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邑传》

纪实文学 | 查永利

序 四十五年倏然而逝。日月如驰,庐墓之情颇浓烈。吾邑县志,每展览是编, ...

默认分卷 卷一 十劫轻拭辛酸泪 竹林倩影多婆娑 卷二 峭壁寒梅月普照 杯罄星疏三春柳 卷三 聚景赏花日移影 绮罗珠翠心纯真 卷四 乱酒梨花墨数点 醉书红锦字三行 卷五 雨稠凄凄滴圆荷 波寒烟翠雨早晴 卷六 弦静瑟瑟伤残景 星河悬影浴华京 卷七 日明涵影愁空山 清溪鲜碧蒻盈盈 卷八 春倩夏爽缕缕情 秋雅冬艳年华换 卷九 景慕四方风飘逸 楚水万里满目新 卷十 紫烟胜景傍天柱 落日斜晖盈皖江 卷十一 音凝惠风洒满山 千嶂万壑青如黛 卷十二 桃芬荷清桂馥沁 野萍棘蓼樟香翠 卷十三 谨信亲仁月浮华 琳琅缤纷浩若海 卷十四 晴空朗月西山暮 行云流水香满路 卷十五 朗月草衰树斑驳 清风花落水踟蹰 卷十六 化蛹成蝶多禅意 小埠低冈白鹭飞 卷十七 墨淡琴疏春怨秋 残妆新红倦为劳 卷十八 熹微晨光花放蕊 紫云浓影乐融融 卷十九 繁花绽放露娇艳 漫犹可信史变迁 卷二十 徳善酸辛遍山川 日月星晨换新颜 卷二十一 石门秋泛兴未阑 千年古刹隔寒烟 卷二十二 白豚传奇亘古今 黄梅仙曲天下扬 卷二十三 石镜涵空悬古月 观音踏水泛莲花 卷二十四 无量禅寺传天籁 海螺望春摇钱树 卷二十五 丽光诗魂犹催句 岁月山秀伴红尘 卷二十六 艇子平明蹴浪迟 武陵峰壑望迷离 卷二十七 潜岳绵亘落平冈 独秀山川如卓笔 卷二十八 霍岳迢峣秋荡空 蜿蜒会见蟠苍龙 卷二十九 堤沙画桥娇莺啼 白云丛林白鹭飞 卷三十 千寻岸迴村烟聚 万顷樯帆镜里游 卷三十一 瀼溪环曲静偃秋 竹簟绵软赠京城 卷三十二 泛杯香遂桃花运 拂钓浓看碧树齐 卷三十三 讲筵启沃状元郎 大雄晴雪群峰翠 卷三十四 江汉辨时连雨阔,星晨立处不风摇 卷三十五 皖乡梨园佳子弟 天下无石不成班 卷三十六 石牌糕尊为贡品 皖河水一波万年 卷三十七 天工开凿鸦鹊湖 造福众生耀史册 卷三十八 清白流风繁华尽 学足三余犹伴亭 卷三十九 月夜水光上篱落 万桥露华湛榛莽 卷四十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卷四十一 安庆府米襟江淮 石桥万年控鄂赣 卷四十二 彩泽梦幻千禧桥 红色圣地独秀园 卷四十三 金巩结义造石塔 八角亭上云如血 卷四十四 水光淡渺人形河 塔岭山影明涵晖 卷四十五 浴儿城中降天子 古遗之最孙家城 卷四十六 马王庙前显灵耀 奇趣异俗银项圈 卷四十七 柳编笆斗称一绝 黎山蚩尤成枫香 卷四十八 敝屣富贵养鹿蚕 安庆留学第一人 卷四十九 瓦窰虽破避风雨 绩麻沤泞苦也甜 卷五十 三祝九如五世昌 北华佗与南新安 卷五十一 小吏孔雀东南飞 灵昭皖水广王庙 卷五十二 乾隆牡丹誉百里 巴魂米粑遍天下 卷五十三 龙池古庵巧合璧 忠愍武科始状元 卷五十四 龙池香尖如新蚕 丹青容隐梵象森 卷五十五 远看大寨山村变 近学龙泉战水山 卷五十六 金山寺禅之正宗 古泉冲太子被冤 卷五十七 鸽子杀妻无历目 主人杀牛信流言 卷五十八 水禽之乡多栝蒌 端阳重渡乃遗俗 卷五十九 安庆粮仓多硕果 女贞子入肾补精 卷六十 负霜葱翠贞女慕 振柯凌风为人赏 卷六十一 物阜民丰雷公埠 钟灵毓秀郝漱玉 卷六十二 雷公电母收妖孽 金鸡豹峰望麻塘 卷六十三 古皖文化汇清流 同马大堤四季歌 卷六十四 豪迈壮观古航道 霸王别姬珠联璧 卷六十五 传奇杂剧张阳山 身踞石坐阮大铖 卷六十六 晚清例赠修织郎 皖北行署认英烈 卷六十七 冶峰青霭汉遗址 仙学巨子释道藏 卷六十八 神仙难找龙难寻 金鸡玉犬道教名 卷六十九 四灵山水邓石如 两弹元勋邓稼先 卷七十 升仙故迹源浦寺 唐代楼阁圆觉塔 卷七十一 龙山晓黛翡翠园 杏村春色车津溪 卷七十二 赤岗君山花芳艳 护国都督老龙王 卷七十三 百子晴岚吼天狮 海门夕照控全楚 卷七十四 镇西塔岭古战壕 文化重镇古皖口 卷七十五 渔棉之乡海口洲 雁汊鱼灯大渡口 卷七十六 千年古刹永宁寺 诣今嗜古承太学 卷七十七 水道交错似巨网 披红挂彩西江舟 卷七十八 开斋圣纪古尔邦 江水光耀如泄银 卷七十九 渌水后营陈独秀 查氏仙胎女丈夫 卷八十 苍古秀润雕板画 四姐思凡张四墩 卷八十一 曾国藩驻军杨套 毛泽东畅游长江 卷八十二 陆游入蜀过雁汊 贞妇迁居清节洲 卷八十三 池州千载诗人地 九华东南第一山 卷八十四 七街三村载千秋 村酒村花两共幽 卷八十五 余阙元帅驻安庆 建设兵团围垦荒 卷八十六 英雄称号伊斯兰 曹操墩头大练兵 卷八十七 皇帝恩赐御苑红 顺安酥糖名远扬 卷八十八 商周冶铜丰收门 泡桐之乡著《桐谱》 卷八十九 抵天柱而枕龙眠 牵大江而引枞川 卷九十 桐城八景水墨画 中国对数第一人 卷九十一 皖国奇峰山奇云 古都秀木含秀气 卷九十二 万涧明珠古戏楼 舒席南洋获头奖 卷九十三 南李一门五进士 仙山十里两状元 卷九十四 仙山万古犹长春 佛殿千年固永镇 卷九十五 水乡泽国览江流 隋文帝旌为义乡 卷九十六 香茗丛生蓓蕾芽 不敢越雷池一步 卷九十七 东西南北皆水汇 山浮水面水浮山 卷九十八 涧水雾霭石屋寺 母贤子孝惜阴亭 卷九十九 松兹侯国盆养鲤 海门天柱小孤山 卷一百 通天神女林默娘 南国古寨小长城 卷一百零一 岳西翠兰结仙缘 二祖道场司空山 卷一百零二 自在于云泉之岭 逍遥乎山水之间 卷一百零三 曲水青山绕宜城 草树云烟映晴晖 卷一百零四 宜城九头十三坡 安庆为安徽之源

