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6 13:47
石元英老师教书,从来都是全力以赴,不遗余力。
她多年来一直坚持德育第一原则,尤其重视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这个方面,她与同事们密切同村里配合。
坝木村党支部书记杨昌树非常重视教育事业,每个学期都要定期给坝木小学上革命传统教育课和法制课,还根据需要,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家长会,联络、沟通学校和家长的感情。杨支书把这三项工作的重点,放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每年清明节给烈士墓扫墓,陵园就是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他与铁道部株洲桥梁厂工程师(兼记者)高凡合写了简介烈士陵园和烈士事迹的文章《不朽的十棵青松》;这就是他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的常用教材。
石元英老师紧紧抓住每年清明节到烈士墓扫墓的时机,加大革命传统教育的深度和力度。
扫墓前,她给学生讲清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缅怀革命先烈、崇敬革命先烈的感情,并宣布扫墓时的纪律和预先布置要写的作文。扫墓时,学生一方面严守纪律,循规蹈矩;一方面专注地听村支书的介绍、讲解,作好写作文的准备。扫墓后,学生每人一篇作文。石元英批改作文后,又在全面讲评作文时,不失时机地把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
德育先行,教学紧跟。
教学教学,要教要学。教无定法,学有不同。如果发生学生不做作业一类的事情或其它事情,石老师从来不用凶暴的态度去压服学生;除了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外,还不厌其烦地为他们反复讲解;没有本子没有笔的,当即掏出钱来让他们去买。这样一来,石老师教的学生,就从来没有一个不做作业的。
石元英热爱人民教育事业,从来不诉诸口头,始终是付诸行动,想为学生,做为学生,以学生为上帝。课余时间,她把制作教具、学具的劳动,作为一种“休息”和调节。她多年来制作的教具、学具,都是遵循“做——用——改——用”的公式制作的,而且从未统计。
她制作的教具有教学卡片、钟面模型、用简笔画制作的教学情景图等。教学卡片中有拼音卡片、识字卡片、口诀卡片、计算卡片;教学情景图中有语文主题图、作文情景图、数学例题图、文字题线段图、应用题情景图及线段图等等,不一而足。
教学情景图简捷易懂,贴在教室四壁上,让学生课余观看学习(有时上课也看)。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帮助。
石元英制作教具、学具,只要能就地取材的便就地取材,需要发动学生的就发动学生。进行几何基础知识教学时,她与学生一起寻找硬纸板、纸盒、小棒、小木块,从野外取来泥巴等东西来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模型,既不花钱费力,又能使学生动手动脑,效果佳,很管用。在教1000以内的认数知识时,又让学生用泥巴、小木杆等做计数器,这样做对教与学都大有裨益。
不过,石元英考虑到学生还小,发动学生找材料的时候比较少,自己动手的时候要多得多。
石元英近年来一直担任一、二年级数学教学任务,她考虑到学生计算时需要小棒,同时又担心学生幼小,到坡上找小棒不安全,就自己动手,到河滩边、田野上找芭茅秆作小棒,100根为一捆,买来橡皮圈,把小棒一捆接一捆地捆好,给每生发给一捆。这一根根小棒,无一不浸透师生之情,无一不表现慈母之爱。
享受不完的“慈母”之爱,感受不完的“慈母”之情。石元英老师的高大形象、“慈母”深情,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悄悄地融合、深化、铭刻、升华,因而产生了巨大的力量,使他们热爱老师,愿意听老师的话,努力把学习搞好。
