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篇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第10章花香万里

武陵师魂 by 绿叶草根

2020-12-6 13:48

石元英衣着朴素、大方得体,穿的是土布衣服或普通衣料缝制的衣服;一双解放鞋,鞋面发白。

有人悄悄告诉清水坪镇学区新闻通讯员田亚君:“石老师教了一辈子书,却没亲眼见过火车,没穿过名牌皮鞋。”说此话的时间是20056月。

此话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石元英很久以来一直保守的一个秘密,这次才向笔者透露:她的半旧衣服,有很多都是亲戚送的!

一个亲戚的亲戚,看到石无英穿着寒酸,甚至说:“她是教书的呀?”言外之意,她根本不敢相信石元英是教师。

是的,教师,教书的,只有石元英才这么朴素。

2004年以前,在石元英家惟一一件值钱的东西,是那台亲戚送的14英寸黑白电视机。由于年月久远,早已锈迹斑斑。2005年,侄女石亚琴又送给她一台旧彩电,没用多久,就已报废。如今所用的半旧彩电,是一家亲戚因外出打工,寄放到她家,让她家暂时使用的。

石元英的艰难处境,深深打动了历届校领导的心。校领导曾多次为她从上级部门或多或少地要来一些困难补助,但她领取后,暗地里分别送给了一些贫困学生,所以实际是领得少,送出的多。

1998年,坝木小学决定,由学校出车费,让全体老师去离校最近的风景区——张家界风景区旅游一趟。大家认为,这下石元英可以坐火车、看飞机了。可是,在出发那天,只有一个人缺席了,就是她石元英,因为她还是舍不得花“冤枉”钱。

然而,生活简朴的石元英,对学生、对别人却很大方。她认为,钱只能用在平时生活上,用在子女入学上,给贫困生用、给灾民用,才用得其所,才用得不冤枉。

精神高尚的人,她的行为就处处高尚。

对杨秀兵同学的资助,石元英一出手就长达6年之久;给缺文具特别是缺本子和笔的同学掏钱就买的事情,更是长年累月,家常便饭。除此以外,她还要和全校老师一起,为灾民、患者捐款,每年都有一、两次。

石元英家安了一台座机,成了全寨人的免费座机。不仅免费,还服务上门:外地给同组人打来电话,石元英或家人再忙,也要喊人来她家接电话。

保安乡龙家村党支部书记龙兴洲感叹道:“石老师是村民的福气。”此话说得一点不差。自从石元英来四川河小学执教特别是跨省执教后,该组学龄儿童人人读上了书,并全部小学毕业且升入初中,4人考上大学。不少人中学毕业后,还学了技术外出打工;靠打工挣的钱,不少村民修建了新房。

如果与当年一些学生、寨上一些邻居的楼房相比,石元英家的住房条件改善不大,确实难与别人相比,石元英也没有时间来比。她要教好学生、服务人民,安此贫、乐此道,而且乐此不疲。《老师的背,学生的桥》这个专题片中石元英家那幢小木房,就是最好的见征。房屋虽然简陋,只是因为主人品行高尚,这陋房也就不陋了。

石元英老师就是这样,事事处处,忘记了自己,记住了学生;忘记了自己,记住了人民。她心中没有自己,只有学生,只有人民。

石元英是烂漫的山花。

渝湘边陲山花开,山花更使边陲美。 

石元英老师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对人民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特殊的感情。然而,她对家人、对娘家、对亲友的联系都相对减少了,因而她常常为此深感内疚;但家人、父母、亲友都很理解她,没有人责备她,没有人拉她的后腿。

20031月,离期末考试只有十来天了。有人从大坝田娘家捎来口信:父亲病重。石元英的父亲、孩子的外公,疼爱外孙跟疼爱孙儿一样,连王盈、王登两个外孙的名字都是他取的。一边是期末考试在即,一边是外公病重,怎么办?石无英毅然选择了前者,她抓紧期末复习,使她所任教的二年级(一个班)考得了全学区最好的成绩;下一学年,该年级由吴建英(教语文)、彭声禄(教数学)接任,又考得全学区最好的成绩。

