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邑传》

纪实文学 | 查永利

序 四十五年倏然而逝。日月如驰,庐墓之情颇浓烈。吾邑县志,每展览是编, ...

默认分卷 卷一 十劫轻拭辛酸泪 竹林倩影多婆娑 卷二 峭壁寒梅月普照 杯罄星疏三春柳 卷三 聚景赏花日移影 绮罗珠翠心纯真 卷四 乱酒梨花墨数点 醉书红锦字三行 卷五 雨稠凄凄滴圆荷 波寒烟翠雨早晴 卷六 弦静瑟瑟伤残景 星河悬影浴华京 卷七 日明涵影愁空山 清溪鲜碧蒻盈盈 卷八 春倩夏爽缕缕情 秋雅冬艳年华换 卷九 景慕四方风飘逸 楚水万里满目新 卷十 紫烟胜景傍天柱 落日斜晖盈皖江 卷十一 音凝惠风洒满山 千嶂万壑青如黛 卷十二 桃芬荷清桂馥沁 野萍棘蓼樟香翠 卷十三 谨信亲仁月浮华 琳琅缤纷浩若海 卷十四 晴空朗月西山暮 行云流水香满路 卷十五 朗月草衰树斑驳 清风花落水踟蹰 卷十六 化蛹成蝶多禅意 小埠低冈白鹭飞 卷十七 墨淡琴疏春怨秋 残妆新红倦为劳 卷十八 熹微晨光花放蕊 紫云浓影乐融融 卷十九 繁花绽放露娇艳 漫犹可信史变迁 卷二十 徳善酸辛遍山川 日月星晨换新颜 卷二十一 石门秋泛兴未阑 千年古刹隔寒烟 卷二十二 白豚传奇亘古今 黄梅仙曲天下扬 卷二十三 石镜涵空悬古月 观音踏水泛莲花 卷二十四 无量禅寺传天籁 海螺望春摇钱树 卷二十五 丽光诗魂犹催句 岁月山秀伴红尘 卷二十六 艇子平明蹴浪迟 武陵峰壑望迷离 卷二十七 潜岳绵亘落平冈 独秀山川如卓笔 卷二十八 霍岳迢峣秋荡空 蜿蜒会见蟠苍龙 卷二十九 堤沙画桥娇莺啼 白云丛林白鹭飞 卷三十 千寻岸迴村烟聚 万顷樯帆镜里游 卷三十一 瀼溪环曲静偃秋 竹簟绵软赠京城 卷三十二 泛杯香遂桃花运 拂钓浓看碧树齐 卷三十三 讲筵启沃状元郎 大雄晴雪群峰翠 卷三十四 江汉辨时连雨阔,星晨立处不风摇 卷三十五 皖乡梨园佳子弟 天下无石不成班 卷三十六 石牌糕尊为贡品 皖河水一波万年 卷三十七 天工开凿鸦鹊湖 造福众生耀史册 卷三十八 清白流风繁华尽 学足三余犹伴亭 卷三十九 月夜水光上篱落 万桥露华湛榛莽 卷四十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卷四十一 安庆府米襟江淮 石桥万年控鄂赣 卷四十二 彩泽梦幻千禧桥 红色圣地独秀园 卷四十三 金巩结义造石塔 八角亭上云如血 卷四十四 水光淡渺人形河 塔岭山影明涵晖 卷四十五 浴儿城中降天子 古遗之最孙家城 卷四十六 马王庙前显灵耀 奇趣异俗银项圈 卷四十七 柳编笆斗称一绝 黎山蚩尤成枫香 卷四十八 敝屣富贵养鹿蚕 安庆留学第一人 卷四十九 瓦窰虽破避风雨 绩麻沤泞苦也甜 卷五十 三祝九如五世昌 北华佗与南新安 卷五十一 小吏孔雀东南飞 灵昭皖水广王庙 卷五十二 乾隆牡丹誉百里 巴魂米粑遍天下 卷五十三 龙池古庵巧合璧 忠愍武科始状元 卷五十四 龙池香尖如新蚕 丹青容隐梵象森 卷五十五 远看大寨山村变 近学龙泉战水山 卷五十六 金山寺禅之正宗 古泉冲太子被冤 卷五十七 鸽子杀妻无历目 主人杀牛信流言 卷五十八 水禽之乡多栝蒌 端阳重渡乃遗俗 卷五十九 安庆粮仓多硕果 女贞子入肾补精 卷六十 负霜葱翠贞女慕 振柯凌风为人赏 卷六十一 物阜民丰雷公埠 钟灵毓秀郝漱玉 卷六十二 雷公电母收妖孽 金鸡豹峰望麻塘 卷六十三 古皖文化汇清流 同马大堤四季歌 卷六十四 豪迈壮观古航道 霸王别姬珠联璧 卷六十五 传奇杂剧张阳山 身踞石坐阮大铖 卷六十六 晚清例赠修织郎 皖北行署认英烈 卷六十七 冶峰青霭汉遗址 仙学巨子释道藏 卷六十八 神仙难找龙难寻 金鸡玉犬道教名 卷六十九 四灵山水邓石如 两弹元勋邓稼先 卷七十 升仙故迹源浦寺 唐代楼阁圆觉塔 卷七十一 龙山晓黛翡翠园 杏村春色车津溪 卷七十二 赤岗君山花芳艳 护国都督老龙王 卷七十三 百子晴岚吼天狮 海门夕照控全楚 卷七十四 镇西塔岭古战壕 文化重镇古皖口 卷七十五 渔棉之乡海口洲 雁汊鱼灯大渡口 卷七十六 千年古刹永宁寺 诣今嗜古承太学 卷七十七 水道交错似巨网 披红挂彩西江舟 卷七十八 开斋圣纪古尔邦 江水光耀如泄银 卷七十九 渌水后营陈独秀 查氏仙胎女丈夫 卷八十 苍古秀润雕板画 四姐思凡张四墩 卷八十一 曾国藩驻军杨套 毛泽东畅游长江 卷八十二 陆游入蜀过雁汊 贞妇迁居清节洲 卷八十三 池州千载诗人地 九华东南第一山 卷八十四 七街三村载千秋 村酒村花两共幽 卷八十五 余阙元帅驻安庆 建设兵团围垦荒 卷八十六 英雄称号伊斯兰 曹操墩头大练兵 卷八十七 皇帝恩赐御苑红 顺安酥糖名远扬 卷八十八 商周冶铜丰收门 泡桐之乡著《桐谱》 卷八十九 抵天柱而枕龙眠 牵大江而引枞川 卷九十 桐城八景水墨画 中国对数第一人 卷九十一 皖国奇峰山奇云 古都秀木含秀气 卷九十二 万涧明珠古戏楼 舒席南洋获头奖 卷九十三 南李一门五进士 仙山十里两状元 卷九十四 仙山万古犹长春 佛殿千年固永镇 卷九十五 水乡泽国览江流 隋文帝旌为义乡 卷九十六 香茗丛生蓓蕾芽 不敢越雷池一步 卷九十七 东西南北皆水汇 山浮水面水浮山 卷九十八 涧水雾霭石屋寺 母贤子孝惜阴亭 卷九十九 松兹侯国盆养鲤 海门天柱小孤山 卷一百 通天神女林默娘 南国古寨小长城 卷一百零一 岳西翠兰结仙缘 二祖道场司空山 卷一百零二 自在于云泉之岭 逍遥乎山水之间 卷一百零三 曲水青山绕宜城 草树云烟映晴晖 卷一百零四 宜城九头十三坡 安庆为安徽之源

