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6 14:14
一些为了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长者,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与效仿。为了祖国的花朵,为了拒冷漠、送温暖,他们很忙,但一点也不觉得累。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了下一代的成长,他们甘愿把余热全部拿来映红祖国的大地,把汗水全部拿来浇灌祖国的鲜花。他们深情祝愿:祖国的花朵更鲜艳,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其中一位长者,就是退休教师周跃胜。
周跃胜从教一生,致力于追求人生的完美。他于1985年光荣入党,后于1990年9月从小学教师岗位上退休。不管什么时候,他都在为提升人生的价值而不懈地努力工作,因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因为对祖国的花朵、对下一代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他愿意发挥余热直到最后一息,做一个人类灵魂的终身工程师,做一个终身园丁。
以上述思想为指导,他退休十多年来,一直不停地发挥着余热,致力于为社会服务,为下一代服务。
刚刚退休不久,他就协助吴文彪校长创办了保安乡初级中学。从1999年起,他又协助保安乡中第二任校长黄忠智,在重庆全市范围内,率先闯出了绿色证书教育之路。
由于周跃胜在教学之余关心农业生产,钻研农业科学技术,假期中和退休后背起幻灯机到处放映农业科技幻灯片,小有名气,所以他被保安乡中请去任农技课教师。
面对初中生,面对这些未成年人,周跃胜很喜爱他们,他发觉同学们都热爱农业科学技术,于是在2005年就按重庆市九年义务教育“绿色证书”通用读本进行教学,并结合保安乡农业生产实际,在完成“绿色证书”教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实用技术课。他先后编写了《水稻病虫害防治》、《柑桔栽培管理》、《柑桔病虫害防治》、《野生植物加工》等12种校本教材。同时,他和同事们一起开创了课堂学理论、田间学技术的绿证之路,把书本用于实践,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在农事最繁忙的季节,他带领学生到田间、果园去上实践课,让学生掌握农作物生长情况和科学管理方法,识别各种病虫害,深入了解其发生、为害的原理和症状,掌握防治方法。在果园,他教会每个学生剪枝、配药、杀虫的种种技术。
这些初中生学习认真,掌握了技术以后,就到家里应用,为家人、为本组本寨人做示范操作,因而起到了宣传和推广的作用。
为了印证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周跃胜到各村组去考察。到保安村安竹溪组走访初中三年级贫困生吴绍军家时,他的父亲激动地说:“周老师,你们教技术,教得好啊!现在我人老了,不懂技术,配不来农药。我家的柑桔管理,水稻防病治虫,都要靠我家绍军给我讲才得行。是你把技术教会了他,真得感谢你们才行啊!”
作为保安小学退教小组组长,周跃胜还带动全组人给祖国的花朵送温暖。
在当好课外辅导员方面,首先根据会员的居住情况,进行合理分工,尽量选择距住处近的学校,便于与学校进行联系、开展工作。其次,他们在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础上,请学校校长介绍现阶段教改的理论和实施方法,因为只有弄懂了现行教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才能当好校外辅导员。
然后,他们就多方面为关爱下一代做实际工作:
1、开展了少年儿童意外伤害调查。全乡3所村完小,两所村小,一所初级中学,学生共1307人,全是未成年人,其中意外伤害48人。这48人中,其中在上学或回家路上被狗咬伤24人(其中被流浪狗咬伤4人)、注射狂犬疫苗16人;由于在放学回家后玩耍、追逐,还有捡柴、骑牛背等原因跌倒摔伤12人,重者6人,经他们及时发现后,立即告知家长,使受伤学生得以及时送去医院,住院治疗。他们不但将调查结果告知家长、报告上级,还以此为教材,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并向保险部门索要保险赔偿费给意外伤害儿童,坚决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家长很感谢我们,他们说:”只有你们这些退休老师,才这样关心我们!”
