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篇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第3章青春校园

千回百折 by 绿叶草根

2020-12-9 13:33

不寻常的考试

 

不老实的人,不可能不做弄虚作假的事情。特别在学生时代,考试作弊那简直是家常便饭。
  有鉴于此,王老师决定在本班举行一次不寻常的数学考试。
  在一个星期二的第四节课,王老师拿着一叠考卷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今天测验数学第一至第四单元,请同学们认真做,不要作弊。这次测验,是想了解一下你们究竟学到了多少,所以不计入成绩册。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阅完试卷下来就给你们讲。”
  开始,同学都做得很认真;由于这一次考题比较难,同学们做了几道题就做不下去了,有的东张西望,有的嘴里咬着笔杆子,过了半节课,很多同学都还是没有进展。
  这时,王老师说:“同学们自己做自己的,不要看别人的、抄别人的。因有一件急事,校长要我去做,请你们在这里好好做。”
  王老师一走出教室,教室里顿时乱成了一团。同学们忙着抄班上尖子生的考卷答案,搞得尖子生周围人山人海、热闹异常。
  有个同学大名钱能生,看看挨不到边,竟跑出教室到别的班借考卷答案来抄。谁都知道:同年级所有试卷,都是由学校统一买来的;但各班进度大同小异,先后一两节课是常有的事。钱能生是个“消息灵通人士”,他更知道:这次试卷别个班先考,阅完卷、发下来并已全部公布答案并经老师讲评过的,那答案的准确性就不言而喻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尖子生周围的一幕转到了钱能生那里,大家忙着抄起来,三下五去二,马到成功。
  到了快要下课的时候,王老师走进教室来了,见同学们做好了应做的事情,教室里很安静,满脸笑容,似乎很高兴。
  下课铃响了,试卷刷地一下全部交齐。原来大家半天不肯交考卷的现象,这次完全杜绝了。
  王老师不动声色,很快阅完考卷,发给了大家,大家都考得很好,老师显得很满意,因而只找出几道题来讲。这几道题,是没有作弊的钟登生做错的。听讲评时,钟登生听得最认真。
  到了期中考试,考试内容和上次考试内容题型差不多。可是考下来,除了钟登生和几个尖子生考到90分以上外,班上大多数同学没考好,只有几名同学考上60分,同学们后悔己来不及了:为什么一直以来都不好好地学习数学呢?到头来吃苦的还是自己。
  到了这时候,王老师才告诉同学们:“班主任石老师见你们不爱学数学,就建议我搞了一次不寻常的考试。现在大家后悔了,也就是认识上进步了。大家要吸取教训。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实事求是,不要自欺欺人。要不然的话,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这样弄虚作假,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能搞好呢?大家应该要好好学习,老老实实地学习,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下一节课,是班主任石老师的作文课。石老师布置的是自拟题作文,叙议均可,但必须是认识最深刻的事情。同学们无一例外地都写了“不寻常的考试”。
  一年后,这个班在毕业晚会上先向王老师、再向石老师致谢:“不是那次不寻常的考试,我们的毕业考试就不会居全校第一位。”
  王老师、石老师异口同声地说:“还有许许多多不寻常的考试等着你们哪!”

 

 

 

 

 

 

 

 

 

 

 

 成长

 

我叫金任重,来自祥云凤蝶小学。

小学六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就像清晨的一缕曦光,又似傍晚的一丝晚霞,来快,去也快。