首页 长篇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卷五十三 龙池古庵巧合璧 忠愍武科始状元

《怀邑传》 by 查永利

2018-4-21 23:05

常常触景生情,我见摧残之景不禁流泪,而怆伤之怀无限,或者诚心忧盼,纷想而奢望着。我觉得跋涉荒芜的土地,会有浅浅的寂寞,但是每一寸疲惫,都是成人的洗礼。我且思且行,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我不拍在余晖涂抹里,或乌云笼罩,即使风雨兼程,也会去搏击人生。我会淡去努力的过程,铭记最终的感觉。我会安之若素,或挺胸昂首。我不希望辜负充满激情,热血沸腾的岁月。我许多欢笑日子的点点滴滴,都有磨难奋斗的泪水。岁月流逝,我依然如昨,是个饱经风雨的人。我眺望记忆,思绪迷茫。我不希望背离初衷,迷恋沿途的风景,而遗憾终身。我会坚持不懈,永不言弃,走遍想去的山山水水。

  虽然我有充满辛酸苦辣的激情,但是只能用沉默来耐心的等待黎明。黎明有极端宁静的松散的完美,但在燃烧沸腾之后,也是微不足道的。我俯瞰苍林,喟叹清风。我想在黎明里引吭高歌,又怕多情惊扰了天空。我以为与人宽容,则与己厚仁。人海茫茫,时而后会有期。我努力做处世的智者,因为人生不再打折。我看人生轻贱的光景,有几多鲜活的喧嚣?我回首都是秋,昨日云烟里,几度欢乐几度忧。

