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464|回复: 0
收起左侧

我是纯牌儿的国粹派

[复制链接]

1818

作品

2247

互动

3万

积分

版主

成绩
17222
威望
43616
精华
3
粉丝
11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8-12-7
最后登录
2024-3-23
在线时间
707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20-10-18 12: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纯牌儿的国粹派

      第一次接触“国粹派”这个名词儿,是七十年代听收音机,播送棋圣陈祖德的《超越自我》,说他爱好京剧,是个国粹派。从那,我才知道了国粹派的含义。
      我也是国粹派,而且是正宗的,纯牌儿的,绝对,百分之百,没掺和!
      小时候,爹经常美滋滋的哼唱京剧《甘露寺》里乔阁老的那段西皮唱腔:“千岁爷杀字休出口,老臣为主说从头。刘备本是靖王的后,汉室玄孙一脉流。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古城又斩了老蔡阳的头。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惯取咽喉。大破黄巾功为首,虎牢关前战温侯……”,还有《小放牛》唱段:“……赵州桥本是鲁班爷爷修,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我家有很多唱本儿,记得爹经常拿个小板凳坐在炕沿儿下,给母亲念戏文。母亲坐在炕上一边纳鞋底,一边津津有味儿地听,我猫在被窝里出神地望着他们。一次,爹念的戏文是白玉楼画画儿(我到现在也没见过这出戏),剧情大意是,古代女子白玉楼通过画画儿向世人倾诉自己的不幸,遣责见异思迁的丈夫。爹念得投入动情,30出头儿的年轻母亲停了手中的活计,听得泪眼汪汪。
      家乡当年的三月二十八天齐庙庙会非常热闹,要唱对台戏。一台在小南门里的中华戏院,一台在天齐庙门外。那次爹抱着我进了天齐庙,见了四大金刚的塑像我直喊害怕,爹就抱我去看戏。演的是《画皮》,舞台上一片红光,接着跳出了一个鬼,又舞又蹦,我更怕了。爹立刻给我买油茶面儿(小车上,铜壶烧着沸水,油茶面蒯到碗里,现冲现吃,那叫个香。可惜早已绝迹了)还看过《斩窦娥》,窦娥背插招牌押上刑场边哭边唱……
      我家后院住着刘姓一家,老头刘显达夫妇,儿子刘义在外工作,儿媳李桂珍,我给叫婶儿,我经常长在她家。她家有年画儿《水漫金山寺》(白蛇和青蛇在船上水漫金山)、《梁山伯与祝英台》(年画儿上是梁祝身穿蝴蝶羽衣比翼双飞的造形,穿衣镜上则是梁祝的头像)、《相思树》(韩凭夫妇站在连理枝树下)等,她也就经常给我讲戏曲故事。我老早就知道了打金枝,骂金殿,曹庄杀妻,牧羊卷……后来看电影《小姑贤》、《蝴蝶杯》、《包公三勘蝴蝶梦》、《生死牌》……还记得不少戏词儿:卢家公子卢世寛,强卖奇鱼不给钱;吩咐家郎与我打,先打老狗四十皮鞭;没油拉水好像一碗刷锅汤;漫说你是驸马到,龙子龙孙我也不饶;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别看我官小我要作怪,到了衙门审太太……这是我小时接触的戏曲氛围,从而形成了我的戏曲情愫。
      我的亲姨母侯桂芬,台营评剧团的台柱子,工青衣,至今还记得她唱的《十八相送》:“英台若是红妆女,定与梁兄配成双……”(可惜姨母生性固执,直接影响了命运。1958年台营葫芦顶山修苏联设计的国防工事,台营和周围村庄驻进数千名解放军官兵,有人给姨母介绍好几个戴肩牌儿的军官,她硬是没同意。最后同退伍义务兵吴宝根结婚了。姻缘真是天作成,该咋着咋着,命啊。信不信由你)妈在高兴的时候也经常哼几句评剧,有板有眼的,这也无形的影响了我。如上《我的家乡抬头营》中所说:“抬头营的文化生活够丰富的,过年的耍龙灯舞狮子扭秧歌跑旱船不算,冬闲时的皮影几乎年年有,平时的评剧也是经常的,地点在中华戏院,演的灯光布景的大戏。剧团用的是汽油发电机发电(我们都叫电锅,演电影也用它发电),我们小孩子常围着它瞧稀罕。一次开演前,有几个彩妆演员不知为何下台来,就从我面前经过。啊,她们真美啊,(行头珠饰闪闪发光)说话真好听啊。(莺声燕语娇婉动听)这就是戏曲演员,戏曲旦角演员,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四五十年过去了,我依然在以戏曲旦角演员做为衡量一切美女包括歌星影星主持人模特乃至心仪女人的标准,你说我顽固不顽固!”
