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3139|回复: 3
收起左侧

[其他] 古典诗歌漫谈

[复制链接]

77

作品

166

互动

3411

积分

版主

成绩
3017
威望
710
精华
8
粉丝
5
好友
3
注册时间
2018-2-27
最后登录
2022-7-24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10-17 09: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文学是人生的反映,但东西方却不尽相同,中国的文学是人世的,西方文学是社会的。人世的是社会的升华,社会的只是有。要知道无,知道有,才是人世的文学。换句话说,大自然是有无相生,知有知无才是它的常态。我们不论写小说、散文,还是古典诗词,都是为了反映生活而进行的艺术创作。如果只是为了艺术而艺术,为了文学而文学,也许可以创作出精致的作品,但气象和力量却显得薄弱。
  大自然有五项法则,第一法则是:大自然有意志与息,这两者又是合二为一的。我们说,人世也是有意志与息的。有意志是有向上的自觉,所以我们说,万物的生长皆是善的,物有息就有灵性,人也是一样的。西方社会不能对应,而说世界末日,志气全无,气就短了。第二法则是:阴与阳。人世是礼乐风景。用中国话说,就是礼尚异而乐尚同,说的就是阴阳变化,异是个性,同是统一。西方社会不能对应阴阳法则,所以不知道同异之理,而在我们国家,由于文化的割裂,也出现了一些情况,现在大多数古典诗词都是多样而重复,雷同而不统一,成不了风景。第三是有限时空与无限时空统一法则。你看,中国文明就是能以有理数表现无理数,凭栏处可以是无限江山,萋萋伤离,可以贻千年之思,为什么呢?因为永生就在人生。第四是因果性与非因果性统一法则。人生是因果报应的,但不刨除有天幸在,所以才喜气。西方呢?只提倡合理主义,只讲目的论,而不知道还有明天。挑战只是向着可知的,而不是向着未知的。第五是循环法则。人世是符合天道的,用中国人的话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但是西方呢?他们用数学去求证,求证半天也不得一个圆。现在的环境污染,你说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产物,看看历史就明白了。中国的第一首诗歌是虞舜的:
  卿云灿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说的多好。后来李白、苏轼的诗文里都是这样的人世。
  中国的艺术作品,都是人世的反映,总是体现着作者的生命与精神,从古人创作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那种将生命精神注入其中的具体表现。一个诗人,特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应有圣佛般的信念,也就是不度众生誓不成佛的精神,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的:“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我们说,因为有限的生命涵盖着无限的风景,这就是人世!前一段时期,马国华先生讲了大爆炸理论,大意说未爆炸前,是混沌一片,爆炸后生出多彩的世界,很对。我们说未爆炸前什么也没有,就是无,甚至连宇宙的尘埃都没有。然而却有着息,用文学语言说它就是灵性。但这个息又不是物质,所以不能说是有。无就是息,人世的风景就生在这个息里。中国的器物,如青铜器、汉陶器、宋瓷器,任何民族都比不上它,那是因为中国人在制造它的时候,用的方圆与直线曲线,都有个无限,所以一盆一碗都是这个存在的表现,都是自然之姿态。这样看来,中国文明是人世的真山真水,器物也是真的,人也是真的。中国人是己离了动物身,人身是如来身。
  由此我们说,人无自己不能生活,这没有错。但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甚至不为人类去写作,那是不行的。
  人在恋爱的时候最有诗味,从《诗经》、《离骚》到西方的《圣经?雅歌》、希腊的古诗,直到现在,我们对恋爱这个行为还在赞美和歌颂。为什么呢?因为恋爱不是自私的,自私的人没有恋爱,有的只是兽性的冲动。怎么这样说呢?因为恋爱时都有为了对方牺牲自己的准备。自私的人不是这样的,谁死都行,只要我不死就好。唐明皇在政治上、文学上是天才,但在恋爱上却不行,否则他不可能牺牲贵妃而独生,读读《长恨歌》我们就清楚了。恋爱是牺牲自己为了别人,恋爱是给予而不是取得,是义务而不是权利。旧时的婚姻单凭媒妁,结果远比现在男女自己选的好,因为旧时的姑娘都是花,虽分等级,总也是花,男子也都生于人世的礼教,有差别也不会太大。如日本的和服,灵感来自于中国,是悟到了一个无字,裁制得虚实之妙,所以谁穿了都可以合适,人与人之间也可以有这种亲和。《大学》的一句“在亲民”,人与人的亲情才是保证男女的和合的,现代社会的男女是个霸占的存在,找结婚的对象像定制适合自己的西装,穿穿又不合适了。
