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篇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七、被误解的异姓王朝

(风林全集第五辑、第17~21卷) by 陈验安

2019-4-24 19:04

  在南宋时期,陈氏家族的一支南迁到交址,形成“即墨乡”,后来接受交址女皇的禅让,建立陈国。大约在这时,北方大漠崛起过蒙古帝国。蒙军灭亡吐蕃国和大理国后,绕过南宋攻打交址陈国,陈国在黄老古社人物的协助下击退了蒙古铁骑及其随从军,然而,黄老古社没能帮南宋抵挡住蒙元入侵。尽管孤立无援、偏安一隅,南宋也阻挡如日中天的蒙古帝国近半个世纪才沦陷,数以万计的军民跟着末代宋帝跳海殉国。

  蒙古帝国极盛也是疆域最大时的实权帝王即蒙哥汗,带领着大军对位于今天重庆的一座孤城久攻不下,只因为南宋军民顽强抵抗,蒙哥汗也被汉人的箭给射死。蒙哥汗一死,其弟兀旭儿停止西征而东返夺权,蒙古各个汗国也都独立了,覆盖亚欧大部分地区的蒙古帝国解体。可以说,南宋结束了蒙古帝国,这个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连日不落帝国也未能超越的大帝国。灭亡南宋后,蒙元军队继续南侵,陈国经过两次抵抗战争,终于遏制住蒙元扩张。在东瀛,古社人物和徐福王室的后裔也击退蒙元军队,这个岛国堪称上古华夏文明的活化石。

  有人大谈元朝和清朝这两个非汉人当皇帝的王朝如何野蛮邪恶倒退,又大谈汉姓明朝如何伟光正,恐怕这是因为大汉族主义观念或缺乏了解却跟风的错误认知而影响了理性判断。早在汉人从异族统治恢复江山的时候,大臣们上奏说元朝皇帝如何残暴无道,朱元璋则不高兴地说:“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朱元璋高度称颂元朝及其皇帝,即使对蒙元王朝覆灭也很委婉地解释说:“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难怪,在北伐至元大都时,朱元璋下令要“元之宗戚,咸俾保全”。对于蒙元被俘的贵族们(其中肯定有些贪腐者),明太祖不但给予优越待遇,还不吝赐封爵,对于败退沙漠的蒙元残余势力也不穷追猛打。

  朱元璋对成吉思汗及其孙忽必烈评价非常之高,说了大量歌功颂德的话,例如称赞道:“昔中国大宋皇帝主天下三百一十余年,后其子孙不能敬天爱民,故天生太祖皇帝,起于漠北,凡达达、回回、诸番君长尽平之,太祖之孙以仁德著称,为世祖皇帝,混一天下,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百年之间,其恩德孰不思慕,号令孰不畏惧,是时四方无虞,民康物阜。”“惟神昔自朔土,来主中国,治安之盛,生豢之繁,功被人民者矣。”“元自世祖混一天下,宽恤爱人,亦可谓有仁心矣。”朱元璋在《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民人檄》对华北汉族用天命观宣告:“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由此可见,朱元璋认为元太祖成吉思汗满怀仁德受命于天而元世祖忽必烈正气伟岸,并认为蒙古灭亡宋朝是理所当然,甚至还似乎把蒙古奉为正朔的时间提前到灭亡金国和南宋之前,而那时蒙古不属于神州,成吉思汗及其同胞纯粹是外国战争狂和异族侵略者。两宋不是灭亡于本国民众叛乱,宋朝自始至终都不曾有李自成、张献忠那样的特大型农民起义,但为宋朝而殉节的各阶层汉人特别多,堪称神州诸王朝之最。

