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102|回复: 0
收起左侧

遥远的梆子声

[复制链接]

5

作品

6

互动

133

积分

一星作者

成绩
74
威望
3
精华
0
粉丝
2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9-9-27
最后登录
2020-12-15
在线时间
29 小时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2-9 20:40: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晴天.KBG桥架61 于 2019-12-9 20:42 编辑

遥远的梆子声
文/卢老娇
岁月的长河在匆匆流淌,循着记忆逆流而上,时不时地在清凉的午后,在繁星点点的夜晚,在荡着涟漪回忆的脑海,撷取那一朵朵记忆的浪花。
平生两个最爱,一是对古韵旗袍情有独钟,二是对家乡戏曲酷爱痴迷。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说起喜欢上河北梆子、评剧的原因,就要回到四十年前那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年月。那个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极其匮乏的年代,我们村有一个戏剧团,团里演员都是村里人,他们大多年龄在三十来岁,五姐是团里最年轻的,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虽然只是村里的剧团,但他们在戏曲方面都有着强烈地爱好,执着地追求和极高的天赋。
剧团的成员白天在田里辛苦地劳作,晚上就去大队部排练,叫倒戏。四十年前的农村已经用上了电灯,但是灯光非常昏暗。乡村的夜,晚霞退尽,整个村一片寂静,那时我十二三岁,每天晚饭后都陪着五姐去倒戏。简陋的大队部,角落里放着几个旧木箱,里面是演员们的戏服和道具。平时排练是不穿戏服的,只有正式登台演出前几天,彩排时才穿上。彩排一般都在腊月里,因为只有过年时,才搭台演戏,乡亲们才能享受贫穷年代最丰盛的文化大餐。也只有这时,生产队的钟声不响了,人们才能放下农活,安心轻松地歇上几天。那个食不裹腹年月,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就盼着过年连唱几天大戏,就像等待一个盛大的宴会似的。
唱戏大都在晚上,戏台搭在大队院里。搭台的消息一传出,整个小村就沸腾了,可见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地渴望和期盼。或许因为这些演员是我们熟悉的人,甚至是我们的家人。于是晚饭都比平时早,大队院儿早早就聚满渴望已久的乡亲们。望着戏台上辉煌耀眼的灯光,打鼓拉弦的一遍一遍地打重,更加急切地盼着开演。
演员终于出场了,他们虽然穿着戏服,脸上涂着油彩,挂着胡须,包着头饰,但是一登台,乡亲们就能认出这个人是谁,那个是谁,然后大家笑着说着,津津有味地品味欣赏着。台上,鼓乐声中演员们非常投入地表演着,他们把自己融入到戏里,把每个角色都表演的出神入化。你看,台上演员们行如流云的舞台步,优美窈窕的身段,俊俏的扮相,锦罗绸缎的戏装,在我们眼里那样的精美华丽。那婉转的唱腔,韵味十足,带着乡土味,流畅自然地演绎着古老的经典。台下乡亲们大饱眼福,如醉如痴,喝彩声、呐喊声不绝于耳。在我们眼里他们就是艺术家,堪比现在的明星,非常专业。散场了,人们意犹未尽,仍陶醉在精彩的表演中。在那粗衣淡饭的岁月,这无疑就是老百姓珍贵的精神食粮和难得的幸福。
每年都是那几出戏来回演,但人们却百看不厌。印象中评剧有《小姑子贤》《挑女婿》《绣鞋记》《秦香莲》。河北梆子有《辕门斩子》《大登殿》,尤其是《小姑子贤》,几乎我这岁数以上的都会唱两句。
演员当中,印象最深的是傻坡嫂。她是一个非常精明强干的女人,饰演老婆婆的专业户,每出戏都有她的角色,她能把各种角色的婆婆表演得淋漓尽致。淑花姐、小对姐、裴小花,几个旦角那时正年轻,身段儿好,唱的好,长得也漂亮。还有标致的林哥林嫂,生活中非常恩爱,俩人在戏中也经常扮演夫妻。五姐和玉各最年轻,她俩演的《秦雪梅吊孝》印象特别深。大年初一要穿一身白,没有白戏服,五姐就穿了一件白色带大襟的人造棉褂子。五姐不识字,就凭着对戏曲超强的天赋和记忆,《绣鞋记》里张春莲那么长的唱段,都能唱的流畅自如。当时剧团里演员很多,我只是对他们印象最深。
没过几年剧团散了,随着流行歌曲摇滚音乐的盛行,经典的戏曲文化渐渐被淡忘,渐行渐远的年代,愈发褪色,隐淡了。如今精神生活丰富多彩,那具有浓浓年味和热闹的氛围,那传统的娱乐却消失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曾渴望充饥的文化大餐,成了稀缺的美好记忆!
那个贫穷的年代 ,条件非常艰苦,特别是寒冷的腊月,就在人们暖屋热炕的睡梦中,剧团的这帮人却一遍一遍反复排练,一字一句的斟酌、切磋戏艺,纠正唱腔和每个动作。有时直到半夜,他们虽然不懂艺术,却在艺术路上求索不止。遗憾的是我们村老一代唱不动了,而年轻人没人接班,这种传统的文化瑰宝没有传承。但那些精彩的表演,舞台场景,戏曲的唱段历历在目,演员的名字铭记于心,我们不能忘记为父老乡亲的精神渴求,奉献了青春和汗水的老一辈人。他们和他们的艺术不能被遗忘,因为他们曾温暖了那段贫寒的岁月。
时代的快车载着我们滚滚向前,经济和精神生活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繁华盛世的今天,多么希望我们重拾老辈人留下的艺术瑰宝,把他们的技艺和精神继续传承,让这传统的文化,世世代代流传下去,重现那一抹油彩,让艺术的精华和魅力永放光芒!

晴天,原名卢老娇。河北廊坊文安人,现居住于西安市。廊坊作家协会会员,文安散文学会会员,文安古洼文学会会员。爱好文字,喜欢唐诗宋词。在《河北日报》《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廊坊都市报》《西安阳光报》《陕西传媒网》及多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若干。
a3e96789628de272ab348a1bd5039f3c.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18 21:32 , Processed in 2.468750 second(s), 25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