  恋爱如此,人生也是如此。要准备为别人牺牲自己,这才是伟大的诗人。
  诗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不是用来教训人的,只是在感动人,在此意义上说,一切文学创作都是“心的探讨”。这里我们可以借用佛家语“即心即物”,也就是说,自己分析、探讨自己心的时候,这个“心”便成为“物”,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对象”。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活的,就不可能知道别人是怎样活的。
  这和诗人“自我中心”的活动方式有关。自我中心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吸纳的,一个是放射的。吸纳的也是静的,放射的又是动的。一个人的诗有时是吸纳的,有时是放射的。王维五律《秋夜独坐》是吸纳的: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诗是向内的,杜甫没有这种感觉。王维另一首《观猎》像杜甫,是向外的。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写得非常好,壮美极了。我们说,天晴日丽打猎没劲,游山玩水倒好。鹰马弓箭,有风才爽。这首诗“横”的像杜甫,但杜甫的音节不像王维这么调和,杜甫有时很生硬。杜甫写的了这么“横”,但没这么调和;别人能写的调和,写不了这么“横”。这是我们应该格外注意的。
  诗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但范围要开阔,要扩大。第一要多接触社会,与人相处,与物的相融,对做人作文都有帮助。另一方面是对大自然的欣赏。我们都能做到,我想说的是,欣赏不只限于心旷神怡,兴高采烈,还要在悲哀愁苦中仍能欣赏大自然。大自然是美丽的,愁苦悲哀是痛苦的。二者是冲突的,又是调和的。能将二者调和的才是诗人。
  2
  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无论古今,诗人大多是软弱无能u的。因为在人生三段式的问句中,也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中,诗人只能回答前两个问题。最后一个怎么办,是哲人的责任,而要回答怎么办,非说理不可,此最破坏诗的美感。
  人生如归云,空行杂徐疾。薄暮俱到山,各不见踪迹。
  这是一首宋人写的诗,近似于哲人在说理,已不像诗了。而更可怕的是,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我们所要的不是:什么、为什么;而是怎么办。我怎么办才能一夜暴富,我怎么办才能尽快升职,甚至我怎么办能够马上写好古典诗词。
  说到这里,是不是很悲哀呀。因为诗本身无法回答怎么办,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看所有的事情没有绝对的,诗歌不只是忧伤的产物,还有一种流动的情绪在。这种情绪在找不到怎么办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愤慨和烦懑,这种忧患的意识,它直达天地之心,宇宙之眼,所以我们说,只有强者才感到烦懑,而弱者才感到颓丧。中国向来是朝廷与民间皆生在人世的风景里,其间也有荣华富贵,与忧患贫苦,但都像京剧与昆曲里的,富,富得有贵气,穷,穷得有志气,即便是忧患也有喜气与运气。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杜甫曾经受到曹操的影响,从很多诗篇里可以看出。“老骥伏枥”不过是壮心未已而已,而杜甫的“思战斗”、“哀鸣”却只是“迥立向苍苍”罢了。这样看来曹操似乎是有办法的: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诗写的很好,很大气,他是真有办法解决这个“怎么办”的问题。
  陶渊明也是有办法的。他是平凡中的伟大,比如“种豆南山下”一首,学做人就应该如此,有一分心,专一分心,有一分力,尽一分力。
  以上我们说了三个人,总括一下:
  曹操,英雄中的诗人。
  杜甫,诗人中的英雄。
  陶渊明,诗人中的哲人。
