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287|回复: 3
收起左侧

[写人] 熊孩子出道记

[复制链接]

412

作品

1265

互动

1万

积分

版主

成绩
9251
威望
9476
精华
11
粉丝
60
好友
12
注册时间
2018-2-20
最后登录
2024-3-10
在线时间
10030 小时
性别
真实姓名
宋长万
发表于 2018-3-5 10: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熊孩子出道记
宋长万

  
  古罗马诗人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话说公元1963年6月某日晚些时候,经过十月怀胎,一个新生命诞生于抚宁某偏僻山村的一户普通农家,而且是个男仔,取乳名“三儿”,这是木姓人家晚清末年自附近村庄迁居至此的第五代孙。
  
  三儿的降临,虽给这户人家带来了希望与欢乐,但伴随而来的还有更多的愁苦和不安。
  
  虽说此时长达三年的全国性大饥荒已经过去,年景有所好转。但由于所处村庄比较偏僻落后、男主人腿脚残疾(早年受伤未得到及时医治)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原因,加上三个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一家人日子过得已经相当艰难,现在又添丁进口,如何不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也是父母生命的延续,骨肉相连,而且生孩子不能像购买商品一样可以“退货”。尽管缺衣少食、家徒四壁,生活也更加困难,一对年轻夫妻还是暗暗发誓:就是砸锅卖铁、沿街乞讨也要把孩子们拉扯大,生活总会变好的。
  
  三儿很乖,时而静静地卧在母亲怀里吸允着乳汁,温馨地感受着神圣母亲的大爱与无私,更多时候是躺在襁褓中沉睡或凝思,间或蹬蹬小腿或伸伸胳臂,以彰显其生命力,只有冻得不行、饿得难受时,才哭上几声。似乎他降落人间的那一刻起,就知道母亲的不易与艰难:产后无任何营养补充,才过两天就下地生火做饭、忙东忙西……。
  
  愁风愁雨愁不尽,几番风雨几晴和。就在三儿出生不足满月、一家六口艰难度日时,一个噩耗传来,排行老大、三儿不满七岁的姐姐与小伙伴抬水时不慎摔下近十余米的高坎,当场气绝身亡。此时,三儿尚未睁眼领略这个世界的模样,在此后长达数十年的光阴中,只能依靠想象与这个擦肩而遇的姐姐隔空交流。
  
  有哲人说:人生是苦的,所谓的幸福和快乐是那刀尖上一点蜜而已。这话用在当时只有25岁的母亲身上是最适合不过的,一个刚会为家里分忧解难的大闺女转眼去了天堂,巨大的打击可想而知。但母亲是坚强的,有泪含在眼里,有血滴在心里,绝不会让别人看她的笑话,这既是贫困生活历练出来的,更是性格使然。出身大家的母亲在经历了幼年丧母、早年丧父的打击后,不足18岁既被从平原哄骗到这个穷山沟嫁给了懦弱且有残疾的父亲,已经习惯了受苦遭罪,似乎各种苦难就是为她准备的,但什么困难都击不倒她,而且越挫越勇。这次也是如此,她把痛失女儿的苦痛深深地隐藏于内心,一如既往地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精心操持着这个苦难的家。
  
  三儿降生的第二年,在农村以"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为主要内容的“四清”运动全面展开,因写写算算比较在行而在村里任职的父亲自然受到影响。三儿躺在土炕上被来抄家的工作队员翻来推去,身心受到一定惊吓,倔强的母亲虽心疼不已但也无可奈何。虽然不能正确地分辨是与非、对与错,但三儿也能够在恐惧和不安中初次体验了人间的善恶与美丑,本来安静的性格渐渐变得浮躁,苦命的母亲又平添了几多烦恼。
  
  本来家穷,除了几本图书,也没什么可抄的。遗憾的是由于土地改革时爷爷购置土地较多和家族内部的相互攀比,三儿的家庭成分在“四清”运动中由中农升为富农(文革结束后恢复)。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出身富农的,其家族成员在升学、入团、入党、参军、就业等社会地位和政治前途方面均受到严重影响,三儿的生存环境更不容乐观,但心中对阳光的渴望依然。
  
