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篇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第4章终身志愿

武陵师魂 by 绿叶草根

2020-12-6 13:40

土家边寨映山红,绽放河西香河东。

云遮雾绕更艳丽,风吹雨打愈从容。

有胆有识争奉献,无怨无悔学英雄。

桃李芬芳满大地,欣慰一笑树丛中。

 

这首小诗,赞颂的是一朵开放在渝湘边界的友谊花,一个在改革开放中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女强人,一位跨省执教、铸造辉煌的苗族女教师。

在她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特殊的地域特色和显而易见的民族特色,是那个人生先锋,是那个边陲山花,是那个土著淳朴!

她是重庆市农村优秀教师,她的名字叫石元英。她只爱教书,她只会教书,她只乐于一头扎进学生堆中。

单看1999—2000学年度,就可窥见一斑,石元英在这个学年度的教绩,非比一般,一连三响:单科合格率100%,平均分91分,语数双科合格率100%。这三项,在清水坪镇全学区都是第一。

精神高尚的人,她的行为就处处高尚。山城被感动了。前来进行现场采访的重庆日报社记者经请示报社领导,为了向石元英学习,为了关心保安小学、坝木小学学生,重庆日报社特向两校学生捐赠雨衣100件。

山城确实被感动了!一个柔弱女子扛起了两代人的梦想,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认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重。人生如风如云,落足所言所行,道是:

  

风云际会北京城,阳光和煦万木林。  

激昂慷慨歌盛世,诚实友善做新人。  

流星萤光甘牺牲,春蚕蜡炬长传承。  

一颗丹心报祖国,不谋私利自有名。

 

石元英和她的丈夫就是新时代的人桥。她的高尚师魂,铸造了她教育人生的精神支柱。有了这根精神支柱,她就能以柔弱女子的肩膀,担负起教育山区孩子的重任,实现两代人的梦想。有了这根精神支柱,她就能做出普普通通而又轰轰烈烈的事业,写出平凡而又伟大的教育篇章。

石元英精神高尚,人品崇高,值得每一位中国的教师学习,值得每一位中国公民学习,她是中华的脊梁,她是中国的新时代的师魂。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硕果累累,祖国建设蒸蒸日上。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尽管有人沾染上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恶习,尽管有人老是物欲横流、极端自私,尽管有人沿着懒、馋、占、贪、变的邪路越走越远以致最后背离人民,但是吃苦耐劳、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仍然是时代的主流。千千万万具有奉献精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当代中国的脊梁;在他们当中,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保安乡龙家村四川河组跨省到湖南坝木小学执教的苗族女教师石元英,就是一个卓越的楷模、突出的典型。

她在桥堡小学为学生挖雪开路,又在坝木小学为学生以背作桥,33年如一日,顽强拼搏,高度负责,育人育才,无私奉献,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付出了殷殷的心血,浇灌了祖国的花朵,铸造了人生的辉煌。其中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她用自己的背,作为学生渡河的桥和船,作为残疾儿童的路,带着四川河组的学生跨省求学,闯难关,越艰险,从不懈怠,从无怨言;她爱生如子,有教无类,堪称学生的“慈母”、良师和益友;她熟稔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实践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方法,为国家、为人民培育了大批有用之才;她不甘人后,善于学习;她和学校师生、周边干群亲如一家,做真人,干真事,献真情。学生都把她看作自己的父母亲,学校领导、教师与四川河两岸的父老乡亲都把她看作最可爱的亲人。

正因为如此,大家公认她是模范教师,公认她是真善美的化身,公认她是人类灵魂的优秀工程师。

正因为如此,她在解放军十烈士曾经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鱼塘坡白岩下,在坝木大地上,在武陵山区的大山深处,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奇迹,树立了榜样,绽放了事业的鲜花,谱写了奉献的颂歌。

她的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石元英老师的工作得到了重庆和湖南两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20多次被秀山、保靖两县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8次获政府嘉奖,20049月被评为重庆市农村优秀教师。

石元英从未满足,她总是把已获得的荣誉忘得一干二净,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比过去更好。

她的事迹,她的精神,牵动了重庆、湖南两省市的方方面面,牵动了全国各地的人心;从中央到地方的众多电视台、报刊等等媒体,纷纷前来渝湘边,前来她的家,前来她跨省执教的坝木小学,采写摄像,拍片发稿,大力宣扬她的先进模范事迹。

尽管如此,她依然保持着普通小学教师的纯朴本色,依然兢兢业业地工作、辛辛苦苦地耕耘。

“石老师到来后,我们四川河组变了大样!”龙家村党支部书记龙兴洲对记者感叹地说,“石老师给山寨村民带来了福气。她来后,我们四川河组的孩子全都上了学,并全部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学生们中学毕业后学了技术外出打工,靠打工挣的钱,不少村民修建了新房。”

54岁的村民白天云说:“我两个儿子都是石老师背着上完小学的,现在都在浙江厂里做工,每个月要给我寄好几百块钱回来呢!没有石老师,我儿子哪能成才哦!”