  此三人的诗,当以此眼光来读,方可受用。但我们要明白,英雄的办法是特殊的,不可学;哲人所想的办法是所有人都可以实行的办法,谁都会,但却不易办到。将“怎么办”写入诗,还成为诗的,只有陶渊明一人而已。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不论派别、时代、体裁,只要写的诗还算是诗,其诗心必为寂寞心。就如同鲁迅先生最会说笑话,而说的时候脸上却可以刮下霜来。我们说,抱有一颗寂寞心的人,并不是对世事冷淡的人,也不是写不出富有热情作品的人。《水浒传》、《红楼梦》都是作者晚年的作品,《红楼梦》是曹雪芹晚年极穷时写的。那是热闹过后到了冷淡时,热烈过去时到了冷静后,怀着一颗寂寞心写出来的。
  寂寞心是对现实不满而发出的情绪,然而对现实不满并不就是牢骚。改良自己的生活,想要向上向前发展,同样也是对现实的不满。诗人是寂寞的,哲人也是寂寞的;诗人情真,哲人理真。二者皆出于寂寞,结果是真。诗人是欣赏寂寞,哲人是处理寂寞;诗人无法,哲人有法;诗人放纵,哲人约束。在中国古代,诗人与哲人势同水火,但大哲人也是诗人,大诗人也是哲人,此种情况又不得不查。
  3
  读古诗起码要有三种功夫:体认、体会、体验。
  体认,是感觉上的事情,这是第一步功夫。第二步为体会,“会”是以心去会。第三步要体验,必须亲自体验,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体认是识,体会是学,体验是行。所谓学问、道理、生活,都得用此三种功夫才能完成。其实这三者实际上就是一个。
  佛经说:“如亲眼见佛。”又说:“必须亲见始得。”可见很重视这个“见”字。据史料记载,舜很崇拜尧,崇拜到什么程度呢?卧则见尧于墙,食则见尧于羹。此“见”比对面见更真实,更切实。想之极,不见之见,是为真见,是心眼之见,肉眼之见不真切。
  读诗必须用心眼见。读杜甫的《对雪》: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即便是在夏日读来,也能感觉到有雪飘来,方是真懂此诗之人。好的诗都如伤风病,极易于传染。如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值此一句,现在还活着。我们现在读来还受其传染,即使是春夏读它,还能感觉到秋之悲凉。这就是诗的魔力,能感动人,然而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宋玉把要说的话说了,他的责任尽了,写的人成功了,但读者却不能忘了自己。读“悲哉”一句,如果我们忘了自己,在宋玉是成功了,而我们却是失败了。我们读古人的诗,体会古人的诗,与之混融是“会”,会心之会。与古人混合而并存,也就是水乳交融。如果读了不受感动,是作者的失败,但读了太受感动,没有了自己也不行。
  矛盾——调和,虚伪——真实,无常——不灭,丑恶——美丽。不要以为虚伪外另有真实,矛盾外另有调和。所谓矛盾即是调和,丑恶即是美丽,虚伪即是真实,无常即是不灭。一而二,二而一。试想我们如何调和美丽、真实、不灭?现实告诉我们,调和美丽、真实、不灭,就在矛盾、丑恶、虚伪、无常中。鲁迅先生在读《幸福》时说:“这一篇,写雪地上沦落的妓女和色情狂的仆人,几乎美丑泯绝,如看罗丹的雕刻”。这是什么呢?这是最大的调和,最大的美丽,最真实的真实,永久的不灭。
  说到这里,便引出雅俗问题。中国人把雅俗分得太清楚,也就太可怜。这样做不但诗容易走入歧途,人也容易走入歧途。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此诗以浅近写悲哀,后两句好,表现的沉痛。只要诗法不要活法是不行的,只要琴棋书画,不要柴米油盐,那得不是人才行。我们说有风无土是不可能的。
  雅也好,俗也好,没有必要分得那样清楚,要分清楚的是诗的韵味。孟浩然的: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你说它有什么意思吗?没有。但写的很美,有味道,有韵味。
  再看杜甫的《哀江头》:
  少陵野老吞声哭
  “吞声哭”,写落泪,很有诗味。你换了“放声哭”就不行,既难看又难听。
  春日潜行曲江曲
  散文句式,没劲。
  江头宫殿锁千门
  渐有起色,有气象,但诗味不足。
  细柳新蒲为谁绿
  好了,写伤感,言中之物,物外之言皆备。费了半天劲挤出这一句,下面又完了。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
  没有可取之处。最后一句:
  江水江花岂终极
  这句真好,是挤出来的。水日日长流,花年年开放,人死不能复生。言中之物,物外之言。
  4
  我们谈谈“格物”。《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是至的意思;格物,就是穷极事物之理。写古典诗词也要穷极事物之理,说话才能通,思想不通,比字句不通更要不得。杜甫诗:
  种竹交加翠,栽桃烂熳红。