      记得家乡的街道上挂过喇叭,外面带木箱的喇叭,比露天电影的木箱喇叭小,里面经常播送京剧。伴奏乐器好像没有现在这么多(现在的京剧文场伴奏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中阮、大阮,程派伴奏还有笙、民二胡,至于现代戏又加进西洋交响乐)只有三大件(京胡、月琴、三弦——京二胡不属传统的三大件,它是梅兰芳先生后加的)听着很好听,这是我第一次从无线电广播里听京剧,至今印象颇深。
      1969—1970年,我住在大队部(当时我家还住在大南街,离搬迁后的二村大队相距2华里)晚上便守着大队的收音机(交流电的,大概是熊猫牌儿,好收音机)把《智取威虎山》听了个滚瓜烂熟,熟得从头至尾能唱下来,尽管不标准。后来看了电视纪录片和彩色影片,真好啊!后来样板戏影片全看了,只觉得《海港》的风格与众不同,大概属于标准的“外江派”吧。
      1978年后,《穆桂英挂帅》、《望江亭》、《铡美案》、《群英会》、《借东风》、《杨门女将》、《穆桂英大战洪州》、《野猪林》等优秀京剧影片被解禁,我大开眼界,猛然觉得还是传统戏好看,更能展示京剧艺术的美妙和高深。我还记得1966年到天津串联时,在天津市委大楼得到的一张传单,上面是批判刘子厚省长爱看戏的文字:“有望江亭、杜十娘,夜宿花亭三击掌,春香闹府文昭关,夜奔挡马送京娘,调寇追鱼蝴蝶杯,红鬃烈马陈三两……”不知是谁编的,挺顺口,我就记下了。
      1979年,单位柳江煤矿老柳江矿买了一台日本进口大彩电,每天晚上放电视,职工集体收看。那时就是中央台一个频道,每周播放一出戏。我过足了戏瘾,几乎场场不落。开始感觉京剧果然博大精深,美妙绝伦。看着看着又觉得电视画面上的戏不过瘾,能看真戏舞台戏多好啊。机会来了,1984年北京风雷京剧团来秦演出,我看了《包龙图》、《凤还巢》和《姜秋莲》(春秋配),这是我第一次看京剧舞台戏,感觉好极了。不久,河北省京剧团又来了,我看了《红鬃烈马》和《甘露寺》尤其是《红鬃烈马》,由罗慧兰领衔主演(她是梅兰芳亲传弟子,曾赴朝慰问志愿军)罗慧兰一上场,就换上那位瘦高个儿背微驼的琴师,那胡琴拉的,琴筒的松香直冒烟儿,连连博得满堂彩。上鞋不用锥子,那叫针(真)好啊! 不久,我在秦皇岛人民剧场附近闲逛,忽听一阵悠扬的丝竹声,循声而去,是一个小院儿,院儿里几间平房,进屋一看,一个老者拉着京胡,一个少年在一旁唱戏。原来,老者叫徐文谟,是程派琴师,给沈阳京剧院吕东明操过琴,此时正为戏校学生吊嗓儿。哦,他还是烈属啊,墙上有证书。听说后来在他的葬礼上,秦皇岛有关领导和文化界人士都去了,可能报纸上还登过消息。
      1980年,我与王宗君、徐福华、杨诗千结成文学四友,在编辑油印刊物《浪花》,研究文学创作的同时,再就是议论京剧了。徐福华拿来了一把旧京胡,我买了一本带乐谱的京剧唱腔(书名忘了),于是就照着乐谱拉京胡。我学会了《红楼二尤》中尤三姐的那段四平调,唱词是“替人家守门户百无聊赖,整日里坐香闺愁上心来。那一日看戏文把人恋爱,你看他雄赳赳一表人才。回家来引得我春云叆叇,女儿家心腹事谁能解开?也只好按心情机缘等待,不如你聪明人遇事和谐。”唱腔婉转优美动听,乐谱也比较简单。还有《遇皇后》中李后的二黄唱腔,唱词是“你那里休道我言多语差,提起了哀家事两泪如麻。我本是采荷女陪王伴驾,后宫院李皇后就是哀家。当今的万岁爷是我亲生养下,赵祯儿啊,不孝的名儿休要提他。”唱腔充满激情,节奏较快,乐谱也较简单。再就是《文昭关》中伍子胥的二黄慢板,唱词是“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我刚学会过门儿和这两句,书就被朱福林借去,不久他说丢了。我学的这几段京胡曲都是二黄系列,因为我只会5·2弦儿。而西皮唱腔是6·3弦儿,我不会。后来的2000年,李静又给我买了一把京胡,我经常拉起那几段乐谱以自娱,还留下一幅拉京胡的照片。虽然拉得不咋样,可那架势看着,倒挺像回事儿,倒挺专业的,倒挺能蒙人的,嘻嘻。
      1982年,新闻联播播送一则消息:京剧程派名家赵荣琛乘坐的飞机因故迫降台湾,台湾不少人去机场看望这位当年的重庆程砚秋(这条消息没有画面)。我就对杨诗千,王宗君,徐福华说,早晚两岸的京剧界得见面,交流。中国跟台湾的统一得靠文化。没想到我这个小草民言中了,后来台湾的裘派女花脸王海波,梅派青衣魏海敏等许多名家来大陆演出,大陆京剧也到台湾公演。是啊,一个祖宗,一种文化,没有理由分两家。都是王八蛋美帝国主义弄的!
      人啊,苦不知足。1983年我又到京剧的发祥地北京,在长安大戏院看了北京京剧院的几台戏:叶金援的《挑滑车》(那次演出非常成功,剧场炸窝了,从那,我和叶金援有了十几年的交往, 他还把我的京剧脚本《春江恨》推荐给团里筹拍)看了杨淑蕊主演的《诗文会》杨少春主演的《齐天大圣》还有《凤还巢》(北京风雷京剧团的<凤还巢>中,雪雁一角儿是彩旦扮的,蹦蹦喳喳没啥意思。北京京剧院的雪雁是丑婆子扮的,比彩旦更具戏剧性,也显得更有趣儿)