这几年我转了好几个学校,也结交了很多朋友。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我颇有感触。

刚上小学一年级时,面对周围一切陌生的事物,我就像一只刚出生几个星期的小老虎,对周遭世界充满好奇和抵触。有时和这个同学打打架,有时和那个同学跳跳绳,轻松自在。还记得我第一单元数学考试时才考了80分,但到了第二单元就考了98分,往后几单元都是考100分,这么快的进步我想和努力有很大关系,同时与适应环境也有很大关系第一单元考试时,我和新同学不熟,对老师也不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以后,慢慢地熟络起来,成绩也提高了。因此,我认为一个学生的成绩好坏和努不努力极大,和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妈妈从小就用普通话和我交谈,而不用本地方言。这样时间一长,我也就习惯了,仿佛普通话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也正因如此,我语言水平和阅读还有写作水平都比同年人高,并不是我有多聪明,而是环境的影响让我习惯了,长期的积累让占了不少便宜。所以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我都会去努力地习惯,不管环境的好与坏。因为事物不会因你而改变,只有你去为事物而改变。努力,是一门大学问;适应,或许也是一门大学问。

在这六年里我改变了不少,也成熟了不少。

小时的我长很可爱,小巧玲珑的,虽然我是男的,但男生女相,常常被误认为女性,对此我很无语。小伙伴们也不么在意,在他们那里,我很受欢迎

但上了小学,我才发现周围人看我的眼光变了一个个假妹”“假妹的喊我,面对人的质疑和谩骂我很生气。开始还和那些人争吵,经常吃亏。但我后来发现这样做没意义,何必呢!跟那些无知的人争吵有什么意思呢?

为此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如果再和那些人吵架,我就是猪!就这样除非是我很熟的人,一般不会轻易搭理别人。日积月累我变沉默寡言了,但也有好处,我不会轻易地受伤。但唯一没变的就我特立独行的性格,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在这六年里我也参加了不少比赛,有演讲、写作、画画,但最多的还是演讲。我曾记得我第一演讲时,由于紧张,上台的时候竟摔倒了。当我慌了,我那么小,怎么经得起这般折腾。但我没哭,只是向台下四处张望,搜寻班主任吴老师的身影,当看到老师鼓励的眼神后我定了神,咽了口水,开始侃侃而谈最终得了第三名。虽只得了第三名但是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励。打那以后我明白了在演讲时出错了不要慌,因为观众不知道你的稿子,你可以临时编,机灵地设计一些合拍的片段。

就这样我陆续参加了许多比赛,累的知识也就越多,但苦于没地方表达。我曾在考卷的作文上写了一篇文章,老师给的评语是:如果以散文来看,你写得不错,但这是作文,得按规矩来写。

从此我就被这所谓的规矩给钉死了,但又不能反抗。为什么?我不怪吴老师,因为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啊!

该适应的,还得适应。挫折,往往就是历练,而适应就是成功。

回首这六年间,有喜有悲。不管将来会如何我都已历过了这六年可谓纯洁,也可谓无聊的时光。

感谢吴老师,他把我许多的无聊引向了人生的顿悟:一帆风顺,除了个例,多半存在于幻想之中。

努力努力再努力,适应适应再适应。

即使前方有许多坎坷,我都不怕,我始终相信,天过后会有最美的太阳……

 

2011-5-1渝秀

 

 

 

 

 

 

 

 

 

 

电子兴趣

 

当了二三十年的教师,我都比较幸运。天然的慈母形象,使孩子们很喜欢接近我,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稚气未脱,看我一脸慈善、语言柔和,和我第一次见面就很自然。我根本用不着大声训示他们,只要轻言细语地交代。他们就什么都做好了。所以,我的教育生涯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我的教育教学成绩一直良好,经常受到学校和上级的表扬和嘉奖。

可是,开设电脑课以后,第一堂课我就打了赊帐。电脑课一上课,同学们大多数感到新奇,这里看看,那里摸摸,既感到新鲜,又感到茫然,就像初交的朋友,难免感到陌生。三十多个小朋友,只有十几个勉强掌握了光标。我感到非常恼火。万事开头难。不但同学们对电脑是麻布洗脸粗(初)相会,而且我自己也才学会不久,对许多规律性的东西都还没有掌握,所以,我还得继续学习。

现在是电子信息时代,我有责任让我的学生赶上时代的步伐。这是新的课程,我必须有新的认识,然后才能有新的举措、新的作为。这样一想,我又来了劲。我又从已经成功的同学那里找原因,我终于开了窍。