2、向社会宣传全民办学的思想,推动方方面面改善办学条件。80高龄的石敦金老师,在李家庄小学及周边村组向社会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普九教育,要依靠全民办学,首先要解决李家庄小学维修厕所的老大难问题,号召大家集资来解决。在他的宣传鼓动下,集资得到现金1400元(其中退休教师吴乾昂捐资200元),水泥5000斤,把李家庄小学的厕所维修好了。
3、黄熙桂老师是保安乡中课外辅导员,经常调查询问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状况和老师的教学情况,并将调查所得到的情况向学校领导反馈。
4、周跃胜多次在保安中学深入柑桔实习基地和水稻实习基地,指导学生进行柑桔无公害生产中的修剪技术,教给学生识别、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及肥、水管理方法,在稻田指导学生学会对水稻病虫害进行观测、防治的方法,并向有关方面汇报。同时,要求学生在自家和邻家的桔园、稻田推广。
5、70岁的退休老师田景望不顾体弱多病,到和平小学向学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在他的辅导下,学生以组寨路线为单位,实行分段负责制,每条路段都有路段队长。路段队长一般由少先队干部担任。没有少先队干部的路段,由学生选出路段队长。这个方法,很快在全乡所有学校推开。
6、资助贫困辍学学生。他们在课外辅导工作中,发现一些辍学学生,主要是保安乡中的贫困留守学生,一一询问他们为什么辍学,他们就说没有钱。退教小组立即给辍学学生资助,有的收了,有的不收。对于不收的,他们婉言劝告:“就算我借给你的!”其实,后来并不要他还。2006年秋,周跃胜给楠红村龙潮组周倩(保安乡中初二学生)资助75元,加上吴良竺、吴邦芬给其他学生捐助的,共400多元。吴良竺一人为多人捐资。
7、吴良竺老师对全乡学生进行“五爱”道德教育。
8、对在岗的中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工作。石敦金老师以新旧社会从教的亲身经历作对比,并以他自己爱岗敬业、师德风范的实例,对中青年教师进行教育。吴绍显老师谈数学教学体会,对全乡中小学数学教师都有所启发。传帮带是个好办法,它使在岗和退休教师加强了沟通,退休教师的许多建设性意见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采纳。
9、楠木小学一个7岁的小学生自学杂技、武术,在保安乡以至石堤片区的文艺汇演中都曾获奖。该小组的退休教师都鼓励他不断努力,周跃胜也亲自给他指导过几次。
2006年度,周跃胜被重庆市教育工会、市教委授予“重庆市普教系统退教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周跃胜于2007年还向全组(从10人增至11人,又有了一个退休教师)发起捐资倡议,每人捐资50元,向保安乡全体儿童作“六一”献礼。
他们为关心下一代做了不少工作,但他们自认为做得很不够,还要继续做下去。
他们永远情系儿童,情系祖国的未来。
因为爱祖国,他们退而不休,主动站岗,主动搞家访;因为爱祖国,他们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生病老教师捐款2150元,充分体现了大爱之情;因为爱祖国,他们挥笔谱丹心,撰文歌颂祖国六十周年大庆;因为爱祖国,他们更把大爱之情播撒到祖国的花朵上。
他们,就是秀山县退教协宋农中学退教分会的四位老教师:喻开华、傅恒梅、龙跃田、田胜超。
2009年2月19日,他们跋山涉水,到中山村等村组走访学生家庭。在家访时,一些学生家长一方面感谢他们退休后还关心学生,另一方面坦诚以告:他们原先在宋农中学读书的孩子已辍学并外出打工去了。四位老教师从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道理,到苦口婆心地与家长一起筹划、一起分析青年人的前途和眼前学习的重要性,终于说服几位家长,他们纷纷打电话,把外出打工的孩子叫回家。
学生张柳英、田淘、田思等人已赶到秀山火车站,接到家长电话,立即回家。姚元明、袁明能、陈小梦、晏微微、陈欣、李红已到外地,也被家长打电话召回。他们先后于2月19日当天或第二天到校报名注册,安安心心地投入了学习生活。
学生田雪兵本来与班主任老师有抵触情绪,有转班的想法,加之寒假作业又被同学撕去报名注册了,因此他无寒假作业可带,无法进校报名注册。经四位老教师两头联系做工作,原班主任老师原谅了他,让他转班学习。
上述同学返校学习以后,四位老教师还到校了解他们的学习和进步情况,就像关心自己的孙辈一样。
上述同学,都感谢四位老教师的关爱。而且学生家长都说:只有新中国的教师,才有这种大爱情怀。
他们这样做,是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多位一体机制框架下进行的。
中国人民,是最有爱心和远见、最有创造性和创造力的人民。1984年,老同志创建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1989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紧接着,省、县、乡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成立。
各级关工委一成立,就全面发动退离休老同志积极参与关工委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
