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天马》 门户 查看主题

获奖作品(报告文学)公示(秦皇岛市抚宁区职工文学作品大赛)

发布者: 天马文学 | 发布时间: 2023-5-14 15:45| 查看数: 1421| 评论数: 6|帖子模式


  
“讴歌新时代 展示新作为”
秦皇岛市抚宁区职工文学作品大赛
获奖作品(报告文学)公示

  秦皇岛市抚宁区为活跃广大职工的文化生活,激发职工立足岗位、建设家乡的劳动热情,记录展示抚宁大美和职工的精神风貌,由秦皇岛市抚宁区总工会、抚宁区直属机关工委、抚宁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抚宁区网络作家协会承办的“讴歌新时代  展示新作为”职工文学作品大赛经过35天的作品征集,5天的初审审读、打分和2天的市级专家团队评审、排名,评选出了如下获奖作品,现给予公示。
  本次大赛在评审过程中,严格遵循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了百分制评选办法,在评奖过程中,初评时,所担任评委必须是省级以上文学艺术界各相关艺术门类协会或学会会员,所有申报该体裁作品者,不得担任相同体裁初评评审委员,做到了绝对回避,评委百分制分别打分,再汇总得出初评分数、排名;在复评时,特别邀请了秦皇岛市文学艺术界权威专家、领导以“作者匿名”的方式对作品分别评选出各类获奖等级并汇总排名。
  本次职工文学作品大赛共评选出获奖作品50篇。(获奖作品见下方)对排名一、二等奖级别的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作品,大赛组委会特别邀请了省、国家级著名的专家李春雷、周纪鸿、蔡楠给予了认真的审读、点评。
  本次评选结果公示3天,时间:2023年5月14日18时至5月17日18时止。
  大赛评委会将根据高层专家点评、公示结果,最后确定名次和获奖等级。
  如有异议或疑惑,信息反馈电话:13731761861




  
大赛评委会
  2023年5月14日





  
秦皇岛市抚宁区职工文学作品大赛获奖作品(报告文学类)


初评评委:
  田国鹏、王省江、王泽生、张海源、程湛馨

复评评委:
  翟振刚(市文联领导)
  李霁(市作家协会主席创作院院长)
  王海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王继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王立宽(嘉宾评委卢龙县文联主席)


报告文学类获奖篇目


获奖作品(报告文学)公示(秦皇岛市抚宁区职工文学作品大赛)

获奖作品(报告文学)公示(秦皇岛市抚宁区职工文学作品大赛)



最新评论

天马文学 发表于 2023-5-14 20:48:17
序号2(复评一等奖)
烽火中绽放的铿锵玫瑰
——记抚宁区革命母亲宋淑英
作者:史文民

  
引子

  2022年9月的一天,我们采写小组走进抚宁区留守营镇,去探访革命母亲宋淑英。刚走进宋淑英的家门,宋淑英老人脸上的笑容便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老人布满皱纹的脸像一朵绽开的花,有惊喜,有感动,仿佛每一条皱纹里都藏满了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光荣的历史,写满了坚韧、忠贞与赤诚。这是一朵盛开在烽火年代的玫瑰,是一朵永不凋谢的铿锵玫瑰。
  
复仇的种子开始萌芽

  宋淑英于1929年6月,出生于秦皇岛市抚宁区坟坨镇的一个小山村——黄宝峪村。那里安谧静美,村西有一座山,名叫大同山,山上有一座辽金时修建的古城,当地人叫它西老城。人们在这里男耕女织,繁衍生息,过着虽贫困却也幸福安谧的生活。宋淑英出生后,在父母的呵护下,在这里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好景不长。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中国就像一棵笼罩在黑暗中的大树,黄宝峪村就像树上的一片叶子,在风雨中飘摇。1933年4月,日本军侵占抚宁后,4岁的宋淑英开始耳闻目睹日本人残害老百姓的种种罪行,小小的心里充满了惊惧与困惑。她在大人的言谈中渐渐明白了什么叫国恨家仇,但幼小的她,无力保护自己的家园。直到1938年,同村外出打工回来的村民郭树凡(后来,宋淑英的丈夫)组织发动抗日活动,复仇的种子在她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1938年,年仅14岁的郭树凡到东北一家煤窑打工,遇到地下党苏宽,深受其救国救民思想的影响,放弃打工回家,决心保家卫国。
  宋淑英性格泼辣直爽,眼看着日本人烧我房屋,杀我子民,掠我食财,辱我妇女,她义愤填膺,毅然加入到郭树凡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中,小小年纪便开始为村里站岗放哨。
  1942年,抗战进入最艰难时期。为了扩充抗日队伍,村里掀起了“男出征,女出耕”的热潮。村里的男人成批地奔赴了前线,只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成为了村里的坚强臂膀,家人坚实的依靠。在没有男人的村庄里,村子一度陷入紧张不安和恐惧之中。13岁的宋淑英仿佛一夜间便成熟了起来。或许,那时的她还不知道什么是责任与使命,但她深知,站岗放哨关系到全村百姓的安危,来不得半点疏忽和大意。她站岗放哨更加认真了,不敢有半点侥幸心理。
  
成立妇救会

  1944年,临抚昌联合县做为抗日根据地,为发挥妇女的自身优势支援抗日前线,成立了妇女救国联合会(简称妇救会)。当时的抚宁是临抚昌联合县的一部分。由于宋淑英思想进步,抗日热情高涨,且胆大心细,在大家的推举下,她成为了妇救会主任。
  妇救会肩负着为前线的战士制作军衣军鞋、准备军粮等军需物资,照顾伤病员,并以隐蔽的身份参加抗日活动等重任。为了让更多的妇女加入妇救会,参与支援前线,宋淑英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做妇女的思想工作,动员妇女解放思想,走出家门,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有的妇女封建思想严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动员很困难。宋淑英便多次到家中为其分析形势,讲明道理,打消她们的思想顾虑;竭尽所能帮助妇女解决家庭中的实际困难,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她都及时赶到,为其出谋划策解决问题;联合妇女互相帮助,联合田间耕作等,使妇救会成为了妇女心中的“娘家组织”。
  在宋淑英的感召下,多名妇女主动走出家门加入了妇救会。
  妇女队伍扩大了,更加激发了宋淑英的抗日热情。她带领妇救会的姐妹们每天活跃在黄宝峪村、五峰山、长峪山村一带,站岗放哨,抬担架抢救伤员,照顾伤员,给战士们做军衣军鞋等。
  当时,距离长峪山不到10华里的西张各庄村就是日本鬼子的据点,住着日本鬼子和汉奸。他们不定时出来扫荡,抓八路,抓地下党,烧杀掠夺祸害百姓,闹得人心惶惶。黄宝峪村和长峪山村,都是山区,山洞里藏了好多八路军伤员,村里也秘密收留一些重症伤员。宋淑英带领妇救会姐妹们每天一边照顾伤员,一边堤防着鬼子进村扫荡。当时汉奸特务较多,为了防止他们进村搞破坏,宋淑英带领妇救会成员在山上树起了消息树,只要鬼子汉奸一出来,她们就把消息树放倒,告诉村里人“鬼子进村了”,然后马上把伤员转移到安全地方。鬼子一次次扑空,恼羞成怒,就派汉奸特务化妆成老百姓,进村打探八路军隐藏地点,但都被放哨的宋淑英和姐妹们识破,通知民兵将其抓获。
  
夜间送信

  送信,对于宋淑英来说是常事,白天还好说,但是遇到晚上送信,那可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
  有一次,宋淑英得到情报,鬼子要大扫荡、要搜山。为了保护山上的八路军伤员,宋淑英立刻带着妇救会的姐妹,不顾天黑路远、山路崎岖,连夜赶往当时的八路军根据地——台头营村,给八路军送信。
  黄宝峪村距台头营大约60多华里,且多半是山路,其间还有一条洋河横亘中间。一路上,宋淑英带领姐妹们跋山涉水,一路向北勇敢前行。大山被黑色笼罩变得阴深恐怖,脚踩在上面就像踩在了怪兽的脊背上,就连头顶上的星星都眨着诡异的眼睛。但她们哪还能顾及这些,她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将情报送到八路军手里,为八路军撤离伤员或布置作战任务赢得时间。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宋淑英和姐妹们忘记了恐惧、疲劳与饥渴,终于在天亮之前,赶感到了台头营。当宋淑英亲自将情报交到了八路军手里时,疲惫的她才松了口气。
  因为情报送得及时,八路军做了周密的安排,日本鬼子再次扑空,八路军伤员安全无恙。
  