于是,我细细回忆上课时的情景,大多数同学对电脑、对鼠标都好像没有太大的兴趣,即使已经掌握鼠标的十几个同学中,多数都好像兴趣索然。但是,我也注意到了我邻居的女儿芳芳对鼠标掌握得最熟练,她点的光标很自然、很顺手,简直运用自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这里,我发现了新大陆。为什么芳芳能够做到这个程度,究竟是什么原因?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也许能够解决同学们对电脑学习的兴趣问题。

下午放学之后,我专门到邻居家去看芳芳是否在家里打电脑。我一进她家电脑房,就看见她正在玩网络游戏,她不停地不厌其烦地在那里为公主换服装。她是那样全神贯注,她是那样一网情深。我眼睛一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芳芳这里有了一个生动的证明。

我问芳芳:“这个游戏,是妈妈教你的吗?”

“不是。”“那是谁教你的呢?”

“是姐姐教我的。实际上,她并没有教我多少。我看见她玩这个游戏,我觉得太好玩了,就在旁边看。看久了,我把鼠标抢过来,自己一点一试,居然成功了。以后,只要姐姐不在场,我一个人就要玩个够。”

第二天的电脑课,芳芳成了大明星,同时成了小先生。我让芳芳表演玩网络游戏,引诱得全班同学个个跃跃欲试。这样一来,同学们学电脑、掌握鼠标的兴趣油然而生,大家争着用好鼠标。我让芳芳再表演一次,让大家好好看她的手法,然后组织好顺序,一个一个地来。这节课才到一半时间,同学们全部都会用鼠标了。

等到同学们学完全部声母韵母以后,就开始教他们登录。在教登录之前,我先让同学们把拼音字母的大写和小写对比着搞清楚,然后把大写字母写在黑板上,教他们唱拼音字母歌。第三步,叫他们在键盘上认大写字母。磨刀不误砍柴工,同学们终于认识了大写字母,于是,就可以敲击键盘了。

我先让学生登录了一些单音词,同学们熟练以后又再教他们登录双音词。有的同学很聪明,试着用两个声母就打出了一个双音词。我表扬了这些同学,并对他们说:“这就是搜狗拼音输入法的好处和妙用。”还告诉他们,打三音词和多音词的时候,大多数都可以只打声母。

一个同学用D、S、J打出了“电视机”三个字,我问他:“你回去就看电视吗?”他高兴地说:“我家买了平板电视机,这液晶电视机硬是高清,所以我对它很感兴趣。”一个同学用J、F、J打出了“解放军”三个字,我说:“你长大要当解放军吗?”他很神气地说:“日本鬼子想要抢走我们的钓鱼岛,我就要把他们打败,把他们消灭!”

我让这两个同学重复表演了一次,其他同学纷纷举手。我先让举手的同学,一个一个进行尝试。其中有失败的,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打错的原因,然后让他们重试,结果,大家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我让他们再来一个自由发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一试,都一叠连声地叫喊:“妙、妙、妙!”

终于,我尝到了初步成功的甜头。我们的电脑课逐步达到了与语文课同步进行,使语文课和电脑课得到了很好的配合。语文课、电脑课互相关联、互相促进、使同学们非常自然地进入了电子世界。

 

 

 

 

 

 

 

 

 

 

 

 

 

 

 

 

 

 

 

 

 

火烧良心

 