为什么请老同志做关工委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呢?因为老同志具有4大优势:(1)政治优势: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最可靠的政治基础。(2)知识和经验的优势:老教授、老专家他们越是到老了,知识就越是炉火纯青。而从根据地成长起来的老同志则有很大的政治经验的优势和组织能力的优势。(3)德高望重的优势:每一个老同志在某项工作范围内大都有一定的影响。如大学里的老书记、老校长;工厂里的老师傅,他们都有很大的人格优势。(4)时间和空间的优势:这是在职的干部所没有的。因为时间是老同志自己可以掌握的。空间优势在于老同志可以随便到哪个地方,都没有行政任务的负担。有了这四大优势,就可以很好地发挥老同志、老教授、老专家的特长。这些带“老”字号的都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这些财富一定要发挥作用。对于财富要正确对待,用了就是财富,不用就是包袱。
关工委机构定性为群众性工作组织,实际上是老年志愿者的集合体。这些老同志自觉来做这一工作,这说明这些老同志有历史责任感,有远见,反映了老同志对党和国家的关怀,对事业的忠诚,对下一代成长的关心。很多老同志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就喜欢上这个事业,就不愿意退了。关工委没有年龄的限制,老同志只要身体好,就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关工委工作是全方位地关心下一代。从政治思想,到青少年的成长,都是工作范围,包括青年成长过程中有什么需要,行政教育青少年方面有什么需要,党和政府教育青少年方面有什么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关工委把这些综合起来就是全面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把老同志的力量综合起来就是不可替代的力量,是拿钱买不到的,是一个很好的事业。关工委工作,是老同志最大的报国之门。
各地关工委充分发挥老同志们在政治、经验、威望、时空和亲情等方面的优势,从青少年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利用各种阵地和载体,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村镇、进楼幢、进家庭。老同志们要带头宣传、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青少年作表率。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要与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要与深入贯彻中央8号、16号文件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起来,与当代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和特点结合起来,与国内外形势结合起来,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建国六十周年的辉煌成就结合起来。
现在,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4亿,这个队伍还在不断扩大。这么多的老同志,各方面的人才都有,是一个极为丰富的人才资源库。其中,有不少人刚从岗位上退下来的相对年轻、学有专长、身体健康的老同志,他们希望有一个有所作为、发挥余热的舞台。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参加了关心下一代工作,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用武之地。要继续大力宣传老同志们献身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树立典型、推广典型,把他们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尽心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吸引更多的老同志参加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
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的成员主要是老教师、老干部、老专家、老工人、老战士,合称“五老”。
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长效机制,关键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少地方关工委工作开展得好,在于有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他们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思路开阔,而且能够身体力行、联系群众、深入基层,对青少年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握准确,使工作富有成效。