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邑传》

纪实文学 | 查永利

序 四十五年倏然而逝。日月如驰,庐墓之情颇浓烈。吾邑县志,每展览是编, ...

默认分卷 卷一 十劫轻拭辛酸泪 竹林倩影多婆娑 卷二 峭壁寒梅月普照 杯罄星疏三春柳 卷三 聚景赏花日移影 绮罗珠翠心纯真 卷四 乱酒梨花墨数点 醉书红锦字三行 卷五 雨稠凄凄滴圆荷 波寒烟翠雨早晴 卷六 弦静瑟瑟伤残景 星河悬影浴华京 卷七 日明涵影愁空山 清溪鲜碧蒻盈盈 卷八 春倩夏爽缕缕情 秋雅冬艳年华换 卷九 景慕四方风飘逸 楚水万里满目新 卷十 紫烟胜景傍天柱 落日斜晖盈皖江 卷十一 音凝惠风洒满山 千嶂万壑青如黛 卷十二 桃芬荷清桂馥沁 野萍棘蓼樟香翠 卷十三 谨信亲仁月浮华 琳琅缤纷浩若海 卷十四 晴空朗月西山暮 行云流水香满路 卷十五 朗月草衰树斑驳 清风花落水踟蹰 卷十六 化蛹成蝶多禅意 小埠低冈白鹭飞 卷十七 墨淡琴疏春怨秋 残妆新红倦为劳 卷十八 熹微晨光花放蕊 紫云浓影乐融融 卷十九 繁花绽放露娇艳 漫犹可信史变迁 卷二十 徳善酸辛遍山川 日月星晨换新颜 卷二十一 石门秋泛兴未阑 千年古刹隔寒烟 卷二十二 白豚传奇亘古今 黄梅仙曲天下扬 卷二十三 石镜涵空悬古月 观音踏水泛莲花 卷二十四 无量禅寺传天籁 海螺望春摇钱树 卷二十五 丽光诗魂犹催句 岁月山秀伴红尘 卷二十六 艇子平明蹴浪迟 武陵峰壑望迷离 卷二十七 潜岳绵亘落平冈 独秀山川如卓笔 卷二十八 霍岳迢峣秋荡空 蜿蜒会见蟠苍龙 卷二十九 堤沙画桥娇莺啼 白云丛林白鹭飞 卷三十 千寻岸迴村烟聚 万顷樯帆镜里游 卷三十一 瀼溪环曲静偃秋 竹簟绵软赠京城 卷三十二 泛杯香遂桃花运 拂钓浓看碧树齐 卷三十三 讲筵启沃状元郎 大雄晴雪群峰翠 卷三十四 江汉辨时连雨阔,星晨立处不风摇 卷三十五 皖乡梨园佳子弟 天下无石不成班 卷三十六 石牌糕尊为贡品 皖河水一波万年 卷三十七 天工开凿鸦鹊湖 造福众生耀史册 卷三十八 清白流风繁华尽 学足三余犹伴亭 卷三十九 月夜水光上篱落 万桥露华湛榛莽 卷四十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卷四十一 安庆府米襟江淮 石桥万年控鄂赣 卷四十二 彩泽梦幻千禧桥 红色圣地独秀园 卷四十三 金巩结义造石塔 八角亭上云如血 卷四十四 水光淡渺人形河 塔岭山影明涵晖 卷四十五 浴儿城中降天子 古遗之最孙家城 卷四十六 马王庙前显灵耀 奇趣异俗银项圈 卷四十七 柳编笆斗称一绝 黎山蚩尤成枫香 卷四十八 敝屣富贵养鹿蚕 安庆留学第一人 卷四十九 瓦窰虽破避风雨 绩麻沤泞苦也甜 卷五十 三祝九如五世昌 北华佗与南新安 卷五十一 小吏孔雀东南飞 灵昭皖水广王庙 卷五十二 乾隆牡丹誉百里 巴魂米粑遍天下 卷五十三 龙池古庵巧合璧 忠愍武科始状元 卷五十四 龙池香尖如新蚕 丹青容隐梵象森 卷五十五 远看大寨山村变 近学龙泉战水山 卷五十六 金山寺禅之正宗 古泉冲太子被冤 卷五十七 鸽子杀妻无历目 主人杀牛信流言 卷五十八 水禽之乡多栝蒌 端阳重渡乃遗俗 卷五十九 安庆粮仓多硕果 女贞子入肾补精 卷六十 负霜葱翠贞女慕 振柯凌风为人赏 卷六十一 物阜民丰雷公埠 钟灵毓秀郝漱玉 卷六十二 雷公电母收妖孽 金鸡豹峰望麻塘 卷六十三 古皖文化汇清流 同马大堤四季歌 卷六十四 豪迈壮观古航道 霸王别姬珠联璧 卷六十五 传奇杂剧张阳山 身踞石坐阮大铖 卷六十六 晚清例赠修织郎 皖北行署认英烈 卷六十七 冶峰青霭汉遗址 仙学巨子释道藏 卷六十八 神仙难找龙难寻 金鸡玉犬道教名 卷六十九 四灵山水邓石如 两弹元勋邓稼先 卷七十 升仙故迹源浦寺 唐代楼阁圆觉塔 卷七十一 龙山晓黛翡翠园 杏村春色车津溪 卷七十二 赤岗君山花芳艳 护国都督老龙王 卷七十三 百子晴岚吼天狮 海门夕照控全楚 卷七十四 镇西塔岭古战壕 文化重镇古皖口 卷七十五 渔棉之乡海口洲 雁汊鱼灯大渡口 卷七十六 千年古刹永宁寺 诣今嗜古承太学 卷七十七 水道交错似巨网 披红挂彩西江舟 卷七十八 开斋圣纪古尔邦 江水光耀如泄银 卷七十九 渌水后营陈独秀 查氏仙胎女丈夫 卷八十 苍古秀润雕板画 四姐思凡张四墩 卷八十一 曾国藩驻军杨套 毛泽东畅游长江 卷八十二 陆游入蜀过雁汊 贞妇迁居清节洲 卷八十三 池州千载诗人地 九华东南第一山 卷八十四 七街三村载千秋 村酒村花两共幽 卷八十五 余阙元帅驻安庆 建设兵团围垦荒 卷八十六 英雄称号伊斯兰 曹操墩头大练兵 卷八十七 皇帝恩赐御苑红 顺安酥糖名远扬 卷八十八 商周冶铜丰收门 泡桐之乡著《桐谱》 卷八十九 抵天柱而枕龙眠 牵大江而引枞川 卷九十 桐城八景水墨画 中国对数第一人 卷九十一 皖国奇峰山奇云 古都秀木含秀气 卷九十二 万涧明珠古戏楼 舒席南洋获头奖 卷九十三 南李一门五进士 仙山十里两状元 卷九十四 仙山万古犹长春 佛殿千年固永镇 卷九十五 水乡泽国览江流 隋文帝旌为义乡 卷九十六 香茗丛生蓓蕾芽 不敢越雷池一步 卷九十七 东西南北皆水汇 山浮水面水浮山 卷九十八 涧水雾霭石屋寺 母贤子孝惜阴亭 卷九十九 松兹侯国盆养鲤 海门天柱小孤山 卷一百 通天神女林默娘 南国古寨小长城 卷一百零一 岳西翠兰结仙缘 二祖道场司空山 卷一百零二 自在于云泉之岭 逍遥乎山水之间 卷一百零三 曲水青山绕宜城 草树云烟映晴晖 卷一百零四 宜城九头十三坡 安庆为安徽之源