心血付出,花朵开放。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石元英从教30多年,年年绩效优秀。“包班”也好,单科教学也好,总是名列前茅。
单看1999—2000学年度,就可窥见一斑,石元英在这个学年度的教绩,非比一般,一连三响:单科合格率100%,平均分91分,语数双科合格率100%。这三项,在清水坪镇全学区都是第一。
石元英老师能连续年年取得教学好绩效,是因为她手中有三把“金钥匙”:一是慈母式感情态度,二是启发鼓励式教育方法,三是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实践“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
用这三把金钥匙来传道、授业、解惑、启智,不仅能够立竿见影,且影响更为深远。
她不论是包班兼任班主任,还是上“两个头”(两个级)的数学,她都用这些方法来教育孩子、影响孩子。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石元英的美好品格,就是在游戏玩耍时也潜移默化到孩子们的心中。
石老师不管上课讲课,课外辅导,都讲究开启智力,培养能力。
2001年秋期,石老师任教的二年级学生中,有杨涛、杨刚、张小芳几个小精灵,在课堂上争论问题,总是争先恐后,气氛煞是热烈。
石老师提的问题,如“一块砖头有哪些作用”,“水瓶除了装水,还能拿来干什么”等问题,他们都能说出几十种答案。
石老师鼓励孩子们一题多解,对有创见的解法格外鼓励。
有一天,石老师写了一个最简单的题:1+1=?在做题时,要求一题多解,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小精灵们动起了脑筋,说出了如下几种解法:
1+1=X(2包含在X内)
1+1=A(2包含在A内)
1+1=0(1条病鱼加1条健康鱼,结果都成了死鱼,死鱼为0)
1+1=400(1辆车加1只鸡,鸡被压死,鸡的主人敲诈司机400元,讽刺了某些社会现象)
1+1=0(1颗子弹打1只鸟,子弹爆炸为0,鸟死为0)
……
余不照录。就以上例子便可看出,帮助学生冲出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须从小学开始,此举具有多么神奇的作用。
坝木小学学生杨志才读一年级时,聪明才智尚未充分开发,智力、成绩平平。读二年级时,因为是石元英老师任教,石老师启发鼓励式的教育方法大大开启了杨志才的智慧,使他很快成为一个优等生,并在石老师教育下养成了持之以恒的好学习惯。虽然从三年级起,杨志才的老师换了,但他后来的成绩还是一直居于前茅,长盛不衰。2005年小学毕业,他的成绩是全学区第一,因而考入了保靖三中,可是家里太穷,无钱入学,才由清水坪中学免费接收入学。他2006年春期的成绩又是全班第一。因为父病母残,家贫如洗,小志才没钱买初中生必读的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籍,但他与同学为善,大家都乐意借书给他看。2006年暑假才过去十多天时间,他已借阅了《鲁滨逊飘流记》、《骆驼样子》、《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等书。
凡是学生背熟了乘法表,还是解出了疑难数学题,石元英高兴了,就眉开眼笑地召唤学生:“鼓励他!”全班学生随之整齐地高声赞许:“呱—呱—叫!”
这一声声“呱呱叫”,鼓励了多少孩子的自信,又为多少学生闯荡外面的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凡是从石元英手中接过教学班的老师,都有一个同感:她教过的学生整体发展,比较均衡,都知书达理,好教易管。此后,他们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学生成绩下降,生怕学生的发展有所退步。