后山救人

  在战斗中,八路军为了获得情报,在鬼子营部里安插了眼线,明着是食堂的伙夫,暗地里为八路军收集情报。
  一天,伙夫传来情报:“日本鬼子在后山活埋了几名八路军伤员。”组织上认真分析了敌情和后山地形后,决定派宋淑英带领妇救会成员完成营救任务。接到命令后,天一黑,宋淑英便带领妇救会的几名成员迅速赶往后山,来到埋人地点。时间就是生命!宋淑英立刻组织人员展开营救。天黑,不敢有火光照明,怕暴露目标;扒人,不敢用铁锨挖,怕被敌人听见,更怕伤到里面的人。她们只好摸索着用手去扒,手磨出了血,指甲盖也脱落了,但她们没有一个叫苦的,都在奋力地扒着,终于扒出了两名八路军伤病员,但其中一名已经牺牲了,另一名也是奄奄一息。宋淑英命令姐妹们把两个八路军战士全部抬走,转移到安全地方。当日本鬼子得知两个伤员被救走,带人赶到现场时,为时已晚,宋淑英带领妇救会的姐妹们,抬着伤员早已隐没在了大山里。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哪肯善罢甘休?集合队伍进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扫荡,最后仍是无功而返。
  此次营救活动,由于宋淑英指挥得当,奄奄一息的伤员得救了,并在宋淑英和妇救会姐妹们的精心照顾下,身上的伤很快便愈合了,身体也恢复了元气。经询问才知,伤员姓周,是一名排长。周排长被宋淑英的机智果敢所感动,更加激发了他奋勇杀敌的雄心壮志,伤养好后便即刻返回了部队,投入到了战斗中。这件事很快被当地老百姓得知,成为了当地的一段佳话,被广为流传。宋淑英因此成为了战士和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
  
赶制军衣军鞋

  要换季了,八路军的冷暖牵挂着宋淑英的心。为了让战士穿上过冬的衣服和鞋子,白天,宋淑英安排好站岗放哨人员后,便将妇女集中在一起为前线的战士做军鞋、缝军衣,一时间,那些奔波在山坳里摸爬滚打的妇救会成员,又摇身变成了温柔贤惠的女人,手拿针线做起了针线活。她们穿针引线的样子优雅娴静。她们本该就是这个样子啊!但是在那个峥嵘岁月,她们只好放弃女人应该有的模样,像男人一样顽强地在风雨中奔波。这更加激起了妇救会成员对日寇侵略行为的痛恨。晚上,妇救会成员们回到家中,没有一个是早早休息的,都在灯下继续做着军衣军鞋。宋淑英看到姐妹们把对日本人的恨,全部化作了对国家、对八路军的爱,并把那份爱用细密的针脚缝制在了衣服里,心里很是欣慰,军衣军鞋被成批地送往了前线。
  妇救会在宋淑英的带领下,任劳任怨地为前线战士提供着稳定的后勤保障。她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感染了成千上万的战士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山洞生娃

  1945年8月,日本鬼子投降了,全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没有了战争阴霾的小村庄,又恢复久违的宁静,人们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那段日子是宋淑英最开心最幸福的日子。由于在抗日活动中,宋淑英和郭树凡双方都被对方的抗日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所吸引,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结为革命伴侣。新婚是甜蜜的,仿佛大同山上的每一块石头都泛起了柔美的光,每一棵斑驳的树都摇曳着蓬勃的梦想......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国共合作“双十协定”,公然挑起内战,打破了小村的宁静与安逸,大批爱国勇士都纷纷投入到保护胜利果实的战斗中。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在美国的支持下迅速膨胀,战争从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省迅速蔓延到了河北,并波及到了抚宁县城。
  宋淑英痛恨国民党将中国再次推入战争中,让老百姓重新陷入黑暗。她坚决拥护以毛泽东为首的人民解放军,为了新中国,为了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她与丈夫一起积极投身到解放战争中。
  此时的宋淑英经过多年战争艰苦环境的淬炼,已经由一名稚嫩的少女成长为一名机智勇敢的妇女干部,思想站位从为了保护家乡百姓,提升到解放全中国;活动行为从站岗放哨,组织乡亲们转移,到为支援前线,为战士们做军鞋军衣抢救伤员等。她和身为民兵队长的丈夫郭树凡一起,为了新中国,为了他们的信仰,冒着生命危险并肩作战。
  1947年的3月,是宋淑英最激动,也是最难忘的日子。她和丈夫郭树凡一起,双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他们的宝宝也在她的孕育下悄悄成长起来。
  但是,宋淑英并没有因为日渐隆起的腹部带来的行动不便,而停止她在妇救会的革命活动。她仍带领妇救会成员与敌人周旋着。
  1947年8月的一天,消息树被放倒,敌军正在悄悄向村子靠近,身怀六甲的宋淑英,顾不得身体不适,立即组织妇女迅速包裹起军需物资,藏匿起来后,又组织老百姓向山上转移。
  紧张的转移,宋淑英并没有感觉到,她体内的小生命也正在经受着颠簸的折磨,以及紧张氛围的压迫和煎熬,他要出生了。
  就在西山的山洞里,顾不得虫蛇出没,宋淑英艰难地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孩子。他就是宋淑英的大儿子郭景海,后来也成长为一名中共党员。
  
太平庄落户

  为了消灭日寇和伪满残余,肃清汉奸,剿除土匪,建立各级地方民主政府,根据毛泽东主席“建立巩固根据地”的重要指示,1946年,组织派宋淑英的丈夫郭树凡到留守营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由于两地奔波,不方便工作,1948年宋淑英便跟随丈夫到留守营镇太平庄村落户。
  当时的太平庄并不太平。国民党军队在距太平庄3华里的西庄村建立了据点,利用日本鬼子丢弃的废旧炮楼作为瞭望台和掩体,进行白色恐怖活动。在敌军窥视下的太平庄上空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妇救会的活动相当于在敌人眼皮底下开展,危险系数成倍增长。为了有效开展支援前线活动,同时维护好村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组织上鉴于宋淑英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以及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对党的忠贞之心,决定让她继续做妇女工作。
  新的工作环境,并没有影响宋淑英的工作热情。性格泼辣的她一边照顾家里幼小的孩子,一边熟悉村里的环境,了解村里每一位妇女的家庭情况。通过走访,很快就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关系,为支援前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8年,正值解放昌黎县城之时。宋淑英带领太平庄的妇女们,常年为战士们做军衣军鞋,送情报,运粮食。在战争环境里,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处在紧张状态。宋淑英顾不上家里的孩子们,大儿子郭景海早早就学会了做饭,替母亲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宋淑英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因为她深知群众的力量才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法宝。所以,她时刻关心和帮助着妇救会每一个成员的生产生活状况,以便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为妇女工作顺利开展赢得人心支撑。当时,抚宁的伪城防警备司令张子恒、伪县长时荫藩等特务汉奸,依靠伪军势力,活动猖獗,经常来村里骚扰百姓,抢夺百姓的财产。百姓敢怒不敢言,宋淑英成为了村里百姓尤其是妇女心目中的主心骨。
  一天,作恶多端的赵子恒又来村里抢劫。他来到田逢春家里。屋里忙碌的田逢春发现后,情急之下躲到门后藏起来,赵子恒以为田逢春在用门做掩体,想向他开枪射击,便掏出手枪残忍地将田逢春杀害,而后仓皇逃走。
  事发突然,田家上上下下乱了阵脚。宋淑英听说后,放下手里的活,迅速赶到田家。此时的田家哭声一片,乱成一团。人死不能复生。宋淑英安慰好田家老小后,急忙找来村里的人,将田逢春的尸体摆放好,清理了污迹,又组织大家按照村里的习俗,帮助田家料理后事。村里的丧事讲究多,宋淑英初来乍到还不太了解,她一面请教村里的老人,一面组织人员按部就班的实施。田家有了宋淑英的帮助,顺利地将后事办理妥当,田逢春入土为安。
  事情过去很多年了,但村里的老人们依然记得宋淑英忙碌的身影,指挥若定的神情。她的事迹就像一条永不枯竭的小溪,流淌在太平庄的街头巷尾,成为一段段鲜红的革命记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宋淑英在党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支持下,又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兢兢业业地做着妇女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她先后担任了太平庄村的妇联主任、生产队长、缝纫组组长等职务,尽心尽力为村里做事,为太平庄村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幸福晚年

  如今的太平庄已是一个真正享有太平的村庄。人们享受着前辈们用献血、生命和汗水换来的太平和安宁。村前村后绿树环绕,空气清新,物产丰富,盛产水稻,玉米,花生等。宋淑英与丈夫郭树凡养育的9个孩子也都早已长大成人,并在宋淑英和丈夫的教育下,大儿子郭景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太平庄曾连续担任四届大队长(村长),代理两年村书记;五儿子郭景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现已光荣退役,在承德自主创业,为国家创造可观的税务收入;孙子郭庆丰和重孙子郭泽晨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鲜红的“党员之家光荣退役”的牌匾悬挂在客厅最显耀位置。每年都有区和镇里的领导到家中看望。大儿子郭景海自豪地说:“我们这一家是个革命的大家庭!”
  饱经风霜的宋淑英老人面对幸福的晚年生活,93岁的她,脸上不断绽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是对逝去青春的无悔,是对峥嵘岁月的追忆,是新中国小康生活的底色,也是对子孙后代的期许。
  衷心祝愿宋淑英老人身体健康,晚年幸福,长命百岁!


