鲤、亲尝汤药。浮丘山上碧霞宫檐下大门上方的垂拢横板上绘有整个“二十四孝图”,配以各种花卉。二十四孝图分别是: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恣蚊饱血、哭竹生笋、尝粪忧心、亲尝汤药、卖身葬父、埋儿奉母、拾葚异器、怀橘遗亲、卧冰求鲤、扼虎救父、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除了父子之情,还有母子之情,夫妻之情,各种情谊纵横交织,从而构成了人间大爱。人间如此,万物已如此,从而才有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乳姑不怠: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羊羔跪乳,乌鸦返哺,人间也有乳姑不怠。人间自有真情,世间还是好人居多。
  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此等迂腐透顶之孝不可取,不能作为今日楷模!老幼皆是宝贵的生命,岂能为老害幼,能下得了手?真是兽类不如!封建帝王要巩固自己的统治,总要搞出些愚民把戏,将芸芸众生玩于股掌之上。
  此幅图应换成歌颂黄庭坚的涤亲溺器。北宋分宁黄庭坚,虽身居高位,但却侍奉母亲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看看如今,个别寡廉少耻之人少有得势,少有几个臭钱,就不可一世,呼东唤西,除了吃饭自己不得不张口动嘴,当然也有动手动脚的时候,但自己的“溺器”是不会去动的,更何况父母的了。新时代的公仆,还不如封建时代的士大夫!
  古人能做到的事情,今人未必能够做到。人之初,性本善,人生原本是一张白纸,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后天的熏陶决定着白纸的颜色。善者是大彻大悟,恶者是不通人生真谛;善者人魂之转世,恶者兽类之投生。人的生命与宇宙相比,短若毫秒,善者从流,恶者无道。后世子孙享先辈善者之福,受先辈恶者之罪,恶者不虑自己子孙,他人何干!
  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如今不孝儿孙却有增无减,为了钱财良心丧尽。钱之为贵,犹如神之魂,亲如手足。看似薄纸,无德而尊,无势而威,上可通天,下可入地,危可转安,死可转生,贱可变贵。是故为钱大动干戈,六亲不认,爹娘抛弃,绝亲情。纷争非钱不能,怨仇非钱不解,官职非钱不升,名誉非钱不荣,狐朋非钱不交,钱可神通万能。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怎奈物欲横流,凡今之人,唯钱而已。
  二十四孝图虽说不乏封建宗法礼仪,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中也有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精神,我们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赋予新时代的内容,教化芸芸众生。但也有封建糟粕,教人愚孝,使人迂腐,今日应当抛弃。为人不孝,何言尽忠,何言报国,何言为天下黎民苍生?若大一个国家如果父慈子孝,人世间的真情必然感天动地,社会自然也会平安和谐,也必然会很少出现祸国殃民的社会败类。正是:
  娱亲戏彩老莱子,怀橘思亲小陆童。
  汤药亲尝不解带,涤亲溺器黄涪翁。
  同欢燕饮庆眉寿,恭祝诚祈歌颂功。
  跪乳羊羔乌反哺,孝心情感上苍穹。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故乡黎阳古城九坊连珠上的文化(2)
下一篇:百年风华北戴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3-29 17:31 , Processed in 0.437500 second(s), 30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