直到期末考试完毕、改完卷子后,石元英才去探望父亲,虽然石元英心中为忠孝难以两全而抱愧,但父母及哥哥、姐姐都没有责怪她。

石元英把慈母之爱对学生付出得多了,对自己的儿子王盈、王登也就相对减少了。

19863月,她的儿子王盈出生。当时,她还在桥堡小学教民办。她要教书,谁来带孩子?丈夫王焕林九岁丧母,她没有婆婆;丈夫王焕林在石堤中学代课,公公在家种承包地。父亲方面,因石元英的三哥要接三嫂,家里找木匠打家具,父亲要给木匠开茶煮饭;母亲正在给“双职工”二哥二嫂带小孩。结论是:石元英只能自己带孩子。怎么带?找小姨。她的小姨就在桥堡小学背后,但她小姨正患着严重的风湿病,浑身发热,针线活与许多事情都不能做,一天还要推两磨豆腐卖。石元英让小姨帮带小孩,自己两头忙,学校里的事情忙完了,又在小姨家里忙。小姨风湿病严重时,两手僵硬,什么活也无法做,石无英就替他做针线活、做家务,每晚还要推两磨豆腐,有时甚至忙个通宵,连觉也睡不成。小姨的风湿病时好时歹,有时连孩子也没法带。小姨无法带孩子时,石元英又找好心人,你带一天,她带一天。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就常常把孩子放到离桥堡小学2公里的二姐林英、三姐茂英两家去。

19873月,小王盈患了重病,石元英以为是感冒,买了点感冒药喂了,仍是继续上课、帮小姨家干活。谁知小王盈病情越来越重。石元英的二姐林英、三姐茂英一起来看望姨侄儿,见小王盈病重,三人连忙赶路五十里到坝木求医,诊得病情恶化,又连夜赶到清水坪,请医生急诊,医生责怪石元英:怎么这样不会护理孩子,重感冒引起急性肺炎,再迟来半小时就不行了。”当时,石元英喉头哽咽,在心里哭泣:“我怎么对得起儿子啊!”

两个主治医生给小王盈吊了一整夜的针,小王盈得救了。小王盈住了一个星期的院,身体才得到恢复。此后,石元英把小王盈交给三姐石茂英带,母爱让给了姨母之爱。

1988年,石元英到坝木小学跨省执教,每天放学后,还给学习较差的学生补课。3岁的小王盈一个人呆在家里太无聊,他太想妈妈了,以为妈妈该到河边了,就在四川河中的石块上跳跃前进,去迎接妈妈。小王盈从一块大石头上跳往另一块大石头,没跳上石头,却一头栽进了水里;幸得石元英的大嫂彭翠莲发现及时,一把从水里救上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石元英觉得自己已是两次对不住儿子了,便让3岁半的儿子进了彭菊英私人办的学前班(村里给她提供教室)。小王盈5岁时,就正式读小学一年级了。

就这样,石元英常常为对不起儿子的外公、外婆,对不起儿子而深感愧疚。

到小儿子王登上了小学一年级以后,石元英才渐渐解除了这种愧疚,又把大部分母爱洒给了学生。

石元英老师的事迹和奉献精神,像一座金矿。

这座金矿的发现者是清水坪镇学区书记黄德宇。他看到坝木小学比石元英年轻得多的教师好多人都晋升小高了,而石元英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还是多年的小一职称一个,他想,石元英在坝木小学创造了闪光的事迹和辉煌的绩效,而重庆秀山方面却因隔省隔县,音讯不通,难以知晓。

石元英卓越的贡献,低级的职称,这巨大的剪刀差,如一根鱼刺,鲠在黄德宇的喉头,他觉得不吐不快。他决心吐掉鱼刺,开发金矿。于是,他找到石元英老师,要她自己写一份先进事迹汇报稿件。但是,时间过去好久了,一贯谦虚的石元英还没写出一个字来。

