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邑传》

纪实文学 | 查永利

序 四十五年倏然而逝。日月如驰,庐墓之情颇浓烈。吾邑县志,每展览是编, ...

默认分卷 卷一 十劫轻拭辛酸泪 竹林倩影多婆娑 卷二 峭壁寒梅月普照 杯罄星疏三春柳 卷三 聚景赏花日移影 绮罗珠翠心纯真 卷四 乱酒梨花墨数点 醉书红锦字三行 卷五 雨稠凄凄滴圆荷 波寒烟翠雨早晴 卷六 弦静瑟瑟伤残景 星河悬影浴华京 卷七 日明涵影愁空山 清溪鲜碧蒻盈盈 卷八 春倩夏爽缕缕情 秋雅冬艳年华换 卷九 景慕四方风飘逸 楚水万里满目新 卷十 紫烟胜景傍天柱 落日斜晖盈皖江 卷十一 音凝惠风洒满山 千嶂万壑青如黛 卷十二 桃芬荷清桂馥沁 野萍棘蓼樟香翠 卷十三 谨信亲仁月浮华 琳琅缤纷浩若海 卷十四 晴空朗月西山暮 行云流水香满路 卷十五 朗月草衰树斑驳 清风花落水踟蹰 卷十六 化蛹成蝶多禅意 小埠低冈白鹭飞 卷十七 墨淡琴疏春怨秋 残妆新红倦为劳 卷十八 熹微晨光花放蕊 紫云浓影乐融融 卷十九 繁花绽放露娇艳 漫犹可信史变迁 卷二十 徳善酸辛遍山川 日月星晨换新颜 卷二十一 石门秋泛兴未阑 千年古刹隔寒烟 卷二十二 白豚传奇亘古今 黄梅仙曲天下扬 卷二十三 石镜涵空悬古月 观音踏水泛莲花 卷二十四 无量禅寺传天籁 海螺望春摇钱树 卷二十五 丽光诗魂犹催句 岁月山秀伴红尘 卷二十六 艇子平明蹴浪迟 武陵峰壑望迷离 卷二十七 潜岳绵亘落平冈 独秀山川如卓笔 卷二十八 霍岳迢峣秋荡空 蜿蜒会见蟠苍龙 卷二十九 堤沙画桥娇莺啼 白云丛林白鹭飞 卷三十 千寻岸迴村烟聚 万顷樯帆镜里游 卷三十一 瀼溪环曲静偃秋 竹簟绵软赠京城 卷三十二 泛杯香遂桃花运 拂钓浓看碧树齐 卷三十三 讲筵启沃状元郎 大雄晴雪群峰翠 卷三十四 江汉辨时连雨阔,星晨立处不风摇 卷三十五 皖乡梨园佳子弟 天下无石不成班 卷三十六 石牌糕尊为贡品 皖河水一波万年 卷三十七 天工开凿鸦鹊湖 造福众生耀史册 卷三十八 清白流风繁华尽 学足三余犹伴亭 卷三十九 月夜水光上篱落 万桥露华湛榛莽 卷四十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卷四十一 安庆府米襟江淮 石桥万年控鄂赣 卷四十二 彩泽梦幻千禧桥 红色圣地独秀园 卷四十三 金巩结义造石塔 八角亭上云如血 卷四十四 水光淡渺人形河 塔岭山影明涵晖 卷四十五 浴儿城中降天子 古遗之最孙家城 卷四十六 马王庙前显灵耀 奇趣异俗银项圈 卷四十七 柳编笆斗称一绝 黎山蚩尤成枫香 卷四十八 敝屣富贵养鹿蚕 安庆留学第一人 卷四十九 瓦窰虽破避风雨 绩麻沤泞苦也甜 卷五十 