  这两句真有格物在。“翠竹”、“桃红”没有人不知道,格物是什么呢?是穷极事物之理,这里的“理”,是纹理、条理、道理。“交加”、“烂漫”,就是格物,“交加”是“翠”的理,“烂漫”是“红”的理。这种向外延展的东西,是必须注意的。只有向外的“格物”,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向内的。《文心雕龙.物色》:“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此物色之动,是生发之意,如草之绿,花之红,树木发芽,诗人所以写,不仅写花写草,“心亦摇焉”。若仅有“格物”,不能活动,那是不行的,心灵要活动起来。诗要有心有物,心到物边是“格物”,但还要做到物上心来,也就是即心即物,即物即心,心物一如,此是诗前的功夫,但不可不做,如此方能够写诗。
  心(内、精神),物(外,物质)。平常心与物总是不合。所谓不满意,皆由内心与外物不调和造成的。大诗人最痛苦的是内心与外物不调和,在这种情形下出来的是真正的力。外国诗人好写这种力,而中国诗人好写“心物一如”之作,不是力,是趣。一是生之力,一是生之趣,然此与生之色彩不是三个,而是一个。生之力与生之趣也是二而一的,无力便无趣,唯在心物如一时多生趣,心物矛盾时则生力。我们说:风与水搏,海水壁立,如银墙一样,是矛盾,是力,但也是趣。由苦而得到的是力,由乐而得到的是趣,然而在苦中用力最大,所得趣也最深。坐等、坐享都不好,真正的乐是由苦中奋斗而来的。
  中国文字可表现出两种风致:一个是飘逸,一个是锤炼。
  飘逸这个词不好讲,形象点说,就好像鱼游水中。说鱼在水中游不用力不行,用力又不得自然,鱼在水中游无非就是自得和飘逸。《九歌》里有一句写的真好:“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真是纵横上下。写大自然,飘逸很容易;写人生却有点难,内容与形式几乎无法调和。但其间也有好的作品,如《离骚》: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猛一看,似乎思想与形式相抵触。此种思想似乎应该用有力的句子,而屈原却用飘逸,表现得成功,险中又险,却显示出奇能。如画竹应成“个”字,忌成“井”字,而有大画家专画“井”字而美,此乃大天才。飘逸不仅重在修辞,对于意境也很重要。飘逸的笔调适合写幻想的意境,屈原的《九歌》多为幻想。汉朝人多模仿《骚》之作品,但汉人太笨,以笨人模仿《骚》当然不成,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幻想的天才。飘逸多半在天生、天资,后天之学为力甚少。用飘逸的笔调需天生就有幻想的天才才行。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能写诗了,不是的。即使没有飘逸幻想的天才,也可以成为诗人,就是要锤炼。《文心雕龙》说:“锤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坚而难移”,就是不能随便找个字写上就行,应该像铁匠锤铁,而这个锤字又容易将词句锤死,故又应该注意“结响凝而不滞”。中国诗歌只有杜甫可当此二句。杜甫: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垂”、“阔”二字,真是用力才能得到,“垂”字若用“明”字则糟,“阔”从“垂”字来。“月涌大江流”虽不如上句,但衬得住。又如“一心成大功”写马之伟大;“天地为之久低昂”写舞者之动人,七字句的后三字,真是千锤百炼得来的,有“结响”则有力。
  陆机《文赋》讲:“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这是讲锤炼的手段,上文《文心雕龙》句,是讲锤炼的结果。“殿”是最后的,“最”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优劣,“去留”如推敲。黄庭坚的诗如老吏断狱,严酷寡恩。不是说断的不对,而是过于严酷。也就是缺少人情味,其诗仅表现技巧,而内容浅薄。如: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下棋诗)
  创作诗的时候,需对世间任何事情都要留意,蜩甲即是蝉蜕的皮。蝉之蜕化,必须抓住树木,不然不易蜕化,又必须弓腰。人下棋时如蜩甲一样。黄庭坚此诗是写的下棋,锤字虽好,却无“结响”,所以不成。而《诗》:“杨柳依依”,不是锤炼出来的,“依依”是当时的口语,但千载之后仍然生机勃勃,就是因为有人情味。
  中国字原缺少弹力,一锤炼更少弹性。白居易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二句有锤炼,也有弹力,很好。后人自作聪明,把这十四个字缩为五个字,“一身当三千”,怎么看怎么别扭,此即锤炼之病,太死,此句是借“后宫”两字才能成立,此病即使置内容不论,文字也缺少弹力。