天马文学 发表于 2023-5-14 20:49:22
序号6(复评二等奖)
有你们,真好
作者:陈艳坤

  到今天,我所在单位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半个多月了,从大年三十开始,每天分不清是星期几,几号却分得清,因为每天上报当天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时间也没有了八小时内外之分;每天出门带好口罩,到小区出入口看守值勤,做好宣传防疫知识、登记外来人员车辆、测体温等工作;到城管一线配合区电视台采访,在办公室编写宣传信息、工作预案,推送公众号……
  我是一名女城管队员,在抚宁区城管执法局工作近十年,我从刚开始对城管工作的陌生、概念模糊,到了解熟悉,到如今爱上城管、爱上城管人!尤其是在最近形势相当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防控工作中,让我再一次深入了解了什么是城管人?有一种速度,叫抚宁“城管速度”;有一种精神,叫抚宁“城管精神”;有一种自豪,叫抚宁城管人的“自豪”……
  现在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有你们,真好!
  有朋友总是关心地问我,你每天忙着单位的工作,还要照顾幼小的二宝,看你每天都是很快乐的样子,不累吗?是啊,我已年过四十,负责编发单位的微信公众号、信息报送等繁忙工作,家里还有上高中的儿子和三周岁的女儿,每天的生活确实很充实,有时想看一部电视剧都没有时间。但是我想说,很累很忙但我很开心,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身边众多的“你们”!
  有你们,真好!
  城管的工作特殊性,不同于别的单位,如果停下来一天,城市将垃圾遍地、路灯间或会有故障、下水道会堵塞……而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城区基础设施的保洁消杀,另一方面还要对城区四个分散小区的24小时在岗值勤,不仅不能延期休假,甚至是假日里还要加班,领导开会到半夜、同事们没有固定吃饭时间,队员们身着红马甲在风雪中值勤……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让我看见了一种“城管速度”!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抚宁区城管执法局所包的铁南小区、里杨小区位于城区北部,均是无物业、无警卫室、无门卫的敞开式老旧居民小区。面对每天站在风雪中坚持值勤人员的辛苦,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龙说,“没有条件我们创造条件”!
  在人员紧张、材料稀缺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两个小时!急协调到两个制式帐篷,局党组书记、张龙带领其他领导班子与值勤人员一起支起帐篷,装好照明灯、暖气设备;十个小时!完成铁南小区、里杨小区、天马大街广缘西侧零散户及人民医院家属院四处无物业分散住户小区多个出入口的临时围挡,以便于疫情防控管理……工作中,全局领导干部就是这样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用“城管速度”努力做好防控工作!
  有你们,真好!
  自从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好多人很配合地在家休息不出门,享受这个超长假期来陪伴家人。然而,抚宁城管人一直默默坚守在一线,如果没有他们,城市会变成一座“脏城、乱城”。
  抚宁城管人,也许没有主动请缨去武汉的医护人员那么崇高,也许没有科学家那么令人瞩目,但每一个人都愿意成为疫情中的“逆行者”,坚守岗位、沿街执法、无畏清除垃圾、清理聚集商贩......还承担看守无物业小区、广泛宣传及消杀灭菌等繁重任务,抚宁城管人只是为了“幸福骊城”更美丽、更平安;抚宁城管人以分秒必争的工作态度、执着的工作精神,全力做好每天的工作;抚宁城管人用“城管蓝”“环卫黄”“马甲红”的色彩表明工作态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初心”,尽己所能为抗击疫情做着最平凡的贡献……你们是最美丽的人!
  2月3日早七点半,环卫队员徐楠早早出门准备接夜晚值班的同事,却因汽车有点故障而不能及时到岗,她马上给队长魏学林打去电话,让临时替代一下,待处理后又匆忙赶去值班。她说,原本打了提前量去,没想车出了问题,值班是最重要的事情。
  还有,数字城管怀孕五个月的陈蕊,在看自己被排入值班表时,依然前往里杨小区站岗值勤,没有和任何人说起和抱怨。她说,我没啥事,可以值勤的。但领导发现后为安全起见,因为一个岗位时间就是五个小时,最后将她换了岗位……
  还有,除了开会就是跑在路上的领导,那些在风雪中值勤的队员,坚守在一线的环卫工,后勤保障的办公室人员……我们的城管人,就是这么可爱,每个人舍小家顾大家,这就是我们的“城管精神”!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往一个方向使劲儿,凝心聚力、勇往直前!
  有你们,真好!
  城管队员平凡的一天,犹如夜晚繁星,默默闪烁;做着平凡工作,犹如沧海一粟,静静流淌。但作为一名城管队员,我们自豪!不少城管人自发在朋友圈表态言志,显现抚宁城管人的自豪感,传递给每一个城管人。
  路灯站站长祖贺楠在白天上班忙碌,回家休息的空档里,还撰诗一首:
  不见往兮迎春喜,面面相视少话语。
  遮口掩鼻还几日?曙光映在党旗里。
  自古骊城宁子妇,幸福生活乐无数。
  君待家中做贡献,莫悠管理城区事。
  扫把凌晨舞美身,路灯傍晚亮家门。
  管好城市驱毒疫,守护抚宁洁美绿。
  三中队副队长毛立宽在区人民医院家属院看守值勤时,队友袭楠给他送来热热的饺子,感动之余在朋友圈中写道,“疫情防控值班回不去家,城区各个餐饮停业,中队哥们送来饺子,能与这样一群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哥们们在一起同舟共济,并肩作战。荣幸之至!让我们一起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共同迎接美好到来!”
  ……
  在别人眼中,我们每天24小时两人在岗值班也许是一种辛苦,而在这些可爱的抚宁城管人眼中却是“热爱”、是“荣幸”!
  有你们,真好!
  抚宁区城管执法局值班人员在小区门口值勤时,经常有热心市民送来热热的奶茶、热饭、方便面、润喉液、水果……有商家给送来挡雪大伞、凳子,有爱心人士为一线值勤人员多次捐赠口罩、消毒水及喷水壶等紧俏物资,有企业为一线值勤人员送来草莓等慰问品,还有一个9岁的孩子掏出压岁钱购买了150公斤84消毒液,捐赠给一线环卫工人……
  我们看到这些热心人的关心,都会发到微信工作群里,一杯热奶茶、一份晚餐、一桶方便面、一瓶水,或是大爷大妈一句“冷不冷啊”温暖的问候……都让我们心头一暖,对那些热心百姓心起敬意竖起大拇指,而平时工作的繁忙与辛苦都消失云散,“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没有什么比百姓的肯定更能让我们高兴,虽然苦累但我们更快乐!
  人们对城管印象的一点点改变,靠的不正是一个个城管人自身素质的提高吗?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靠的不正是他们默默无闻的劳动和付出吗?有时我们只看到了“幸福骊城”的越来越干净美丽、越来越宜居……可知,这里面包含着城管人无数的汗水和心血!
  不积小流,何以成江河;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抚宁城管人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得到了社会群众的认可,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关心,虽在寒风中值勤,但内心暖暖;虽然每天忙不停歇,但感觉充实;虽困难重重,但我们有信心战“疫”必胜!
  有你们,真好!
  “妈妈,你要戴上口罩!”每天上班前,三岁的女儿都用稚嫩的声音来提醒我戴好口罩。
  身边的“你们”中,还有我至亲至爱的家人,老公默默支持我的工作,虽然他的工作也很忙,但一回家,他尽量帮我多做一些家务,给女儿讲故事;儿子在我俩都上班时,除了写好作业,还尽心看护着妹妹,不让妹妹哭闹……
  工作中,时常被工作中的那些“你们”所感动,心灵不断地被震撼着,感受这个城管集体的力量、感受社会各界对城管的认可和支持。当我们城管人完成一项很困难的工作任务时,和同事们一起激动高兴;当我们的工作、公众号被领导们认可和肯定时,我们内心充盈着满满的成就感;当我们面对工作困难时,大家齐上阵,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负责单位的宣传工作,时常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来提醒我,有时半夜醒来一篇白天没想好的文章去构思而导致失眠,但我仍愿用拙笨的笔触去把抚宁城管人的工作态度、精神面貌如实记录下来,把城管人的可爱,让人感动的一面呈现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了解在战“疫”中城管人的众志成城……
  面对可怕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我不怕,因为,我身边有更多这样的“你们”……
  有你们,真好!
  