石元英希望他教过的学生都能成才,希望他们将来长大了,造更多的桥,做更多的事,在各条战线上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2005年秋,石元英曾经教过的一个湖南籍学生张荣考上了北京大学,湖南省保靖县政府奖励坝木小学一万元,并奖励石元英500元。此前,她教过的学生王莹考取了硕士研究生。虽然王莹家里相当贫困,但是由于王莹品学兼优,许多单位和学校都争着为他提供学费、生活费等费用。至于石元英老师教过的学生有多少考取大学,她已记不清了,但她看到一个个孩子先后长大,相继成才,心里特别高兴,感到非常幸福,因为只有这些,才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石元英记不清的事,学生和学生家长、社会、各级领导,方方面面的人都记得清。她教过的学生,后来考上大学的,四川河组有4个,坝木村近20个,一共20多个。
四川河组的4个是:王先海(株洲机械学院)、王先松(重庆医科大学)、王先超(北京民族学院)、王先洲(某畜牧学院)。这些当年的学生都是从石元英老师的背上走向外部世界的。他们和许多职中毕业生一样,正在实现石老师对他们的希望:多造桥、多为人民服务。
坝木村近20个,除了前面已提到的张荣、王莹外,还有:王宁(北京农大)、杨昌轩(某医科大学)、杨杰(南开建筑学院)、姜怡(吉首大学英语系)、陈益(吉首大学医科)、陈果(怀化建筑学院)、刘国华(西安电子科技学院)、张慧、张成(长沙财会学院)、杨建平、杨建青、杨敏等。在这些大学生中,陈益与陈果、张慧与张成、杨建平与杨建青都是姐弟关系。
这些大学生,有的学成后已参加工作,有的还在校学习,有的又出国深造。已参加工作的,有的建桥辅路、有的教书行医,有的搞电子科技,有的当了县级干部,有的支援边疆建设,活跃在雪域高原。
石元英自从到了坝木小学后,她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她爱校如家的精神,得到本校同事和父老乡亲的一致称赞。
除了前面已提到的她与烂儿作斗争的事迹之外,她还有许多爱校事迹。
石元英唱歌、跳舞都不内行,读高中时那种运动员的丰采也已淡然,但是学校的文体活动,她不但积极参加,而且是最忙最累的一个。
学校要开展文艺活动,石元英就参与搞后勤工作,总是善始善终。准备阶段,她积极参加做一应道具,扎纸花,做纸扇,劈竹板,做快板;演出阶段,她主动参与做组织工作。
本校举行运动会,后勤工作最苦,石元英辛劳自不必说;学区来坝木小学组织运动全,石元英更是跑前跑后,忙得不可开交。运动会开幕前,她借锅子,借其它炊具、餐具,半夜起来洗菜、洗米、煮早饭,保证运动员及时吃饭,并且吃饱吃好。校长张明说:“你太辛苦了!”石元英说:“这算什么,只要运动员都能把技能发挥出来,我就挺快乐的。”
2006年夏天,学校为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与举行运动会,师生都参加义务劳动,平运动场,修戏台。石元英虽然风湿病、坐骨神经痛都没好彻底,仍坚持和大家一起劳动,甚至比大家更累。运动场地画线要石灰,她说她情况最熟,便跑上跑下,多方联系,从民营企业家杨光忠那里要来石灰,及时画线,加快了活动筹备工作的进行速度。杨光忠见石元英对并非自己份内的工作,也那么热心、那么负责,深受感动,就邀约四川河东西两岸的有识之士捐资助运,给运动会的优胜者捐助奖金。
学校要搞绿化、美化,石元英积极参加,不遗余力。
学校的全体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上白云山挖香樟、水杉树苗来校园栽植。在高高的白云山上,石元英披荆斩棘,同年轻教师搞竞赛,挖的香樟树不论数量、质量,都不次于年轻人。
香樟树栽了,水杉树栽了,校园仍有许多尚未绿化、美化的空隙。学校准备到外地买一些竹苗、树苗来校园里栽植。石元英说:“学校本来钱少,要节约,竹苗、树苗我想法。”她到四川河组同父老乡亲一说,大家纷纷响应:“石老师开了口,还要什么钱?”大家主动献出很多楠竹、斑竹和猴栗树苗(做盆景),尽量满足坝木小学的需要。
张明校长想在学校所有墙角栽上一些仙人掌,四川河组的村民也乐意捐助,但老师们却想不出办法搬运,因为那东西浑身是刺,难倒了一校秀才。好个石元英,不怕刺,不怕累,把村民捐送的仙人掌徒手装入背篼,满满一背,背到学校里。
石元英以校为家,村民受感染,她丈夫王焕林更受感染。王焕林是半个木匠,坝木小学的桌凳门窗和窗子玻璃如有损坏,王焕林听石元英说了,只要抽得出时间,他就到学校去做义务工。学校领导鉴于石元英家经济比较困难,仍给王焕林付给工资,还暗中加点优惠。