  朱元璋高度评价忽必烈还好,大力歌颂成吉思汗和大幅贬低南宋,甚至要将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而不是当时宋朝作为正统,这要么是不懂历史,要么是别有用心。成吉思汗于1227年在蒙古灭金国和西夏之前死掉,从未真正统治过汉人地域,也不懂汉语文化,这个战争狂魔和残暴帝王称不上神州皇帝。他的后继者很大程度上沿袭他的野蛮和邪恶,在亚欧众国犯下无数暴行,攻陷华北和四川后杀害的人口至少也超过千万,而整个亚欧大陆因为蒙古在13世纪前期到中期侵略扩张而死亡的总人口不低于一亿。这里存在一个惯性问题,直到忽必烈上台后才从根本上扭转。将唐太宗、宋太祖同成吉思汗并列于神州历史,这实在不恰当。

  忽必烈是外国人成吉思汗的亲孙子,大家不能因为爷爷罪恶滔天而归罪于孙子,也不能因为痛恨爷爷而讨厌孙子和否定其孙子建立的王朝。忽必烈在1251年受到其长兄即蒙哥汗任命,总管漠南和华北的政务,一上台就任用大批汉人为官,采用汉制,推行汉法,设立专门机构促进农业生产,并“好儒学、喜衣冠、崇礼让”。从1260年起设立福利制度,常态性地救济贫弱群体,而在赈灾方面借鉴李悝变法时的平籴法,由官府在丰年时收购粮食待到荒年免费发给饥民。

  总体来看,从忽必烈这一代起的蒙古人没有破坏华夏文明制度,反而是进行发扬光大。不久,按照神州古籍的优雅文辞确定帝王年号以纪念,并于1271年将国号定为“元”,这标志着蒙元在1271年至1276年间同南宋并列为正统王朝,就像隋朝在581年建立直到589年统一神州期间同南陈并列为正统王朝。当然,也可将隋朝从589年起、将元朝从1276年或1279年起才视为正统。不管怎样,宋朝一天未正式灭亡,一天都还是华夏正朔,况且汉族主流直到最后都只认可赵宋而不认可蒙元。在1276年攻进南宋首都后,蒙元没有大开杀戒,而是礼待官民人等,让行政系统和社会照常运转,对反抗之臣例如文天祥和陈文龙则耐心招抚。

  作为起源于草原沙漠而缺乏历史文化底蕴的异族统治者,蒙古人对华夏经过两千年发展完善的那套复杂细密的官僚系统和统治技术并不擅长,金国和清朝的女真族倒学得很到位。当然,入主中原的蒙古统治者并不像历史上许多蛮族只会破坏不会重建,细小的方面虽抓不了,大的方面却能把握好。元朝一方面行使大政方针和政府基本职能,确保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另一方面没有那么纷繁复杂的官僚主义、驭人权术和封建礼教,总的来说很像黄老学派主张的清静无为、垂拱而治。与此相应,在以农民为主体的封建社会像宋朝那样鼓励市场经济工商业自由发展,元朝单靠盐铁专卖就满足80%的财政收入,其他商业税又占了10%到15%,农民阶层的税负特别轻。

  在文化教育方面,蒙元基本上不推行思想专制和文化高压政策;没有逼迫汉人学习蒙古语言,反而广泛采用汉语,例如发布用汉文写的诏书和外交文书;推动蒙古族和其他民族学习汉文化,其中将汉文典籍翻译成蒙古文给不懂汉语的蒙古人学习。突厥人迺贤、回族人丁鹤年、色目人余阙、蒙古人萨都剌和维吾尔人贯云石等,还成为神州古典诗歌的杰出作者。由于行政系统精简,能吸纳的士人不多,而赋税和徭役都很轻,农业税大概是后来明朝的六分之一,汉族知识阶层就很清闲,时人称“元不戍边,赋税轻而衣食足,衣食足而歌咏作”。由各族人共同创造的元朝文化,是神州文明发展史的重要一段。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等元朝作家在自由宽松环境下,创作了由散曲和杂剧组成的元曲,上承唐诗宋词,下启明清小说。