  杜荷水凌凌一朵芙蓉,却不喜欢牡丹比她富贵,茉莉比她香纯。她想:任何花种都不应该比我更好。
  这年27岁的杜荷,常在心中以“西施”自命,把同在一家国营公司上班的丈夫卜通则比作“潘安”。西施潘安,如此般配,别的职工比不上,夫妇俩都心安理得。谁知这天长白班下班,杜荷在路上闯了鬼。不是鬼,是空调;名牌的,春兰空调。别人买空调无所谓,可这买春兰空调的是同事老石,他怎么能超过我?莫说春兰空调,一般低价空调我杜荷都还没买呢?
  一个大碰头。老石以为杜荷要向他祝贺呢,可是没听到对方吭声,便友好地打个招呼,“杜荷,下班啦……”杜荷哪会理他,剑眉倒竖,嘴角一撇,扭过头,怒气冲冲径自走了。老石讨了个没趣,以后再也不敢招惹这朵芙蓉花了。
  杜荷回到家门口,正好卜通已从幼儿园接回了女儿卜玉。卜玉手上拿着一个与她脸蛋一样好看的红苹果,高高地举向妈妈:
  ——(心说:妈妈一定会表扬我的!)妈妈,吃苹果;妈妈,吃苹果……——苹果哪里来的?
  ——今天“六一”儿童节,老师让我们自己取的。
  ——你为什么要取这么小的?
  ——老师给我们讲了个了孔,孔什么来着,呵,孔融让梨,我就学孔融……——什么时代了,还学什么孔融?老卜,开摩托,送我和卜玉回幼儿园,找老师评理去。
  卜通一拍大腿:“对,评理去!”
  一家三人对阵幼儿园老师,主将杜荷出马,三两句就击败老师:“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你让我的女儿不思进取,她今后长大了怎么在社会上谋生?”
  老师被击败,只好心甘情愿地让卜玉再选了一个最大的苹果拿回去。
  一家人凯旋,杜荷甭提有多高兴了。
  老师看着他们的背影,口中喃喃念叨:“这人怎么这样无理?这样教育孩子,就不怕把她善良的心灵染黑吗?”
  良心缩了一小步,道德成长就推后一大步。
  杜荷、卜通,哪里懂得这些?他们的家教依然我行我素。社会进步不进步,他们都不管!
  卜玉读小学了,也越长越漂亮了,很像她妈妈;一切争强好胜的性格,也很像她妈妈:说起自己一枝花,说起别人牛屎巴。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她就向妈妈求助。保护女儿自然是杜荷的天性,她决不让女儿吃一点亏,女儿心里哪怕有一点点小小的不舒服,她也要坚决、快速、彻底地给女儿抚平。
  卜玉读五年级时,有次学校要举行歌咏比赛,卜玉和同班同学王怡都报名参加了。她俩的水平不相上下,胜负在于临场发挥。但是,人家王怡服装上大大占优,一条真丝绸的红色连衣裙,穿上就跟仙女一样。相形之下,卜玉成了灰姑娘。
  回到家里,卜玉哭丧着脸向妈妈求助。杜荷说:“我们家里现在新房子正在装修,拿不出钱来买更好的裙子……”她右手撑起头,想了半天,想出了一条妙计,就对女儿附耳低言。卜通虽不知母女俩要做什么手脚,但一心让女儿占上风的心理是一致的,所以他们一直都在统一战线里面,他也就没问个究竟。
  卜玉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王怡的红色丝绸连衣裙藏了起来,王怡找不到裙子,心情不好,无从发挥,卜玉稳居第一名。王怡比赛输了,但裙子又回到了书包里。她虽然怀疑卜玉,苦于没有证据,也就没有声张。
  卜玉一帆风顺地向着危险的顶峰攀登而上。有父母作人梯,她攀得特别快。