序号4(复评二等奖)
有一种历程叫“苦寒香”
——记老教师魏焕庭
作者:张亚玲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共产党员魏焕庭是我的老师,倾心从事乡村教育,获得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荣誉证书。当我捧着读“魏焕庭老师,您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满三十年,为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特颁此证”奖状时,间或投以仰慕一瞥,魏老师报以豁达一笑。(文中我就称呼老师了,这是必有的尊重,请诸位理解。)
  魏老师给我的印象曾经无比清晰厚重定格在一九八一年和八二年,是我们小学生眼中敬畏的“魏主任”。
  记得有幸陪程占馨大哥和史文民姐姐前往拜访魏老师,感谢之余,庆我们师生缘分!让我在多年以后,能够有机会再遇老师,再念师恩,为老师献上虽朴素直白,却真挚热情的歌。
  《汉、曹操、对酒歌》中有语云“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魏老师年届九十,耄耋,从容,侃侃而谈。别后概况一一述来,蓦然间,我强烈的萌发一股感悟,“老师的人生历程叫,苦寒香”。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老师转眼已至暮年。榆关学区的多少学子受过他的教诲啊!他方正的脸,饱满到沧桑,岁月雕刻着那一代乡村教师的“方正”,留香,留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苦寒香”!一头沉”的家庭,乡村教师哪有容易的呢?!他(她)们,左肩担着“初心梦想”,右肩扛着“现实生活”。坚持中煎熬,煎熬里坚持,壮志凌云粉笔写春秋,泥泞沼泽锄头谋生活。
  现今的榆关小学,除了进门的状元门房还在,已多次修缮。新漆涂染梁柱,那檐,那青石阶,埋不住遥远亲亲的记忆!状元府是临渝古镇的真实历史典故,治学育人传承依然在。
  回眸恍惚间,泛漪:今时的小学院门庄严大气,曾是我们进校的正门。层层石阶,两边是石板,每逢开表彰会,运动会,充当主席台的。幼儿园的房子,是上体育课的操场,硬实的泥,硬实的土地,白石灰画着一圈又一圈的跑道。我们分年级,“稍息,立正,左右看齐”;拔河比赛,跳绳比赛。那时,魏主任是教导主任,督导加训示,父辈样的。
  校园中间有个花坛,三进的房子中央有个压井。水管子得一节一节接着用,浇花,清扫。那时,学校好多老师是民办教师(后来都努力进修,转正了。),我很清晰记得好几位呢,教我没教我,都是我的师长。像,高会员,高玉梅,王玉琴,康淑凤,陈桂珍,还有大皮鞋踢过我的韩书元(冲表亲,还是喊他表叔呢)…那时候,榆关学区的孩子还囊括了周边企事业厂矿和部队家属的孩子,老师们一视同仁。作业写不完的,成绩特拔尖的,都在放学后留下。有竞赛,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有学习互助,更要“结对子,小组,雷锋式的”,口号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魏主任教导我们的总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合格的“三好学生”,后来又延伸到“五讲四美三热爱”。深深的影响着我们那些同学。
  甚而,荣庄,韩义庄后来转入榆关小学的,街上碰面都格外的亲。开口就是,“记得谁教过咱们不?”眉角渐现的皱纹阻不住青春的回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成了榆关学子骨髓里的传承。
  大家都是榆关人。榆关,渝河,榆之恋,代代沿袭着土地,土地托起的希望。魏老师该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吧。
  魏焕庭老师实在是忙,忙工作教学忙家庭生活,忙到写了入党申请书忘交“睡”抽屉。等他想起来时,才一起交出来,一九八三年,他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满怀欣喜地回家向妻子感谢,他记得那句话:“谢谢你带我陪我,咱都入了组织!”(他的妻子比他年长三岁,是一九四六年加入党组织的。)一辆自行车,二八的,旧到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下雨天,车链子都是黄泥,撅个树枝刮了又刮。卷到膝盖的裤脚都是泥点子,他说,“从贾庄到这儿,忒不容易。”
  魏老师把家全扔给了师母,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吃喝拉撒头疼脑热,他一句“学生等我呢”。心酸的泪自顾自淌在心里,对妻儿的愧疚哽在喉头。
  年复年,日复日,毕业一茬又一茬。魏老师在时光中交付他的使命。
  我们告别了榆关小学,告别魏老师。见与不见,聚与不聚,仍惦记着他是我们的老师。
  重逢,方知,老师很是不易。
  退休了,本想着陪师母颐养天年。偏,命运作弄,患了食道癌。手术后,豁达乐观的魏老师,综半生之心愿,付挑灯之孤苦,于二零零二年八月,执笔,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写近百万文字留于纸上。目的是,让子孙后代不忘中华民族的传统家风,及发扬积极的向上向好向善人生态度!
  魏老师恶疾治疗及时,心态更是增添了对生命的理解。加强术后康复锻炼的同时,不忘笔耕。
  二零一四年,魏老师荣获河北省首届“健康之星”称号。
  他给我们展示了大约十二万字的《我的回忆录》。字迹工整认真,是对生命负责认真的态度,值得我借鉴学习,谢谢魏老师。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魏老师在老宅,陋屋,除却补偿欠缺老妻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翻阅,笔记,书写。(他负责老伴儿的一日三餐,洗涮整理。敬佩!)一页页提纲,展现着老师的终生夙愿。他写杂文,杂到心之想,梦之念。偷偷透漏一点点,《杂文撰集全集》,第一章到第十章,分别是,我的回忆录、中国史话、哲学论坛、民俗风情、文学知识、故事笑话、景区浏览、艺苑花絮、实用文体、科学发明。
  北宋哲学家张载的《横渠语录》中写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魏老师是乡村教师,平凡且伟大,中国千千万万致力教育的一员。他毕业于太和寨师范(现南戴河外国语学院前身)。
  二零二二年九月,机缘使然我又见魏老师。他说:“在边学边生活中积累着所能理解的,接受的,知识和经验。名利于我无多大利益关系,对得起党对我的培养就行了。”党的光辉永不褪色啊!话到此,魏老师抬头望向窗外。
  窗外,有红的花,绿的菜,透亮的蓝天下有鸟飞过,飞过待收获的庄稼…岁月是首悠扬的歌,魏老师唱着他内心持久的曲,他一再叮咛着我们:“传承,传承下去朴素的文化素养,国将更强……”



天马文学 发表于 2023-5-14 20:49:46


序号7(复评三等奖)
万里长城总是情
作者:张学敏

  中国人大都有着长城情节,我亦是如此。幼年时,震惊于长城的高大雄伟。人过中年,更多感慨它的烽烟岁月,磅礴不朽。
  2019年3月20日,诗友相约攀爬抚宁境内大段长城,由青山口罗汉洞到界岭口段长城,全程约27华里。有人纠结山势陡峭,路程艰险,望而却步。我自恃身强力壮、坚韧耐劳,欣然前往。
  初春时节,咋暖还寒。我们一行十五人整装出发。同行者有年近七十的老人,有帅哥,有美女,还有我这样大妈,一路诗歌与历史相伴,笑声与歌声不断。
  
