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邑传》

纪实文学 | 查永利

序 四十五年倏然而逝。日月如驰,庐墓之情颇浓烈。吾邑县志,每展览是编, ...

默认分卷 卷一 十劫轻拭辛酸泪 竹林倩影多婆娑 卷二 峭壁寒梅月普照 杯罄星疏三春柳 卷三 聚景赏花日移影 绮罗珠翠心纯真 卷四 乱酒梨花墨数点 醉书红锦字三行 卷五 雨稠凄凄滴圆荷 波寒烟翠雨早晴 卷六 弦静瑟瑟伤残景 星河悬影浴华京 卷七 日明涵影愁空山 清溪鲜碧蒻盈盈 卷八 春倩夏爽缕缕情 秋雅冬艳年华换 卷九 景慕四方风飘逸 楚水万里满目新 卷十 紫烟胜景傍天柱 落日斜晖盈皖江 卷十一 音凝惠风洒满山 千嶂万壑青如黛 卷十二 桃芬荷清桂馥沁 野萍棘蓼樟香翠 卷十三 谨信亲仁月浮华 琳琅缤纷浩若海 卷十四 晴空朗月西山暮 行云流水香满路 卷十五 朗月草衰树斑驳 清风花落水踟蹰 卷十六 化蛹成蝶多禅意 小埠低冈白鹭飞 卷十七 墨淡琴疏春怨秋 残妆新红倦为劳 卷十八 熹微晨光花放蕊 紫云浓影乐融融 卷十九 繁花绽放露娇艳 漫犹可信史变迁 卷二十 徳善酸辛遍山川 日月星晨换新颜 卷二十一 石门秋泛兴未阑 千年古刹隔寒烟 卷二十二 白豚传奇亘古今 黄梅仙曲天下扬 卷二十三 石镜涵空悬古月 观音踏水泛莲花 卷二十四 无量禅寺传天籁 海螺望春摇钱树 卷二十五 丽光诗魂犹催句 岁月山秀伴红尘 卷二十六 艇子平明蹴浪迟 武陵峰壑望迷离 卷二十七 潜岳绵亘落平冈 独秀山川如卓笔 卷二十八 霍岳迢峣秋荡空 蜿蜒会见蟠苍龙 卷二十九 堤沙画桥娇莺啼 白云丛林白鹭飞 卷三十 千寻岸迴村烟聚 万顷樯帆镜里游 卷三十一 瀼溪环曲静偃秋 竹簟绵软赠京城 卷三十二 泛杯香遂桃花运 拂钓浓看碧树齐 卷三十三 讲筵启沃状元郎 大雄晴雪群峰翠 卷三十四 江汉辨时连雨阔,星晨立处不风摇 卷三十五 皖乡梨园佳子弟 天下无石不成班 卷三十六 石牌糕尊为贡品 皖河水一波万年 卷三十七 天工开凿鸦鹊湖 造福众生耀史册 卷三十八 清白流风繁华尽 学足三余犹伴亭 卷三十九 月夜水光上篱落 万桥露华湛榛莽 卷四十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卷四十一 安庆府米襟江淮 石桥万年控鄂赣 卷四十二 彩泽梦幻千禧桥 红色圣地独秀园 卷四十三 金巩结义造石塔 八角亭上云如血 卷四十四 水光淡渺人形河 塔岭山影明涵晖 卷四十五 浴儿城中降天子 古遗之最孙家城 卷四十六 马王庙前显灵耀 奇趣异俗银项圈 卷四十七 柳编笆斗称一绝 黎山蚩尤成枫香 卷四十八 敝屣富贵养鹿蚕 安庆留学第一人 卷四十九 瓦窰虽破避风雨 绩麻沤泞苦也甜 卷五十 