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篇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第13章情系金土地

武陵师魂 by 绿叶草根

2020-12-6 13:55

为树师德、正师风,秀山县教委组织师德师风巡回报告团,由县教委和教委关工委三位领导带领,于2006年秋期到八个片区向全县中小学教师传经送宝,石元英为第一报告人。报告人共6个,其中有一个退休教师。5个在职教师中,有两个中学校长,其中黄忠智校长与石元英的编制同在保安乡,只不过石元英跨省执教,黄忠智则在本地。在不断努力变革和创新中,保安中学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美好的未来,令人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黄忠智校长始终致力于教育事业,高尚感人的形象也激励石元英。

教育,来源于劳动者;教育,来源于金土地。
  教育在正式成为上层建筑之后,曾在几千年中远离人民,远离土地。
  是社会主义把教育还给了劳动者,还给了金土地。从建国初期,直到而今,党和人民政府一贯提倡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教育综合改革的最后归宿,就是教育回归劳动者,教育回归金土地。
  白总门人黄忠智,是个年轻的办校人,他对劳动者和金土地情有独钟,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劳动者,因为他每天都在同金土地打交道。他正在卓有成效地实践着教育对劳动者和金土地的回归。
  白总门,这是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保安乡保安村的一个村民小组的名称,却又是一个朴素高雅的地名。白总门,本是一处庄园遗址,因乾隆御赐“白总门”牌匾而得名;从“人”字路上九级台阶,直上四角天井,天井背后有清朝乾隆年间修筑的一口水井,该井及纪念碑文犹存。“人”字路,原是一条用鹅卵石建成的直通邻省湖南湘西重镇里耶的驿道。
  “人”字,寄托了古人的人本思想,而白总门也是通往外部世界之门。
  1971年2月,黄忠智在白总门出生。他长大成人后特别是就任保安中学校长之后,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对古人的人本思想有了继承和发展,把一个濒临停办的乡中办成了一个有300多学生的学校,且几度成为该县的绿证教育先进单位,本人也成为保安大地上升起的一颗绿证新星和重庆市文明市民。同时,他还为挖掘(保护)、继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之一的保安乡灯儿戏作出了重要贡献,不愧于“重庆市文明市民”之称号。
  在20、21两个世纪之交,地处渝东南边陲偏僻山区的重庆市秀山县保安中学,沿着党中央、国务院指引的“绿证教育”的兴教办学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夹缝”、走出低谷、走出困境,走向可亲可爱的金土地,实践和发展了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精神,探索出“三教统筹、农科教三结合”的绿色希望之路。
  1999年盛夏,这里一片紧张,人们行色匆匆,忙忙碌碌。
  2006年金秋,这里一片喜气,柑桔硕果累累,红红绿绿。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七年来,该校先后有1000多名毕业生怀揣“绿色证书”,怀揣农业科技的种子,怀揣金色的希望,回到了各自的村组,在保安这片热土上开创了科技兴农的致富之路。由于他们身怀“绝技”,由于他们深爱这片热土,因而他们成了农业科技的传播者,成了金土地的新主人,成了农村致富路上的排头兵。
  他们正在不断创造着各种社会财富,而保安中学又在不断地扩充、壮大着这支由一届又一届初中毕业生组成的科技致富主力军。
  一、起“死”回生
  保安中学始建于1990年8月,从成立之初起,学校就一直面临着资金不足、师资薄弱、生源短缺等重重困难;虽然第一高峰期曾达5个班,教职工17人,学生258人,但因困难越来越多,学校的生存发展一直经受着严峻考验。特别是1999年春期,又因大量学生厌学、弃学,导致流失现象相当严重,学生从258人降至仅仅52人(实际在校生30人,有22人是在黄忠智接任校长后,挨家挨户做工作“请”回校的),学校各方面工作几乎陷入瘫痪状况。
  原任校长深感压力大,申请调离了,学校谁都不愿意伸出肩膀去接这砣“石头”。在这种情况下,在学校代了9年课的黄忠智被任命为校长。
  黄忠智受任于“败军之际”,为全面激活自己掌管的这所学校,便依靠师生,依靠家长,依靠社会力量来努力改变现状,在发展思想和治校方法的方方面面都在苦苦求索。
  学校为什么没有生源?学校为什么办到了这步田地?他在反思……
  他于1990年7月高中毕业回乡务农。为了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步伐,乡政府于1990年在乡政府所在地建立一所乡级中学——保安中学。当时在教师紧缺、财政经济又特别困难的情况下,经村支两委推荐和乡领导多次工作,他毅然放弃了外出打工或在家乡勤劳致富的想法,为了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于是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保安中学一员普通的代课教师。
  他在该校任过班主任、出纳、总务、团支部书记,具有各方面的工作经验,对学校的各种情况了解得比较全面周详,而且深知学校已到非另找出路不可的时候了。
  万事开头难,难于上青天。黄忠智知难而上,悬崖陡壁辟通途。虽然他胆豪气壮,但面对重重困难,也不得不小心翼翼。他于1999年8月24日从县教委开会回教办,左思右想,在头脑中孕育着把学校办好的可行计划。
  离开学时间仅仅只有一周了,由于上届工作上的松懈,今年的新生入学通知书还没有填写,由于时间紧迫,不容再拖。由于前任领导的懈怠,管理的松散和混乱,各方面工作滞后,教师思想不统一,个别领导和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作风方面不严谨,在群众中已严重失去信任,当时保安中学处于散沙一盘,在“保安中学今年要垮台”的议论之中,如何挽回学校的声誉和保住原有的学生,如何录取今年的新生这两件事,首先便摆在这位新上任的校长面前,当天晚上,他步行20余里赶到学校,一路上,他不停地盘算,想到教师正在度寒假,无人上班,便只有靠自己来做这一切工作。
  第二天清早,他匆匆刨碗冷饭,带上在校生花名册,背上久久相依的药罐(他最近一直患严重的胃炎),踏上了新学期招生旅途。短短一周,他早出晚归,一个村又一个村,挨家挨户地去动员辍学学生,每到一个村,首先到小学去查询毕业生花名册,一个一个地作好登记并填好通知书,一家一户地去宣传,一个一个地发动。给他们讲当前的形势,谈读书的重要性,分析贫困的原因和致富的路子。根据不同的家庭处境,不同的家长,不同的学生,急家庭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为家长鼓气,给学生打气,为每一个处于困境中的家庭出主意、想办法。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远,他都要前去动员。为了找到家长和学生,他有高度的耐心和韧性。在家里找不到,就到地里找;头天没找到,第二天再去找;白天找不到,晚上再去找。他常常一天只顾上吃一顿饭,多次在山间架上几个石头,就地捡把柴,烧两个红薯,把药煨一煨,就伴随着药汤吃下去。一周之内,全乡及周边的每一个村落,都可见到他奔忙的身影,匆忙的脚步,可闻他挚切而真诚的话语。