首页 长篇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卷六十四 豪迈壮观古航道 霸王别姬珠联璧

《怀邑传》 by 查永利

2018-4-21 22:37

   明代初年,沿江的龙湖、大官湖和望江的大漳湖均为长江故道。华阳河以上的大部分土地为长江南岸沙洲。清康熙年间,宿松的曹湖、老洲头等地为“曹湖洼地”,终年积水。至咸丰年间,几经大水淹没,滩洼地逐渐淤高,长江主航道南移。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年)沿江筑堤(即今同马大堤之前身),致使航道南移加速。这些清朗的湖水,如碧玉做成的明镜。湖边无数礁石,森然林立,每当波澜聚集在那儿,便会万马奔腾地喧嚣起来。风一吹,如烟似雾,微雨似的落着。当碧空万里时,峰峦垂悬于清澈透明的碧水中,岩影波光,交相辉映。湖水静静的,像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内湖古航道以龙湖为起点,分南北两线。南向经洪岭、逾鳡湖直抵湖北黄梅之段窑镇,线长七十余华里;北向经乌池,过筑墩,越大官湖,再南行抵中沟入港,行三十华里过坝头、下夹、直达老洲头入长江(古称泾江口)。泾江口古为通江之要道,清光绪中叶,因防御水患,筑坝塞之,自此凡由此出江、入湖之货物,均须搬坝。泾江乃古之夹江,由老洲头入口,流经下仓、黄婆港出北口而东进挖口直入长河。从望江吉水北插大漳湖,经皖河出张家港汇入长江,此为境内又一古航道。这一条古航道,既豪迈壮观,又精妙绝伦。或是彩虹辉映着湛蓝的晴空,阵阵凉风吹来,美丽的皖江风光更加动人。或是在宁静的夜里,渔火明月交辉,把皖江映得金波滚滚,像一条摇摆飞腾的巨龙。