一计不成,又施二计,黄书记找来学区新闻通讯员田亚君,要他把石元英的事迹写出来。田亚君表现不错,开“矿”成功,他的通讯稿《四川河畔有位跨省女教师》发表于2005629日《团结报》(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机关报)晚报版“边城百姓”专栏。

“首战告捷”,影响深远。开采金矿的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湖南教育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先后来到渝湘边,采访石元英。

2006218日,《重庆时报》特派记者在《重庆时报》上发表新闻稿《女教师18年背学生过河外省求学》。

20064月,中央电视台编导刘剑魁同志带来一行人,采拍石元英的事迹,使“金矿开采热”达到了高潮。刘剑魁一行在渝湘边忙碌了一个多星期,拍摄成30分钟的电视纪录片《老师的背,学生的桥》,于200641015301600在央视一套节目“中华民族”专栏播出,使石元英誉满全国,知名海外。

2006517日前后,《重庆晨报》、《重庆晚报》记者光临渝湘边,重庆广播台的电话采访也与石元英家的座机交流了几十分钟。

多种媒体的传播,又使信息长了翅膀,飞往海外。还是517日,在美国纽约出版的华人汉语报纸《星岛日报》以《十八年如一日女老师背学生过河》为题,综合报道了石元英的感人事迹。

石元英誉满全国、名传海外了,但是她头脑冷静,泰然对之,一点也不沾沾自喜,倒是对某些媒体的报道出现夸大其词、随意添加内容的地方而深感忧虑。

某报报道曰:“初中毕业,杨秀兵出门打工去了,石老师还卖掉圈里一头百多斤的架子猪,为他缝制两套新衣服,送上两百块钱作路费。”

听是好听极了,但是,他们误听了某人介绍,搞了个“本故事纯属虚构”。虚构的东西,怎么能跑到新闻报道中来?石元英对此十分反感。

不久,中共秀山县委宣传部一同志来帮助石元英撰写报告发言稿《让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时,从某报上看到这一细节,觉得太感动人了,想听听具体经过,可是石元英却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这件事!”于是,发言稿上就实事求是地避开了这几句假报道。

无独有偶。及至看到了2006522日至24日第1431期的湖南《文萃报》第11版刊载摘自516日某报的文章《女教师十八年背全校学生过河上学》,才知有人更是草率成文、破绽百出。该文标题是主谓句,就错了一个状语“全校”,夸大其词了;不是“全校学生”,而是“四川河组40多名学生”。石元英的好友姜蛟夫妇看了此文,不禁哑然失笑。

文中“桥堡山区”应为武陵山区,“1987(跨省执教)”应为1988年。还有,10多年来,石家用坏了六七个谷斗”之说既有夸张,又牛头不对马嘴,当作“船”的谷斗没有那么多;不是“石家”而是“王家”。而且,不是王焕林家,而是王焕林从邻居王焕杰家借的挞谷斗。

还有,“去年,在湖南和重庆两方努力下,四川河上终于架起了一座友谊桥”。桥名不完全,应为“湘渝友谊桥”;年代是猜的,应为“1999”。

笔者采访石元英,时间用得最长,“开矿”采挖最深。石元英提醒他,上述几句报道事实上是没有的。笔者也为那个记者遗憾。报道石元英也好,报道别人也好,都要保证实事求是,都要保证“含金量”。

各种媒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对石元英先进事迹的报道,在全国、在海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6410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中华民族》专题节目《老师的背,学生的桥》播出后,在全国各地收看的观众心中刮起了一阵阵飓风。

