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619|回复: 0
收起左侧

又是一年麦黄时

[复制链接]

158

作品

158

互动

4933

积分

铁笔作家

成绩
1613
威望
16109
精华
0
粉丝
9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9-4-23
最后登录
2019-6-21
在线时间
157 小时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5-17 12:08: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是一年麦黄时
               文/刘晓勇(文安)

        一连几天三十几度的高温,再加上空气湿度低,人在室外,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觉得不舒服,我知道,这是大名鼎鼎的“干热风"如期而至了。为了应对,农人们忙着给小麦浇着"麦黄”水,排排源自地下管道的喷灌龙头,向四周的田野上不断喷洒出晶莹的"及时雨”,细密的水汽在阳光下不时地凝出一道道彩虹,仿佛在为丰收吟唱着壮丽的序曲。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由此看来,至少在唐朝时,南风便对小麦“情有独钟”了。每年“芒种"前后,伴着布谷鸟的声声啼鸣,簇簇麦苗低下了它那饱满的头颅,植株颜色也从葱绿渐变为金黄。阳光下,阵阵暖风吹过,大块的田地,像大海般涌起一片片金色波涛,蔚为壮观。
        三十多年前,每到“三夏”农忙时节,各级学校是都会放上为期两周"麦假"的,由于我读书的学校离家有五六十里的距离,这便让我有机会体验出农时的细小差异,学校这边的麦子可以收割了,回到家中,还需等上两三天才能收割。"芒种三天见麦茬”的农谚,在我们家乡,通常是要稍后几天的。
        老乡们常用一句“你家过麦熟呢?!"来形容一个人的繁忙。可见麦收的重要性。收麦子,就是要龙口“夺”粮,掌握好时机最为重要,收早了籽粒不够饱满,收晚了就会“炸芒儿“,都会影响到收成。重要的是要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丰收与灾年,通常是只隔着几日的阴雨,甚至是几分钟的暴雨冰雹。与时间赛跑,同风雨竞速,一个"夺"字,道尽个中滋味。
        那时刚刚分田到户,农机少得可怜,从割麦、运麦、铡麦、脱粒、扬场到晾晒,几乎全凭人力,而最为费力的,要数割麦子,其中的劳累与幸福,没有经历过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
        天刚蒙蒙亮,便可见到漫洼的男女老少,不能割麦子的就干些捆个子、拾麦穗儿、送烟水的活计,大家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地劳作着。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些技巧的,割麦子也不例外,一个合格的庄稼把式,只要弯下腰去,左腿弓,右腿绷,左手拢麦,右手挥镰,从容不迫且有条不紊,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渐渐地,一个个的麦个子,便会均匀地排在畦间。用不了多大功夫,便会甩掉那些手忙脚乱不得其法者,很长一段距离。
       阵阵清新而悠远的麦香,和着淡淡泥土的芬芳,弥漫开去,缓缓地融于滴滴的汗水之中,洋溢在一张张笑脸之上。继而,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阳光照在人们精心打磨得锃亮的镰刀上,闪着金属的光芒,万缕朝霞映照在人们的心底,宣示着又一个丰收的年景。
      我第一次持镰割麦子(以前麦熟时只是干些打杂的活),是我上高二的那年,较比一些同龄人,已经晚了好几年了。那次是给姐姐家帮工。一到姐家,七八个帮工的亲友已经到齐了,这时我听到:“这回终于有就伴儿的了!"原来,姐夫的表弟也前去帮工了,他和我同龄,也在上中学,这言外之意,是我可以和他作伴做队伍的“尾巴”了。听了此话,有些好强的我嘴上没说什么,可心里却暗自较劲儿,有些不以为然。
       来到麦田,现场学会了"打腰儿”、"捆个儿"后,我便把心思瞄上了姐夫那比我小两个月的弟弟,他五大三粗,很早辍学,年纪虽小,却已是种田的一把好手。开镰后,他便一马当先地割在了最前方,随着镰刀地挥动,唰、唰的声音欢快而有力,双臂和双腿有序地配合,他竟然还学会了许多壮年人都不会的“挎把”手法,两把下来,一个麦个子便在他熟练的手法下形成,很有些老“庄稼把式”的风范。我在其身后,咬牙跟随,我没什么经验技巧,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要停,不要直腰,一定要跟上!就这样,我一直紧随着他,时间不长,我俩便把其他人甩下一大截。其实,我知道我和他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他是那样悠然从容,而我只是凭着一股狠劲咬牙坚持,靠的是动作频率,汗水满面都顾不得擦一下,口渴了也舍不得停下喝口水,腰,更是不敢直起,我怕自己腰一直,便没有勇气再猫下去了!
        其间也有人劝我们歇一歇,可我始终都没敢停下,就这样,将近四百米的地头,当我们割完一个来回时,遥望其它人中最快的,还没有割到另一端的地头。
       我把镰刀一放,躺在地头的草地上,已顾不得去"接”人了。奇怪的是,伴着浑身的酸痛,心里却充满了说不出的舒服,骄阳下,合上双眼,伴着温热的风,我甚至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如果说躺在什么地方最舒服,我想没有一个地方能比得上一场劳作后的地头儿了,那感觉要远远胜于家中的“席梦思”!只是,一觉醒来,张开双手,几个大大的水泡便赫然在目,涨痛得已不能合拢,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传说中的"涨把”的感觉,浑身被麦芒刺出的点点红点,由于汗水的浸泡,也越发得奇痒难忍。当体力透支的我慢慢地起身后,抬眼望去,其余的人们,也快割到地头了……
        如今的麦收,已今非昔比,大量合作社的涌现,使得粮食大都是规模种植,现在的农人,已逐步脱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离他们也渐行渐远了,他们更像是在经营着一家企业,从整地、播种、灌溉、喷药、到收获运输,一系列流程绝大多数都会由大型机械甚至无人机来操作,而大多数粮食收获下来就直接会由买粮的商人拉走。而今的麦熟时节,亦如平常静好的时日,"五月人倍忙”早已成为明日黄花,再也见不到那种男女老少齐上阵的热火朝天的场面了。
       时光飞逝,社会快速发展着,细细想来,自己也有二十多年不理农事了。我已和很多人一样,成了一个不事农事的“农民”了。我想,割麦子,这种“累,并快乐着!”的体验,也许再也不会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0 08:39 , Processed in 2.156250 second(s), 24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