  皖河奔腾,洪流浩荡,洗刷着千百年的污浊。它在惊涛骇浪拍击峡谷中,默默记下了命运的颠簸。皖河乡地大物博,风光秀美,流畅贯通,空灵而智慧。它孕育了瑰丽的古皖传统文化。它在惊涛骇浪,清流宛转中,激励着人们,关怀着人们。它欲用豪迈的奔腾,领着人们向前去。大江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袤大地上璀璨的文明,至今还在熠熠闪烁,并且依附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这里的人文诗韵中的风流,有着东方神韵的精彩奇。                                                    

杨二喜、杨月楼、杨小楼与皖河乡。杨二喜,(1820-),石牌杨家墩(今皖河乡皖河村)人。咸丰初年杨氏手推独轮车进京,车上一边是刀枪把子,一边是童年的杨月楼。他们在天桥打把式卖艺,颇受老生“三鼎甲”之一张二奎青睐,聘为忠恕堂教师。为感谢张知遇之恩,杨二喜遂令子月楼拜张为师。杨二喜本为武旦演员,以耍大刀片出名,绰号“大刀杨二喜”,今舞台上的耍流星,即杨氏所创。杨月楼(1849-1890),字月楼,曾因风流案被控。杨月楼,拜张二奎后,习老生、武生,排名玉楼,与俞玉笙(菊笙)为师兄弟。杨月楼面阔耳大,仪表堂堂,有天官之称。“同光十三绝”画像中其所饰《四郎探母》杨延辉;《长坂坡》是他的杰作。《安天会》所饰悟空颇享盛誉,“杨猴子”之誉。正当杨在沪走红之际,一道台的家眷追恋月楼。杨深知后果,尽量躲避,但终因风流案被控,官府欲抓月楼,他无奈逃回京城,避难于恭王府内终日不出。京沪均不见其人,故传月楼进了监狱,以致编造的流言越传越玄。后因慈禧点名要月楼之戏,杨始露面。杨深受慈禧优宠,就在杨氏病故这年,慈禧寿诞日时,还给了他白银二十两、药四匣的赏赐。杨在弥留之际,托孤其盟弟谭鑫培和杨隆寿,望培育其子三元成才,并让年方十二岁的三元拜在谭氏膝下为义子,按谭氏宗谱排名嘉训,月楼病故于百顺胡同寓所,年仅四十七岁。杨小楼(18781938),名三元,谭鑫培义子,随谭氏子辈排名嘉训,艺名小楼。石牌杨家墩(今皖河乡皖河村)人,清末民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月楼之子。代表曲目有《长坂坡》、《状元印》和《法门寺》等。幼时入小荣椿社学艺,从师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学武生。十七岁出科,在京、津两地搭班表演。得义父谭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寿、张淇林、牛松山等的指点,拜俞菊笙为师。二十四岁搭入宝胜和班,以“小杨猴子”之名露演。又与谭鑫培同在同庆班,经谭氏奖掖,成为挑大梁的武生演员。二十九岁时入升平署为外学民籍学生,备受慈禧太后赏识。他与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黄润甫、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高庆奎、余叔岩、郝寿臣等人合作,先后组建陶咏、桐馨、中兴、崇林、双胜、永胜等戏班,声誉鹊起。在当时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