别样的守护,一样的温暖

  张新民是青山口段长城保护员。生长在大山的怀抱,长城脚下,他有着大山一样质朴的情怀,长城一样宽厚的性格。张大哥坚持用自家的农用三马车,载着我们行过由村里到长城脚下的大段山坡土路。
  开始,我以为完全没必要。大家就是来爬长城的,坐三马车干什么。后来,才知道这一大段山坡路足有3公里左右,如果要用走的,得一个多小时呢,而且,山路崎岖坎坷,颇费气力。张大哥凭着精湛的驾驶技术,还有对长城的热爱,安全快乐地将我们送到长城脚下。
  张大哥带领我们穿过罗汉洞,来到长城之上,向我们简单介绍了这段长城的历史和维修情况。经过修建的罗汉洞门楼干净整洁,古朴大气。初春的暖阳,照在这段宽敞平整的城墙上,格外温暖明亮。
  他说:“我每天都要在长城走上两遍,看看哪里需要修补,哪里的树木侵蚀到墙壁了,还要防山火,防偷盗长城砖的,还要捡捡垃圾。”他慢慢地说着,用手摸着一处塌落的城砖,脸上是朴实的笑容,眼里是对长城浓浓的情感。
  长城,世上最古老,最长的城墙。它曾经年轻过,威武凛然。它千年前就屹立在世界东方,保家守土。但经历漫长的烽烟岁月,还有人为破坏,它老了,破旧了,倒塌了,我们要像对待老人,对待亲人一样去善待它,爱护它。
  是呀,我们都说喜爱长城,保护长城。但谁的爱有长城保护员的深沉,谁的爱有他们的质朴呢。
  
长城两边是家乡

  告别张大哥,我们一路向东,继续前行。
  欢快地在长城上行走,眼前重峦叠嶂,莽莽苍苍,长城崎岖峻峭,
  宛若游龙,撼人魂魄。望长城两边,远处,梯田层层,一片挨着一片,一山高过一山。近处,果树成排,阡陌纵横,偶尔,会有村社点点。当此时,崖壁临风,心神开阔,几番引吭高呼。
  如果满山花开时节,长城内外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想必一定是漫山遍野,山花成海了,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娇艳的杜鹃,紫色的葳蕤,不是一枝花,也不是一树花,是一大片花连着一大片花,是一座山挨着一座山的雪白、粉红、轻紫。那时,我一定会惊艳,会欢呼,会走入花丛,会自由呼吸。哦,我爱这长城花海,爱这山野之美!
  如果是秋天,一定是层林尽染,瓜果飘香,农民满脸丰收的喜悦。如果是冬天,那就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风光了。
  长城,依山而筑,顺势而为,并不曾破坏山体。山势因长城而险峻,长城因山势而更加雄伟。在长城附近因古时屯兵驻守的需要,大都有居民生活,延续至今。也许我们会感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着长城生存着,忙碌着,安静祥和。虽然外面的世界很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他们不会离开,不会远走,这里有高山,这里有长城,这里是家乡呀。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两边是家乡。有人说长城是脊梁,是信仰,我说长城是根,是长城子民心中的根。
  
旱水关头杀声起

  旱水关,位于界岭口西2公里处,抚宁境内重要长城关口。队友国庆大哥是附近人,比较熟悉此段长城,他说旱水关是必须要去的,不然今天爬长城就失去了意义,他向我们讲述了旱水关的历史。
  1933年,日寇由关外进入抚宁,即以此关为突破口,当年战斗异常激烈。我方有一个师的兵力据此阻敌,拉锯战反复展开,双方死伤惨烈,一个月后旱水关失守。他说,旱水关敌楼里面应该还有当年日寇留下的刻字。
  在旱水关南边有5个不起眼的小山丘,呈半圆形环绕旱水关。国庆大哥指点给我们看,说此为墩台,专为保护旱水关而建,当时都有士兵驻守,由此可见旱水关的重要。
  这段长城陡峭险恶,异常艰难。当我们气喘吁吁登上旱水关长城最高点,只见荒草枯树,断砖残碑,破旧的敌楼在寒风里孤独又倔强地挺立着,仿佛在等待什么。
  一路上,我们走过的长城多断壁残垣,有的墙体脱落只剩下一个门洞,有的敌楼大面积倒塌只留下半截残墙,还有的只是老旧残破的长城砖零落堆积在那里,但此处,旱水关敌楼历经岁月的侵蚀,炮火的残酷竟神奇地保存尚好。日月昭昭,天理难欺。
  我们真的在敌楼里面找到了侵华日寇的刻字,“志水伍长战死之所”“昭和八年步四十四.十一占领”等字!此刻,直面这些刻字,直面日寇丑行,直面这段血泪斑驳的历史,心是激昂的,也是沉重的。一个泱泱大国,竟被一个小小岛国欺辱至此,这是一段多么屈辱的历史呀。
  山下,旱水关头的城墙只剩下半截残壁,在寒风中兀自坚挺驻守。初春的暖阳照射残墙拖出一道孤单的影子,荒草湮没残碑,寂然无声。关墙虽残,但艳美惊人。
  站在关头,久久地凝视这半段残墙,心里满满的悲壮和萧索。忽然,一股风自空谷中呜咽而来,山风刮过岩石,穿过青松,拂过荒草,慢慢扫过我的身体,恍惚间,耳边金戈铁马、杀声阵阵。旱水关顽强抗敌,英勇赴死的英灵从未走远,山谷中的风声、雨声、松涛声,就是他们不屈的呐喊声。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铭记历史,铭记英雄,才是爱护长城,才能壮大我们的国家!
  
界岭口下有人家

  界岭口位于抚宁城北37公里处,分东西月城,两山夹一沟,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说,界岭口建关比驰名中外的山海关还要早八个月。
  过了旱水关继续向前,就是界岭口的西月城。这段长城更加惊险,直上直下,宛如倒挂长城,而且城墙几乎全部塌毁堆积,无路可循。我们四肢着地手脚并用,一点点小心地向上爬,而且队友彼此间还要保持一段距离,因为头上随时可能会有蹬落的砖石掉下来。这段长城只能靠自己一个人,没人帮你,也没法帮你,最多喊上两嗓子:小心,慢一点。只能是自己咬着牙向前爬,向前爬,一直向前爬。
  直到气喘如牛,腿脚发软,终于登上了西月城。登高俯瞰,东西月城仿佛两个威武的天将守护着界岭关口,一个古老的村落在夕阳照射下散发着宁静的气息,亘古流淌的洋河水闪着银光逶迤而去。
  在网上无意中看见界岭口村落的介绍,一眼就喜欢上这个村子。无关它的战略地位,也无关历史文化名村的头衔,就是喜欢,喜欢它的老旧安宁,喜欢它的古韵悠然。曾经特意和老公开车跑到这里,来看界岭口布满沧桑的城门洞,看古老的洋河水如何清澈见底,看古朴的灰瓦房,看飞檐上雕刻的小兽,看糊着窗纸的木楞窗,还有长满青苔的轱辘井,井水依然清泠幽深。
  那天,我俩奢侈地沿着街道慢慢地逛了几圈,村中古老的商业街道路规整,横纵分明,房屋多古朴老旧。走得久了,朦胧中会有时光交错之感,仿佛明清人家,小院桑麻,爷娘相候。如果在此居住下来,心自然静了,眼自然明亮了,笑容自然会多起来。
  那日最深的印象是,这个古老村落的乡亲们的朴实厚道。我俩出游,年纪的关系都是带的热水喝,那日热水没了,老公忐忑去要热水。一户农家大姐出乎意料地热情,让我们坐下休息,烧开水给我们喝,那家大哥还热心地给我们讲村子的旧事,讲现在的快乐生活。
  后来,我俩往长城脚下走的时候,出现岔路,看见稍远处的果树地里有一位大爷正在干活,我就走过去问路。大爷远远的就笑呵呵挥手说,不用过来,有话就说吧。我也笑了,心里瞬间暖暖的。
  今日,当我坐在界岭口的城门洞前,看着满脸褶皱一身沧桑的城墙,看着清澈的洋河水缓缓流淌,看着乡亲们悠闲地坐在门洞下晒太阳聊天,我的内心无比安宁。纵岁月跌宕,烽烟冷涅,界岭口村一直在这里,不喧不躁,不远不近,老旧又温暖,如此就好。
  只愿界岭口人家一世静好!
  