  读初中三年级了,只有一个学期就要毕业了。想到班上那个女生尚静,既是团支部书记,又是学习尖子,心中本来就不了然。起先,是她一人老是居于卜玉之前。后来,有5个女生和她住在一起(相邻的几架床)、学在一起、玩在一起,居然有6个人超过了卜玉。卜玉心神不宁,抑郁憔悴,妒火中烧。这次,她没有向父母求助,而是自己想法子,要把尚静那一伙人全部从她面前端掉。
  这天是星期一,卜玉对爸爸说,她有点不舒服,下午再去学校。爸爸上班去了,她在家里绞尽了脑汁,想到了一个害人的法子,揣上一盒火柴、半截蜡烛进了学校。她没进教室,却上了宿舍楼。三年级女生宿舍在三楼,她神不知鬼不觉地往那里走去。
  卜玉恨恨地走近目标,从怀中取出半截蜡烛与火柴,狠狠地擦了一根火柴,点燃蜡烛,凭借积累了多日的怒气,纵起丙寅丁卯妒中火,向3架床上的衣服、被褥、复习资料、课外读物烧去。目的达到,她慌慌张张地下了楼,很好,她从作案地点跑下楼一直到跑出校门,没有一个人看到她。让她们去哭吧,让人们找鬼去吧!
  卜玉跌跌撞撞地回到家,住了几天医院的妈妈杜荷正好出院了。卜玉战战兢兢地讲了她放火之事和后怕的心理,杜荷也觉得祸闯大了,急忙问:“有人看到你了吗?”“没有。”“那好,我才从医院出来,那床还空着,现在没有他法,就说你上周星期六回来就因腹泻,一直住院。”卜玉深信妈妈的老谋深算。
  忽然,一个电话打来,杜荷心惊胆战:莫非东窗事发,学校知道了真相!
  卜玉不敢接电话,杜荷就去接:“哦,你是卜玉的班主任马迅老师呀,卜玉上周星期六回来就腹泻,一直住在县人民医院住院部五楼……”
  伶牙俐齿的妈妈三言两语就把灾难应付过去了,卜玉心里十分佩服,就和妈妈一起进了医院,躺在五楼十号病床上。
  杜荷觉得一切搁平,万事无忧,就兴冲冲地回家了。
  还在卜玉跑出校门之后那时,有人看见三楼浓烟滚滚,便大喊:“失火啦!”
  卜玉的班主任马老师火速带着同学们端盆盆,提桶桶,把水泼向大火,学校保卫也启动了灭火器,很快把火扑灭。虽然火势被控制住,没有蔓延,但是尚静她们的衣被书籍已经片甲不存了。
  六个女生哭做了一堆,马老师连忙安慰她们:“你们和别的女生挤一挤,待把原因查清,我一定想法把你们的损失补回来!”
  马迅到门卫那里问了一下,门卫说起火后,有一个女生慌慌张张跑下楼,又慌慌张张跑出校门。因为门卫室窗子上的玻璃是安全玻璃,从里面看得到外面,而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所以他看得到那个女生,而那个女生却看不到她。从门卫讲那个女生的相貌,苹果脸,双辫子,白色连衣裙,马迅猜想可能是卜玉。
  学校报警以后,城关派出所的警察检查了电线装置,没有出现任何纰漏,就确定是人为放火。马迅又向警察报告了门卫提供的情况和他的猜想。警察让他先去医院看看虚实,于是马迅就带一些同学往县人民医院五楼十号去看望卜玉。
  病床上躺着卜玉,真的像患病了一样,而且面容憔悴,眼睛闭着,沉沉昏睡。虽然卜玉并没有生病,但她做贼心虚,知道万一查出,法律不会轻饶,一生中有了前科,以后前途灰暗,所以心中恐惧,面如死灰。
  马老师和同学们喊醒卜玉,把苹果、梨、糖果等放到她的床头上。马老师又抚慰了卜玉几句,正要离开,谁知来了一个美貌妇女,大家都不知道她正是卜玉的妈妈杜荷。
  杜荷为了掩饰身份,不喊女儿名字,却说:“这位小妹妹,请你起来一下。”卜玉心知妈妈意在掩饰身份,也就不喊妈妈,让她从床单下取出钱包、身份证、病历册。杜荷满意地说:“幸喜别人没拿去。”又乐呵呵地走了。马迅感到奇怪,就走出病房,到护士办公室一问,才知卜玉刚来此处,尚未登记,而上午以前住的那个病人,则名叫杜荷。