各地关工委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主动向组织推荐、动员一批热爱关心下一代事业、有影响力、有奉献精神、身体状况良好、相对年轻的老同志加入到领导班子中来,优化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知识结构,加大专家型、知识型老同志的比例,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力量,同时,老同志们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各地关工委,要特别注意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珍惜老领导、老同志和关工委的声誉,一切活动都要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坚决不参与以盈利为目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商业性活动,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中心始终不偏离轨道。
各地关工委要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基层。基层建设好了,我们的工作就有了基础。要坚持自愿参加、就地就近、量力而行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而宜地组织“五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
老同志们自己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要不顾体力。做关心下一代工作既要担当,也可以长寿,因为经常跟年轻人在一起,吸取了他们的活力、朝气。干青年工作是一种享受,可以从年轻人身上直接受到蓬勃的精神的鼓舞,使关工委老同志身上充满年轻人的气息,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全部力量。
2007年3月20日,从湘西自治州吉首市驶向渝东南秀山自治县的一辆省际客车即将启程,查票员查到两位中年人无票乘车,便责备他俩。其中年轻的一个凄苦地说:“我叫杨正贵,他叫杨兴发,是我哥,他的女儿摔成重伤,已花了几万元,我们没有办法,请少收我们一点钱。”说着话,泪水直流。接着,杨正贵把杨兴发的女儿杨永菊不幸受伤的经过大致讲了一下:他们是土家族,在秀山自治县石耶镇西大村当坝组居住,杨兴发的女儿杨永菊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初中生,担任班长,成绩是班上第一名,年级第四名,于2月28日去石耶中学报名的途中因在机耕道上骑自行车不慎摔倒,连人带车掉下丈多高的岩坎,触在乱石上,摔成了重伤,经医院CT检查,方知是额骨粉碎性骨折,伤势吓人,生命危在旦夕。在秀山医院12天,花去万多元,经挽救暂时脱离生命危险,但额骨修复手术却一再迟延,病人一家只得又借两万元才转到吉首医院治疗;而医生说要开刀取出粉碎的骨质,补上一块人造额骨,使前额大脑还原,才能恢复知觉,手术费要2万元,交了钱立即动手术。
杨正贵说完,兄弟二人连声叹息:“到哪里去借钱啊?”全车人无不为之担忧,有的甚至流出了同情的泪水。
在这辆客车上,有一个良心极好的人;人类的良知价值究竟有多大,他心里最清楚。他就是73岁的退休教师(原秀山教师进修校高级讲师)、县退(离)休教师协会理事长杨秀补。他的同情不是感叹唏嘘,不是空发议论,而是着手采取一个又一个可望成功的连续动作,全力以赴来参与救治杨永菊的无私行动。
当时,他就安慰杨家兄弟俩:“你们这种情况,可以寻求政府帮助、社会捐助,先到学校请老师写一封求助信,再请镇政府签章,到县城找有关部门和领导解经费问题。”
第一个动作:向县委书记与教委主任求助。
杨永菊家的债台纪录及尚需手术和治疗费用是:在秀山县医院用去1.5万元,在吉首医院用去2万元,都是借的;额骨修复手术费需要2万元,毫无着落。
3月21日,父亲杨兴华一筹莫展,女儿杨永菊因无钱动手术只好出院。杨正贵依照杨秀补老人的建议,去了石耶中学,石耶中学为帮助杨兴华救治女儿,前次已发动师生捐助杨永菊300元,又帮助她领到了5000元保险费。此时特为之写求助申请书一份,学校盖了章。杨正贵携申请书去找石耶镇人民政府有关人员,对方说上级无此款项而不予盖章。杨兴发处在绝望之中,一筹莫展,幸得胞弟杨正贵帮助,向人借了二万元高利贷,于3月26日送女儿再度进了吉首医院,并于3月27日动了额骨修复手术,摘除了额内粉碎性骨质,用人造额骨进行了修复。
吉首医院为了减轻杨永菊家的负担,只收手术费、医疗费,建议杨永菊一家三口(杨永菊及父亲、后母)租房住,由后母护理。虽然治疗和护理的时间还需要一个多月,但因钱数不多,杨永菊不得不又离开吉首,回到秀山。
4月6日,杨正贵到秀城找到杨秀补老人,介绍了杨永菊近况,并将石耶中学盖章的证明交给了他,杨秀补以杨永菊的父亲杨兴发的名义写了一封题为《救救我的女儿》的一封信,连同石耶中学证明的复印件,交县委书记张泽洲、教委主任涂志刚。
涂志刚看了信,让德育中心主任尚代武具体操办。尚代武要求杨家兄弟尽快去吉首医院要一份CT复印件和治疗方案及所需经费的证明交县教委,才好研究解决。
第二个动作:主动借款。
4月9日,杨正贵从吉首来到秀山城,再次找到杨秀补,把CT复印件和医院证明交给了他。杨秀补听说杨永菊不得不停药停医,心急如焚,他想到:杨永菊刚动手术才十多天,如医疗、护理不好,很可能会贻误她的一生!救助款即使有着落,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想到这里,他当机立断,立即伸出救援之手,主动借钱三千元,以保证杨永菊继续治疗。杨秀补还对杨正贵说:“以后你们还得起就还,还不起就算了。”杨永菊之叔父杨正贵代胞兄写了借条。杨秀补勉强放了心,但他深知,这三千元钱不过是杯水车薪,求助工作还得进行。
同日,他打电话向张书记问收到杨兴发的一封信没有,对方说没收到。杨秀补立即写好第二封信,交给了县委书记。信文说:
张书记:
您好!