三祝九如五世昌 北华佗与南新安 卷五十一 小吏孔雀东南飞 灵昭皖水广王庙 卷五十二 乾隆牡丹誉百里 巴魂米粑遍天下 卷五十三 龙池古庵巧合璧 忠愍武科始状元 卷五十四 龙池香尖如新蚕 丹青容隐梵象森 卷五十五 远看大寨山村变 近学龙泉战水山 卷五十六 金山寺禅之正宗 古泉冲太子被冤 卷五十七 鸽子杀妻无历目 主人杀牛信流言 卷五十八 水禽之乡多栝蒌 端阳重渡乃遗俗 卷五十九 安庆粮仓多硕果 女贞子入肾补精 卷六十 负霜葱翠贞女慕 振柯凌风为人赏 卷六十一 物阜民丰雷公埠 钟灵毓秀郝漱玉 卷六十二 雷公电母收妖孽 金鸡豹峰望麻塘 卷六十三 古皖文化汇清流 同马大堤四季歌 卷六十四 豪迈壮观古航道 霸王别姬珠联璧 卷六十五 传奇杂剧张阳山 身踞石坐阮大铖 卷六十六 晚清例赠修织郎 皖北行署认英烈 卷六十七 冶峰青霭汉遗址 仙学巨子释道藏 卷六十八 神仙难找龙难寻 金鸡玉犬道教名 卷六十九 四灵山水邓石如 两弹元勋邓稼先 卷七十 升仙故迹源浦寺 唐代楼阁圆觉塔 卷七十一 龙山晓黛翡翠园 杏村春色车津溪 卷七十二 赤岗君山花芳艳 护国都督老龙王 卷七十三 百子晴岚吼天狮 海门夕照控全楚 卷七十四 镇西塔岭古战壕 文化重镇古皖口 卷七十五 渔棉之乡海口洲 雁汊鱼灯大渡口 卷七十六 千年古刹永宁寺 诣今嗜古承太学 卷七十七 水道交错似巨网 披红挂彩西江舟 卷七十八 开斋圣纪古尔邦 江水光耀如泄银 卷七十九 渌水后营陈独秀 查氏仙胎女丈夫 卷八十 苍古秀润雕板画 四姐思凡张四墩 卷八十一 曾国藩驻军杨套 毛泽东畅游长江 卷八十二 陆游入蜀过雁汊 贞妇迁居清节洲 卷八十三 池州千载诗人地 九华东南第一山 卷八十四 七街三村载千秋 村酒村花两共幽 卷八十五 余阙元帅驻安庆 建设兵团围垦荒 卷八十六 英雄称号伊斯兰 曹操墩头大练兵 卷八十七 皇帝恩赐御苑红 顺安酥糖名远扬 卷八十八 商周冶铜丰收门 泡桐之乡著《桐谱》 卷八十九 抵天柱而枕龙眠 牵大江而引枞川 卷九十 桐城八景水墨画 中国对数第一人 卷九十一 皖国奇峰山奇云 古都秀木含秀气 卷九十二 万涧明珠古戏楼 舒席南洋获头奖 卷九十三 南李一门五进士 仙山十里两状元 卷九十四 仙山万古犹长春 佛殿千年固永镇 卷九十五 水乡泽国览江流 隋文帝旌为义乡 卷九十六 香茗丛生蓓蕾芽 不敢越雷池一步 卷九十七 东西南北皆水汇 山浮水面水浮山 卷九十八 涧水雾霭石屋寺 母贤子孝惜阴亭 卷九十九 松兹侯国盆养鲤 海门天柱小孤山 卷一百 通天神女林默娘 南国古寨小长城 卷一百零一 岳西翠兰结仙缘 二祖道场司空山 卷一百零二 自在于云泉之岭 逍遥乎山水之间 卷一百零三 曲水青山绕宜城 草树云烟映晴晖 卷一百零四 宜城九头十三坡 安庆为安徽之源