  写诗的人,到了老年多无弹力,过于锤炼。但锤炼功夫又不可不用。《楚辞》常用“兮”、“也”等语辞,如: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这一段不是《楚辞》里的警句,意思也平常,而如此说来特别沉痛。若去其语辞,则没有诗味。这就是语辞足以增加弹性的例证。
  锤炼的结果是坚实。飘逸好像是云,锤炼就是山。云变化无常,山则不可动摇,安如泰山,稳如磐石。飘逸是软的,但其中有力。所以《离骚》才高不可及,就像文坛的彗星,倏然来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飘逸并非不够坚实,坚实也不是没有弹性,这是值得注意的。
  锤炼很适合于对客观事物的描写,作诗有时应该利用此点来生发。杜甫《北征》诗,写乱后回家,对此茫茫,心中该当如何呢?而杜甫是诗人,未忘掉客观,故能够注意路上的景物。不然归心似箭,岂能还有心情欣赏路中的景色?杜甫是连山上的小果木都瞧得见: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客观写法是不能没有的,凡作诗遇到头绪多,复杂变化的,须要用锤炼。所以作长篇必须有健句和警句做支撑,尤其是叙事的作品,更要注意。
  字的锤炼有两种好处:一为有力坚实,如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二为圆润,如孟浩然的:“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我们说,人的性情不同,表现感情的姿态也不一样。姿态:一、飘逸,二、坚实,三、氤氲。
  氤氲二字写出来就很神秘,从“气”的字,大多都很神秘。
  氤氲是介乎飘逸与坚实之间的,有飘逸的姿态却尚却灵动,有锤炼之功夫而不甚坚实。锤炼是清楚,氤氲与朦胧相似。假如我们说,飘逸是云,锤炼是山,那么氤氲就是气。锤炼与氤氲虽有区别,但氤氲出自锤炼。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此十个字,我们可从中参悟锤炼与氤氲的关系。“微”、“淡”、“疏”、“滴”等字,皆锤炼之功夫。“河汉”都是水旁,“梧桐”都是木旁。水旁之字,一看字如见水之波浪翻动,“淡”、“滴”声音也相近。作诗主要抓住形、音、义。“微云”二句是锤炼而无痕迹,这可谓,从苦行苦修而得大自在。
  5
  谈谈王国维先生的优美与壮美。前者纯为美,后者则为力。但有的时候此两者又可合二为一。如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即在雄伟中有秀雅,壮美中有优美。
  再看李白的两首诗,可以证明雄伟与秀雅这两种美。
  《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塞下曲六首》之一: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前一首,“山花”两句真好,真是秀雅。而为什么说“山花”不说“宫花”?太富贵不好,太酸也不好。愈是富贵之家名门小姐,愈穿得朴素,愈显得华美。“生金屋”、“在紫微”,而“插山花”,好。又因“山花”多是纤细的,女性之美便在纤细,以山花之纤细,可见其品性,更突出其高贵淡雅。“宝髻”是富贵气,乃矛盾的调和。“石竹绣罗衣”,何以不绣牡丹?也是取其淡雅纤细,当然这也是唐朝的风气。即使宫中绣牡丹,太白也绝不会写“牡丹绣罗衣”。唐人爱牡丹,不绣牡丹而绣石竹,是因为由于女人感觉纤细,以为牡丹未免粗俗。再看“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真美,真好。有人说,这是用巫山神女的典故,我看也未必如此。想那歌舞之美,只有“彩云”可以比拟,人间断无此物可比。太白写此诗时也没有什么深的思想感情,只是用这些字句将其美的感觉表示出来,只是美的追求。
  写美女写成这样好像还容易,太白写《塞下曲》也用这种方法写,就真的不易了。在沙场战场上还写出美的作品,此太白之所以为太白也。杜甫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真狠,太白“鸣鞭出渭桥”多么自然,“弯弓辞汉月”多么美,“插羽破天骄”真自在。“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十个字,合起来便是天地清朗。
  《宫中》一首可算是完全优美,《塞下》一首则雄伟中有秀雅,秀雅中有雄伟,此才是文学中的完全境界。
  结合着优美与壮美,我想谈谈雄浑。雄浑是二十四诗品里的第一品。
  什么是雄浑呢?从字面的意思来说,就是雄伟浑厚。我们现在说的是古典诗歌,在古典诗歌里,它是一种精神气象,也是一种艺术风格。
  雄浑作为诗学范畴,在唐宋时已经广为使用,陆游《江村》诗:“书希简古终难近,诗慕雄浑苦未成”,以雄浑为诗的最高境界。把雄浑作为诗的境界,这和我们中国的哲学有关。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道家的浑然与天地同体的精神气质,佛教的“独坐大雄峰”等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影子。
