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邑传》

纪实文学 | 查永利

序 四十五年倏然而逝。日月如驰,庐墓之情颇浓烈。吾邑县志,每展览是编, ...

默认分卷 卷一 十劫轻拭辛酸泪 竹林倩影多婆娑 卷二 峭壁寒梅月普照 杯罄星疏三春柳 卷三 聚景赏花日移影 绮罗珠翠心纯真 卷四 乱酒梨花墨数点 醉书红锦字三行 卷五 雨稠凄凄滴圆荷 波寒烟翠雨早晴 卷六 弦静瑟瑟伤残景 星河悬影浴华京 卷七 日明涵影愁空山 清溪鲜碧蒻盈盈 卷八 春倩夏爽缕缕情 秋雅冬艳年华换 卷九 景慕四方风飘逸 楚水万里满目新 卷十 紫烟胜景傍天柱 落日斜晖盈皖江 卷十一 音凝惠风洒满山 千嶂万壑青如黛 卷十二 桃芬荷清桂馥沁 野萍棘蓼樟香翠 卷十三 谨信亲仁月浮华 琳琅缤纷浩若海 卷十四 晴空朗月西山暮 行云流水香满路 卷十五 朗月草衰树斑驳 清风花落水踟蹰 卷十六 化蛹成蝶多禅意 小埠低冈白鹭飞 卷十七 墨淡琴疏春怨秋 残妆新红倦为劳 卷十八 熹微晨光花放蕊 紫云浓影乐融融 卷十九 繁花绽放露娇艳 漫犹可信史变迁 卷二十 徳善酸辛遍山川 日月星晨换新颜 卷二十一 石门秋泛兴未阑 千年古刹隔寒烟 卷二十二 白豚传奇亘古今 黄梅仙曲天下扬 卷二十三 石镜涵空悬古月 观音踏水泛莲花 卷二十四 无量禅寺传天籁 海螺望春摇钱树 卷二十五 丽光诗魂犹催句 岁月山秀伴红尘 卷二十六 艇子平明蹴浪迟 武陵峰壑望迷离 卷二十七 潜岳绵亘落平冈 独秀山川如卓笔 卷二十八 霍岳迢峣秋荡空 蜿蜒会见蟠苍龙 卷二十九 堤沙画桥娇莺啼 白云丛林白鹭飞 卷三十 千寻岸迴村烟聚 万顷樯帆镜里游 卷三十一 瀼溪环曲静偃秋 竹簟绵软赠京城 卷三十二 泛杯香遂桃花运 拂钓浓看碧树齐 卷三十三 讲筵启沃状元郎 大雄晴雪群峰翠 卷三十四 江汉辨时连雨阔,星晨立处不风摇 卷三十五 皖乡梨园佳子弟 天下无石不成班 卷三十六 石牌糕尊为贡品 皖河水一波万年 卷三十七 天工开凿鸦鹊湖 造福众生耀史册 卷三十八 清白流风繁华尽 学足三余犹伴亭 卷三十九 月夜水光上篱落 万桥露华湛榛莽 卷四十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卷四十一 安庆府米襟江淮 石桥万年控鄂赣 卷四十二 彩泽梦幻千禧桥 红色圣地独秀园 卷四十三 金巩结义造石塔 八角亭上云如血 卷四十四 水光淡渺人形河 塔岭山影明涵晖 卷四十五 浴儿城中降天子 古遗之最孙家城 卷四十六 马王庙前显灵耀 奇趣异俗银项圈 卷四十七 柳编笆斗称一绝 黎山蚩尤成枫香 卷四十八 敝屣富贵养鹿蚕 安庆留学第一人 卷四十九 瓦窰虽破避风雨 绩麻沤泞苦也甜 卷五十 三祝九如五世昌 北华佗与南新安 卷五十一 小吏孔雀东南飞 灵昭皖水广王庙 卷五十二 乾隆牡丹誉百里 巴魂米粑遍天下 卷五十三 龙池古庵巧合璧 忠愍武科始状元 卷五十四 龙池香尖如新蚕 丹青容隐梵象森 卷五十五 远看大寨山村变 近学龙泉战水山 卷五十六 金山寺禅之正宗 古泉冲太子被冤 卷五十七 鸽子杀妻无历目 主人杀牛信流言 卷五十八 水禽之乡多栝蒌 端阳重渡乃遗俗 卷五十九 安庆粮仓多硕果 女贞子入肾补精 卷六十 负霜葱翠贞女慕 振柯凌风为人赏 卷六十一 物阜民丰雷公埠 钟灵毓秀郝漱玉 卷六十二 雷公电母收妖孽 金鸡豹峰望麻塘 卷六十三 古皖文化汇清流 同马大堤四季歌 卷六十四 豪迈壮观古航道 霸王别姬珠联璧 卷六十五 传奇杂剧张阳山 身踞石坐阮大铖 卷六十六 晚清例赠修织郎 皖北行署认英烈 卷六十七 冶峰青霭汉遗址 仙学巨子释道藏 卷六十八 神仙难找龙难寻 金鸡玉犬道教名 卷六十九 四灵山水邓石如 两弹元勋邓稼先 卷七十 升仙故迹源浦寺 唐代楼阁圆觉塔 卷七十一 龙山晓黛翡翠园 杏村春色车津溪 卷七十二 赤岗君山花芳艳 护国都督老龙王 卷七十三 百子晴岚吼天狮 海门夕照控全楚 卷七十四 镇西塔岭古战壕 文化重镇古皖口 卷七十五 渔棉之乡海口洲 雁汊鱼灯大渡口 卷七十六 千年古刹永宁寺 诣今嗜古承太学 卷七十七 水道交错似巨网 披红挂彩西江舟 卷七十八 开斋圣纪古尔邦 江水光耀如泄银 卷七十九 渌水后营陈独秀 查氏仙胎女丈夫 卷八十 苍古秀润雕板画 四姐思凡张四墩 卷八十一 曾国藩驻军杨套 毛泽东畅游长江 卷八十二 陆游入蜀过雁汊 贞妇迁居清节洲 卷八十三 池州千载诗人地 九华东南第一山 卷八十四 七街三村载千秋 村酒村花两共幽 卷八十五 余阙元帅驻安庆 建设兵团围垦荒 卷八十六 英雄称号伊斯兰 曹操墩头大练兵 卷八十七 皇帝恩赐御苑红 顺安酥糖名远扬 卷八十八 商周冶铜丰收门 泡桐之乡著《桐谱》 卷八十九 抵天柱而枕龙眠 牵大江而引枞川 卷九十 桐城八景水墨画 中国对数第一人 卷九十一 皖国奇峰山奇云 古都秀木含秀气 卷九十二 万涧明珠古戏楼 舒席南洋获头奖 卷九十三 南李一门五进士 仙山十里两状元 卷九十四 仙山万古犹长春 佛殿千年固永镇 卷九十五 水乡泽国览江流 隋文帝旌为义乡 卷九十六 香茗丛生蓓蕾芽 不敢越雷池一步 卷九十七 东西南北皆水汇 山浮水面水浮山 卷九十八 涧水雾霭石屋寺 母贤子孝惜阴亭 卷九十九 松兹侯国盆养鲤 海门天柱小孤山 卷一百 通天神女林默娘 南国古寨小长城 卷一百零一 岳西翠兰结仙缘 二祖道场司空山 卷一百零二 自在于云泉之岭 逍遥乎山水之间 卷一百零三 曲水青山绕宜城 草树云烟映晴晖 卷一百零四 宜城九头十三坡 安庆为安徽之源