  虽然真相大白,但马迅不动声色,带着同学们回了学校,就向警察报告了有关本案的最新消息。
  马老师和同学们一走,卜玉也躺不住了:她和妈妈的谎言已不攻自破!她没命地跑回家,要妈妈拿主意。
  杜荷当机立断,给了女儿一千元钱,又打点衣物和洗漱用品,装进旅行包,让女儿背上:“你到乡下表叔家去躲几天,待事情平静了,我再来接你。”
  母女俩的如意算盘一拨动,便开了门,但是门、算盘、母女俩的面容……一切都僵住了:警察、门卫、马老师一行来得正当其时。
  原来警察一行往医院一看,人去楼空,又赶到卜玉家中。
  锃亮的手铐,铐住了纵火者的双手。
  卜玉在看守所里,看着手上的铐子,后悔莫及。痛定思痛,她才意识到自己一把火不仅害了别人,更是害了自己,尤其是烧焦了自己的良心。良心怎能被狗吃,怎能被火烧焦?违法犯罪,本不是自己应该干的,但却因妒火难灭,却愚蠢地干了。妒火是从哪里来的?是父母长期以来精心培植的。
  看守过来了,在门外问:“卜玉,你父母看你来了,你见不见?”
  “不见!”冷漠,而又气愤。父母以前是她的信赖和依靠,而现在却是怀疑和不解:我怎么会有品质如此低劣的父母?我为什么会生长在这样的家庭?
  县法院按照《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复量刑,认为卜玉的纵火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已构成纵火罪,虽然由妒火引起,且妒火是由父母长期教育形成,但卜玉已经15岁多了,应该有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所以她必须负责任,于是按法律判处了一年徒刑,缓期一年执行。
  杜荷作为卜玉的妈妈,家庭教育的立足点、出发点都是错误的,在女儿违法犯罪之后,不是按法律教育女儿自首、悔罪,而是一再包庇、掩护并策划出逃,所以构成了包庇罪,按法律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期二年执行。
  卜玉没有上诉,她的妈妈杜荷也没有上诉。
  卜不不愿回家,不愿回校,她宁愿蹲在监狱里。执法人员和马老师都来教育她,一切都得面对现实,想逃避是逃避不了的。
  马老师特别把刊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候选人”事迹的《人民日报》拿给卜玉看。卜玉看了英雄,对比自己,觉得英雄是多么伟大,自己是多么渺小,自己流泪过后,觉得必须重新做人,必须从头开始。
  卜玉和她的妈妈杜荷在负了刑事责任的同时,他们一家也负了经济赔偿责任,赔偿学校损失费1万元,赔偿尚静等6位同学每人3000元,共计1。8万元。
  2。8万元钱,卜玉一点也不心痛,她心痛的是自己居然犯了罪,居然走到了同学的对立面,人民的对立面,法律的对立面。
  她在忏悔,她在暗下决心,回家去,坚持自我教育,也帮助父母,回学校去,向同学谢罪,保证自己洗心革面。
  她暗下决心有一点没有告诉任何人:只要今后遇到别人需要救助的事,自己一定要做到舍己救人,既洗刷自己已经犯下的罪孽,也洗刷自己的灵魂。
  她走出看守所,憧憬着新生,一切都豁然明亮了。
 