石元英的二哥、石堤中学高级教师石敦智没有亲眼看到上述节目,但他从别人那里知道这个喜讯后,立即对笔者说:“石元英以前和你们在桥堡小学一起教过书,现在她上中央电视台了!”喜悦、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在福建打工的村民田玉兰自己看了不算,又喊丈夫王先友、女儿王玲看,还喊老板娘看。看完这个节目,田玉兰立即向远在家乡的石元英打电话,劈头就是“满娘,我们从电视上看到你了!”并问候满娘(婶娘)的身体、生活,并说满娘背生过河引起了风湿病,要给满娘买药寄回来,石元英不愿麻烦侄儿侄媳,就说家里有药,谢绝了侄儿侄媳的好意。

接着,在浙江打工的四川河组村民王焕挺也同他的大嫂石元英通了电话,也如是说,石元英照样谢绝了好意。

为了纪念中央电视台在《中华民族》栏目中播放该校教师石元英的事迹这件喜事,由重庆市秀山自治县保安乡中心校捐资2000元,在坝木小学校园内修了一口中华民族井。井水是从磨鹰嘴下凉风洞引来的泉水,泉水清澈,水质良好。中华民族井于2006年暑假建成后,不但方便了师生饮用,也方便了附近的村民。

2006531日,中共秀山县委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的25名学员,践行“八荣八耻”,为贫困学生捐资,人均捐资100元,共2500元。他们在团县委书记周丰贤带领下,到保安中心校所属各校看望贫困生,给他们送捐款、送文具。他们发起这件事,也是因为受到石元英先进事迹的感染而引发的,所以特意资助了坝木小学11名贫困生,其中10名是四川河组的。 

19901993年曾在坝木小学学前班代过课的胡晓辉,于1993年离开坝木小学外出打工,发了大财,仅自办学前班注册的固定资产一项,就有几十万元,加上房产及其它收入,已成为家有专车的百万富翁。正当黄香菊、吴秀云“逼”石元英买衣买鞋之时,巧遇了回家乡办户口迁移的胡晓辉,大家见面分外亲热。胡晓辉对几位老同事、老姊妹说:“石老师现在出名了,上了央视台,事迹确实感人。现在我物质上比你们好,但精神上的荣誉是无法同石老师比的!”

全国各地特别是渝湘两省市的人们收看《老师的背,学生的桥》这一电视节目后,按中央电视台公示的石元英家的固定电话号码,纷纷向石元英打电话联系,表示祝贺,表达敬佩之情和要向石元英学习的意向。有的人觉得打电话难以充分表达对石元英敬佩的感情,又向石元英写信祝贺与问候;对石元英治疗风湿病问题成了这些来信的焦点。

河南省开封市新政北街15——退休初中女教师丁立雪,410日看完电视,就写信请央视编导刘剑魁转给石元英一封信,向石元英介绍一种能治风湿病的炭素底棉鞋,希望石元英能像她一样把风湿病治好。

北京兰博公司某同志(未具名)给石元英汇来《生活中来》一书,并在书的扉页上写道:

 

石老师:为您感动!保重身体,它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第一。此书中有些治疗风湿的小偏方, 不能代替看病吃药,只能作辅助治疗。

 

河南省商水县城关乡董欢门诊部医生高长深,不仅来信而且一再来电话关心石元英的治病问题,同时汇来药物、名片,在信中谈到药物用法,并说如果服药后疗效好随时可向他打电话告知,他就再寄药来。

上海浦东区羽山路6016101“一位湖南人的妻子”李景在信中说:“我中学时代曾经想当一名教师,这个愿望虽然没有实现,但是我仍关注着教师和教育事业。……从电视上看到你的事迹,我的灵魂受到震撼和洗涤。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你是一座纯净的森林,在默默无闻地奉献,是多么圣洁、伟岸、可贵!那些只为个人着想的人,与你相比,真是天上地下,我为那些追逐名利的私欲者感到羞愧和无地自容。”

山东省青岛市一个医生给石元英来信,说要携带一台电疗机来四川河组为石元英治疗风湿病。石元英觉得路途遥远、太麻烦那位医生不好,就谢绝了。

石元英的事迹和精神是一根长藤,既牵动了全国各地的人心,也牵动了海外华人华侨的心。在美华人华侨来信内容热情洋溢,情愫深深。

请看!