石元英爱校如家,对自己要求甚高,总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律己之严近于苛刻。她事假病假一律写假条,开会也要请假。自己卧床不起时,她叫丈夫王焕林将假条送到学校,交给校长。
坝木小学的校长和教师,都把石元英看作身边的榜样、教师的楷模。石元英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她也十分尊重大家。石元英不以榜样、楷模自居,而是和大家像兄弟姊妹一样亲热。因此,全校亲如一家的气氛就非常浓烈。大家共同努力工作,共同享受欢乐,校园一片温馨和谐。
进入21世纪前后,坝木小学跟其它学校一样,教师队伍年轻化的势头使校园一派青春气息。坝木小学除王忠炳老师年龄最大外,石元英就是全校教师的大姐姐了。大家敬重这位大姐姐,以她的工作态度、奉献精神为榜样、为风范,把学校办得越来越好,多年来一直创造教育教学优秀绩效。因此,上级在晋升职称、评奖颁证时,总对坝木小学的湖南籍教师格外垂青;十个教师中,有七个教师先后获得小学高级教师职称。
未获得小高职称的4个教师中,3个湖南籍,1个重庆籍。湖南籍的3个,其中两个是从师范学校毕业出来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一个是代课教师;而石元英教学时间长,而且在坝木小学的工作绩效年年优秀,但因她是跨省执教,重庆秀山方面则因渝湘边区路远地偏,对她的辉煌教绩毫无了解,所以她早就该晋升小高职称而尚未晋升。虽然如此,石元英也只是心存愿望,一直没有怨言,而且为7个同事晋升小高职称而高兴。
石元英作为坝木小学年轻教师的大姐姐,处处都像个大姐姐,校园内外,有口皆碑:她为人诚恳,以诚待人,从不说是非小话,是做人的揩模;她对重庆对湖南一样关注,对优生对差生一样关心,对领导对教师一视同仁,对干部对群众一样热情。
本校教师都是她的亲人;虽然自己家里比较贫困,她却时时处处关心大家。
石元英家丰收年景,一年可收四十几挑大谷,有些年份还有陈谷子。她家经济来源差,她的工资只够供孩子读书,每年买农药、化肥都是靠卖点大米才有钱买。
本校同事因为一来为了减少石元英家上街卖米的麻烦,二来自己也可以不上街就能买到米,所以都买石元英家的米吃。
石元英卖米,既照顾同事口味,又慷慨大方。同事爱吃新米,她就自己吃陈米,把新米卖给同事。卖米时,量小不收钱,量大便宜价,每斤大米总比街上便宜一、两角钱。
石元英家本有菜园,但因距住房太近,菜秧常被鸡啄鸡刨,总是有种无收;又因征得别人的同意,所以她家的菜就种到别人的田里去了。
石元英种菜,除了自己吃,还给同事吃,从不收一分钱。她多年的做法都是:一给同事尝鲜,二给同事补缺。
最早出的新鲜菜,她总是要让同事个个都吃上。石元英家里蔬菜丰富的时候,哪个同事缺了菜,一时没有空闲上街,就向她“打报告”,她也就立即“按需分配”。石元英家自己缺新鲜菜的时候,就把先前准备好的干豇豆、干笋子送给大家吃。干豇豆、干笋子没有了,就熬苕豆腐,向大家“敞开供应”,直到“供应”完为止。有时,石元英还给同事们送去腊肉。
同事们在街上买到“洋鸡蛋”,吃了才知上当,就不上街买鸡蛋了,而让石元英在四川河组替大家买鸡蛋。前任校长向泽凤2003年调往保靖民族中学后,还让石元英代为买蛋。
石元英的公公王本扬打鱼捕虾,也要送给石元英的同事吃。
有一次,原任校长张明外出开会,其爱人黄香菊参加外校监考去了,女儿张萌(11岁,读5年级)不愿到别家吃饭,只愿到石元英家吃饭。石元英给张萌供饭、洗衣,照料得很好。张明夫妇回到学校见此,心里不由得一阵阵感激。
同事尚亚萍,爱人在别处工作,她忙了工作,忘了生活,有时米菜俱无,才晓得该挨饿了。石元英知道了此事,就让她携着女儿到自己家里吃饭。后来,尚亚萍遇到类似情况,不用向任何人“告急”,直接上石元英家就了事。
请再看看石元英的两个女同事、两个小妹妹的一番深情吧!
2006年6月,石元英老师将要赴秀山县城参加全县先进事迹报告会并作个人汇报发言。出发前夕,学校两个女同事,一个黄香菊,一个吴秀云,看着石元英身上穿的半旧衣裳,既为她的朴素而感佩,也为她穿着寒碜而心酸。她俩在里耶街上劝石元英买一套新衣,买一双名牌皮鞋。她俩的理由非常充分:穿这样破旧的衣服,不穿“见官衣”,怎么见“官”?在台上汇报发言,大家对你盯着看,形象要不要?