20065月至20074月,被秀山县教委定为大树良好师德师风年,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系列活动。活动之一就是于200610月至200611月,由县教委组织县内师德师风模范人物石元英等四位老师在全县中小学分片巡回演讲;此次巡回演讲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从教33年了,石元英一直以能够服务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最大的光荣。石元英的奉献精神,就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她的奉献精神,内涵包括五个方面: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

她是教育战线上的“铁人”,她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中午和放学后,都要辅导学生、批改作业,青春融入了忘我的工作,人生创造了辉煌的价值。为了背学生过河求学,她不仅吃够了苦,受够了累,受够了病痛的折磨,也受过伤。

石元英读高中时,胖胖的,身体很健壮、很棒,是个长跑运动员。打从她教书以后,几十年的岁月沧桑,使她的身体变得单薄、瘦削、羸弱了。

但是,她羸弱的身体始终铁骨铮铮,千难万险都被她踩在了脚下。

她的为人,她的奉献,她的业绩,都是可贵的。

她的事迹,她的品质,她的精神,都是闪光的。

奉献精神是山花,山花无处不吐艳。

奉献精神是金子,金子无处不闪光。

似乎上天给石元英安排的命运,是与生俱来的奉献。

1956710日,石元英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保安乡楠红村大坝田出生。从孩提时代到学生时代,从小学发蒙到高中毕业,她对邻居、对同伴、对同学,不知伸出了多少次支援、帮助之手。她像屋后的树林那样坚韧不拔,像门前的小河那样晶莹纯朴,天然本色,始终不变。

1976年夏,石元英从石堤中学高中毕业。在生产队劳动一年后,她就于19779月到桥堡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个月四元钱的工资,许多人都不希罕,而石元英却与教学工作情有独钟。她把21岁的青春,全部倾注到了教学工作上;她使出浑身的力量和解数,为学生服务,每一节课都力求做到:只要有一个学生还未弄懂,她就决不放手。这个原则,她始终坚持不变。

那时,她是包班,既教语文,也教数学,桥堡小学的另外两个老师也是如此。本校有一个教师,因读大专中文函授,一个学期要去听一次函授课,一去就是半个月。在这半个月内,石元英为那个教师代课,一天要忙两个班,忙得满头大汗;她自己任教的又是六年级毕业班,所以两头分心,格外辛苦。

有人对石元英说:“人家读完大专函授,要去中学教书,你何苦替别人这么展劲呢?”

石元英说:“人家读得去,调得走,那是人家有本事。大家一起工作,就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我能帮的就要帮。学生的课程也是不能耽误的嘛!”

那位教师若干年后,都还铭记着石元英老师公而忘私、助人为乐、顾全大局的行为和精神。

一年到头,石元英老师都带着大坝田的小学生到桥堡小学读书。刮风下雨天,她为学生费心操劳;冬天下雪了,她更是脚不停、手不住。有一次,因雪凝太深,一个学生差点掉下高坎悬崖,石元英吓出了一身冷汗。此后,她半点不敢怠慢。学生累了乏了,石元英给他们挑书包、提火笼;雪凝深了、厚了,她举起锄头挖雪,一步一步为学生开辟安全通道。

她在桥堡小学任教十年多,十年如一日,教育教学绩效一直居保安乡前列。1981年春期,她所任教的小学六年级毕业生27人,有26人考入初中,升学率不仅在保安乡而且在石堤区都稳居第一。

1983年,石元英同本乡龙家村四川河组青年、代课教师王焕林结婚,但仍在桥堡小学教书。

1987年秋期,上级把石元英从桥堡小学调往四川河小学。桥堡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一千个舍不得,一万个舍不得。后来,石元英有事重返桥堡,或桥堡人赶里耶时在街上碰见她,她曾教过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一定要向她问长问短,家长更是向她连连“诉苦”:“石老师啊,你回来吧!你教书,学生懂;你一走,学生都不懂了。还是你教书教得好,可惜被上级调走了!”