设在纽约的美国亭江中学校友总会会长郑美新,2006517日来信说:美国纽约《星岛日报》综合报道有关石老师十八年如一日,背学生过河一事,使我会全体会员对石老师的事迹深感敬佩,认为该会“教育下一代,树立形象”的活动,应借此事迹来开展,以带动全美华人子弟学习石老师的无畏精神,并深信全美华人子弟都会在此活动中受到深刻教育。

该信在最后说:”我们今后如有机会,将带一批学生回国拜访石老师,希望石老师在回信时寄一张相片来。”

在美国波士顿的华侨许保罗2006520日来信(原文是竖写的):

 

石老师:

看报得知你辛苦教学,十八年如一日,深为感动,现特汇上美金壹佰元,聊表区区心意。并祝学安!

 

许保罗汇来的100美元汇票,石元英不知到何处兑换人民币,去问清水坪镇邮政所,邮政所又问县邮局,才知美元汇兑业务在吉首市或张家界市才有,于是托人把汇票拿到吉首市兑换人民币去了。

2006年暑假,重庆市委、市政府、市教委三家共同组织全市农村优秀教师旅游团,秀山县只有石元英一人参加。她第一次坐了火车,乘了飞机;第一次参观了重庆、长沙等大城市;第一次参观了韶山、井冈山等革命圣地。

国内、国外,那么多人关注,那么多人钦佩,石元英仍然一如往常,谦虚谨慎,继续高度负责地干好她的工作,继续让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闪光的人生在奉献。奉献,就是付出。付出,免不了损伤。石元英为学生以背作桥,患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和坐骨神经痛;她又因在几千个夜晚在暗淡的灯光下备课、批改作业,长年累月地用眼过度,因而视力已逐渐减退,视物不清特别是看字模糊,视力和精力都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有时,她也想提前病退,但是,当她设想退休后的生活时,她又一千个舍不得,一万个舍不得;离开了孩子们,我的生命不是黯淡无光了吗?

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生命的升值,她只有坚持到底,哪能提前退休呢?干下去,继续干下去,不到退休年龄,决不离开讲台半步!因为“天使属于天空,教师属于讲台”啊!但是她感到站讲台也越来越难。

新课标、新课改工作,于2003年扎根落户于湖南省教育系统。

新课标、新课改进入教育工作实践以后,谙熟传统教法的石元英对新课程、新教法不甚了了,感到力不从心,不知怎么备课,不知怎么上课,一头雾水,几番苦思。

石元英不甘落伍,就重新学习,急起直追,遇到疑难问题,逢人便问,既问解题法,也问教学法。她下定了决心,要活到老,学到老!

在教学和阅卷工作中,她先后遇到了两个疑难问题。

一个问题是:小芳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8页,第二天看了7页,第三天该从剩下的第几页看起?

另一个问题是:小芳、小花去买书,小芳买一本差1.5元,小花买一本差2.5元,如果二人不差钱,还可以再买一本书,小芳、小花身上各带多少钱?

第一个问题,她向同事黄香菊、教导主任何秀江询问解法、教法,听了后仍觉模模糊糊。第二个问题,她不耻下问,向儿子王盈求解,王盈只能用初中解法,石元英又问黄香菊,黄香菊用了小学解法,但谈到教学法时,石元英还是没弄懂。

坝木小学新课标、新课改学得最好的是吴建英。石元英又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请教吴建英。经吴建英一演示,一讲解,石元英把两个题的解法、教法都豁然贯通了。

吴建英讲的方法是演示法、联想法:第一题的演示是翻开一本书,翻三次就可得到答案,再列式计算,方法一对头,做起来就很容易;第二题的演示,是小芳、小花两人差的钱合起来,与一本书、两本书分别加以联想,方法就来了,很容易做,也很容易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的。第二题还有一个最佳的演示:某人所差的钱,就是对方身上的钱,一演示就得出答案,真可谓一蹴而就。