一周里,他脚磨起了泡,鞋磨穿了眼,每一天走得四肢发软,浑身仿如散架般的疼痛,但他咬咬牙,挺过去。回到学校,还得连夜安排人员对学校的桌椅、门窗进行修理,考虑安排开学有关工作,到8月31日报名结束,全校就有了80多名学生。
  当天晚上,召开全体教职工会,由教职工充分发言,展开讨论,统一思想,共同规划。从思想上、工作业务上、师德师风建设上,以及学校办学方向上,找出以前存在的问题,采取改革措施,教师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家情绪激昂,热血涌动,纷纷献计献策。会后,所有的教职工都到各村再去动员,对那些确实因家庭贫困失学的学生,则采取全部免费或部分欠费入学,教师掏钱贴书学费等办法,让他们返校继续学习,他本人带头为学生贴学费320元。接下来的一周,教师便白天上课,晚上下乡,基本开齐三个教学班,光有好的开头还不行,还得有巩固的措施。紧接着,为确保该校的生存和发展,黄忠智和他的同事们又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绿证之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因为黄忠智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所以他带领新的领导班子积极深入社会和学生家庭调查了解,然后找出了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源质量差。在该校读书的学生多是没有考上其它学校的学生,学习功底有一定欠缺,老师教书吃力,学生升学较为困难,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厌学心理。
  二是内部管理不善。
  三是课程结构单一,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加上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日甚一日,农村中学学生升学率不高,大多数学生升学无望,所以厌学。而学生家长因望子成龙之心得不到满足,对该校也产生了失望情绪。
  四是学生所学知识与农村实际脱节,学非所用。回家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直接的作用和创造有利的条件,无法做出突出贡献,难以为家庭脱贫带来效益。
  五是经济大潮的冲击力太大。“没有文化,照样挣钱”的说法在一些学生及学生家长中尤为盛行。
  通过调查研究,学校根据农村中学特别是该校的实际情况,决心本着教育为山区经济发展服务,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为农村培养更多更好的乡土人才,培养德才兼备的农村劳动后备力量。
  黄忠智清楚地看到:当时国内形势也同样制约着农村中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我国加入WTO以后,作为农村职业教育必要形式的“绿色证书教育”与农村初中教育相结合的路子已势在必行;这也是农村中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实现“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相结合”、培养较高素质的农村后备劳动力、确保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再说,秀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边陲,是集老、少、边、穷特征于一体的武陵山区农业大县,其中贫困人口占全县的39%。由此可见,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时代要求是何等迫切,而发展农村经济的任务又是何等艰巨,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口资源优势的任务又是何等繁重……
  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学校,都与全国的学校息息相通;每一个局部,都与全局密切相关。全局也好,局部也好,中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中学教育事业已到了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刻。
  就在此时,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地给神州大地,给农村中学送来了浩荡东风。1999年,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在农村中学开展“绿色证书教育”,积极推进农村中学课程改革。
  黄忠智和他的同事们得此东风,高兴异常;他们闻风而动,立即实践。
  保安中学领导班子在黄忠智同志的带领下,众志成城,求真务实,着眼当前,放眼未来,锐意改革,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为争创特色乡中而努力进取,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东风吹进农村校园,黄忠智和他的同事们立即着手谱写教改新篇,经过七年的努力,不仅使该校起“死”回生,而且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经验。
  东风吹送及时雨,保安中学沐甘霖。
  绿证教育灵芝草,能够起“死”又回生。