  雄浑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说,内容决定形式,换句话说,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中国人讲“体”、“用”关系,“体”主内,“用”主外,古人说,内用黄老,外用儒术。黄老哲学讲“无”,“无中生有”的“无”,是人世的;儒家讲“我”,是“中庸”之“我”,也是人世的,二者有差别,也有重叠。治世如此,写诗也不例外。不要以为雄浑只是阳刚,这样对“雄浑”的“浑”字不公平。“浑”字,不仅有浑厚之意,还有浑沌之意,也就是老子讲的“虚无”,在老子的哲学里,它是“道”的代名词。在古典诗歌里,“虚无”,是原始状态客观自在的素材;“浑厚”,是从素材中提炼出来的具体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必须是具体的、丰满的、厚实的、浑成的、真实可信的,而不是单薄的、平面的、虚幻的、概念化的。
  要想理解以上的问题,必须加大自身的修养才行。修养无非两种,一是读书,一是生活。但一定要弄明白,读书是为了生活,生活却不是为了读书。中国哲学长期以来有对知识反思的传统,从老子的“绝学无忧”,到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再到禅宗的“不立文字”等等,都是这种思想的表现。不是反对知识,而是思考知识对人的生命存在的遮蔽。因为我们只有在“浑然”的,也就是非知识的状态中,才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不是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不是去分解世界,欣赏世界,消费世界,而是要融入世界。
  在唐代,尤其是盛唐,具有雄浑风格的作品很多,我们仅以杜甫的《登岳阳楼》为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五律,写得气象雄浑,短短四十字中,家国之忧,身世之慨,雄阔之景,沉厚之情,如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因而呈现出一种雄阔浑厚的风格特色。
  6
  现在我们看看唐初和盛唐时的诗歌。
  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此诗在写的时候,有点心无着落。“徙倚欲何依”,“欲何依”三字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也就是我们说的寂寞心。真正寂寞外表虽无聊,但内心却是忙迫的。此诗便在此情绪中写的。“树树”两句,“牧童”两句,“相顾”两句,虽生机旺盛,但诗却是凄凉的。平常人写凄凉多用暗淡颜色,不用鲜明颜色。但这首诗却例外,用了亮色,真好。“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内外一致,写景物即写其心,寂寞、悲哀、凄凉,跳动的心。“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是生的色彩。这两句是说“事”的,既然说“事”,自然就有生,有人。“牧童驱犊返”,多么自在;“猎马带禽归”,多么英俊。
  沈佺期《古意》: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开篇即说“卢家少妇”,堂曰“郁金”,梁曰“玳瑁”,真乃豪门之家。“海燕双栖”是良辰美景。一首愁苦之诗,看他开端竟如此富丽。前三句言闺中,第四句说的是塞外,始入本意,正写愁苦,而音节如此朗畅,气象如此阔大。五、六两句,“白狼河”、“丹凤城”,属对之工整不必说了,要注意的是看他一句塞外,一句闺中,开合之妙,真与三、四两句相同,而所谓气象与音节,有过之而无不及。学诗之人应于此处着眼,不可轻轻放过。这四句中,“寒砧”对“征戍”,“音书”对“秋夜”,不工,但是气象好。七、八两句是结,不是很奇特,一首诗哪有处处都好的,我们不必求全责备。
  陈简斋诗: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也有开合,很美,但不如沈佺期《古意》开合之大。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不往高处看,不往深处想,觉得自己了不得,一到高处便自觉渺小。读此诗让我们将一切是非善恶全放下。此首诗,风雷俱出,是唐诗,更是初唐诗,只有初唐诗才有这样的气象。