石元英把新、旧教学方法一比,发觉传统教学方法有极大的局限,原来只要几根小棒就可教完初年级的数学,但学生的解题能力不强;新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这才是可取的。她与何秀江交换了这些看法,何秀江深表赞同。何秀江对她说:“以前用小棒,用得很机械;现在用同样几根小棒,可以变换多种图形,多变换,多演示,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好处很多,作用很大。”

办公室,通道上,石元英有疑必问,逢人便问,实是求是,不耻下问。

石元英努力向年轻人学习,吴建英、尚亚萍、陈贤稀都是她的最佳学习对象,而请教吴建英的时候最多。

石元英有疑必问,不弄懂弄透彻决不罢休;一旦弄懂,立即付诸实践。她忠于教材,思想素质、教学实践力求与新课程、新课改同步。她把新老教法常作比较,从中找出加深理解、付诸实践的突破口,随后更新教法。她年纪虽大,却容易接受新事物,反映快,理解快,实践快。她不因循守旧,意志一点没衰退,永远保持着对工作的最大热情。

新课改重启发,也重实际动手,因而需要制作一些新教具。石元英从头学起,自己做得来的就自己做,自己做不来的就请人做。教具做好后,向年轻教师学会了使用方法,就立即使用。

石元英制作图片、卡片等课件时,有一部分情景图、简笔画,石元英自己画起来显得力不从心,就找尚亚萍、吴建英帮着画。两个小妹妹总是尽心尽力,包石元英满意。在两个小妹妹帮助下,石元英制作了许多有关课堂作业、复习、巩固等方面的幻灯片。石元英不会放幻灯片,也向两个小妹妹学习,结果逐步学会了,还用得很顺手。

上级部门规定每个教师每个学期关于业务学习的笔记(如新课改案例、理念的学习和分析)不少于20篇,石元英不但期期超出,而且未记载的各种方式的新课标、新课改的学习内容更是多得多。

石元英就是这样,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她尽力去适应新的需要,不断地加强业务学习,常常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学校安排新课程、新课改学习,一般都是抽派年轻教师;石元英年纪较大,很少外出学习,但是,她并不放松学习。她从学校找来关于新课改的光碟,自己没有CVDDVD,就到吴建英家中去播放,一个光碟多看几遍,以加深认识和理解。她看过的光碟,有课堂设计范例,有课堂、课外学习范例,还有先进教法的范例。每当中午和晚上休息时,她都千方百计接触新鲜事物,反复咀嚼新课标,反复咀嚼新课改范例。

实践证明:在新课标、新课改中,石元英完全跟得上趟。

现在来看看2004年,她的绩效就炫人眼目。

2004年春期,石元英所教的二年级(1个班)在全学区期末统考中,人平分(76.88462)第一,合格率(92.31%)第一。

2004年秋期,石元英任教的一年级(1个班)在全学区期末统考中,合格率(100%)第一。同时,学生单科竞赛成绩获全学区一年级前十名者4人,将近占了全学区的一半!

下面是这4名学生的数学竞赛成绩:

一年级 彭清庭   92   杨敏丽   91    田彩霞   90.5    张文华  90.5

这一学期,石元英获得清水坪镇学区颁发的500元奖金,在全学区获奖金额是相当高的。当这一“新大陆”被发现时,学区书记黄德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震惊。只听黄书记一声赞叹:“石元英这个一年级数学教得太好了,硬巧了,我清水坪镇一个学区100多教师,竟然没比得赢她一个跨省女教师!

新课改前沿阵地有一位新战士,她就是石元英。

湘渝边大地声名远播,因为这里出了名传海外的跨省女教师。

四川河长流不息,为奉献精神永唱赞歌。

 

 

 

作者福利:录制音频,上架喜马拉雅。请加天马文学网管理员微信w609778830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成绩]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章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