万里长城,我们在行走

  喜爱长城,喜爱长城的威武雄壮,喜爱长城的古老沧桑,喜爱在长城上行走的激扬豪迈。
  1985年,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先生徒步走完万里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历经508个日夜,行走约7400多公里。我一直深深敬佩,这是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情怀呢!我们经常说热爱长城,保护长城,只是嘴上功夫。董耀会先生的热爱长城,保护长城,才是在心里,在行动,向他致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这支队伍中,也有一位令人敬佩的长者,年纪最大的王泽生老师,将近70岁的人了,精神矍铄,行动灵活,一直冲在队伍的最前面。我就纳闷,这也不像上年纪的人呢。一路上王老师引经据典给我们讲解各段长城的历史事件,还有相关的故事、诗词,妙语连珠,头头是道。这老爷子的记忆力还有精神头,让你不佩服都不行。
  活动发起人蔡哥,一路忙前忙后,出行的车辆,踏察的路线,中午的干粮,大家的安全,还要跑前跑后为大家拍下精彩照片。就这样,他还带着黑色垃圾袋,带领大家一路上捡拾见到的垃圾,真是辛苦了。
  薛家喜大哥,笑话怪话不断,但不断加重的垃圾袋始终拎在手上。身高体壮的大一,行动矫健的九哥,帮大家背着水和食物,并且一路上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国庆大哥不厌其烦地带路讲解。凤媛姐姐虽然摔了几跤,但仍执着前行。还有身患感冒坚持来爬长城的小白姐姐,柔弱的明静姐......我们这十五个兄弟姐妹,没有一个掉队的,虽然气喘吁吁满身狼狈,但都咬着牙,坚持着走到最后。我们都走到了界岭口,都是好样的,给我们点赞。
  青山口——罗汉洞——旱水关——界岭口,抚宁境内最重要长城,全程约27华里,历时6个小时,其间,数段长城坍塌陡峭,行走艰难,但我们走过来了。
  次日醒来,双腿疼痛,走路下蹲僵硬吃力。但内心甚慰,我们爬过了抚宁大段长城,虽然有些辛苦,但很值得,不虚此行,非常过瘾!
  长城,北国风光,山水画卷,国之脊梁。感谢两千年前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璀璨瑰宝、民族骄傲。感谢长城,经烽烟,历雨雪始终屹立不倒。
  出门在外,常常会想家,想家中的老妈妈,想妈妈亲手做的饭菜。旅居海外,更会想家,想家中的长江黄河,想壮丽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总是情,这情牵动思念成海,这情牵动步履铿锵。
  万里长城,我们一直在行走。


天马文学 发表于 2023-5-14 20:57:47


序号5(复评三等奖)
信念坚定跟党走
作者:张亚玲  安希斌

  我们伟大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盛开着自由的鲜花,人们畅快地呼吸,享受着华夏盛世美景。
  然而,携古怀远,我们深深铭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付出的坎坷艰辛;同时铭记红色土地上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们;更不会忘记后援的百姓们在革命精神引领下,倾其所有、破家支前。“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真实的写照,是老将军迟浩田的切身心语。
  在秦皇岛市抚宁区榆关镇驸马寨村,有这样一对革命伉俪,他们在信仰的号召下,共同经历了革命烽火的洗礼。解放战争时期,丈夫王永增在前线英勇作战,妻子刘佩侠在后方做着支援前线的后勤保障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夫妇分别担任村干部,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旭日和风,我们前去拜访了驸马寨村革命母亲——刘佩侠。
  (一)信仰感召投身革命
  革命母亲刘佩侠,1932年1月出生,1949年9月入党,现如今与年长她三岁的丈夫王永增,四世同堂,安享晚年。
  问答叙述中,我们共同重回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归还非法侵占的领土、领海。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但是,国民党军队在美军的支持下,从南方来到滦东地区,与人民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绝不能答应的。针对敌人对解放区的不断“蚕食”和“清剿”行动,1945年9月,中共抚宁县委员会成立。1946年2月15日,中共抚宁县委向全县发出《反对敌人“蚕食”“清剿”,做好坚壁清野工作的紧急指示》,要求全县各地与敌人针锋相对,开展反“蚕食”、反“清剿”行动。1946年,冀东第十二地委发布了《关于反顽伪自卫斗争的指示》,并号召青年报名参军。
  1947年,新婚不久的王永增入伍了。他先后在昌黎、乐亭、滦县一带,英勇作战。为了方便作战,手榴弹绑在身上,衣带不解。他不怕流血牺牲,与战友并肩作战,革命队伍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每次传回家信儿,总是报喜不报忧,还不忘鼓励妻子刘佩侠,相信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解放全中国的梦。
  刘佩侠在村里担任着妇救会主任,就像电影《柳堡的故事》铺展的画面,她率领妇女做军鞋军衣,缝补浆洗。她洗着染血的衣裳,搓揉间心疼浴血奋战的战士们,挂念着丈夫。她说:“经常都是火线任务,军装今天晚上拿过来,明天就要弄好了,我们就赶紧干活啊!”不管是起早贪黑,刘佩侠和她的姐妹们干得起劲儿,她期待着“夫妻双双把家还”,过安稳甜蜜的日子。
  1948年,刘佩侠的丈夫王永增,经过战争考验组织考察,光荣入党,并转战出关。他在我们的问询中,唤起永不会磨灭的记忆,脱口而出他当年的部队番号:“八路军十一旅三团二营六连一排三班。”怀念牺牲的班长时,眼角蓄泪。
  刘佩侠不甘落后于丈夫,更加全身心地投入革命工作中,在解放的黎明前夕举起拳头,1949年9月向党旗发出掷地有声的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如下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做群众的模范。六、要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饶永不叛党。”解放战争时期的入党誓词,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入党誓词,同样让我们心中升腾起敬仰之情。
  在战争年代,解放区以民兵为骨干,男女老少总动员,支援前线,服务于战争,为战争做出了贡献。武装民兵配合部队作战或单独出击敌人,青壮年也都配合较大战役,押运粮草,带路做向导,抬担架抢救伤员等。后方的妇女担负着照顾掩护伤病员任务,赶做军鞋军袜。据不完全统计,从1943年起到1948年解放止,全抚宁县先后出征支前民工达33600多人,其中10000人长期随军出征。刘佩侠的丈夫王永增就是这样一名随军转战的革命老兵,关里到关外,塔山阻击战中勇敢冲锋。刘佩侠则留守村中,继续为党为民做工作。
  (二)信念坚定跟党走
  驸马寨村地处丘陵,位于榆关镇西北。据查,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唐太宗征东时,当朝驸马秦山随军途中得病,在此修城养病,故得名驸马寨。随后,高、唐、苏三姓及一些旁姓由山东迁此地落户,庄名沿用至今。
  城已煙没在千年沧桑中,寨墙隐现在人们口口相传的记忆中。唯有断壁残垣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曾被日寇践踏过,曾被炮火轰炸过,等待着春雷唤醒,春雨润泽。
  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新中国成立了。
  在党的号召下,刘佩侠和乡亲们本色不变,精神不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始了重建家园。
  王永增复员归来后,退伍不褪色,赢得村民的拥护,先后被推选为村革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大队长,期间还兼着各生产小队的政工员。
  刘佩侠秉着对党忠诚的信仰,对丈夫工作的支持,夫妻俩就像红砖,哪里需要哪里调。原本她们家是第一生产队的政工员,刘佩侠就跟着到第二生产小队当妇女队长,她白天走家串户动员妇女积极参加生产,趁黑夜和丈夫沟通思想,打理家务。
  她担任了大队妇女主任,巾帼不让须眉,组建了“女子突击队”。十八个姐妹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打井、抗旱浇水、送水送饭,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她一脸自豪地说:“推着独轮车上地送粪,我走起来嗖嗖的。”(意同脚底生风,形容走得又稳又快。)我们想象得到,刘佩侠在生产建设中的拼命架势。
  随着年岁大了,腰身渐老,刘佩侠主动退出了领导岗位。却依然不辞劳苦地帮着亲戚邻里带大了十多个孩子,教育抚养成人,让他们都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祖国富强,人民幸福
  革命母亲刘佩侠赶上过农业合作化,清楚记得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化、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后农民增产增收,乡村经济繁荣发展,抚宁人民生活实现小康。她与丈夫王永增携手七十多年,尽享美好的晚年生活。
  她们的独生儿子王宝林给我们讲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让我们深感唏嘘,默默地对刘佩侠肃然起敬。
  现年71岁的王宝林,高中毕业后到县磷肥厂上班,听说村里缺电影放映员。他想到父母对自己的教导,毅然回村,当了十多年的电影放映员,为活跃村民业余文化服务。他总是遗憾自己没有个兄弟姐妹。他说,小时候羡慕别人家孩子吵闹陪伴的童年时光,他只能孤单地一个人长大;结婚成家了,遇到大事小情也没个商量的亲人,帮着拿个主意,还是一种孤单。谈到刘佩侠和王永增的老年,王宝林笑了,略带骄傲地说:“我不愁爹妈的花销,他们享受着政府给的建国前老党员待遇,挺好的。”
  提及王宝林的小遗憾,刘佩侠和王永增同时解释起来。原来,即便建国初期国家没有制定计划生育政策,他们夫妻双双参加家乡生产建设,实在是没有精力再生养孩子。百废待兴,落后的家乡面貌,贫困需缓的经济,都需要村干部没日没夜的熬神走心,这才只有王宝林一个“宝贝疙瘩”了。
  刘佩侠教育王宝林,为村民服务就要全心全意,不能耍派头。担任村会计20年,王宝林恪尽职守,账目丝毫不差。
  七十年代,国家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少,两个好”,刘佩侠监督儿子王宝林,有了两个孙子后,采取节育措施,且叮咛着“好好培养,给国家做贡献”。如今,大孙子王震大学毕业,在天津安家落户,小孙子王波中专毕业后在山东娶妻成家。
  一到年节假期,四世同堂的欢声笑语溢满老屋。刘佩侠喃喃细语,给孙辈传承着革命精神。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祝福着革命母亲刘佩侠夫妇,颐养天年。我们鼓舞信心,担负起新时代的新使命,砥砺奋进。