  三首诗,王绩写景,沈佺期抒情,陈子昂说理,但这三首诗又有相同之处。做学问须能于“同中见异”,“异中见同”。三篇的相同处就在于初唐的一种作风,初唐作风之一就是“动”,它是针对六朝梁陈的“静”的;初唐的另一个作风就是气象开阔。这大概是由于,第一因其身经离乱,心多感慨;第二则是朝气,初唐经南北朝后大一统,真正的太平,人有朝气,也就是蓬勃之气。
  我们说要了解唐诗,准确的说要了解盛唐的诗,就得参照王维和杜甫。什么时候把二人的异同参悟透了,中国的旧诗就懂得过半了。
  佛有三十二相,凡心凡眼是看不出来的,王维也有三十二相,这是说他的诗本身。王维不用力,杜甫却不行,非用力不可,王维就是用力,你也未必能看得出来,杜甫即使不用力,写出的诗也很艰难。杜甫前面说了很多,这里主要谈王维。
  东坡评王维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然而诗中有画,而绝非画可以表现,因为仍是诗,而不是画;画中有诗,而绝非诗可能写,仍是画,而不是诗。王维诗: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这是王维了不起的地方,二句所画的,绝非画可以表现。日、潮能画,其落、其来如潮你如何画呢?所以说,画中诗也是一样的,仍是画而不是诗。
  王维是诗人、画家,且深于佛理。深于佛理则不许感情冲动,也无朝气之蓬勃,其作风乃是静穆。在描写上多为客观的手法。王维、孟浩然等写田园是写实的、客观的。孟浩然的: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写的很好,但说田园只是田园,场圃只是场圃。而陶渊明写“种豆南山”一事,象征整个人生所有的事。而王维却不是的,王维是写实的,陶渊明是象征的。王维是狭隘的,陶渊明是普遍的。
  王维受禅家影响太深,自《终南别业》一首可以看出。放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颇相似,单看放翁此句很好,但少妙处,显得笨重了些。王维两句是调和,随遇而安,自然而然,生活与大自然合二为一。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这样的妙。采菊偶然见南山,自然而然,无所用心。王维偶然行到水穷处,也不是悲哀,坐看云起时,也并非是快乐。天下值得欣赏的事情很多,而常常忽略过去,不必拍手大笑,只要自己心中觉得很享受,很舒服就好。令人大笑的事情只是刺激。慈母爱子相处,不觉喜欢,但却真是欢喜。然后知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多大的欢喜,而不是哈哈大笑。“行到水穷处”二句也是这个样子。“山重水复”十四个字太用力,心中不平和。诗教温柔敦厚,便是教人平和。
  我们说,王维诗以五古最能表现其高,并非王维善于五古,那是因为五言古诗宜于表现王维的境界,而七言却宜于杜甫、放翁一派。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7
  现在我们谈谈气、格、韵。中国人写诗讲究气、格、韵,凡是一首诗,至少要于三者中占一样。
  气:我们说太白才气纵横,这是气。但这种气必须是真实的,不虚矫,不浮夸,因为不是铁,你无论如何也炼不出钢来。
  格:就是在字句上下功夫,也就是“锤炼”。杜甫“晚节渐于诗律细”,必胸有锤炉始能锤炼。
  韵:玄妙不可言传,弦外余韵,先天不成,后天也不成,因为它是无心的,必须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神韵必发自内,不可自外粉饰,应如修行正果,不可有一点勉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中国人最讲诗品、诗格。中国人好讲品格。
  西方的人说:我们需要更脏的手,我们需要更干净的心。更脏的手,什么事情都能做。中国人讲品格是白手,可是白得什么事情都不做,以为这就是品格,这是不对的。如果身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你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而现在的人只管手,手很干净,心都脏了、烂了。我们说品格,要说心的品格,不是手是否干净。
  古代诗人有五种:
  一、出世。获得自由。
  二、入世。强有力,奋斗,挑战。屈原《离骚》有奋斗精神,而为伤感色彩所掩蔽。杜甫奋斗中也有感伤的气氛。反常必贵,物以稀为贵。在寂寞中得大自在,在困苦中得奋斗力是反常,所以可贵。但反常却不可为邪,要归于正,也就是我们说的正能量。
  三、蜕化。它不像出世一样一丝不挂,也不是入世的挑战和奋斗,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种境界是欢喜还是苦恼?这是充满了人情味的,但并非常人所能到,是将出世入世打成一片的境界。