  蒙古统治者还打通欧亚大陆桥、废除各国关卡和维持交通安全,也延续了宋朝的港口建设和进出口政策,神州产品在国际上持续热销。在近百年时间里维持了以汉族巨大生产力为基础、由闪族商人做国际运营、用黄金家族的金银财宝进行资本扩张的世界贸易体系,元朝是整个体系的中心,成就了海陆丝绸之路辉煌的巅峰,全球化格局已初见端倪。(观看《罗辑思维》第148期《忽必烈的二次创业》)再说国际地位、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元朝达到神州版图最大,治下民族数量最多,而且充当覆盖亚欧大部分地区的大蒙古邦联的盟主,众多国家都派使臣来神州朝贡;闪族人、波斯人和西洋人等来到神州经商和传播文化,不少外国人或少数民族人在汉地当官,元朝达到神州古代史中对外交流和文化多样性的巅峰。

  蒙元统治层具有大国眼光和睿智政策,懂得如何维持辽阔疆域的多民族大一统,例如设立行省制,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大片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攻克包括今天缅甸北部的大理国后将云南彻底变为神州省份;攻克吐蕃各部,并向其高层推广喇叭教,使之便于中原王朝的统治,首次并永久地将古羌高原纳入神州版图。世界上那么多国族都有人被吸引到神州来,西洋商人和闪族旅行家看到元朝一片安定繁华的景象并记录下来,其中《马可波罗游记》和《伊本·白图泰游记》报导得相当详细。古代商人和旅行家往往就爱在别人面前讲自己在海外的广阔见识,马可波罗即使没去过神州起码也是听到去过神州的其他商人或旅行家的报道。

  如果蒙元真的像某些“皇汉主义者”和“明粉”说的是个暗无天日的野蛮时代,那么海外人士和本土汉人写下的资料应是普遍咒骂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有些古社人物或有古社背景的人物,逐渐认同蒙元为正统的中原王朝,其中张养浩去元廷推动科举以缓和某些社会矛盾,张三丰始终认为自己是元朝人。当然,黄金家族不是汉人,大量外国人和异族人在神州的朝廷和地方当官,元朝也不太注重官本位下的科举制。这么个王朝非汉姓、外向型、多元性,在从骨子里习惯华夏正统、官本位和封闭内向性的汉民族中是严重错位的,这种不是“超稳定结构”的体制不是汉人至爱,也就经不起变局。

  在1330年代,作为经济中心的江浙地区发生两次特大水灾,接着到1340年代,人口稠密而相对不够富裕的中原地区出现了几次黄河决口。长江与黄河都几乎在同时连续发怒,再加上与西洋旧大陆黑死病同时的大瘟疫盛行,大批人口包括朱元璋的家人即死于这场大瘟疫。白莲教运动迅速发展,汉人纷纷响应。到1351年发生崩塌式效应,多股汉姓势力打着传统正统或神佛迷信的旗号,在不同地方同年起义,元朝很快被掏空。

  在1350年代,刘福通率领红巾军在黄河流域最前线和元军直接对垒,经过七年苦战而消灭元军主力,将蒙古在中原的统治几乎全部摧毁了,随后派三路大军乘胜追击,东路和西路分别攻占了齐鲁和关中。北路大军则直接开赴元廷所盘踞的河北,一直打到蒙古人的老巢并焚毁其上都,随后转战东北,还突入朝鲜半岛消灭大量的蒙古高丽联军,一度拿下开城和平壤,这是隋朝大业皇帝都未尝做到的壮举。所以,元朝是多股起义军共同推翻的,不能因为朱元璋是最后胜利者就将主要功劳或最大功劳都归给他。只因蒙古人是战斗民族,更有察罕帖木儿(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父亲)这样的战神在救火,红巾军未能彻底推翻元廷。