序号1(复评优秀奖)
谁是劳先生?
作者:王壬

  咚!咚!咚!一阵清脆的敲门声响起,门外一个身穿亮黄色工装的外卖小哥手上拎着一袋奶茶。
  “请进!”屋子里的人回应了他。
  外卖小哥推开了门,看到屋内有四个人正在办公。于是他拿起手机,扫了一眼外卖信息,便开口问道:“请问……谁是劳先生?”
  “劳先生?”一个中年男人抬头看了看外卖小哥,“我们科室没有人姓劳,是不是错送了?”
  外卖小哥又拿起了手机:“是就业局315号房间,对吧?”
  “对!”他洪亮的回答道。
  外卖小哥微微皱起了眉头:“那应该没错的呀,您是哪位?”
  “我是科室主任,我们科室都不姓劳的。”中年男人是这个科室的负责人,平时大家都习惯称呼他为志江主任,“你还是打电话确认一下买家是谁吧?不然,让别人消费、给我们消受,那多不合适。”
  外卖小哥对志江主任笑了笑,拨通了买家的电话。一阵呼叫等待音过后,一个清脆而熟悉的声音从手机里传了出来,原来是她呀!这让听过这个声音的人不禁把思绪跳转到了几天前,也就是第一次听到她声音的时候。
  这个声音的主人是一个名叫余琪的年轻姑娘。一个月前的她还在自己家所在的乡镇超市里做会计和收银,每个月将近3000块的收入。对于她来说,这份工作虽然有些辛苦,但好在超市离家很近,收入也尚可,最主要的是老板娘与她是同村的邻居,所谓“见面三分亲”,这也正是她能在这家超市工作将近两年的理由。
  可是近来余琪与超市之间却闹起了矛盾,先是超市莫名其妙的丢些了东西,老板娘总怀疑是余琪偷走的。再则是余琪不巧感染了重型感冒,而康复之后身体很差,于是隔三岔五的上班迟到,有时候甚至不能来超市工作。这导致本来关系很好的两个邻居,因为日积月累的小矛盾,变成了针尖对麦芒的“敌人”。
  后来,老板娘认为余琪对自己的工作不仅不认真、不负责,还经常找自己的麻烦,就以她长期旷工和迟到为由开除了她。大病初愈的余琪突然失业,本就满是委屈又被火上浇了油。离职那天她与老板娘大吵了一架,抹着眼泪离开了这个伤心处。
  余琪并不甘心,因为她的性格一向是细心的、认真的。她难以接受原单位以这样的理由,让她的工作经历出现不光彩的一笔。于是,她想到了据理力争,想到了争取自己的尊严,想到了一个能够维护劳动者权利的地方——劳动仲裁。
  想到这儿,她的思绪开始活跃了起来,回到家中也顾不上擦去哭花了的淡妆,从抽屉里找出了纸笔,开始起草了自己的“劳动诉状”。她一边写一边用手机去搜索劳动法律的内容,仿佛自己是在认真地进行工作一般状态,焦躁的心情也平复了许多。是夜伏案疾书,她长出了一口气,决定明天早早的去劳动仲裁提交自己的材料,便起身休息。
  第二天,破晓。秋季初晨的温度虽不似寒冬一般刺骨,但亦是冷风入喉、沁人心肺。余琪坐着开往城区的头班公交呆呆的望着车窗以外,此时的她也不知道自己在思考着什么,仿佛是想要与什么事务做一个了结,又好像去寻找什么东西一样。
  时间转瞬而逝,抚宁城区到了,余琪如梦初醒般下车。她搓了搓冰冷的双手打开手机的导航定位,兜兜转转来到了迎宾路就业局的315号房间——劳动仲裁股。
  315号房间不大,坐北朝东的位置使得上午呆在这里会觉得很温暖。此时屋内,志江主任和三位同志正在忙碌的进行工作。
  咚!咚!咚!一阵清脆的敲门声响起,门外是拿着仲裁申请材料的余琪。
  “请进!”屋子里的人回应了她。
  余琪推开了门,看到屋内有四个人正在办公。于是她开口问道:“请问……是在这里提交劳动仲裁申请吗?”
  “对!”志江主任洪亮的回答道,“你跟单位发生什么矛盾了吗?”
  余琪刚要开口,泪水便止不住地在眼眶上打转。她抬手擦了擦眼泪,一五一十地把自己近来工作发生的经历叙述给劳动仲裁的同志们听,并把自己写的材料递了过去。
  “情况大致了解了。”志江主任点了点头,“你们双方的争议并不大,都是一些日常小事引起来的。这样吧!我先跟单位那边联系一下,咱们定个时间。双方看看能不能调解解决。”
  调解——劳动争议案件的一个主要的处理解决方式,一般对此有误解的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和稀泥”的解决方式。实际上,调解不仅是争议双方对于金额款项的相互让步,更是对争议双方心理上的相互让步,起于争端,止于矛盾,讲法、讲理、讲人情。法律是严肃的,而人心是炽热的。如何用炽热的人心化解矛盾,是一个深刻的课题。
  余琪听到志江主任说要调解,便瞪大了双眼:“调解?算了,算了!那肯定没希望的。我刚和老板娘大吵了一架,她骂的可难听了,还觉得是我偷了她东西呢!”
  志江主任摆了摆手:“毕竟你没有真的偷东西,你们双方更多的还是存在误会,冤家宜解不宜结嘛!况且你们是村里的老邻居了,我认为老板娘她不是那种铁石心肠的人,无非就是脾气急了些。”
  余琪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同意了志江主任的建议,并表示自己可以做出一些的让步。随后便道谢着离开了315号房间。送走涕泪盈眶的余琪后,志江主任先是仔细的审阅了余琪的仲裁材料,用铅笔在纸上勾勾写写着什么,再拿起书案上的电话,拨打了超市女老板的号码。
  “喂!您好,这里是抚宁劳动仲裁!请问是惠济超市的电话吗?”志江主任问道。
  “劳动仲裁?”电话另一头的语气听起来似乎有些生气,“是谁想仲裁我?余琪那丫头吗?”
  志江主任察觉到了对方带有情绪:“您先别着急!我这主要是想跟咱们超市简单了解下情况,主要是为了解决矛盾争议,不是要仲裁谁,您是超市的老板吗?”
  “我是!”从对方的语气中听得出来,仍然心有戒备,“我叫荣翠霞,惠济超市是我开的。”
  志江主任顿了顿:“嗯……是这样,荣经理。刚刚咱们超市的余琪确实找到了我这,主要是因为她跟单位产生了一些误会。余琪这姑娘呢,委托我来跟你们双方协调一下。人家都跟我说了,这都是好多年的老邻居、老大姐了。”
  电话另一头的荣翠霞虽然是一个急脾气的人,但心肠并不坏。她听到志江主任是要调解她们之间的矛盾,也觉得自己当天吵架说了很多冤枉人家的话,这属实不对。
  见她态度稍稍缓和了一些,志江主任便进一步提出了余琪的诉求:“荣经理,你看余琪这小姑娘,年纪轻轻就失业了。按说啊,应该给人家一些离职的补偿……”
  话没说完,荣翠霞的急脾气又上来了:“打住吧,我听明白了!这说来说去,我还得给她掏钱啊?”
  志江主任笑了笑:“从法律上讲,这种情况确实是该补偿人家姑娘的!何况咱们双方劳动合同也没签,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是弱势的。”
  荣翠霞对于“给她掏钱”的这个回答虽然不满意,但她表示自己的劳动法律知识确实淡薄,看在志江主任耐心劝解下,最后还是同意到劳动仲裁和余琪调解。
  志江主任欣慰的挂断了电话,抬头看了看窗外。此刻秋风扯下了街道旁微微泛黄的树叶,枝头的两只麻雀似乎也感受到了一丝凉意,紧密的依偎在了一起。半晌的阳光打在匆匆来去的路人身上,使人觉得这秋日亦有温暖。
  太阳是公正的,它不会因厌恶谁而落下,也不会因在意谁而追随。它只会今天缓缓落下,明天又徐徐升起。在不知不觉中,径自又过了一天。而这一天315号房间将迎来两个“熟悉的陌生人”——余琪和荣翠霞。
  咚!咚!咚!一阵清脆的敲门声响起,门外站着面色凝重的两人。
  “请进!”屋子里的人回应道。
  余琪推开了门,志江主任立刻招呼了过来:“这么早啊!你们是一起来的吗?”
  荣翠霞摆了摆手:“搭的倒是一乘公交车。可不是商量好的,我都不知道她在车上!”
  “还挺默契。”志江主任笑了笑,“我希望在下面的调解阶段,咱们双方也能像搭公交车一样,‘搭乘一致’啊!”
  达成一致!
  大家都被志江主任幽默的话语逗笑了,余琪和荣翠霞两人的心情似乎也有所缓和。志江主任看她们状态不错,于是趁热打铁:“说说吧!咱们看看这事儿,二位的意思是什么?”
  余琪开口道:“志江主任,其实我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只是超市突然把我辞了,心里头很不舒服。我承认我是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毕竟没工作了,还是想单位给我补偿一点。”
  “你打算要多少?”荣翠霞将脑袋转向了余琪。
  余琪从包里掏出了自己写的材料,指了指上边的内容,说:“按劳动法的话是三万多,我这边可以……”
  “啥?三万!”还没等余琪把话说完,荣翠霞的急脾气就又上来了,“这小本买卖,你看我一年到头能赚上几万?志江主任,你说说!我赚的那也是辛苦钱!平时进货、卖货、盘点,家里边还养着猪,种着地的。我孩子今年刚上高中,正是用钱的时候。让我掏三万块钱,我宁可跟你打官司,最后判多少是多少!”
  余琪本意是想主动把补偿数额降低,做出一定的让步。可急脾气的荣翠霞却误解了余琪的意思,以至对她大发雷霆。
  这一发怒引得余琪也生起气来。余琪攥紧了拳头,愤怒的说:“是超市没有签合同还辞退我在先,损害了我权益!你这样做就是错的!你还想怎样?”
  荣翠霞也较起了劲:“没签合同这事不赖我啊!当初我想让你签来着,你说都是一个村的,签不签的都可以。现在又怪我了?”
  志江主任伸手拦住了两人:“好了,二位。我看呐,再这样吵就快成拳击运动了。咱们都消消气!我听出来了,其实双方都占点理。但是呢互相也都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志江主任顿了顿,见两人都没说话便继续说:“调解嘛,就意味着双方都得让步,一时气话就别再讲了。而且我相信,荣老板她能来咱仲裁这里,本身就是有诚意的。要不然,你说你俩大老远来一趟图啥呢?就为打一架嘛?那何必坐车来咱这打呢?我这还不报销车费。”
  “您就别逗我们了呀!”荣翠霞又气又笑,“其实我也不愿意打官司,多麻烦啊!审来判去的,最后交情没了、钱也没了,还得搭功夫费力气。”
  志江主任点了点头:“没错。咱不能因为一些小事,就闹得面红耳赤,非要打官司告状不可,也挺不值当的。你们双方再琢磨一下。”
  余琪想了个想,开口说道:“其实我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在工作上我确实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很多时候闹了误会,是我的问题。荣姐,我是愿意做出让步的。一万块,您看行么?”
  “行!”荣翠霞利落的回答道,“我知道那天我把话说重了,还怪你偷东西,姐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可我这急脾气一上来,就是……哎!对不住了,妹子。一万块钱就当姐给你赔个不是了。要是你想回来上班,咱家超市随时欢迎你!”
  “荣姐……”余琪的泪水止不住地在眼眶上打转,而这一次不再是委屈的泪水,而是感动的泪水。
  “嘿!我就说嘛,你俩最后指定能‘搭乘一致’的!咱这给你们先出个调解书,完事儿之后你们就可以再一起搭车回家了!”大家又被志江主任的话逗得哈哈大笑。
  余琪和荣翠霞连声对志江主任和几位同事道谢。志江主任则说:“不用感谢我们,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分内事!你看咱们现在的生活越过越好了,我们应该感谢的是党的英明领导,应该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过上新生活,应该感谢抚宁的领导干部们和群众的共同奋斗,是大家共同的努力创造了如今的幸福生活。你俩能握手言和,我们也很欣慰呀!”
  送走了重归于好的余琪和荣翠霞,劳动仲裁的同志们都开心的笑了。过不多久后,一个身穿亮黄色工装的外卖小哥敲响了315号房间的门,于是发生了这则故事开头的那一幕。
  “喂,您好!我等你来取奶茶呢!”外卖小哥对着电话说道,“你在哪呢,劳先生?”
  “请您送给315号房间的劳先生。”电话另一头是余琪清脆的声音。
  “谁是劳先生?”外卖小哥依然很迷惑。
  余琪笑了笑说:“请把全名念一下。”
  外卖小哥拿起了手机,点开了订单的详细信息念道:“劳……动仲裁先生?”
  “原来是这个劳先生!”志江主任笑了笑:“地方也对、人也对。可这奶茶还是退回去吧!要不你给送那姑娘家去?”
  余琪在电话另一头赶忙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感谢劳动仲裁,我现在又开始去超市工作了。请务必收下!谢谢你们!”
  “那好吧!”志江主任说,“其实咱们广大劳动者才是真正的劳先生、劳女士,也要谢谢你们啊!”
  所以……到底谁是劳先生呢?是我,也是你,是每一个在工作岗位中努力奋斗的劳动者,是我们新时代征程下所有顽强拼搏、砥砺前行的赶路人!