  祖辈筚路蓝缕、省吃俭用,结果成为“富农”,使三儿的家族在全村受到压抑,很多孩子止步于村里的那一亩三分地上。三儿当时尚小,不知政治运动的无情,依旧是多数时间独自静静地躺在土炕上,打量着这个相对陌生的世界。父母更加忙碌,生活更加艰难,常常是衣不遮体、吃了上顿没下顿,连供应的几尺布票都因无钱购买而送给他人,有时患病后请不起医生、只能靠自身的抵抗力抵抗疾病。由于营养不良和病魔侵袭,三儿发育迟缓,两周半时尚不能站立,也未咿呀学语,已被大人们视为瘫儿和哑巴。也难怪,三周岁时的一场大病,足足六个多月未进行任何医治,几度欲到“风都城”报到,都被父母的坚定和三儿的顽强挡了回来……。
  
  或许是命不该绝,或许是一家的遭遇感动了上苍,到四周岁时,三儿的脸色渐渐地红润、疾病竟不治而愈了,腿脚也渐硬朗,开始学站立、学走路了。特别是某日口中一声含糊不清的“妈妈”,更是让苦难的一家人喜出望外:三儿不是哑巴,是个正常的孩子,大难不死,说不定以后还会有出息呢!
  
  

  
  躲过了死神,但贫穷依旧。此后的几年里,随着三儿的两个妹妹相继问世,生活更加艰难。三儿虽幼小柔弱,却似乎懂得父母的艰难和一家人的不易,在衣食住玩等问题上从不难为父母和兄妹,而是有尊有让,大有“孔融让梨”之风:没衣穿就赤脚光腚,冬季索性在炕上裹个破棉絮不出屋;吃饭以红薯及其副产品、高粱米等粗杂粮为主食,分到多少是多少,饿了也很少哭闹;睡的就更差了:严冬滚旧炕席,上覆破棉絮,有时就是一件破大衣应对,在近于冰点的寒屋中常常是冻得瑟瑟发抖。即便如此,三儿也从不啼饥号寒、给父母出难题,而是像个小大人似的帮着大人干些小活,包括学着挖野菜、拾柴割草、种地栽树、灶下烧火等。父母也非常疼爱三儿,下地干活、走亲访友时常带在身边、用心地呵护着。
  
  斗转星移,光阴似箭。三儿转眼间到了七周上学的年龄,应该有个大名了。冬日的某日傍晚,一家人开始围坐在火盆旁开始为三儿起名号。老大木山青、老二木山松,轮到老山就叫木山娃吧!顾名思义,山里的孩子,叫着也顺口,最后父亲一锤定音。从此,“山娃”两字伴着三儿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在学校里,山娃性格内向、不善言辞,除了回答老师提问,很少与其他孩子交流,再加上家庭成分问题,一开始常受调皮捣蛋同学的讥讽或欺辱,山娃有些郁郁寡欢、不爱去上学,不过这种情况一段时间后有所改观。原来,同村母亲干姐的儿子大兵也在本小学就读,年龄较大且生性仗义,部分调皮捣蛋的同学对其退避三分,大兵就这样担负起了对山娃的保护责任,使其顺利完成了小学学业,且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
  
  生活虐她千百遍,她待生活如初恋。随着孩子们的日渐长大,贫困程度有所加剧。母亲还是那样没日没夜地操劳着,瘦弱的双肩上扛起了全家人的衣食住行与喜怒哀乐。在山娃幼小的心里,母亲简直就是一个神人、一个钢铁般巨人、一位顶天立地的巾帼豪杰,虽有吃不完的苦、受不完的累,但母亲身上更有使不完的劲和消耗不尽的热能:早起他人还在睡梦中,母亲已将早饭打点好,随后生产队出工钟声一响,白天就基本上和男劳力一样下地挣工分,挑扛、锄地、收割等各种农活样样在行。母亲的一日三餐多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孩子们余下的饭菜维持着最低水平的肌体运转。晚饭后煤油灯下穿针引线、缝缝补补,把她的巧手发挥到了极致。特别是孩子们生病时,母亲更是揪心,基本上每天就是连轴转了。还有就是东挪西借、张口求人等有失尊严的苦事难事,母亲也是一盖不惧,不怕吃闭门羹。虽然苦难叠加,母亲也从未长吁短叹、怨天怨地,而是坚强地笑看人生、笑看未来。因为希望在、梦就在,在她眼里老大、老二虽没上学、但已长大可以帮衬家里了;山娃乖巧懂事,两个女儿也在成长,孩子们就是她的精神寄托。她也非常愿意为孩子们无私奉献一切——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乃至可贵的生命。那种“不屈服于苦难、不忌惮流俗、不辜负内心”的鲜活性格至今还在山娃的脑海萦绕。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里的穷困、母亲的苦难,山娃从小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总是梦想着有朝一日“翻身得解放”。但眼下能做的除了好好上学,只能是力所能及地帮着家里干活,包括取水、烧火、挖野菜、采药材等。到了十余岁有些力气的时候,担水成了山娃的一项重要任务,洗衣做饭、种树浇园等生活、生产用水大多都是山娃从沟壑旁的水井中一担一担挑来的,正常每天3-4担水,干旱季节一天早晨20-30担水也是常事,虽累、有时也饿,但山娃并不觉得苦,因为他有远大志向:靠自己的改变现状,努力为这个家争光争气。
  