首页 长篇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卷十九 繁花绽放露娇艳 漫犹可信史变迁

《怀邑传》 by 查永利

2018-4-22 20:32

端卧在素榻上,我看窗外繁花绽放,朵朵凝露而娇艳。它们在我顾盼后,也似乎更生添了柔媚的姿态,光致而玲珑。我也只是匆匆的过客,想不到窗外沿途的风景,如此的华丽馨香,或素淡如锦。日出,我看街衢人群波涌。日落,我等浮散了繁华之后,才有涩涩的酸楚之情。

  走在林林密密里,我默默无声。在苍凉的山口,我看见了孤独的废墟。它献出了昔日积累的馨芳,也就是历尽了最难堪的酸怆。无论狂风暴雨,光风霁月;辛酸都会多于安逸,泪水多于笑窝。山川跌宕起伏,让我的思虑更加深刻而回味无穷。

  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安徽西南。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东晋立县,取“安抚平宁”之意,曰:“怀宁”。至今,近一千六百年历史风云。

  怀邑位于皖西南交通要塞,东临安庆,南枕长江,境内独秀山与大龙山遥相竞奇。早在七十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东晋义熙年间(公元四零五至四一八年),晋安帝复位,取安抚平宁意,立县曰“怀”。南宋景定元年(一二六零年)怀宁县城随安庆府迁至宜城(今安庆市),府县同城。清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零年),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移至安庆府,省、府、县同城而治,史称首府首县。一九五零年,县城迁至石牌镇。二零零二年一月,由石牌镇迁至高河镇。 怀宁人杰地灵,俊才辈出,四海闻名。东汉长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小吏港(今小市镇),至今仍保存着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墓等遗迹。怀宁素称戏曲之乡,是被誉为京剧之父的徽剧和全国地方剧种之首的黄梅戏的发祥地。历史上名伶辈出,有梨园佳弟子,无石(石牌)不成班之誉。      

怀邑简史。夏、商、周,属扬州之域。春秋属皖、桐二国之地。战国为楚、吴属地。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县境属九江郡皖县地。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二零二年),废衡山王国置淮南王国,属淮南王国;文帝十六年(公元前一六四年),分淮南王国置衡山王国,属衡山王国;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又废衡山王国为庐江郡,属庐江郡,隶扬州;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一零六年),设枞阳郡,后为庐江郡,皖、枞两县分领;王莽新朝时,归属如故。东汉沿前制,为扬州刺使部庐江郡之舒、皖县地。建武初年,皖县复为侯国,后复为县;元和二年(八五年),改属六安国;章和二年(八八年),复属庐江郡。三国仍为庐江郡。舒、皖二县地为魏、吴兵争之地,建安十九年(二一四年)前属魏,后属吴。西晋复汉制,属庐江郡舒、皖及龙舒县地;永嘉乱后,皖县废。东晋安帝义熙年间(四零五至四一八年),刘裕平桓玄之乱后,分庐江郡置晋熙郡及怀宁县于皖县故地,属晋熙郡。南北朝宋武帝割扬州大江以西为豫州,晋熙郡怀宁县属之;南齐沿宋制,怀宁县属豫州晋熙郡;其后分属梁之晋州、北齐之江州及陈之熙州。隋初废郡置州,改晋熙郡为熙州,怀宁县属熙州;大业三年(六零七年),废州为郡,属同安郡。唐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改同安郡为舒州;五年(六二二年),分怀宁县为皖城、梅城、皖阳、安乐四县,属舒州;七年(六二四年),仍恢复为怀宁县;九年(六二六年)后,州郡屡经变更,先后于天宝元年(七四二年)改舒州为同安郡;至德二年(七五七年)改同安郡为盛唐郡;乾元元年(七五八年)改盛唐郡为舒州,怀宁县亦随改属之,隶归淮南道。五代十国,仍为舒州,先属十国吴,后属十国南唐及后周。北宋前期仍属舒州同安郡;至道三年(九九七年)后,属淮南路;熙宁五年(一零七二年)后,属淮南西路;政和五年(一一一五年),置德庆军,属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一一四七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年),升安庆军为安庆府,怀宁县均属之,仍隶淮南西路。元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年),改安庆府为安庆路总管府,隶蕲黄宣慰司;二十三年(一二八六年),置宣慰司,直属江南省;至治三年(一三二三年),始析西部清朝、玉照二乡分置潜山县,至此,今怀宁县境大体己定。明初改安庆路为宁江府;洪武六年(一三七三年),改宁江府为安庆府,怀宁县先后属之。清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年),属江南省安庆府;十八年(一六六一年),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庆府;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零年),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移治安庆府,怀宁属安庆府。  

  漫犹可信的历史变迁;却有温雅的儿女佳话,或是流血成渠的戮杀。怀宁胸腑酸苦成千万,凄凉遍山川。它在江河波涛天涯,而血印凉月尘沙。它消失的辉煌和崛起的企望,苍老而博大。它在壮丽的阳光中,湛蓝的天幕下,艰苦地跋涉着。它用眷恋的苍穹,火辣辣的山冈,诲人而不倦。它给了人类短暂的生命,和无涯如烟的思绪。

  哭泣着向上攀登怀宁的历史,留给我的也只是孤独弥漫,和楚歌的悲壮。我把蕴含的心意和太久的眷恋,坦诚在了冰棱的岁月里。我感谢苍凉漫长,犹如远古的琥珀。我看见了风吹翻卷的摇曳,和柔弱欲滴。可是,我那不惜粗暴地察言观色,又不堪一击。我看见了轻微的寒风,引起无边的落木萧萧下。五彩斑斓的世界,我或泰然自若,或骇之入骨。我常常明月照清泪,或在薄田中苦熬,真让人辛酸。