    杨小楼在艺术上继承家学,艺术禀赋极好,学问水气淋漓。他身材魁梧,扮相英伟。他师法俞菊笙、杨隆寿,同时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杨派”。杨小楼的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奎派”风范,咬字清楚真切,间有京音,行腔朴直无华。唱念注意准确表达角色的感情。从现存的《霸王别姬》《夜奔》《野猪林》等戏的唱片中,可以领略到他唱念的神韵。杨小楼武打步法准确灵敏,毫无瑕疵,干净而透澈,无空招废式,更能恰当贴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也即“武戏文唱”的杨派特点。据传杨氏家族本系王莽后裔。王莽篡位失败,刘秀欲灭王氏家族,王氏一族逃亡途中被盘查,族人急中生智,见路旁有杨树便言姓“杨”,遂被放行,至安徽落户。据说杨家,杨、王姓氏不分,内外有别,本族以王为姓,对外则称姓杨。现在台湾和海外京剧界人士仍尊称杨小楼为“国剧大师”。他使京剧艺术,犹如滔滔皖河,流向了辉煌,流向了全世界。

杨小楼性格沉静,不喜交游,习艺演剧之外,闭门读书,研习书法,对所演剧目大多自行修韵。他又是一位爱国艺人,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后,不顾环境艰险,拒绝为华东伪政权作“祝贺演出”;编演《甘宁百骑劫魏营》、《坛山谷》两剧,有大段说白,说明军人有守土之责,当誓死杀敌,保卫

疆土,激昂慷慨,宣扬爱国思想。与梅兰芳合演的《霸王别姬》,珠联璧合,称为绝响。昔人已去,河水中带着精致和秀气,缓缓地流淌着,它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辉煌和思念。 

  官山墓群与皖河乡。官山墓群位于皖河乡窖银村,范围三十余亩,散布着无封土堆的南朝东晋土坑墓和汉唐宋砖室墓,上层迭压明清墓葬。近来基本建设开山挖土,已清理土坑墓和砖室墓多个,出土有青瓷鸡头壶、盘、罐二十多件六朝遗物和唐、宋瓷器壶、碗、铜镜、铁剪等。

  皖河乡普济和邵塅二村,近长河与皖河交汇处。这里有汹涌澎湃的汇合,有渴望已久的思念,场面最为奇秀壮观,有最为摄人心魄的风景。窖银和邵一两村则近麻塘湖水库,地形狭窄,古韵深厚,犹如天然的山水画廊。永固、庆洲等七村,由西往东,依偎同马大堤,而滨临皖河,其南有津潭河如游龙盘旋。这里的皖河奔腾湍急,浪涛翻卷而咆哮。万全圩傍万全圩西堤,而近杨塅、五圩等六村。清澈甘甜的流水,哺育着这里的庄稼。芳草淡淡的清香,温润着农民的心田。辽阔而秀美的田野,在阳光照耀下,秋波荡漾,情深绵绵。龙星、彭西等五村和九棚圩,则近新坝河而远石牌。新坝河两岸,青翠连绵,幽深而秀丽。这里河水碧波情涌,天阔雄鹰任翱翔。   

  皖河乡地处皖河中游,大部分在石牌镇城南,小部分位于石牌镇西北部。皖河乡或在皖河之滨,或在麻塘湖水库东岸,都与老城区石牌镇相连,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这里是京剧大师杨月楼的故里。这里是私营企业的摇篮,猪肠衣生产加工的集聚区。皖河乡民风淳朴,文明和谐,水利灌溉条件优越。这里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棉花,农副产品是盐渍肠衣、牲猪、粮、油等。这里有冲积平原区,其土质肥沃,自古以来就是蔬菜种植基地。这里贯穿全乡的村村通水泥路与怀太、同马大堤堤顶公路交汇,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皖河乡积极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按照“稳粮扩经、兴林增养、劳务创收、多业并举”的总体思路,大力建设优质粮基地、意杨经济林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和畜牧养殖示范户等农村经济。皖河乡逐步成为怀宁大米、农副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并享有“蔬菜之乡”盛誉。

  皖河岸边岩石上的累累纤痕,充满着诗情画意。皖河乡名胜古迹众多,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滔滔云纱里,留下了灿若繁星的古皖文化的诗章。河岸、大堤边,树林阴翳,千姿万态,色彩斑澜。树林朦于烟,笼于雾,奇地叠起,落落重生,仿佛是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皖河在无数场景中起伏,闪动着深意,吐露出深沉。滔滔不绝的浓情就是它的踪迹,每一朵浪花都是它快意的表达。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作者福利:录制音频,上架喜马拉雅。请加天马文学网管理员微信w609778830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成绩]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章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