首页 长篇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卷三十三 讲筵启沃状元郎 大雄晴雪群峰翠

《怀邑传》 by 查永利

2018-4-22 20:05

感到欣慰的是,我能披风戴月地羁旅,在幽独而野意的风土上。我怯怜着一路景色的秀丽与浓厚。我在晦盲浓柔,蓬勃波流中,迷惑惊瞿地,欣赏着美景的初韵。狂波也在稀薄的阳光下,闯破清楚,蓝莹忽现。放浪的风景,也多娇羞而甜美。我更加情深而倾慕地奔走着,既不废涌落的景色,也不甘旅途的寂寞。困倦的舒缓阳光,碰落的灰土老墙,在苍茫中也笑脸依旧。绿浪缓摇中,玫瑰微蓝。渐渐旷远的幽暗松林,呈现出淡紫色的松爽和几分凄惶。抑扬缥缈的钟罄声,却在编织着清纯与悠闲,迷蒙而宁静的故事。流云碧透的天空,在默默地独享着远古的神话。这里有疏爽的彩流,渐渐疏散的涟漪,在秋月平湖里,更有亭阑岸影无数。

我用异样的闲散眼光,顺适着,满怀期待的人们生活的情景。屋宇倦眼下,我只是寒噤颦蹙的过客。我在搜寻与期待中,带着浅薄而固执的眼光。我有鄙薄感缺的思源,有时也不欣外物,不动内情,只在淡漠和疏远中蔓延着,感悟着。我的丰盈充实而繁满的生活,也会因怜念致恋,而深切悲悯地,在烦闷中颓废。我在风光清丽中,看乳燕淘巢。我在肤浅与澄澈的认识中,感慨着慢嗨而春意的人生。我用思域描摹,山水的含颦而娇艳。无数的鲜花不断地点缀着,纯任自然的平山山湖水色。晨光暮霭中,舟子樵夫,怡然如曲,他们或恍然如悟,或陶然如醉。