  二、披荆斩棘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自己脚下。
  1999年9月,该校根据教育部和市县领导的指示,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本着教育为山区经济服务、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拨正了办学方向,开始试行“绿色证书”教育(简证“绿证教育”)。
  所谓“绿色证书”,是在初中阶段对农村学生进行农业职业培训,让学生掌握一定农业科技的教育新模式。它是在保证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任务的前提下,不改变学制,不改变原有文化课的科目和课时,只把原设劳技课、科技活动课和乡土课改为农技课,从而以“绿色证书”作为手段,以现代农业技术作为内容来达到下列目的:让学生在毕业后或者升学,或者回家乡、回农村,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之中,把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社会财富。为此,黄忠智力排众议,在校委会上斩钉截铁地提出:“要发展壮大我们农村学校,非大胆实行改革不可,非办出特色不可,非走教育与农村相结合的路子不可!”他又提出了“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响亮口号,作为本校的奋斗目标。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加强了“绿证”意识、服务意识,大胆调整课程结构,增设“农技教学”课程系列,做到农技知识与文化知识双管齐下,齐头并进。
  办任何事情都需要群众基础。为此,黄忠智和他的同事们走下村组,访干访群,针求他们对办好保安中学的意见。
  苦心求贤,自有贤至。
  “我们把娃儿送到学校读书,不都指望孩子考上大学,他们能学到点农业方面的科技识就很好了!”1999年10月的一个星期天,黄忠智到石堤镇阳桥村庙嘴组周亿家去家访,他一边交谈一边帮着主人割红苕叶,主人推心置腹的话引起了黄忠智深深的思考。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把学校带上了绿证之路。
  精神必须靠物质支撑,开设绿证课必须有实习基地,于是黄忠智就把自己家的全部承包土献给学校作为绿证教育实习基地。
  每周每班开设农技理论课和一个下午的农技实践课。授课采取上“大课”和分班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学习农业技术和实践经验,还利用农技科教片等手段辅助教学。同时,因地制宜,组织板栗开发,水果种植,稻田养鱼、山羊饲养等农技知识教学,使学生学有所长,一专多能。
  学校聘请了该乡成教专干周跃胜、黄修文为农技兼职老师和辅导员,学生的课也开到了田间地头。为了上好农技实践课,该校购置了一系列工具:锄头50把、枝剪50把、果剪50把、喷雾器3部、钢锯20把、嫁接刀50把、磨刀石10块。但这些工具在上大课时,根本不够用,学生觉得不过瘾,就自己购置了多种工具,适应了上实践课的需要。学生工具在手,农技在手,回家时和帮助别人时也用上这些工具。
  由于黄忠智一心一意办好学校,所以思路广,点子多。他与全校师生采取种种办法来加强“绿证教育”的深度和力度。他家的承包土不多,跟学校对实习基地的需要相比,无异杯水车薪。怎么办?
  他创造性地探索出绿证教育的广阔道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科技双管齐下,先后跟学校周围的种植户、养殖户挂钩,共建立了绿证教育校外实习基地8个,前6个都在本乡,即:冬瓜溪板栗基地、大溪养羊基地、大溪烤烟基地、白总门吴绍华西瓜基地、白总门田玉芹养猪基地、白总门姚本艳柑桔基地、后头塘养鱼基地;另外一个实习基地,跨省建立在湖南省保靖县清水坪镇梯子岩村大棚户田仁东家。这一创造,既实施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学到了农业科学技术,又能帮助这些种植户、养殖户创造经济价值,还加强了渝湘边区人民的友谊。同时,这些种植户、养殖户的户主都被聘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这一创举,比秀山县全面铺开绿证教育工作早了1年。
  黄忠智求贤若渴,除了上述两位教师,还请了许多科技示范联系户的农民当指导教师。其中最突出的是他从邻近(与该校相距十多里外)的湖南省保靖县清水坪镇梯子村二组农技专业大户、助理农技师田仁东来校讲课。
  田仁东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知名的农民科技人才,他所经营的大棚蔬菜瓜果(豇豆、辣椒、西瓜等)、柑桔、“大九宝”蟠桃等项目,每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他讲课深入浅出,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废话,深受学生欢迎。而且,学生听了他的课,理解深入,记忆深刻。
  田仁东每月都要给该校学生上四、五次课,他自己工作最忙的时候,一个月也要给该校学生上两次课。有时天气适宜,黄忠智还与教职工把全校学生带到田仁东的种植场参观学习,就地上大课,学生现场听课,现场实习,现场操作。师生合作,相得益彰,气氛热烈,场景动人。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帮了实习老师的大忙。因此,保安中学与田仁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田仁东多次给该校提供无偿支援。2004年春,他送给保安中学的“湖南2001杂交”辣椒苗已结出串串辣椒,一般长0.3米左右,最长者达0.4米(含辣椒柄长度),红得迷人,艳得可爱,它既是师生合作的结晶,又是渝湘人民友谊的象征。
  保安乡保安村白总门组农民吴绍发,是保安乡的“水果大王”。黄忠智请他给学生上西瓜种植实践课,结果西瓜种植面积在全乡大大增加。
  保安乡保安村白总门组农民吴邦禄,是乌江三角滩锰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家庭又是养猪大户,他只能在下班时间管管烤酒的事,而有100头猪的养猪场,全靠妻子田玉琴经营。田玉琴是保安乡“三八红旗手”、她和丈夫很乐意把养猪场提供给保安中学作为养猪实习基地。该校学生在这里既学到了养猪管理、配合饲料等养猪技术,又学到了田玉琴的艰苦奋斗、劳动致富精神。
  保安中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的方法,探索出边学习、边致富、边教学的“三边模式”。
  通过这些活动,学校的绿证教育步伐也越来越快。
  2003年,本校学生从原来的52人猛增到300多人,从一个教学班扩大到3个年级6个班。学校的绿证教育像巨大的磁铁,吸引了周边及四面八方的学生。本县的大溪、海洋、里仁、石堤、龙池,湖南保靖县的凉山寨、坝木、公坪,湖南龙山县的里耶镇,均有学生远道而来。