  明玉珍本为红巾军西路大将,后来光复巴蜀,以及滇黔广大区域,并保境安民,恢复生产,颇多政绩。张士诚起义军在反元战争低潮时大败元军,挽救了整个危险局势。在刘福通的帮助下,郭子兴起义军也击溃了一些元军,但不幸身亡,朱元璋接收其部后南下到元朝兵力薄弱而经济富庶的长江下游发展势力。这时红巾军正在整个北方与元廷进行生死较量,其中杀死了察罕帖木儿这位起顶梁柱作用的蒙古战神,保护着长江流域广大汉人,也为所谓的反元力量提供了地理屏障和壮大空间。就像《明朝那些事儿》说的,北面的刘福通帮助朱元璋挡住了元朝军队的进攻,元朝统治者打不着朱元璋。到1360年代,蒙元政权加速崩溃,且族人不团结,内耗严重,早就是一副空架子,还赖在汉地不走是因为,朱元璋、陈友谅(谢姓血统)和张士诚这几股汉姓势力忙着相互攻伐,无暇北上。朱元璋胜利后,只用几个月就赶跑了在华北苟延残喘的蒙元势力。蒙古人退出汉地,明军就没那么顺利了,打的时间长,付出的代价不小,这才收复东北,而漠北始终牢牢掌控在蒙元手中。虽然比不了北路红巾军创造的奇迹,但其主帅蓝玉(常遇春妻弟)表现算是不错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元朝许多文明前卫的国策和那个海陆世界贸易体系给终结了,倒是将元朝的某些邪恶野蛮的东西给继承下来。例如,朱元璋认为“元以宽失天下”,普遍采用的廷杖惩罚定为制度,并经常命令锦衣卫对大臣施刑,许多大臣活活被打死在朝堂上。众大臣们看到这个血腥过程,可谓笼在一片白色恐怖氛围中,朱元璋正是有意制造这种恐怖。在“明初四大案”之一案中,蓝玉为统一大业贡献巨大,后来被明太祖以所谓的谋反罪用“剥皮实草”的酷刑给治死,这残忍事还“传示各地”,牵连甚广,单被治死的人多达一万五千。

  朱元璋以胜利者的姿态极力摸黑他的对手,即使对手做得与自己差不多甚至还好一些也要把对手定义为“贼寇”,宣称“自己胜利皆顺天道得民心,对手失败皆因逆天道失民心”这种模式化的迂腐的话。神州民众也更多的是只看成败结果,从小被施与程朱理学教育的明清文人则致力于宣传这种“君心民意一体化”,出了大批写八股文的好手。张士诚生在大海之滨做过盐商,有着自由开放的思想,不像闭塞而封建的小农思想很牢固的朱元璋那样成为胜利者后即极端强化专制、大搞特务统治、滥用酷刑、推广八股文、闭关锁国和拒绝海洋时代。

  许多国人以为朱元璋是结束蒙古民族压迫和元朝野蛮统治的第一英雄,但他为成吉思汗歌功颂德,极力尊崇蒙古元朝,而不留情地贬抑汉姓宋朝,还把与南宋并存而还未按周易言辞确立国号“元”时的蒙古政权奉为正统,为什么会这么奇怪呢?其中一大原因是,白莲教(或明教)的象征性人物韩山童、韩林儿父子自称是宋徽宗的后裔,当战友韩山童死后,刘福通扶持小明王韩林儿在中原建立“大宋”政权,不单止利用宗教迷信,还借助广大汉人对宋朝存留的忠诚民心,尽管宋朝被灭了好几十年。当大宋、张士诚两大武装与蒙元主力进行生死较量时朱元璋不去支援,还曾派人牵牛担酒向蒙元将领谢罪,并归还所缴获的马匹给元军。后来,不单止蒙元发生内讧,汉姓起义军之间也相互斗争,刘福通被杀,韩林儿逼不得已前去朱元璋那里。名正言顺来讲,明王韩林儿为君,朱元璋为臣,但第二年朱元璋称王。不久,代表大宋的韩林儿离奇死亡,比秦末的楚义帝之死还离奇。这样就好理解朱元璋的宣布:“昔中国大宋皇帝主天下三百一十余年,后其子孙不能敬天爱民。”“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作者福利:录制音频,上架喜马拉雅。请加天马文学网管理员微信w609778830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成绩]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章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