首页 长篇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卷四十六 马王庙前显灵耀 奇趣异俗银项圈

《怀邑传》 by 查永利

2018-4-22 19:26

色彩淡雅,沿省道一路望北,闪烁着平静的光泽。荷叶微风轻拂,香樟美丽动人。张屋至城河,清山绿水,鸟翔脆音,而路稍弯曲。凌桥到马庙,临街而路直;流行的歌声,矫揉造作,庸俗而轻浮。河水平缓,倒影魅力。路引导步履的年代,这里却失去了信赖与期待。想不到,深浅直弯的脚印里,布满了枯叶杂草。

  基干大河南北支流,汇合于芦峰寺南。其寺离省道不远,古色古香,钟声悠扬。千年古刹,佛文化和建筑文化,精髓交融;历尽沧桑,几度兴衰。两泉汇合,古道悠悠。枯叶卷曲翻转,点缀着金秋斑斓。远寺依旧,松柏挺拔;斑驳干支,娇态郁葱。在寺内香炉旁,香客焚香祷告。大雄宝殿气势恢弘,殿脊雕梁彰显雄姿。大殿正中,佛主端坐。释迦牟尼,金莲宝座;气宇轩昂,神态岸然。佛众云游布道,广结善缘。举香敬祭,幛幡犹动。观音殿内,观音头戴天冠,身披璎珞,仪态庄严。怀宁相传:礼忏观音,遇祸得脱。虔诚跪拜,祷告默默;祈福祝愿,生儿育女。