  山中的黎明,是温润饱满的。它不会污迹斑斑的清瘦,来时也浑然不觉。它会在凉月漫迟,情深梦艳的时候,悄然而至。除清河畈区外,温桥都是丘陵浅山区。我在这里凝望黎明,飘摇欲坠的心绪,荧然飞出了心田。我在私密怪诞的感觉里,赋闲又探究着,体验着黎明的尊严和欣慰。    

  温桥乡位于高河镇西南,清水河南。东隔硖石岭,南隔库岭与洪镇、江镇乡毗连,西与黄龙、西南与龙泉乡接壤,北与三桥、黄墩乡相邻。月北公路横穿西部。乡以驻地温家桥得名。有一座道教灵源观,有一口古洞白云洞。境内有明代所建龙池庵和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建国初即为温桥乡,一九五八年属龙泉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划为温桥人民公社,一九八四年改为乡。地貌类型属大别山外围余脉形成的浅山区,土质为第四纪山地黄棕壤。少数村以种水稻为主。多数村以种旱粮、茶叶为主。有特色农产品板栗。主要为松杉用材林。各村均有农场,为全县林业基地之一。

温桥乡地理形状,似水瓢。这里环境蕴含充盈,情意优雅,温情而愉悦,脱俗地熏染着丘陵山地。西南地形稍曲,几屡摇光,艳明自远,恼破春恨斜阳。其余皆成多段直线而规整,意味甜美而鲜绿,笑靥和润而多情。西部狭长,愁听清鸣,西风下,月满西楼。东南和北部成三角地带,明朗疏星,爽气流萤,安静而低调。西北稍多水,晓莺送飞絮,萍飘付水流。东南则多峻山,云欺月色雾欺霞,绮疏掩映,暮烟凝合。这里云彩星霞,编缀憧憬乐章;世故尘土,遮掩时光流逝。这里人们忧郁参差,悲欢离合,劳倦而洒脱。他们在温暖的阳光背后,又泪眼朦胧。 

  清水河以西,狭长而稍规整。这里有涤荡的锐意,盘桓的绽放,也有哗众取宠,或萎顿的凄凉,但是皆无遮遮掩掩。清河村和县苗圃相望,且顺月北公路而通畅。景幽幽,水自流。清水河蜿蜿蜒蜒,从官山水库西流而至龙泉乡境内。四合皆小山,苍松蓊郁,稻田稀少。香樟癫癫飘落在小山周围,似是在寻找濡湿的一段真情。缓合窘态的松柏树,似是背离了初衷而紊乱地蹙着眉。蝉声聒耳,孤鸿又搅乱我心头, 我空留无那闲愁。我倏忽的追求中多焦愁。我因为如此美景,不学耕稼悔当初。 

  清水河以东,官山和硖石,隔官山水库而相望,旨田则稍远。这里是丘陵地,我在风雨中跋涉,但是洗净的是污垢,成就的是风流。我在微情中觅旧踪,人字雁回, 山路几重。我看村落,房舍俨然,山多邃径,花落重开犹如锦。是衰朽新颜,粉碎了我的羁绊。无奈寒蝉依然信口雌黄,还不肯自噤。我有质实而沉重的感慨,是因为有辛酸劳倦的经历。我才看萧萧叶飘落,又用竹篮装满花。我没着落的惆怅,也化作了落叶,任凭风吹雨打而飘零。相传官山、旨田和明朝兵科给事中宣国柱有关,但我无确考,存疑。

宣国柱、王来聘与温桥乡。宣国柱(1595-1645?),字若木,温桥乡(今名)人。明天启七年(一六二七年)中举,崇祯十三年(一六四零年)中进士,召见时奏对明爽,被选为兵科给事中。受官后连上十余疏,议论治国大事,不避嫌怨,得罪了一些权贵,遭馋入狱。崇祯帝下诏再审,始得昭雪。曾给皇帝上疏,陈述怀宁连年遭受水患的惨状,请求豁免赋税并予赈济。晚年,因母老辞归,隐居太平山中(今龙泉乡东)。著有《古文辞渊源》、《荀勖》等。王来聘(?-1633),怀宁人,明末武科状元。青年时家境贫寒,常受人奚落,因此愤慨出走,漂泊他乡,寄籍燕京(今北京),潜心习武。崇祯四年(一六三一年)中武科会试。皇帝亲定一甲三人,王来聘第一,即授山东副总兵职务。中国武科有状元自王来聘始。六年(一六三三年)二月,战时受伤而死。皇帝听到他阵亡的消息,深为惋惜,“赠荫有加”。清乾隆间修《胜朝殉节录》赐谥“忠愍”。