  三、“怪”校长
  高中毕业的黄忠智是学校唯一的代课教师,当时每月工资只有60元。然而,他很用心,上课时认真给学生讲课;下课了,他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拉家常、讨论将来怎么样找出路。听说他当校长了,好多家长又都把学生送回来了,学校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保安中学越办越红火,规模越来越大,上级派来的正式教师越来越多,好多都是大学专科甚至本科毕业生。
  如今,偏僻的保安成了柑橘大乡。大坳村渔洞组70%以上的农户,都靠种水果盖起了崭新的楼房。
  “保安能有今天的发展,有这个‘怪’校长的功劳。”保安乡的群众如是说。
  说“怪”,其实不怪。因为黄忠智以校为家,以生为子,比常人更多一些为公为民的举动;人们称他为“怪”校长,似贬实褒,是对他的亲切称呼,也是对他的一种赞赏。
  黄忠智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儿女一样。这不!担保学生学费就成了黄忠智的一项主要任务。1999年春季,他共为21名学生担保了2890元书学费。2003年春季,他担保了5188元,不仅一个学期没领到工资,期末算账居然还差一大截,他不得已把家里一头大肥猪卖了才把账补上。妻子无奈地说:“人家教书是把钱从学校拿到家里,你是把钱从家里拿出去,这个书不教也罢!”黄忠智不愠不火,笑笑说:“你不能眼看着学生因暂时缺钱读不成书。”
  近几年来,黄忠智为本校贫困学生担保学费共21678元。到目前为止,还有3801元欠款未收回。其中为保安乡保安村坝上组学生吴艳青担保学费580元,吴艳青毕业后已于2003年结婚,至今仍然欠费。
  当校长7年来,他为学生担保的学费达2万多元。
  只要是听说哪个学生哪天没有来上课,他就非得去看看不可。2004年12月3日,天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黄忠智听说二年级二班何彩凤同学有两天没来上课了,就和姚本武来到距学校25公里的湖南省保靖县黄连乡梁山村黄河组何彩凤家进行家访

何家三间木房极为简陋,其中有两间是竹篱夹成。黄忠智看着看着,他落泪了。学生家长何秀生、其母龙菊芝都已年近六旬,见他们到访,激动异常,用姜开水招待远客,拉着客人的手声说:“我们活到五十多岁,从没见一个乡村干部和教师来过我们这高山大盖,只有你们重庆来的好校长、好教师才对我家的学生这么关心!不但为彩凤几次减免了学费,还到家里来看望。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人民教师。”告别何家以后,由于山高坡陡,羊肠小道极其难走,何秀生拿一把锄头,在前面扫雪挖路。龙菊芝用草绳捆住他们的解放鞋,他们才慢慢下了盖。何秀生夫妇二人,从盖上看他们走了四、五里路,一直一看不见他们的背影,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家里。
  正是因为他对学生的真切关爱,所以毗邻的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和保靖的一些乡村,也把学生送到保安中学读书。
  黄忠智家也不宽裕,夫妇俩挤在20平方米的单身宿舍里。儿子黄纯忠成绩优秀,本可以进城读书,也因经济条件不好留在了保安中心校,没有住处只能和同学们睡大寝室。
  黄忠智任校长以来,一贯关心贫困学生,顶严寒冒酷暑,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访问。一次在石堤镇阳桥村庙嘴组学生周亿家访问,回来时路过桔梗坡,已经夜晚,加上下雨路滑,踩在一圆石上,跌了个仰面朝天,腰腿受伤,幸得一起家访的教师姚本武将他扶起,两人浑身泥水,次日凌晨1点才到学校;结果休养了一周。