  马王庙无意,曲水流殇。竹林伴古松,清幽路多曲。小庙清爽,清寒丝凉;一朝马祭,天下名扬。恩赐人间大地,风调雨顺;保佑九州方圆,永远太平。此庙原为民间供奉,财神或土地的小庙,庙顶原是青瓦。庙内供财神、土地泥塑像。清军将领多隆阿,杀马祭庙后,才建正殿三间,坐北朝南。院内有钟、鼓楼各一座。碧绿潭水,丝丝清波;清新而淡雅,悠悠钟磬声。光彩悦目,山峦翠滴中的小庙,时过境迁,最终被尘世俗心所淹没。

马王庙的传说与育儿乡。马王庙位于育儿河南,棠梨树岗北。马王庙是祭祀马王爷的庙宇所在地,同时也是明清时办“马证”的机关,又有相当于现在交通局的功能。马王庙里面正中塑马王爷像。马王爷的形象是三眼四臂,左右配牛王、水草,东为桥神,西为路神。俗语说:“马王爷三只眼”,直到现在还常听见,怀宁人向对手示威说:“叫你知道马王爷三只眼”,可见马王爷的厉害。民间称道的“马王爷”就是灵官马元帅,是道教诸神中非常厉害的神将之一。灵官马元帅又叫“三眼灵光”、“三眼灵耀”、“华光天王”、“华光大帝”、“花酒马灵官”等。《三教搜神源流大全》中讲道马王爷的根基和履历。这位三眼神将原来是如来身边的至妙吉祥,因为毁了“焦火鬼坟”,违反佛法被罚下凡。第一次托胎于一马姓人家,生来三目,母亲就叫他“三只灵光”。马灵光生下来三天就会打架,曾杀东海龙王,又偷走紫金大帝的金枪后被杀。第二次又“寄灵”于火魔公主,出生后,左手有个“灵”字,右手有个“耀”字,故名“灵耀”。拜秒乐天尊为师,学得“分雷龙蛇有或鬼安民之术”。降乌龙大王,斩扬子江龙。玉帝问讯,让他掌管南天事,后火烧南天门,大败天将,又二次大闹龙宫。后被逼得走投无路,投胎鬼母。道教神统中鬼母有五百个儿子,即民间称之为“送子观音”、“送子娘娘”。马王爷三次“出世”后,为救母亲入地狱、步灵台、过丰都、入鬼洞、战哪吒、窃仙桃,无意间却与齐天大圣打斗一通,后佛祖为他俩和解,玉帝也看他是个将才,让他当了真武帝的部将,遂归入道教神统中。人间对马王爷极为虔敬,传说他有“妻财禄之祝,百叩百应”。民间求男生男,求女生女,买卖一本万利,读书金榜题名,“感显应难、永受祭章”。民间又把马王爷视为“火神”。《北游记》中说,华光就是“火星”,玉帝曾封他火部“兵马大元帅”,他又有法宝“金砖”、“龙凤降火龙”几条和“火丹”,只有真武帝用“北方壬之水”才能将其制服。马王爷的“神诞”是九月二十八日,可他八月初一就由天上下凡,如果八月初一这天下雨,那么一年的火灾就少。只是北方和南方,对马王爷的祭祀形式有所不同。

  乡村晴天,满天星辰,心情会在雨过天晴中,欢欣重生。蜂蝶的山村,馨香而美丽。黄梅戏在乡村草台,也很常见。小戏多花腔,富于生活气息,民歌风味。如《点大麦》、《纺棉纱》等。大戏也有,表现对现实不满,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天仙配》等。育儿人用当地方言歌唱说白, 或称为“怀腔”或“怀调”,饶有趣味。如泣如诉,衣襟拭泪,欢快轻佻,遮脸害羞;声韵动人,动作夸张,表演精湛,自娱自乐。往往小卡车,就是舞台。搬凳挑筐,二胡锣鼓;一阵鞭炮声,戏就开始了。早的坐前面,晚的站后面,自是不必说;中间留给尊长或亲戚。各显神妙,热闹非凡;怪不得当年的黄梅戏,惊动大上海。

  古老的土地,往往有奇趣异俗。在育儿游玩,浓墨重彩,如画如烟,愿君多采撷。但是小姑娘脖子上,戴的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因为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每个育儿小姑娘,一出生,父母就为她戴上订做的银项圈。直到结婚那天晚上,喝交杯酒后,才能由他丈夫为她解下。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自然她就已经成婚了。时光浮动,飘走的与沉淀的,都写在风俗上。如今仍然有少数人家小姑娘,秉承此风俗,但已不常见。