  我的思索与抉择,温润恒远而酸楚。我粗糙的天性,会在长久消磨中褪色。我的笑容,也会风卷残云般的逝去。但是,我准备了时间,殷勤地演示在沧桑的旅途。我在懵懵懂懂中,疲倦地走过,许许多多的年月。等到我再回首,往事已只是薄薄的烟尘。我年轻的歌谣,破碎的秘密,在忧愁酸楚中都已经风干了。那里有稍纵即逝的精致,美妙的融合,而这些也被巨浪迅速的吞噬了。

豆荚嫩绿。芭蕉叶被雨淋湿了。日新月异的竹笋,嘴尖皮厚,随心所欲地膨胀着。最好的年华,或者苦难的岁月,都需要清醒与冷静。我把怨天尤人,和虚荣愚昧,都倾泻于旅程里。生命没有指标,我不需要过度地烦恼,无论是眉色飞舞地迷乱,还是便利的荣耀。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总是显得那么诱惑而狂躁。我苦苦寻找,又沉思袅袅。我在无数焦渴的黎明,或是失眠的月夜里,盼望着柔情陶冶,或是枯木逢春而郁郁葱葱。

  直面惨淡的人生,我也要让拥抱热烈如火,情话柔情似水。我步履维艰,但是绝不迂腐。我无畏山高路远,只求水光潋滟晴方好。我在生活浪漫而奢华的故事里,波澜不惊,神采奕奕,而极少流露,悲哀酸楚。

  江镇有美丽的秋浦渔村,皖河落日圆。这些美景我却无法欣赏。只因海螺的雾霾,早已遮蔽了我的双眼,让人虚怀若谷。我在犄角旮旯里,孤陋寡闻。我对晓天烟霞,也只能置若罔闻。我有新枝的惆怅和黯淡的悲伤,而它们依稀都映成了一束寒光。我的思绪却狂放在山溪,在银河,在人间天上。

   夕阳会倾斜时光。生灵野鸽,也散落在包谷地里。原野苍翠,四周静悄。牧牛在淡淡的欣赏这些景色,或者漠然地摇着头。山溪紫烟,倒影浸在了湖心。纵横交错的峡谷,在不断地考验着无畏的勇者。松林也渐渐地幽冷,隔岸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修远的山谷清风,早已吹散了香草落叶。

  拔萃华丽或是彷徨的过往,最终都会成为记忆的倒影图画。河流会迷失,绿原会凋落。激情再次的澎湃,也已遥遥无期。只有沉默游荡的黄昏,在沉沦中又妄自菲薄起来。蝉翼玄微,藤萝缠络。我满掬的诗思里,却有了无尽的乡愁。我认为是寒酸的几缕霞光,冷艳了苍穹。我欲用泪水去濯净,行舟的历程,让失落的梦,再一闪娉婷。

  我总是摇摇荡荡而至停顿,在无奈的酸痛和刮风暴雨之后。我依然不能遮蔽自己的疲倦,虽然歌声仍然从灯光中溢出。日炙雨淋,变得粗糙的脸,我既熟悉又陌生。

  田塍,路旁,土墙。还有古朴风貌的碾坊。青藤疏林,大树覆阴,山弯弯而溪水流。凉凉风,淙淙水里,横溪渡人。据说他们:不论晴雨,必守船头。有人过渡,他便略弯着腰,两手援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无论降霜落雪,还是清明谷雨。只是在风雨中,年年月月如是。我又触目青山绿水,眼净清明。我若顺溪下,便经过略浑浊的圩渠,绕经中塘,过汪家栏。眼前常年作碧翠颜色的,便是三鸦寺湖了。

我萎悴无聊时,会漫无涯涘地默想。我用粗茶淡饭,过着简陋而不拮据的日子。我只是臃肿的贫民,谈不上有生活的勇气。我在回旋中,会不置可否,只好静等平湖日落。彩霞片片成灰烬,我只在酸酸楚楚,愁闷混沌中。上侯庄,黄家祠堂,一路往北。山头渐低渐小,树木转增密蒙。这里安静和平;气象格局,小而俊美。这里风俗淳朴,人心淳厚。屋外有溪涧,寒林远山。山水人情,虽不很瑰丽浪漫;但是静乱调和,倒也十分的婉美。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

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作者福利:录制音频,上架喜马拉雅。请加天马文学网管理员微信w609778830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成绩]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章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