三祝九如五世昌 北华佗与南新安 卷五十一 小吏孔雀东南飞 灵昭皖水广王庙 卷五十二 乾隆牡丹誉百里 巴魂米粑遍天下 卷五十三 龙池古庵巧合璧 忠愍武科始状元 卷五十四 龙池香尖如新蚕 丹青容隐梵象森 卷五十五 远看大寨山村变 近学龙泉战水山 卷五十六 金山寺禅之正宗 古泉冲太子被冤 卷五十七 鸽子杀妻无历目 主人杀牛信流言 卷五十八 水禽之乡多栝蒌 端阳重渡乃遗俗 卷五十九 安庆粮仓多硕果 女贞子入肾补精 卷六十 负霜葱翠贞女慕 振柯凌风为人赏 卷六十一 物阜民丰雷公埠 钟灵毓秀郝漱玉 卷六十二 雷公电母收妖孽 金鸡豹峰望麻塘 卷六十三 古皖文化汇清流 同马大堤四季歌 卷六十四 豪迈壮观古航道 霸王别姬珠联璧 卷六十五 传奇杂剧张阳山 身踞石坐阮大铖 卷六十六 晚清例赠修织郎 皖北行署认英烈 卷六十七 冶峰青霭汉遗址 仙学巨子释道藏 卷六十八 神仙难找龙难寻 金鸡玉犬道教名 卷六十九 四灵山水邓石如 两弹元勋邓稼先 卷七十 升仙故迹源浦寺 唐代楼阁圆觉塔 卷七十一 龙山晓黛翡翠园 杏村春色车津溪 卷七十二 赤岗君山花芳艳 护国都督老龙王 卷七十三 百子晴岚吼天狮 海门夕照控全楚 卷七十四 镇西塔岭古战壕 文化重镇古皖口 卷七十五 渔棉之乡海口洲 雁汊鱼灯大渡口 卷七十六 千年古刹永宁寺 诣今嗜古承太学 卷七十七 水道交错似巨网 披红挂彩西江舟 卷七十八 开斋圣纪古尔邦 江水光耀如泄银 卷七十九 渌水后营陈独秀 查氏仙胎女丈夫 卷八十 苍古秀润雕板画 四姐思凡张四墩 卷八十一 曾国藩驻军杨套 毛泽东畅游长江 卷八十二 陆游入蜀过雁汊 贞妇迁居清节洲 卷八十三 池州千载诗人地 九华东南第一山 卷八十四 七街三村载千秋 村酒村花两共幽 卷八十五 余阙元帅驻安庆 建设兵团围垦荒 卷八十六 英雄称号伊斯兰 曹操墩头大练兵 卷八十七 皇帝恩赐御苑红 顺安酥糖名远扬 卷八十八 商周冶铜丰收门 泡桐之乡著《桐谱》 卷八十九 抵天柱而枕龙眠 牵大江而引枞川 卷九十 桐城八景水墨画 中国对数第一人 卷九十一 皖国奇峰山奇云 古都秀木含秀气 卷九十二 万涧明珠古戏楼 舒席南洋获头奖 卷九十三 南李一门五进士 仙山十里两状元 卷九十四 仙山万古犹长春 佛殿千年固永镇 卷九十五 水乡泽国览江流 隋文帝旌为义乡 卷九十六 香茗丛生蓓蕾芽 不敢越雷池一步 卷九十七 东西南北皆水汇 山浮水面水浮山 卷九十八 涧水雾霭石屋寺 母贤子孝惜阴亭 卷九十九 松兹侯国盆养鲤 海门天柱小孤山 卷一百 通天神女林默娘 南国古寨小长城 卷一百零一 岳西翠兰结仙缘 二祖道场司空山 卷一百零二 自在于云泉之岭 逍遥乎山水之间 卷一百零三 曲水青山绕宜城 草树云烟映晴晖 卷一百零四 宜城九头十三坡 安庆为安徽之源