  山之魂,水之灵。在河之畔,一脉流水,南北荟萃。虽然新石器时代,已经走远。沉默的石头,低矮地土墙,远道的船头,挑夫的脚板,独轮车的车辙;默默记载着,流逝的时光。岸边的油纸伞,河边的捣衣声,云水间的鸥鹭,嘶鸣的北马;唱晚渔歌,桨橹芰荷。岁月相织,虚实相扣,暗香浮动,南来北往。光阴脉息,如梦如幻。斑斓的华夏文化,在此初显粗犷的体魄。古址文字幽幽,河水滚滚,天命流连,往事却已千万年。

斑斓的遗址颜色,纹细更迭不已。史诗悠悠,吹响风笛;指尖清风,抚动古琴。月光风声,风樯烟火;经书歌头,红颜花落。但是晨曦初露,轻风徐徐;松朗荷香,勾魂销魂。我闲步远眺,眼前就是风华,繁花依然盛艳。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石径苔痕,山鸣谷应。烟锁重楼朦胧,楼榭柔肠,恬淡优雅,百媚纵生;泪眼水晶般清澈,断桥春晓,别情依依,烟花如梦。

  人形河畔,富饶的南岸。鱼米之乡,名不虚传。群山起伏,重峦叠嶂;沃土原野,如明珠镶嵌。树林郁葱,鲜花漫山;蜂蝶翩翩,稻浪连连。鲢鱼鲤鱼,跃出水面;鲫鳊鲥鲚,若隐若现。糖醋鲤鱼,传统名菜;肉质肥嫩,酒宴佳品。蕨菜蘑菇,山珍丰富;清冽山泉,情深意浓。明丽的育儿乡,温柔似水,不曾抱怨,不曾哀慕。它把遗憾的泪水,深深蕴藏在了心底。这里的老人,也热衷于泡茶。清泉菜埂边的茶叶,是自家的特产。从罐子里,撮出几片晒干的茶叶,放在白瓷杯中,冲入刚烧开的水。浅绿色的茶叶,就在水里打着转,晃晃悠悠的就沉在了水底。然后盖上杯盖并留缝,将水倾除。这便是洗茶。第一遍的水是不能喝的,再将开水倒入,便是好了。生活的情趣,就会融化在这茶香中。闲者自闲,甚者,喝茶堪比吃饭重要。

  古朴的村落,终究要与文明接轨。这里除古庙外,仍有部分古迹残存。石路,石墙,石房;古村,古院,古树无数。沿着石头铺的村路,村民们走出了山野。古村落依山而建,三面环山,风景秀丽。这里民风淳朴。这里较为封闭的环境,夜晚格外幽静,炊烟升起时,更有鸡鸣犬吠相闻。这里远离尘嚣,远离浮躁;茶香缭绕,有墨香氤氲。古村现有完整的四合院,石头房屋,土坯房屋,还有砖木结构的古式门楼,尚存有石头巷、古庙、古祠堂等。这些古朴的风貌,古朴的淳美,只可惜数量很少。

  这里人们的生活,缓慢而质朴。早起搬柴倒米,袅袅炊烟;按部就班,不慌不忙。他们过着草根的日子,却充满着活力与梦想,带着坚韧不拔的品质。他们既浮云追思,又静对天涯。在沧桑覆雨的生活里,没有前尘旧梦。能淡看柳影摇风,花月流转;珍惜着苍穹风尘,纤红夙愿。每天在清冷曲径,默默走着自己的路。有些零碎的叹息,也只是眷恋的余恨。

  山里的浪漫,在枫叶剪影,燕子故巢。村边的音乐,在风声飒飒里,鲤鱼波波戏浮萍里。原野绚缦祥云,樟槐胜景。走不完的山路,唱不完的山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乡里最大的笑话:一百零八岁的老寿星,说她年轻才十八。

  沁出泪影的渴望,透过了育儿乡的山山水水。河滩,水库,田野,房屋,人群、牲畜。疏散离村的人们,漠然不知何去何从。拘谨的行程,充满着酸酸血腥。他们在迷蒙的朝雾里,有母亲的等待,也有妻儿的无奈。人们祈盼着贫穷溅起的泥水,消散在广袤田野的丰收里,和勤劳打工的收入里。不管有多少淳朴和清贫,都将随着远去的汽车、火车,不断地走向新的目的地。只有时间,给人一种似乎可以触摸的力量,既很宏远,又极其近切。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作者福利:录制音频,上架喜马拉雅。请加天马文学网管理员微信w609778830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成绩]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章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