石元英一来身上没有钱(儿子王盈参加高考拿去700元,小儿王登初中二年级期末考试拿去300元,把她1个月工资全拿去了),二来多年都穿旧衣服穿惯了,还是不想买。黄香菊掏出300元钱“下了命令”:“这钱借给你,不买不行。”石元英还是不动。二同事见此,就来了硬的,二人架起石元英,把她推进了“新感觉”超市,“逼”着石元英买了一套新衣、一双名牌皮鞋。两位同事一边帮石元英挑选衣服,一边给她讲“出门不能寒酸”的道理。黄香菊、吴秀云给石元英选了三种衬衣,石元英都嫌颜色太鲜艳了,最后买了一件白底蓝花、比较朴素的衬衣。买皮鞋时,她只想买几十元一双的“登宝”,又被两个妹妹“逼”着买了一双“红蜻蜓”。直到这时候,石元英有生以来才第一次穿上了名牌皮鞋。
一衣一裤一鞋,才三样东西,已花去了两百多块,两个妹妹再要“逼”她买手提包,她说什么也不买了。结果,她用一个塑料袋装上发言稿,就去秀山县城了。
在县城开会时,石元英虽然穿上了新衣和名牌皮鞋,但与别人一比,自己还是相当朴素的。身临其境,石元英才悟到两位女同事、两个小妹妹的良苦用心,如果不是她们“硬逼”,自己岂不是要在秀山县城出丑?想到同事同心,姐妹情深,石元英心里热乎乎、甜滋滋的。
黄香菊主动借给石元英的300元钱,是石元英在期末考试后领取了奖金才偿还的。黄香菊本想不接,但她深知石元英的为人,决不占别人的便宜,更不要亲戚之外的人予以施舍。所以,她还是不得不把钱接了。
学校办得好,大家常获奖。大家认为拿起奖金去上馆子,花了钱还吃不饱吃不舒服,于是就买了各种肉菜果品,过河到石元英家操办。现在有了桥,往来方便。
石元英一家人加油盐、贴柴火、出劳力,把家宴办得鲜爽可口,大家吃得安安逸逸,笑逐颜开。石元英获了奖,或者过端午节,也请大家到自己家里来大饱口福。石元英获奖次数多,大家到她家赴宴的次数也就成正比。石元英有3个哥哥、4个姐姐,兄弟姊妹共8人,却从来没有这样欢聚过。而坝木小学校园十一位教师(含石元英),却是经常欢聚的兄弟姐妹。校园一家亲,全校一条心,同事时日久,愈敬石元英。石元英的为人之友善、热情,于此可见一斑。
在坝木小学,石元英关心大家,大家投桃报李,也关心石元英。石元英和同事双方都感到:血缘亲不如同事亲。
1995年,石元英家闹春荒,恰逢清水坪学区工会买了一批大米,对困难教师予以补助。经校长姜蛟提名,工会主席张明上报,给石元英补助了100斤大米,使石元英家顺利度过春荒。
2001年5月,石元英在舀水煮饭时,不防空心瓢把里藏有一条毒蛇,右手被咬伤,并渐渐肿大。本组一个稍懂医药的人给石元英治疗,不见好转。石元英的手肿得那么大,还坚持上课,使校长向泽凤非常感动。
向泽凤家代代行医,祖传秘方相当有名。向泽凤本人把祖上治疗结石、风湿、肝炎、蛇咬伤等病的医术都继承下来,并常去白云山及学校附近采药,所以他一知石元英被蛇咬伤的情况,立即予以医治,并很快治好。石元英砍肉买烟,去给向泽凤谢药,向泽凤因知石元英家家底,拒不接受,反而上门安慰,还主动为石元英的丈夫王焕林治好了腰痛病。向泽凤虽然身为校长,却不以校长自居,因他敬重石元英的为人,调到保靖民中工作后,仍每年到石元英家拜年,看望石元英及其家人。
2004年9月的一个晚上,石元英砍猪草,一个不小心,左手食指被砍伤,伤口深见骨头,上药包扎后,左手一个星期不能摸水,全家人的脏衣服堆了几大箩也无人洗。张明、黄香菊夫妇听说后,因恰值中秋,就买了鸭子,带着女儿张萌到石元英家去过中秋。王焕林忙着杀鸭煮饭办家宴,黄香菊则一去就动手,把石元英家几大箩脏衣服洗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