  担水这项任务并不轻松,有时还很危险。水井离家约500米,负重时几乎全是上坡且坎坷难行,坡度最大可达35度多。特别是夏季雨后或冬季结冰时,道路、井台泥泞打滑,一不小心就会失足摔倒,甚至跌落水井。所以大多人家都是成年人干这个活,只有山娃是个例外,因为他已十分清楚家道艰难、应该承担起更重的责任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山娃读完小学后,需要走出村子到五里地之外的社办中学读书了。此时,两个哥哥已到生产队出工挣工分了,家里的条件略有好转。但由于人口多(两个妹妹之后又多了个弟弟)、底子薄,生活还是相当艰难:山娃用双腿在家与学校之间穿梭,秋冬换季时,常常就是从单衣直接转换成棉衣,冬季穿双棉鞋、戴顶帽子都很奢侈,艰难时就是一双旧胶鞋把严寒踩在脚下,而且是光脚板,手脚冻僵、握不住笔是常有的事;家里缺粮断顿、“管了不管饱”的状况也偶尔发生,最苦时就是红薯面、薯渣子面过活。正常人家都是寒露之后收获红薯,但山娃家自留地的部分红薯在处暑时节就进入一家人的肚腹了,因为最廉价的薯渣子面也接济不上了。
  
  家庭的贫困、艰难的生活不仅并未击倒山娃,而且更加激发了他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信心和决心:人比山高,脚比路长,没有过不去的坎,也没有踏不平的路。就这样,山娃在学校里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刻苦钻研,数学、语文等文化课成绩都非常好,常受到学校、老师的表扬和奖励。尤其是在作文方面,立意准确、段落清楚、寓意深刻、文字精炼,常被作为范文进行讲评。还有就是思想品德好,在学校组织的历次劳动中吃苦耐劳,不偷懒耍滑,不揽功诿过,肯出力流汗,不计较个人得失,包括在学校布置的割草、拾粪积肥、拾捡残粮等勤工俭学任务中总是率先完成,因此在老师、同学威信较高,历次的“三好学生”评选都不落场,这在当时的学生中并不多见。其实山娃是有弱项的,就是体育成绩不太好,这或许与幼年多病、发育迟缓有直接关系。
  
  放学回到家里,山娃也不闲着,一如既往地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家里干这干那,除拾柴采药、担水浇园等日常活计外,已经尝试着从事更重的体力劳动了。如家里盖房子用的石头,都是山娃和哥哥一起用自己制作的木制独轮车(除不足一尺长的车轴为铁棍外其余均为木质)从山脚采石场一块一块运来的,即使有时身患疾病,也不停歇,表现得很有志气,大有“不蒸馒头争口气”之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山娃于1977年元月初中毕业时,“四人帮”刚被粉碎不久,社会生活中惟出身、惟成分论的政策还在延续。通常出身富农的孩子一般是读完初中就直接参加生产队劳动了,读高中简直是梦想。但到山娃这儿,村里却一反常态,顶着压力宁可不让成分好的孩子读、也要让山娃继续去高中读书。这既与父母忠厚仁义、贫不失志的“好人缘”有关,更是山娃拼搏进取、品学兼优的结果。
  
  