首页 长篇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卷八十五 余阙元帅驻安庆 建设兵团围垦荒

《怀邑传》 by 查永利

2018-4-21 21:22

   我心中很想,把美丽珍藏下来,留作永远。或是炽烈而无法躲避的阳光下,有万物生灵怒放的酣畅。或是雨水开始落地的瞬间,冲刷中已把生命孕育。这里娇羞的青山绿水间,田园壮阔的景象,分外婀娜妩媚。我想起流逝在岁月里,追逐嬉戏的背影,又回到了少年。我驻足凝望,芦苇塘边,青烟袅袅,微波荡漾,或穿过薄如蝉翼的雾色朦胧,独自荡一叶轻舟,徜徉于长江落日虹。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却独具匠心,而风情万种。这里窗棂明媚,红楼靓影,袅舞沉浮,容颜变迁,等待我的都是温柔。

  我在长江江畔,看那红晕吊染,倾尽柔情。或抚水相思影,指尖滑朱砂。或江上月芽,一世牵挂,温婉在眉间。我在月夜花前,心情虚幻彷徨。我得浊酒一壶,饮尽了斑驳心泪。这里也过有风花雪月的风景,在奔波中苍老的容颜,有过委屈抱怨,自暴自弃,也有过声嘶力竭的呐喊。皖河农场却也有过梦想,如今等来了希望,等来了青春靓丽的花季。这里岁月依旧会沉淀历史,扉页就是人们身影飞舞的画卷。

安庆专署组织民工根治皖河。一九五七年,在原金潭河至杨树河段截流改道,出现大片河滩荒地。其中靠近保婴洲的一部分,在民国二十六年,属怀宁县湖上乡,至民国三十年,三益圩、同太圩,及西边靠近望江县漳湖镇的部分地区仍属怀宁县。一九五七年冬,专署农业局派专区农科所干部四十人、工人一百名及三台拖拉机在此围垦开荒,兴办“安庆专区皖河青少年农场”。同期,怀宁县派黄龙农场三十名工人也来此处开荒耕种,建立“怀宁县农场”;十二月,怀宁县的天津潭、小河口、江镇、五一等沿河两岸居民,相继迁移来,开荒种地。一九五八年初农业合作化时,怀宁县将移民组成七个高级农业合作社;三月,安徽省决定将皖河青少年农场划归省属农场。一九五八年七月,红星、皖河、江镇三个乡所属双河、三益、新光、大联、万吉、中联、永成及县农场的杨树等八个生产大队,三万亩耕地划归皖河农场。九月,青少年农场连同县农场实行场社合并,更名为:安徽省国营皖河农场,下放给怀宁县领导。一九六九年十月,农场改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五团,以原管理区为基础编成四个营、二十九个连队,其中农业连队二十四个。一九七五年八月,

兵团撤销,恢复农场(县级)建制,归省农垦局(厅)领导。至此,“安庆专区皖河青少年农场”,彻底脱离了怀宁县行政区划图。

  这里一片荒凉,受苦含泪的双眼,在真实的生活中,在憧憬中开拓、耕耘、播种。人们在每一缕阳光中,每一线生机里,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人们完全沉浸于适度的幸福之中。他们深深感到,和困难作斗争,意趣无穷,其乐也无穷。渐渐地,这里的乡村变得坚实,塘池也不再静然,虽然村寨还稍显破败,但是人们勤劳的性格更加挺拔。这里没有残垣断壁,沟涧剥蚀,等古朴风貌。这里是新生的摇篮,有拂荡的枝桠,和一望无际的原野。这里渐渐褪去往昔的色彩,最后恍若身在桃源洞天,奇景宛若神游瑶池仙宫。人们的一腔痴情,牵念情怀与希翼,也久久弥漫在开拓的美丽故事里。

  安庆市皖河农场,属国有农垦企业。距安庆市主城区仅十八公里,距石牌城区二十公里,与石牌、怀宁、望江三县区相交,东与池州东至县隔江相望与巨网乡相邻,南与望江县漳湖镇接壤,西与石牌毗邻,北面与洪镇乡、江镇乡隔皖河相望。全场土地面积十一点六万亩,其中耕地面积近六万亩,辖区十一个农业分场和部分二、三产业,总人口近三万人。农场以农业为主,畜牧业较发达,二、三产业有粮油棉加工企业、汽车摩擦片等。“金潭河”大米、“皖华”刹车片是农场两大品牌。皖河农场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建场。对外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安九(安庆至九江)公路穿境而过。半小时即可通达安庆市区。原有双河口码头,已停运。随着安庆市城市规划东进、北扩、西出,皖河农场将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安庆市西大门。随着望江长江大桥、江北高速和安庆长江铁路大桥将相继投建,农场区位优势将更加凸现。 

  人们禁锢的心灵,渐渐地舒展开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这片蓝天。这也使人们更加坚强,而信心倍增。星光下的万物是那么地真实而不静谧,在夜凉如水中,像一首写月色皎洁的诗,又像一幅波澜起伏的泼墨山水画。这里没有虚伪与杂乱,有的是一份淡定的闲适与包容,一份睿智的灵动与幽雅,庭前花开花落,窗外云卷云舒。我的思绪,随着轻描淡写的风景蔓延着。我把不经意地的凋零,都写进了深爱的诗篇。我和这里的人们一起甜蜜而快乐着。我好像依旧感受到了,这里沧桑千年遗落的美丽,和那逝去的情爱的温度。   