  四、八方支援
  绿证教育事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辉事业,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的伟大事业,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1999年,重庆市教委根据《国务院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精神,决定在全市农村中学开设“绿证教育”课,2000年秀山自治县政府下发了“秀府办发[2000]78号”文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县教委、县农业局关于在我县农村初中推进绿色证书教育的报告的通知》,并由成教管理中心组织初中绿色证书教师到原宋农职中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标志着绿证教育在秀山全县正式启动。
  然而,保安中学的绿证教育早在一年之前就已率先垂范,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秀山县教委根据市教委的决定于2000年秋期,在全县农村中学开设绿证教育。为从教育科学角度对绿证教育事业加强业务指导,县教委成立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开展绿色证书教育研究课题小组”(以下简称课题组)。于是,绿证教育在秀山全县紧锣密鼓地施行起来。课题组的主研单位是秀山县教育研究室,协研单位是保安乡中学和宋农中学。保安乡中学校长黄忠智是课题组主研人之一。
  课题组向县教委提出和呈递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绿色证书教育”现状》,秀山县教研室肖守兴、黄吉华、杨昌斌三位同志也联名在本县《教育论坛》2005年第二集上发表文章《敢问路在何方》,为绿证教育大声疾呼。而且,上述调查报告与文章都对保安中学的成功经验予以充分肯定、热情赞扬和大力支持。
  报刊、广播电视台也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绿证事鸣锣开道,推波助澜。
  2000年5月29日,《秀山报》在当日第三版第二条刊登了新闻搞《保安中学把农技搬进课堂》,并发了图片。
  2000年12月22日,重庆市《教育周报》以头版头条刊登《秀山保安中学改革课程走出办学困境》。
  2001年9月,《秀山报》第三版第二条刊载《保安中学开设农技课走出办学困境》。
  2004年9月,《今日秀山》刊载专题文章《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保安中学“绿证教育”纪实》。
  秀山电视台也多次对保安中学绿证教育做了报道。
  特别令人兴奋的是,保安中学2004年被县教委评为绿证教育先进单位,校长黄忠智本人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县教委主任、绿证教育课题挂帅人涂志刚喜滋滋地向全县教育干部说:“保安乡中学是全县乡中的楷模。”
  创业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极其艰辛的。时至2005年2月,课题组经过4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发现秀山县的绿证教育(保安中学、宋农中学除外)的现状和形势是令人遗憾、令人沮丧和令人心痛的:
  ——雷声大,雨点小,每年只有2次征订教材的通知,再也没有出台过相应的管理办法,制度尚不健全。与绿证有关的许多工作,均是有布置无检查,只打雷不下雨。
  ——除保安、宋农两中学外,其它开设绿证教育的学校问题多多。
  ——部分学校领导观念滞后,重视力度不够,反而饥笑保安中学因为升学率不高,才别出心裁抓绿证教育。
  ——农村学校师资缺少,无法安排专职教师。
  ——大多数任课教师专业不对口,不懂专业技术。
  ——教研效果不太理想,受教育学生的前途无人问津。
  ——有关部门重视力度不够,使得绿证教育农技课成了“夹缝课”、“搭搭课”,甚至忽视其存在。
  但是,广大教师、学生热情高涨,100%的学校希望有专职教师任课;100%的学校希望教师接受岗前培训和开展大型的教研活动;100%的学校要求加大经费投入,以提高专业水平。
  绿证教育开设得好、已有初步成功经验的保安中学更是义无反顾,决心把绿证教育的大旗扛到底,把绿证教育的路子走到底。
  说“怪”也怪,别人认为办不到的事,“怪”校长办得到;“怪”校长自己力所不及时,就八方求援,别人无法求到的,他偏偏求得到。
  漠不关心,冷嘲热讽,那是别人的事。保安中学继续专心地走自己的路。为了改变现状,县委、县政府和县教委决心抓好保安中学这个成功典型,政策开始向绿证教育倾斜,目光开始向这所中学瞄准,并予以高度关注。
  秀山县常务副县长黄长武于2004年5月18日夜晚走访保安中学,发现灯光黯淡,有损学生视力,当晚表态从办公经费中挤出3000元用于解决该校照明线路改造问题,次日资金即到位。已经老化的照明线路立即更新,学校变得一派光明。
  保安乡党委、政府经常为该校排忧解难,联系实习基地,协调学校和各方面的关系。
  县团委为资助保安中学贫困学生,一再伸出援手,2004年3月资助12000元,2005年4月资助2700元。
  县妇联2005年9月资助2400元。
  县扶贫办2005年11月10日资助10500元。
  最佳科学示范户、保安乡知名民营企业家、县政协委员龙平,专门经营水果优良品种引进及退耕还林事业。他同时为贫困农户与贫困学生家庭无偿提供树苗。2004年8月12日资助绿证教育经费1000元,给贫困学生赠送优质柑桔苗12000根,并承诺以后每年资助1000元以上。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县教委的支持下,该校于2003年6月建成两楼一底共12间的教学楼,并增置了10台彩电、5台办公微机、140多架新木床、200套新桌凳、6套办公桌及2个档案柜。


  五、忘不了父老乡亲
  保安中学绿证教育为保安人民致富贡献了力量,深受保安人民的喜爱。他们相信学校,相信学生,把保安中学师生看成自家人,为绿证大开方便之门。村民(亦是实习指导教师)姚本艳把大批非良种柑桔一律锯掉树枝,提供给学生作实习嫁接(称之为“高接法”)之用,结果成活率达85%,双方均有受益。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该校附近的农民吴绍发、姚本艳和本校往届毕业生吴飞,都被聘为该校种植实习指导教师;以养猪、养鸡、养鹅著称的保安乡杰出青年吴大林则被聘为本校养殖实习指导教师。这校外教师给学生教会了技术,学生反过来又帮助他们致了富。例如吴绍发年收柑桔10多万斤,全年收入仅柑桔一项就是7万元,成了保安乡2004年的“水果大王”。水果大王的孙子吴波亦在保安中学读书,在学校、家庭双重教育下,他农技精进,多次被学校评为“农技能手”。
  秋天摘果时节,柑桔大面积丰收,农村劳动力因外出务工而影响收果进度;如不及时收果,将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各地农民纷纷要求该校帮忙。于是,该校组织学生到各地帮忙收果,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学生不仅学会了剪果、浸果、包装、储藏一条龙技术,而且获得了勤工俭学收入。此外,又把为“三农”服务的绿证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总之,保安中学绿证教育已经与保安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和鱼水深情。