  四、寂寞。这里又分成两种情况:一是纯粹的寂寞;另一种是能欣赏寂寞的,如: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将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五、悲伤。五种诗人中,前四种都有点勉强做作,后一种最有人情味。寂寞中感到孤独悲哀,而此种也是最不振作,最没出息的。孤独之极,是强有力还是悲哀呢?古诗中表现的大多是后者。
  佛家语说:“去昏散病,绝断常坑。”去“昏”方能有聪明,去“散”方能集中。下一句,与“断”相对的是“长”,这个“长”与句中的“常”不同,是长久之意。道心、诗心是一个,都不能“断”,一“断”就完了。要长,要久,要恒,那便是“非断”。“断常”之“常”,说的是世俗的情感。世俗的情感是传统的,未必就真实,如果自己没有真知灼见,人云亦云,那是不行的。自己运用自己的思想,便是“非常”。
  故学道之人要“去昏散病,绝断常坑。”陶渊明对这八个字是做到了。但佛家如此是为了成佛,而陶渊明如此并不是想成佛,而是想做人。其实要做一个像样的、不含糊的人,必须如此。
  诗的成分:觉、情、思。
  诗中最要紧的是情,我说的是直觉直感的情,没有半点委曲相的情。一切皆有情,无情便没有诗。河无水叫作干河、枯河,已经不是河了。有水始可行船润物,然而一旦泛滥不可控,则不但不能行船润物,甚至可以翻船害物。诗中之情也像河中之水一样,是我们应该格外注意的。
  思,思想,不是构成古典诗歌的唯一要素,而是要素之一。思想是生活经验的反响,生活经验是向内的,反响是向外的。诗的思想不是格言,格言是凝固的,是化石,不是诗。思想要经过感情的渗透、过滤,故思想中皆要有感情色彩,否则只是化石的格言而已。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思想,是经过感情渗透的,所以好。陈后山“时方随日化,身已要人扶”,这是思想,但不可为诗的内容,因为没有经过感情的渗透,是凝固的化石。
  所以我们说,诗要以情为主,以觉、思为辅,所有的诗都要经过感情的渗透和过滤,否则,虽格律形式是诗,而不能承认为诗。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努力将兔耳山麓打造成抚宁特色旅游区
下一篇:把酒问清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作品

2968

互动

1万

积分

版主

成绩
10085
威望
10356
精华
11
粉丝
86
好友
14
注册时间
2018-2-13
最后登录
2024-4-24
在线时间
4245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10-17 20: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姐夫精彩讲课稿!听讲座,没有特殊情况我一般都会参加。但非常遗憾,上次您讲课那天我有事未能参加。期待下次能现场听您生动的讲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作品

166

互动

3411

积分

版主

成绩
3017
威望
710
精华
8
粉丝
5
好友
3
注册时间
2018-2-27
最后登录
2022-7-24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8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殷凤君 发表于 2018-10-17 20:36
赏读姐夫精彩讲课稿!听讲座,没有特殊情况我一般都会参加。但非常遗憾,上次您讲课那天我有事未能参加。期 ...

我只是随意讲的,准备并不充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作品

443

互动

4701

积分

版主

成绩
3359
威望
3046
精华
14
粉丝
29
好友
13
注册时间
2018-3-6
最后登录
2023-5-1
在线时间
557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11-13 09: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遗憾,
没有亲临现场,
去听大哥讲课。
只能在这认真学习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5 02:34 , Processed in 0.421875 second(s), 45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