二中(按:即石耶中学)杨永菊摔伤,现在吉首治疗,所有4万元已用完,医院已停药,我现借出三千元叫家人转交医院。我与杨永菊不识,我听说后才帮她奔走呼吁,才来找你,敬请伸出援助之手,救救杨永菊。
敬礼!
退休教师:杨秀补
二OO七年四月九日
杨秀补在信中附去杨正贵代杨兴华写的借据,并附了从吉首医院开来的几份证明,以期感动张书记。
张书记确实被杨秀补的人格感动了,4月12日,他向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打了招呼。
第三个动作:再次借款。
4月14日,杨永菊又不得不出院了。
4月16日,杨兴发来到秀城,找到杨秀补老人说:“钱又用完了,医生叫出院,一家三口已回到家里,到了石耶大桥上遇到二中领导、老师,杨永菊还同他们讲了话,但她行动不很灵敏,反应不很快,医生说,有钱还应治疗。”
杨秀补带杨兴发到教委德育中心找尚代武主任,尚代武说:“涂主任听了我介绍的情况后说:杨永菊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值得同情、关爱。杨老师70多岁还为她奔走呼吁,并带头借钱出来,值得尊敬,应号召全县各校师生捐助,教委捐三千元。这种动作是我到这里来的4年间唯一的大动作。杨老师,如果有钱,可再借几千让杨永菊去医治。捐款估计能上万元,到时先还你借的。”杨秀补当即又将手头的钱借五千元给杨兴发。4月19日,二中师生捐得三千元,也交给杨兴发。4月20日,一家三口又去吉首州医院治疗。杨永菊一家三口在一旅社住宿,每天住宿费只15元,十多天里只用去约四千元。
5月5日,杨永菊终于全面康复,正常出院。
最后的动作:三千元借款转作捐助。
5月8日,杨永菊跟父亲来到秀山,在县教委领取了三万零八百七十七元捐助费。与此同时,杨秀补第一次借给杨永菊的三千元转成了捐助。至此,杨永菊共得救助捐款三万七千一百七十七元。
杨秀补把杨兴发、杨永菊父女领到县教委,与教委主任涂志刚、德育中心主任尚代武见了面。
涂主任对杨永菊说:“你很幸运,有杨老师带头给你借款、捐助,还为你多方奔走呼吁。你要感谢全县师生,更要感谢杨老师!”
事情已经圆满结束,杨秀补却想得更多更远更周到,他又为真实的故事添了三个真实的尾声。
尾声之一:嘱咐杨兴发、杨永菊父女将高利贷首先还清,再还有息贷款。结果,杨永菊家只差一些亲戚的钱(当然不要利息)未还清了。
尾声之二:教育、告诫杨永菊,要善待父亲特别是苗族后母。杨永菊的后母是个合格的母亲,她在杨永菊摔伤后,一直把她当作自己亲生女儿护理。杨秀补再三叮嘱,杨永菊听了激动地说:“爷爷,你放心,我一定要好好待我妈妈!”
尾声之三:杨秀补问明杨永菊已读完初中一册,便拿初中一册中比较复杂的有理数运算考她。看到杨永菊能不假思索地将题做对,杨秀补放心了;因为杨永菊这次遇到灾祸,不幸中之万幸是她的脑细胞没受丝毫损伤,她将会度过正常的人生。
到了此时,杨秀补才真正放心了。救人救彻,大概即是如此。
杨秀补古稀已过,他仍然乐于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参与救助杨永菊的事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乐于服务、甘于奉献的精神,贯串了他的人生,真正是一以贯之,生命属之;生命延续多长,他的奉献精神也就延续多长。
用杨永菊和她的父母的话来结束故事,就是:“杨秀补老人,你要活一百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