  六、硕果累累
  保安中学开设绿证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农村科技人才,他们传播科技,运用科技,在改革大潮中起到了弄潮儿的作用。他们不但自己带头致富,而且帮助他人致富,勤勤恳恳,挥洒热汗,做出了喜人的成绩。
  近几年,在保安入高中上了大学的已有13人,除此之外,多数学生农村也成了才。
  保安乡大坳村鱼洞组青年尚锋,从1999年走出保安中学校门后,运用科学方法养羊、养猪,同时自办一个预制板厂,生意相当红火。
  保安乡保安村后头坡组吴飞,系保安中学毕业生,回家后与其父一起经营苗圃,培育优良品种果苗致富,吴飞又被母校聘为实习指导教师。
  事实充分证明,保安中学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教育路子,并带动全县开设绿证教育的21所学校(在校学生1.6万人,是全县初中学生总人数的70%左右),创造了初具规模、初见成效的新局面。保安中学走出了“校内学理论,校外学技术”的路子,他们与当地种植、养殖专业户取得密切联系,聘请专业户为指导教师,到校外专业户的种植、养殖场地实习操作,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受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欢迎与喜爱。在保安乡成为“水果之乡”(秀山县人民政府命名)的历史进程中,保安中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校培养了部分绿色证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了一大批较高素质的新型后备劳动者。师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经常指导当地农户进行果树栽培、嫁接等项工作。不少学生回家办起了自己的果园苗圃、养殖场。
  2004年12月10日,由保安乡党委、政府主办,保安中学承办的“水果节”,是该校绿证教育的第一次检阅,当地农民、往届学生均踊跃参加,县教委、县教研室、县广电局和龙池、石堤片区的所有中学等多个单位到会祝贺,支持绿证教育,且得到了县委、政府和县教委的一致好评。现场盛况在秀山电视台上播出,《今日秀山》记者杨胜茗作了题为《保安:打造水果大乡》的报道。
  春风化雨,禾苗茁壮。保安乡中学已经办成全县第一流的乡中,不仅绿证教育初见成效,而且远程教育也走在秀山前列。全校3个级6个班,班班有彩电。这些彩电在上数理化课程时,基本上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全部使用光盘手段进行教学,以此代替多媒体教学。同时,从星期日到星期四,每天19:00至19:30都让学生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或者其它德育节目,让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增强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从而加大了德育工作的力度。该校花小钱办了大事,既经济又实惠。
  从生源无着到生源泉涌,保安中学成功地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
  与此同时,保安中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该校2006年春期初中毕业生参加全县“二合一”考试,有9人考入秀一中、民族中学,6人进入艺体和高师分数线,升学率居全县第五,居石堤片区第一,创建校以来最好成绩。
  保安中学的绿证教育,不仅引来了各地学生,也引来了一批愿意为绿证教育事业作奉献的教师。小小一个保安乡中,竟有4名大学本科毕业生来校任课,他们分别毕业于西南大学英语专业、生物专业,四川教育学院化学专业,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保安中学承办的水果节为保安打造了柑桔品牌,引来了凤凰,招来了重庆、湖北、湖南、陕西、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市的商家,这些商家驱车来到保安收购柑桔,产品远销俄罗斯等国。“水果节”为保安人民迎来了商机,赢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保安中学绿证教育的成果誉满渝湘边区,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保靖两县的农村中学教师触动很大。他们在石堤小学举办的渝湘边区教研会上看到了保安中学关于“农技搬进课堂”的展版后,无不伸出大拇指,齐声赞叹:“这就是重庆的特色!”
  保安中学成功地走出了绿证教育的路子,初步的经验是喜人的,其前景是广阔的,其意义更是深远的。保安中学和宋农中学的成功经验将带动秀山县甚至整个重庆市农村中学的绿证教育取得大面积的丰收。
  保安中学的初步经验如下:
  (一)大力消除应试教育的痕迹。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水平,站在时代的高度,大胆创新,兼取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之长,文化、技术双管齐下,相得益彰,而且做到了“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与社会想结合。
  (二)校长必须带头献身于绿证事业,广大教师才有可能热爱绿证事业。保安中学有一个带头献身绿证教育事业的好校长黄忠智,他舍家为校,以校为家,舍已为生,爱生如子,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绿证教育实验、管理的充分发言权。他在2000年就是秀山县表彰的优秀教师。他从2001年入党起,就一直保持着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决心为党和人民服务一辈子。他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取得了大专文凭,借此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家人也全力支持绿证,其父黄刚(离休干部)经常为他出谋划策,想出了许多有效办法。
  (三)培养出绿证教育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在绿证教育大普及中起着示范带头作用。
  (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较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该校对学生采取了必要的激励机制。学生运用农技知识、技能在家庭搞了育苗、移栽、嫁接等生产活动,凡成功者,由学校挂牌确认,并按此实绩和在校表见,每年两次(“五”、“一二”)评选农技能手、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同时,德智体美劳并重,开展了保持共青团员先进性的活动。
  他们把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社会财富,不但能带头致富,而且能以传播科技等办法帮助其他村民致富。他们“务农有技术,致富有门路”,有了政策保障,发展前景广阔。
  (五)实施“校内学理论,校外学技术”的办学方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得力措施,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为全面贯彻绿证教育为山区经济服务,为“三农”服务的原则,创造了坚实可靠的有利条件,使学校以及毕业生都能为振兴山区经济作出应有的甚至突出的贡献。同时,也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落到了实处。学校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使学校的社会化因素越来越厚重,这样就对培养较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军极为有利。
  (六)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系。构建了“三边”模式,即:边生产、边致富、边教学。该校对教师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事事为绿证,天天想绿证。更新观念,热爱绿证教育事业。学校每学年度的年终考评、评职评优,一直实行绿证贡献与津贴挂钩的制度,把激励机制投入管理体系,有效地调动了该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七)因地制宜,改革课程结构。在探索绿证教育路子之初,因缺乏教材,除每个星期都开设农技课外,每星期还安排一个下午(3节课)的基地实习课(实践课)。在有了规范教材之后,分年级使用各科目的教材。初中一年级:《农业基础知识》;初二年级:《种植技术》或《养殖技术》;初中三年级:《农户经营与发展》。各年级实习课,则按季节、天气与科技示范户的需要等情况临时调课安排。实习课程安排灵活机动,需要与可能保持平衡。
  (八)注重安全工作。不仅平时用电、用水、防火、防盗等事项常强调常检查,而且学校还专门配备了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成员。学生外出实,必有分管领导成员参加。学生帮助农民收果时,不让个子小的学生摘果,只让其浸果、包装。由于安全工作做得好,学校放心,家长也放心。
  (九)敢于探索钻研,勇于大胆创新,善于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结合当地实际和校本实践,保安中学与宋农中学合编了校本教材《乡土实用农技》,以补现行绿证教育教材之不足。
  (十)集思广益,海纳百川,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不仅将校内外一切能强化绿证教育意见、办法兼收并蓄,并向周边及邻省学校与科技型农户请教、学习,因而使得绿证教育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黄忠智把这些经验写成教育论文《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创新——“绿色证书”教育经验初探》,并在《中国农村教育》2006年第三期上“教育综改”栏内发表。