      1986年,我的中篇历史小说《刺客专诸》在大型文学双月刊《中华传奇》上公开发表,得了稿费997元(税后),我立刻花六百多元买了一台双卡收录机,并开始购买京剧磁带。听戏听多了,手痒了开始写戏,先后写了京剧小戏《扶孤救弱》、《智请公孙胜》,后来又写了八场京剧新编历史戏《春江恨》1992年经叶金援推荐被北京京剧院列入排演计划。翌年初夏,我在叶金援家会见了京剧名家谭元寿先生,一番畅谈。晚上在大栅栏广和楼观看了谭孝增阎桂祥夫妻主演的《牧羊卷》,剧场里几十名碧眼金发的大洋妞儿和我们一起鼓掌喝彩,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
      再说京胡,京胡是京剧文场主要伴奏乐器,它发音清亮,脆生,高亢,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倾倒了无数京剧爱好者。多少年来,涌现出无数各具特色的京胡演奏家,徐兰沅,杨宝忠,姜凤山,唐再忻,汪本贞,李慕良,黄金陆,何顺信,燕守平,李祖铭,吴汝俊……其中不少人不但演奏艺术炉火纯青,还对京剧的音乐、表演颇有研究,成为京剧演员的良师益友。京胡演奏还被搬上乐坛,除了演奏京剧曲牌外,还创编了许多京胡曲目,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和许多京剧爱好者一样,我也欣赏京胡演奏艺术,所谓一听京胡响,心里直发痒是也。如今涌现出许多新一代著名琴师包括女琴师,演奏艺术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我比较喜欢杨宝忠的京胡,何顺信的京胡,吴汝俊的京胡。吴的京胡似乎更有活力和特别神韵,尤其他的《夜深沉》。还有一位女琴师,拉过一曲《贵妃吟》,那叫绝。胡锦涛总书记访俄罗斯带去一曲《夜深沉》,也是女琴师拉的,张素英吧,好!
      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不喜欢京剧,这不足为奇。我常开玩笑说,如果大多数人成了戏迷,再也不屑听那些呜哩哇啦哼哼唧唧的流行歌曲,起码那些歌星非集体光荣下岗不可,卡拉OK也得关张停业,那还了得!再说,喜欢京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他得有那个氛围,从小受那个熏陶,还要有接触它了解它的机会。其次要有那个文化底蕴,特别是文史知识。现在汉字越用越少,文章越写越白,也影响京剧的普及。再次,人心的躁动不安,静下心来一板一眼地听戏,已经是极个别的现象了。另外,北方人没去过南方,或者不了解南方话,或者没研究过中国的语言,不知道京剧上口字怎么来的,不知道啥叫韵白,不明白京剧十三辙和中州韵湖广音,都影响你欣赏京剧。最重要的是京剧传统戏和新编历史戏所演绎的故事内容均取材(改编、移植)于古典文学(戏剧),如《春秋》、《左传》、二十四史、古诗词、《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世说新语》、《吴越春秋》、《东周列国志》、《说岳全传》、《杨家将》、《隋唐演义》、《儒林外史》、公案武侠小说、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元明清杂剧……哇!现在的年轻人谁能读过那么多书,读过四大名著的大学生都不多啦,何况普通青年?总之,对于中国京剧,从不喜欢到喜欢要有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多少人能有这个定力和耐性?我今年(2010年)已是花甲之年,又一直喜好传统文化,从事文艺创作,方才对京剧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了解,可谓“千滚豆腐万滚鱼”啊。绝非碰巧撞大运式的“得来全不费工夫”,是也!
      我有一事不明,2001年以后出的字典、辞典的“昆”字条,虽有对昆曲的简单说明,却没有一个把“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第一批人类非物质遗产时,中国昆曲全票通过”的事标出来。再有,2010年11月16日,在肯尼亚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京剧”和“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大口井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我的苏联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3-29 15:00 , Processed in 0.390625 second(s), 27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