  回族定居安庆始于元至正十三年(一三五三年),由淮西宣慰副使佥都元帅余阙(回族)带家小驻守安庆,这是回族定居安庆之始。清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年),因避战乱,阿訇马迪顺带领一批回民,由安庆市迁往老洲马家店一带定居(即今皖河农场三益大队)。皖河、长江向来是水旱码头,为盐运、粮运要道,交通发达,商贾云集。正因为如此,回族的一些先民们很早就在这里经商、农垦、定居,生息繁衍。现有农场回民由马、丁、王、斯、梁、哈、方、魏等姓组成。皖河农场回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在他们聚居的三益大队,原建有马店清真寺、清真古寺两座。从改革开放以来,三益回民以水稻、棉花为主,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三益清真寺与皖河农场。皖河农场三益回民和安庆市大南门回民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两地回民的祖坟同在安庆市十里乡茅岭村,从这一点上看,他们同属一个祖先。实际上就是如此,据史料记载,一八五三年八月,时值清朝咸丰年间,为避战乱,阿訇马迪顺带领一批伊斯兰信徒,由当时的安庆城区迁至老洲马家店,也就是现在的皖河农场三益分场,现已相传七代。三益清真寺原名马家店清真寺,始建于一八五三年,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百年古寺历经洪水考验、“文革”扰乱洗劫,几经风雨沧桑,目前是安庆除南关清真寺外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占地面积一千二百五十平方米,其中大殿面积六百八十平方米,一次可容纳二百多名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清真寺并建有大照壁,气势轩昂,蔚为壮观。清真寺建筑布局为长方形,有讲堂、水房、宿舍和礼拜大殿。大殿具有伊斯兰教典型的近代建筑风格。清真寺,规模西化,造型完美,寺内遍植奇花异草,四季吐芳,是旧时安庆的一处景点,不幸于“文革”时破坏。三中全会以后得以恢复,并增建房屋几幢,设施完备,规模可观。古寺新辉,无论是占地面积、建筑规模,还是历史年代,艺术价值等,都堪称首屈一指。令人称奇的是古寺院内有两棵神奇的树,同是广玉兰,长相各不同,一棵粗而高、一棵细而短,花开得也不一样。两棵树相互缠绕,显得十分亲密,人们称之为夫妻树。三益清真寺是安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古寺与皖河农场。皖河农场清真古寺整体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的宫殿或庙宇式,但严格遵从伊斯兰教不崇拜任何偶像的要求。在寺门有“五脊六兽”,但“似兽非兽”、“有眼无珠”,实际上是谷物瓜果的变形。清真寺大门加上两侧的便门,八字墙成扇面状左右伸展。清真古寺式样传统,层次分明。门前立有上马石两方,竖有高旗杆一柱。加上大门的朱漆铜铆,气氛凝重。 清真寺石雕斗拱,前与大门,后与大殿互相辉映,错落有致。屋柱支撑,雍容华贵、古雅大方,傲然立于石基之上,雕刻艺术水平高超。大殿是清真寺的建筑主体。建筑形式大体与其它清真古寺相同,用了卷棚式。包括前卷棚和后卷棚,中间高前后低,巨柱方梁,既宽敞又深邃,容纳百十人礼拜也不显拥挤。大殿独具特色,环扣一环,层层紧扣,一层小一层直到高处,再加上色彩绚丽的几何图案,愈显工艺巧夺天工,建造者匠心独具。这也可以说是在清真寺建筑艺术上,体现出的伊斯兰与中国社会逐渐适应。清真古寺式样,有肃穆的宗教氛围,从外及内又有官衙气派,将异质的伊斯兰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中国宫殿建筑形式中,成为不同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一九五四年,清真古寺毁于洪水。洪水后,政府拨款修缮,基本恢复原貌。一九八一年,拨款七千八百元,按原貌修缮了大殿,并建水房两间。一九八五年,拨款六千五百元,翻盖了大殿寺顶。如今,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指导下,这座清真寺建筑瑰宝得到很好的维修与保护。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视,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团结,在实现宗教和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独特作用。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作者福利:录制音频,上架喜马拉雅。请加天马文学网管理员微信w609778830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成绩]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章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