  七、校园文化
  黄忠智总结了七年来绿色证书教育实践,觉得很有意思,深有感受,就与几个同事、好友一起创作了校园歌曲《绿证之歌》,且录制成碟。
  他不但在绿证教育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还以前瞩眼光,关心并实施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对传统民族民间戏剧文化——保安乡灯儿戏进行了抢救(挖掘)、恢复和发展工作。主要工作成绩如下:
  (一)紧紧依靠花灯戏元老和老艺人,对灯儿戏传统剧目作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
  (二)组建了保安乡灯儿戏剧团,并演出多次。其中,2005年9月,宿丹的孔雀舞在渝湘黔三省市文艺汇演中获二等奖。2005年11月,灯儿戏在保安乡第二届水果节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灯儿戏《八荣八耻》、《南山放牛》片断在秀山自治县教委第二届文艺活动周中分别获特等奖和一等奖,深受观众高度评价和赞誉,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
  (三)紧紧依靠灯儿戏各代传人,新编了灯儿戏现代剧目20多个。
  (四)2006年夏,保安乡灯儿戏申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已由秀山自治县人民政府转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审批。
  总之,他与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一起同心同德,众志成城,高瞻远瞩,求真务实,放眼未来,开拓创新,为创建农村特色中学而努力进取,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受到了各种媒体的广泛关注。


  、缝纫电瓶车基础课设想
  黄忠智不是在成绩簿上睡大觉,而是在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他和同事们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他重新学习了县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目光停留在通知中关于“不断改进教法,要结合学校实际,开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校课程,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办学目标”这几项内容上。他边看边想:我校教职员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我校办学思路更加明确、更有特色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要达到控辍保学的目的。
  保安中学现在所处的实际环境怎么样?他和同事们作了过细分析,他们认为:
  (1)社会发展矛盾冲突明显,大学、本科毕业生求职与谋生特别困难,严重挫伤了学生家长求学的积极性。
  (2)本区域家长送子女入学思想意识淡薄;大学毕业都无望,读书与否一个样,外出打工是榜样。
  (3)我们校属于乡级农村中学,办学条件设施较差,生源竞争激烈。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迫使学校走职业发展之路,以培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4)我校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严重,随时都有辍学的可能。
  (5)据近两年来的调查所知:社会、家长、学生最关心的是毕业能否就业,打工能否多挣钱的趋势。但中职学校不愿送,三年出来两万多,“前怕狼后怕虎”,因而他们希望我校能开设相关职业基础培训课,同时能够做到使学生升学有基础,打工务农有技术的办学路子。
  (6)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学生喜欢,家长支持,社会需要,开设缝纫电瓶车培训课是行得通的,同时对控辍保学起到重要作用。
  他多次组织教职员工开会,讨论这个设想,并调查学生、家长、社会部分人员,对开设缝纫电瓶车基础课作了充分的分析论证,在效益分析、设备的投入和回收两个方面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开设缝纫电瓶车基础课的效益分析如下:
  (1)本校教学课程改革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相信会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特别对劳动力输出和建设新农村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本校地处渝湘边区,很可能会增加和回收学生生源,达到控辍保学的目的。
  (3)学校培训班采取企业化管理,可以增加学校勤工俭学的收,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同时能改善办学条件。
  (4)预计到2010年全国免除中小学生一切费用,更有利于培训班的发展和壮大,最终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校园企业。
  设备的投入和回收方面的设想如下:
  (1)目前投资缝纫电瓶车20台,共需资金24000元,采取滚雪球式发展运行方式。
  (2)投资教室一间,木凳20条、黑板一块、窗帘、电源线等约2000元做配套设施。
  (3)学校采取企业化操作,采取学生自愿,每人收取上机实作培训费50元。本校共有300多学生,按计算第一学年能回收成本,每二学年基本有创收。
  (4)学校培训方式,采取面向周边社会青年和寒暑假部分其他学校初三学生进行技术培训。可以收取50—100元的培训费,一般一周内能学会基础技术。
  (5)缝纫电瓶车能否发展的关键是:一是学生喜欢、家长支持、社会需要。二是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可在自愿的前提下收取培训费。三是预计到2010年全国免除中小学一切费用后,加之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和方式,收取培训费恰似“水到渠成”。
  全校教职员工讨论结果,是一致支持“怪校长”的想法。于是,学校作出了要开设缝纫电瓶车基础课的结论,由黄忠智写成《保安中学关于开设缝纫电瓶车基础课的报告》,于2006年9月20日向县教委呈递。