宣国柱和刘若宰,都是明天启七年中举,而且都是怀宁人。他们同在朝中与家乡的王来聘等的交往,不得而知。王来聘即授山东副总兵职务。刘若宰的父亲刘尚志,又曾任山东布政使。这中间又有无关系?这也无从查到。浩浩苍空,风卷残云,雪消春水。在命运的优劣中,君子从不轻诺,既有诺,则不悔。他们虽然处境卑微,也曾悲鸣呜咽,却在狂风暴雨中磨砺尊者风范。他们的真知灼见,或是偏颇澄明,解释着一诗一字一抔之诗韵,使人看清一人一事一方人品 。他们清寂的心底语言, 如皖江滔滔不绝, 镂骨而蚀魂,惠泽着人世。他们最温柔的灵魂,最辽阔的思念,博爱而磅礴,热心智慧着我的人生。 

  龙池古庵位于温桥乡南面的金山村。这里鲜花怒放,绿叶簇簇。池塘碧波里轻漾着几分酸楚寂寥,搅碎了水中的云影星光。龙池古庵因所在山顶有泉水称龙池得名。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一四六五至一四八七年间),人民祈福平安,故建此庵。正门上的“龙池庵”三个大字耀眼夺目。龙池庵建成后,方圆百里的香客络绎不绝。人们带着坚毅的轮廓,让心中无尽的苦难与期盼,伤感与怨恨,渐渐在这里处于释然。他们或是把生活的狎昵泯淡,碾压的暄软之心,用最笨拙的语言消解在这里。殿内的钟鼓声阵阵惊耳,木鱼声和诵经声悦耳动听,院内昼夜香火缭绕,烛光通明。清雍正时,民生生活有所好转,民众又有重建古庵的心愿,于是进行了重建。清雍正年间改建,民国时期因蚁害重建。因所在山顶有泉水称龙泉得名。寺庙主殿面积四百多平方米。原叫“龙池庵”,而这次重建时又将庵名加了一个“古”字,所以叫龙池古庵。大殿落成后,为备以后扩建,又在宝殿后面征用山场数十余亩。并且庵内建有厕所,食堂和宿舍等。人们用超凡而不绝对的善意,凑合着疑惑的真心,在这里散尽了生活的疲惫空虚。人们还可能想着不再有度日如年的捷径,或是不用再排遣着无聊的生命等等。现在龙池古庵总占地面积近三十万平方米,有房屋近三十间,建筑面积五百多平方米。供奉佛像近二十尊,专职教职人员五人。心众颇多。我远看大殿光辉灿烂,进殿后看神像金光夺目,威严无比,犹如仙境一般。这里峰峦叠嶂,古木参天,泉甘溪曲,藤古树珍,四时花木广布,珍禽异兽咸集。这里是天然氧吧,云海、奇石、杜鹃、竹海、山茶、枫香树等等,令人流连忘返。这里自然与人文合璧,必然璀璨而夺目。

梅花庵位于温桥乡清河村。这里冈峦错迕,四野暮静。苍松古柏怪柳,遥望着楚江天星。风景在远岫遥岑之间,描绘着天籁,风萧萧兮夜漫漫。梅花庵因修史纂德诸香酋追忆前史梅花娘娘,功加于民,迹追噍阳庙良千秋固等道也而闻名天下。始建于大唐年间,建筑重檐,斗拱交错,青瓦盖顶,颇为壮观。前面并排有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刻着盘龙。但是随着岁月的变迁,寥廓肆凉,烟霭哭啼,灵馨古朴的梅花庵也逐渐被废弃。梅花庵重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仍在原址。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如来佛含笑坐在莲花台。佛像呈古铜色,浑身亮锃锃的,大佛两旁有弟子菩萨、力士、天王、罗汉等。他们慈眉善目,容貌安详。据说,这是清代仿唐建筑,殿高十多米,四个飞檐挂有铜铃:微风拂过,铃声就叮当响起来。在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僧散寺荒;在文化大革命时,佛毁经烧,寺因国运而衰退,僧因动乱而远避。现在梅花庵有屋十间,建筑面积二百多平方米,常住僧人二名。庵堂建筑雄伟,佛像栩栩如生。殿内有巨型铸钟一口,钟声可传数里。庵坪有古松数株,苍劲挺拔,屹立庵旁。梅花庵为开放寺庙。境内四时入寺朝拜者颇众,他们在此煮茶品茗,谈经论道,所以香火比较鼎盛。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作者福利:录制音频,上架喜马拉雅。请加天马文学网管理员微信w609778830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成绩]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章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