平山乡位于高河西南。东依梅子岭与江镇乡为界,西滨皖水,南邻石牌镇郊,北接黄龙乡。月(山)北(门坦)、月(山)平(山)公路纵贯全境。乡以旧有平山寺得名。建国初为牛行、大塅、平山三乡,一九六零年属龙泉人民公社,一九六二年,划为平山人民公社,一九八四年,改为乡。全乡属丘陵地区。过去是“三天不雨,旱地起烟;三天大雨,圩田无边”的地方。建国后圈圩建库,大兴水利,大部分农田稳产保收。主要种水稻。除松、杉用材林外,有茶叶、桐子、水果、毛竹等经济林。六个村都建有农场。矿产资源有白云石和铜、铅锌等。该乡大塅村为明崇祯状元刘若宰故乡。

 小河漂流,在峰峦下,沟壑中。蝉鸣深沉而舒缓,莺、鹭盘旋于碧空。楼房冷峻,掩盖在了些许烟尘中。尘世乡村的彩饰,在雨骤风急后,显得残断千疮。荒藤野草,蓊蓊郁郁;淡薄的残阳依旧,秀气飘荡着。这里有曾经酝酿而消散的香甜,

也有枯窘蛰伏的痛苦与欢乐。蝴蝶、鹁鸽,石响弦歌,都安闲地在鄙野乡间。徐缓凉风里,有明耀的星月。空旷沉寂的群山,翠草瑟瑟。山鸡、野麂,尽情尽意的滑翔或狂奔。庸凡的荷池圆叶,琐细的虫鸣鱼波,各自舒发着隽永的灵趣。这里有看似迷蒙的醒,却也有热烈的梦,山水工愁而善感,清淡而甘美。既使叶落秋深,也无从怨言,因为令人欣羡深浓的诗意,仍然在娇憨地弄舞着。

 我在空暇里鉴赏着,这里的山露水甜。平山寺里住有神仙,传说就在山的那一边。单薄的神仙传说过后,其实只是春绿游船。平山乡花香瓢泊,涌荡喧嚣,湖水柔媚如仙。平山乡满地鲜花散落,素朴而灿烂。平山乡悠然清朗的银杏,斑斓轻缓的红枫,都在浮光隐隐的西窗丽阳下。这里优游劳顿的人们,催促欲飞或文静容容。他们在纯净软柔的小路上,或岩石花间,蹒跚着鲜明而沉寂的身影。聒噪起落中,小鸟顺翼而飞,剩下飘浮的缓尘。还有凉滴水,树葱茏,僻壤窗缝。古柏、梧桐,山竹、劲松,都在意蕴苍凉中飘摇漫舞着。在苍幽浮夸的沉静中,草木竞生,它们肆意雕琢着落寞的时间。平山乡有树尖蝉歌,亦有青苔石阶,还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这里孤零的细雨如画,漂移在激情清澈的空中。

愚氓学到聪慧,就会有智者出现。愚钝卑下,恓惶腻烦,淘洗得稍有光彩,福祉风潮自然就会呈现,这是不期然而然的事情。无论夕阳朝晖,都热热烈烈,稍纵即逝,而又有歌舞欲望,想亘古永恒。灼烈而清纯的草木泥土,在蹉磨岁月中,也尖锐的追求着。花草也香馨晶清,含情互睇。我只看星沿泉,独步而眺远。我想着景色志趣,犹如一潭清冽,缠绵而激发着逸致,如同朝露浸润着渴望的踪迹。

刘若宰与平山乡。据《怀宁县志》记载:刘若宰(1595-1640),字胤平,号退斋,平山大塅人,明末文科状元、书画家。刘若宰是刘尚志(山东布政使)第四子。性明敏,数千言能立就。天启七年(一六二七年)中举,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年)中一甲一名状元。刘若宰殿试后,即授谕德职务,充日讲官,当皇帝教师。退休时升侍讲学士。刘若宰亦工书法、山水。楷书行书,无不精绝;戏作墨花也颇有别趣。现在省博物馆仍藏有他的行书轴、山水轴。崇祯十一年秋,他因母病,一连五次上疏请求归养,得到批准。皇帝赐诏书:“讲筵启沃,积岁著劳”,并赐银币驰驿归里。崇祯十三年正月,母亲病死。四月十三日,他也因劳疾去世,时年四十五岁。死后追赠“詹事”。今,安庆市的状元府宾馆,就是以附近的刘若宰府第(已毁)命名的。 

平山乡有太多的月色荷香,默默地面对着群山。它们纵情的舞步,时而稍停,时而爆发。路上的车辙与母亲的脚印,随着时光流转,只留下了隽永教诲的誓言。平山乡倔强而羞涩,在感恩命运中,呼喊着暴风骤雨。这里的运蹇凋谢,圆满或残缺,都使人澈悟,那摧残了的青葱。