  、继续开拓创新
  1998年10月,黄忠智“黔江开发区体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00年9月,被秀山自治县政府评为“秀山县优秀教师”。2004年7月,被秀山自治县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05年4月,在涪陵师范学院第五期中学校长提高培训班被评为优秀学员。2006年1月,被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重庆市文明市民”。又曾为市级“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开展绿色证书教育研究”课题组成员。他作为协研人,却像主研人一样努力工作。此外,他还与人合著了乡土教材《乡土实用农技》一书。

    柳树,无论移栽到哪里,它都能深深扎根、一片绿荫。

有这样一个人,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师生得到实惠,别人得到帮助,学校设施设备得到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跨越式发展,他就心满意足,无怨无悔。因此,教职工都笑称他为“最美的后勤主任”。

他就是官庄中学后勤主任黄忠智。

从保安调到官庄,他又成了最美后勤主任。

最美后勤主任,美就美在以校为家、忠于职守。为公、为校、为师生,个人利益丢一边。他的家从白总门迁到城边的三角岩,距离官庄中学6公里。为了不影响后勤服务工作,他以校为家,不但住在校内,而且“5+2”、“白+黑”,时刻不离工作岗位,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每天起来七件事,油、盐、酱、醋、茶,上传下答讲好话。大到修建、小到门扣。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不后,事事做到前头,比如:老师、学生放假后,总务处人员要为下学期的工作做好准备,整理校舍,维修课桌,准备各种办公教学和卫生用品。

他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每逢评卷会餐和其他校内活动,他亲自夏备凉茶、冬备炭火,教师、职工吃饭后,他又当洗碗工、清洁工、安全员,处处体现服务精神、负责精神。

最美后勤主任,美就美在舍己为人、品德高尚。学校出现争住房现象时,他利用大礼堂的两面墙,加上3块展板、一个冰箱、一张办公桌,隔了一个“住房”,让在学校食堂当工人的家属和小孩住下,而把学校分给他的住房让给其他教职工。

特别是2009年9月,当时流感病毒流行严重,教委要求学校每周在校园内外全面进行杀菌消毒工作,确保师生健康。担任消毒工作的校工周某是癌症患者,刚刚康复,他怕周某承受不了这项工作,就让他干轻活,把重活揽过来做。他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由于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工作时间过长,喷雾器桶内药水过满、药量过重,导致他右背部大面积烧伤。学校领导多次劝他到县医院治疗,他都婉言谢绝了,在当地医院治疗了十天,就回校一边工作一边休养,整整两个月才消除疼痛。现背部留下了一块长约27厘米,宽15厘米的乌色伤疤。但是,只要师生平安,他心里就乐滋滋的。

最美后勤主任,美就美在先公后私、大公无私。

2012年7月至8月份,他服从组织安排,听从指挥,积极主动配合校长,打造六大功能室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在烈日下,他不辞辛劳、汗流浃背、任劳任怨。他在建设的过程中,做到了亲力亲为,既充当了日常管理者,更充当了搬运工、油漆工、勤杂工等。整个校园都有他忙碌的身影。由于整个假期都全身心投入在学校建设之中,不能回家对果树进行防病治虫、抹芽控梢等各项管理,今年预计要收3万多斤椪柑,结果实收只得6千多斤柑子。

最美后勤主任,美就美在善于学习、甘于吃苦。

他经常参加教学一线听课、评课,不忘学习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为此,他全面落实学生营养餐工程,随时加强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工作。全面完成六大功能室的建设,全面打造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全面体现了学校有重点、有亮点、有创意的工作思路,构建一个科学、和谐、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真正体现了校训“书写生活,绽放自我”的应有之义。

他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强,处处为学校着想,本着节约经费的原则,能修的就自己修,能就地取材的就绝不到市场上去购买。虽然后勤工作很平凡,但工作面广、量大、工作杂,既要做好常规工作,又要及时处理应急性的工作,如水电抢修、管道堵塞、垃圾箱、化粪池清理、厕所冲洗等,有时工作确实很辛苦,有许多工作需要在大家休息时才能去做,故双休日、寒暑假经常不能休息,但他能克服困难,不怕艰苦、不怕脏、不怕累,坚守岗位,以校为家,努力做好平凡的后勤工作。

他严格履行职责,起早摸黑,马不停蹄,深入食堂、超市、各年级办公室、宿舍等处了解和解决问题,工作不推不拖,以身作则,不管是分内分外的事,总是遇事办事,雷厉风行。寒冬腊月,学校水管不通,他脱衣下水排污疏通,保证了全校师生的生活用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美后勤主任马不停蹄地用他的无私奉献,谱写人生的华章、打造道德的口碑。

 

 

作者福利:录制音频,上架喜马拉雅。请加天马文学网管理员微信w609778830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成绩]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章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