其实,石元英也舍不得离开桥堡小学的学生,但是,石元英必须维护大局,必须服从上级调动,而且四川河小学更需要石元英老师;因为当时桥堡小学所在地桥堡村的回乡知识青年多,不愁找不到民办或代课教师,而四川河小学就不一样了。

四川河小学在保安乡龙家村四川河组。四川河组是渝东南边陲最偏僻的土家山寨,坐落在大帽山、岩鹰坡下,40多户人家,300多人口,山大土瘦,望天田多,环境条件相对较差,村民生活并不富裕。而四川河小学则只设有一、二年级复式班一个,惟一的女教师(民办)王翠菊因结婚已外迁。王翠菊离开四川河小学后,学生与家长好久都没见有人来接替,在读学生都只好到隔河相望的坝木小学报名读书去了。

不是上级不派人来接替,而是石堤学区领导接连找了十多个教师做动员工作都没有成功。谁不知道四川河组是个出了名的穷山寨,山高路远,偏僻荒凉,所以许多人都知难而退。学区领导最后找到石元英家,对石元英说:“你家离学校近,就到四川河小学来教书吧!”

当时,石元英一来舍不得桥堡小学已教上正轨的学生,二来因为四川河小学学校条件差、学生底子薄,她担心难以取得很好的教学绩效,所以有点犹豫。但是,人民的需要就是石元英的志愿。当她眼前浮现出家庭附近那些孩子天真烂漫、求知若渴的神情和家长眼巴巴地望着她的神情时,便暗暗责备自己,下定了在这里扎根教书的决心。想到这里,她当仁不让地说:“我服从上级的调动,不管调到哪里,我都照样好好地干!”

尽管她来四川河小学之前已做好了思想准备,但四川河小学的艰难处境还是让她不止一次地流泪了。校舍建在坟地上,是栋四面通风的烂木房,“风吹房屋颤,雨落水满堂。”没有宿舍和办公室,没有操场,教室遍地是畜粪。石元英把教室里里外外打扫一遍,足足用了三天多时间,她又从村民家里借来木板在教室一角隔出一个小小的空间当办公室。捡来烂铧铁当钟铃,竖起木杆,升起国旗(以前从未敲过钟,升过旗)。

当时,四川河小学原有学生已到对岸坝木小学就读,上级就叫石元英重新招收一年级新生,有多少招多少。石元英立即走家串户,招了8名学生。

由于这8名学生年龄尚幼,原来未打算读书,也没订得有教材。无书,怎么读书呢?

石元英有办法,她千方百计找来一套教材作教科书,每节课都在黑板上板书课文内容,语文、数学都是如此。每写一板,都让学生弄得滚瓜烂熟,然后再换一板。

她在课堂上既教语文、算术,又教唱歌、跳舞、画画,让四川河组的孩子有史以来接受了跟城里人一样的教育。很多时候,她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把村里其他儿童召来,就着一盏忽明忽暗的煤油灯,辅导功课,常常忙到深夜才休息。 

天道酬勤,有种有收。一学期下来,8名学生个个学得好,期末参加保安乡统考,稳稳考了全乡第一名。

石元英在四川河小学“一炮走红”,让四川河组的父老乡亲领略到了她的敬业精神、负责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她开始有了较高的信赖度。

学生的勤奋,乡亲的信赖,给了石元英极大的欣慰和力量。

 

从天下秦城·中国里耶出发,沿吉(首)龙(山)公路南行4千米,就可到达湖南省保靖县清水坪镇坝木村和坝木小学。

坝木,是一块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坝木村北面,吉龙公路与四川河之间,就是烈士陵园。陵园内,有解放军十烈士墓,有纪念塔,还有功德碑。

坝木村东面以磨鹰嘴、鱼塘坡为天然屏障,西面濒临四川河,吉龙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共9个组,515户,2550人;村民住宅区主要在坝木坝子上,基本上连成一块,地势比较平坦,村民比较富裕,2005年全村人平纯收入1500元。吉龙公路开,带了幸福来。该村经济以柑桔为龙头产业,建材业也比较发达。

坝木小学则在该村中段偏西地带,处于吉龙公路与四川河之间。该校近年来的规模是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共7个班,学生200多人,教师共11人。

这所学校,就是石元英本人执教时间最长、贡献最大、铸就人生辉煌的地方。

作者福利:录制音频,上架喜马拉雅。请加天马文学网管理员微信w609778830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成绩]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章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