我静定眉目,总觉得尘俗俄顷。我在美丽而雅致的经历中,会沾恋欣欣如潮。我在冬雪寒梅中,也会心茫而拖散。我在爽性的晓风中,善谆并蓄,用慈诲的话语,迎接着朝阳。山林清静,山溪烟霞;新鲜而跃动着。冲动的山风,在柔情中而解脱着烦闷。山川钦仰着灵魂,诚然地承受着恩泽。这里泯灭的痛心事迹,和残暴的烈

焰,都消逝在愚昧的浪潮中。迷雾中,有安逸的灵魂,它是否也有洁净的渴望与希冀?枯寂持律,世味辛酸,我难以悬揣。他用挥洒书画,表达着山水的愿欲;用恬然真智的境界,描状着喜怒哀乐。他把严谨的笑语,和纯任自然而不庸众的躁忿,都淡忘于仕途的移化。也许秀美飘逸,抑或浑朴凝重,安详肃穆,眉宇慈锋,敏捷謦欬。他是历史港湾的情人,用年轻的生命,超脱于姑息娇纵的岁月。

  思感迟凝,我有许多的情事都会失约梦痕。我愁容欲闲,而绸缪温厚。我领略着这里的山平笑傲,与露台风趣。大雄山上,雄鸡早已仙度。愔愔深山,绵绵延延,行数十里,有纡道而早已隔绝。这里山风灼烘,益增了我的烦懑。远瞰群冈,山林震荡。翠艳而馨香,一路风色尤媚绝。稍远静幽的平湖秋月,闲逸中也有无尽的风趣。在明爽的意致里,我在入林听泉中,看杉秀竹修,心境旷怡而卓绝。

大雄山的传说。大雄山,位于平山乡境内,为怀宁县第二高峰。以大雄山为界,山南为平山镇,山北为声名远播的馒头之乡江镇乡。很早以前,大雄山叫“大鹰山”。山上住着一只大黑鹰,山东面的悬崖上有几个石洞,便是它的窝。当地人们叫这个地方作“鹰窝”。有一年清明,一个大户人家抬着猪头、羊头和鸡鸭等祭品到山里祖坟去祭典。路过大鹰山脚下时,见一只大如箩筐的黑鹰从山上直扑下来,烧香的人吓得拔腿就跑,丢下的猪头、羊头和鸡鸭等祭品被大黑鹰叼回洞窝。这样的事情接连发生了好几起,大户人家和地保们招聚年轻力壮的汉子,扛着猎枪上山打鹰。但每次都没有成功,因为大黑鹰住在悬崖峭壁上,无人能上;更何况它有好几处窝,出没不定。大黑鹰没灭掉,当地百姓愈遭殃。今天这家小猪让鹰叼走,明天那家鸡鸭失落,百姓不得安宁,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能搬走的人家都搬走了,就连山脚下那条通往安庆的大路行人也稀少了起来。却说有一年,大鹰山东北脚下小山洼的一户农家里,孵了一窝鸡,只出了一只。几天后这只鸡就长上了红红的羽毛,是一只公鸡。小公鸡长得出奇的快,一个月就有老鸡般大小。农户很觉奇怪。突然,小公鸡在短短的三天内,就变成了一只高有二尺,腿围六寸的大雄鸡。农户更觉奇了,忙请算卦先生占卜,算定是不祥之物,准备杀掉。但就在这天夜晚,大雄鸡飞上了大鹰山顶。从此,当地百姓便把这个山洼叫做“大鸡洼”。大雄鸡上了大鹰山。人们看见它总守在悬崖顶上。一日大黑鹰又要出外猎食,刚刚起飞,大雄鸡已经落在它的背上,左眼被重重地啄了一下。大黑鹰还没来得及反抗,右眼又重重挨了一下。大黑鹰失去了双眼,被大雄鸡活活啄死。从此,大鹰山脚下的百姓又安宁下来。大雄鸡啄死大黑鹰后,仍住在大鹰山上,每当黎明时,便高叫三遍,人们在它那高昂响亮的啼叫声中,纷纷下地劳动。百姓安居乐业,粮丰畜旺,都很感激大雄鸡,只是无缘报答。大鹰山西南有片泛滥区,没有庄稼,长了许多水草。一个精明人发现,每天黄昏之前,大雄鸡总要到这里找虫子吃。百姓知道后,就每天黄昏之前从家里拿些谷子撒在那里,从此人们把那里叫做“食泛”。大雄鸡除害为老百姓的事传到玉帝那里,玉帝便命一仙人帮助大雄鸡超度成了仙。从此百姓再也听不到大雄鸡那高昂、动听的啼叫了。为了纪念大雄鸡,便把大鹰山改名“大雄山”。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作者福利:录制音频,上架喜马拉雅。请加天马文学网管理员微信w609778830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成绩]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章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