 

 

 

 

 

 

 

 

 

 

 

 

 

 

 

 

 

 

 

 

 

 

 

 

 

 

“小皇帝”洗衣服

 

鸟儿要飞也要憩。学习是飞翔的天空,家庭是栖息的技头。眼前,洁白的月光,揉进蔚蓝色的包装纸,有如一湾碧水,波光粼粼,湖色淡淡,风景秀丽而幽静,清华大学的一群学生在这里散步,他们边走边谈论着什么?有的在谈论往事,有的有谈学习方面的事情;有的有默默地听着;有的在默默的想着什么。

在这群学生中,有一位眉目分明、身材魁梧的青年,从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中,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的智慧来。他就是有名的娇生惯养的王小华,前年考取大学的,他正在回味孩提时代的往事。悠悠之情,犹忆在心,想起过去的往事,历历在目,思想的潮流冲开了王小华记忆的闸门……

放学的钟声“当当当”地打响了,小同学们都在校门口等着爸爸妈妈来领他们回家。而顽皮的王小华却并不在门外等,而是跑到花园里去玩,等爸爸妈妈下班来找他呢!

在家里,小华是一家之主,不管邻居来他家借什么东西,他的爸爸妈妈都要叫邻居向小华借,如果他不借,邻居惟有扫兴而归,都说他家养了一个“小皇帝”,什么事都由儿子管。在家里,爸爸妈妈把小华视为掌上明珠,对小华是百事迁就,万事顺随,有错无错,一概依允,使他从小就有一种依赖关系,如果没有父母在,那他就连衣服也不会穿,吃饭也得给他递到手上来。

有一次上街,小华看见商店里有一件很好看的玩具,就要爸爸妈妈给他买,但又很贵,要几十元钱,再说家里对他从来都是百依百顺,又是孩子喜欢的,所以就给他买了。

家里的什么事,小华的爸爸妈妈都不让他去做。就是学校里的值日,二老也自觉代小华搞劳动,擦玻璃,扫院子,拔青草,样样都干,就是不让小华累着。不仅下让小华干活,一味娇惯,反而买好东西给他吃。还向老师说:“我们苦一点没有关系,别苦了孩子!”上学或放学时,小华的爸爸妈妈还背他,生怕他走路脚疼,但自己汗流浃背也在所不惜,在夏季的烈日下走过,妈妈生怕他被太阳照着,在后面打伞为他遮凉。妈妈打伞,爸爸背负,“小皇帝”逍遥自在。

小华的父母对他百依百顺,只有一样不依,就是不搞好学习不依,只要搞好了学习,次次考试第一,就样样都依。所以,在学习方面他却很勤奋,不像别的独生子女那样爱玩。做作业从不偷工减料,而是舍得吃苦。上初中时,老师对同学们说:“谁对时间越吝惜,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你。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不要让时间流水一样淌过。应该从沉睡中醒来,向坦荡的大道迈进。时间如流水过得很快。而另一座大门在等着他去打开!”

老师们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小华考上了清华大学。因为小华实践了古人“吟安一个字,捻断三茎须”、“一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精神,才有了今日。上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啊!

但是在小华上大学时,他还在撒娇呢!爸爸为他拿被子,提提包,妈妈拿着刚买的收录机和热水瓶送他上学去。他自己却什么东西也没有拿,手里只拿着一张入学通知书,大摇大摆地走着。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天下无奇不有,也不必为他大惊小怪。

现在小华想起过去的依赖思想,是多么的惭愧啊!家里对他的娇生惯养,现在他想起来又好笑又惭愧。现在独立生活了,什么事都要自己动手。他上大学来时,不会洗衣服,感到很不好受,如果拿回家叫妈妈洗又离得太远了,又怕同学们笑,只好自己去洗。小华把衣服放到水里弄湿,打上肥皂,用手使劲的搓,搓得几下手就疼了,这时他开始生气了,把衣服一扔,想不洗了,但又一想:不行,还是得洗,等把衣服洗完时只有他一人在那里了,看了看自己的手都搓起泡了,汗水直流。到了此时,他才真正懂得什么叫父爱、母爱。

想起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地把自己拉大成人,他良心发现,决心在大学毕业以后,让父母亲乐享天年。想到这里,他的心里充满了阳光、理想、幸福和欢乐,追求、探索、奋发和开拓。这就是小华现在的目标。只有劳动,才能与父母的感情拉近。只有劳动,才会使中华民族的美德万古长青。

撒娇的习惯,别了!

 

作者福利:录制音频,上架喜马拉雅。请加天马文学网管理员微信w609778830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成绩]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章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