  
  当时国家开始试行社办高中,山娃就读的初级中学开设了第一个高中班。考虑到家庭条件、交通工具问题和学校的积极挽留,山娃选择了在本地继续攻读高中课程。
  
  社办高中如昙花一现,很快成为历史。1978年夏季,高中教育全部归由国办,山娃这个社办高中班除两名同学通过考试转入国办高中学习外,其余同学全部开始复习初中课程,为重读高中或升入中专打基础。此时,整个社会拨乱反正,学校已基本停止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步入正常的教学轨道。在叶剑英元帅一首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诗词的激励下,老师们呕心沥血,同学们刻苦发奋,为弥补十年动乱造成的损失夙夜在公、宵衣旰食,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山娃身处其中自然更加努力,梦想着有一天走出大山既看一看山外的世界,同时为国家、为“四化”贡献自己更多更大的力量。
  
  在奋发求学的同时,山娃帮助家里干活不但未停止,而且承担了更为辛苦、更为重要的任务——出售山货。15岁,条件较好人家的孩子还在母亲怀里撒娇,山娃节假日已经起早贪晚地追集赶场、走街串巷,叫卖起自产的杏、桃、热梨、沙果、绵苹果等各种山货,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其中的艰难与不易、感动与收获只有他自己慢慢咀嚼、消化了,一些小插曲至今还记忆犹新:
  
  一次凌晨三点多就早早的起床了,骑着“二八”加重自行车驮着近百斤的沙果到昌黎某地去卖,途径205国道南一下坡处时,由于雨后道路泥泞突然摔倒,筐里的沙果滚落一地,更严重的是车梁断裂、无法继续前行了。正当山娃急得直哭时,一位好心的大叔出现了。他一边安慰山娃,一边帮助将滚落的沙果收起将货物移到自己的自行车上。随后帮助山娃到附近村庄将山货处理、去铁匠铺将摔断的车梁焊接好,才放心地走了,山娃非常感动。
  
  还有一次,在留守营街上叫卖时,抚宁棉织厂的一辆解放牌大货车不慎把果筐刮倒,司机一边表示歉意,一边说因事急回来再处理。山娃没有难为司机,没有留下任何抵押物就点头同意让他走了。等了约两个多小时后,还不见司机踪影。山娃开始着急:莫非是司机在骗我这个孩子吧?怎么还没来啊!果筐损坏、这么多果品也压烂了,损失这么大,回家怎么向父母交代啊!忐忑不安中那个驾驶员将车开回来了,再次表示歉意并按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了赔偿。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转学初中课程一年之后,全县中考成绩颁布,山娃发挥出色,在全校200多名同学中以307分(总分400分)的成绩名列第一,也是全校唯一超过300分的学生。据学校老师讲,当年全县也只有16人超过了这个分数。
  
  鉴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就业政策及家庭环境,山娃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填报中专学校。这一年,村里开始尝试包产到户,村民收入有所增加,山娃第一次添齐了被褥及衣裤等基本生活必需品。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两个月后,山娃手持河北省某中等专业学校录取通知书向全家报喜,山里熊孩子木山娃的人生前景呈现出一片光明。
  
  ……
  
  结语:我们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苦难会给人带来崇高感,痛苦使人更伟大。
  
  
(2018.03.05)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又见菊花(李志中)
下一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74

作品

2178

互动

2万

积分

创始人

成绩
16381
威望
11303
精华
3
粉丝
109
好友
155
注册时间
2018-1-30
最后登录
2024-3-28
在线时间
8873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3-5 10: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苦难确实能磨炼人。
使人像石缝中的松一样坚韧挺拔。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站长微信
扫一扫即可获得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2

作品

1265

互动

1万

积分

版主

成绩
9251
威望
9476
精华
11
粉丝
60
好友
12
注册时间
2018-2-20
最后登录
2024-3-10
在线时间
10030 小时
性别
真实姓名
宋长万
 楼主| 发表于 2018-3-5 11: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岛 发表于 2018-3-5 10:40
苦难确实能磨炼人。
使人像石缝中的松一样坚韧挺拔。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

谢谢皇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74

作品

2178

互动

2万

积分

创始人

成绩
16381
威望
11303
精华
3
粉丝
109
好友
155
注册时间
2018-1-30
最后登录
2024-3-28
在线时间
8873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3-5 11: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哥。

站长微信
扫一扫即可获得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3-29 06:00 , Processed in 0.421875 second(s), 46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