天马文学 发表于 2023-5-14 21:08:39


序号3(复评优秀奖)
丹心傲骨情如初
——记抚宁区革命母亲贾锡贤
  作者:张亚玲   安希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我乘坐在希斌大哥驾驶的车内,眼望着车窗外而瞬间涌上心头的诗句。
  我们的车轮拐过榆关西桥,一路向北前往贾庄村——革命母亲贾锡贤的家。平静的土地上,缤纷绚烂的花草摇曳妩媚,绿意盎然的庄稼树木透发着生机,过往的人们身上脸上罩着光。
  政通人和,霁月光风。这祥和镜像,是多少位贾锡贤这样的革命母亲祈愿期盼的啊。她,她们,为我们的祖国母亲以中华儿女奋斗进取的精神、不怕牺牲矢志不渝的精神,付出青春热血,付出满腔豪情。做出伟大的贡献,却甘愿归于平凡,在乡野田地默默地绽放别样纯香。
  惊涛骇浪卷起千堆雪,多少古今人物隐入时空……这些革命母亲的精神和事迹,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山川河流不会忘记,子孙后代更不会忘记!
  请跟着我们的脚步,走近革命母亲——贾锡贤。
  
丹心

  贾锡贤,1930年1月出生,1947年7月1日入党。如今虽已鲐背之年,依然头脑思维清晰,说话符合逻辑。她用亲切的家乡话,引领我们的思绪重回到战火纷飞的惨烈,灵魂深处感受她在血色苍茫中追光的一片丹心。
  1942年7月9日,冀东地委决定全面开辟滦河以东地区。冀东地委、冀东军分区先后派遣以宋国祥为队长、张仲三为指导员的第三远征武装工作队沿长城线,经过迁安、卢龙,来到抚宁背牛顶脚下,在猩猩峪、平市庄、蚂蚁沟一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时,冀东十二团一营副营长兼一连连长马骥率领一营(缺第二连)东渡滦河,进入抚宁、临榆北部山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榆关是古关隘,隋、唐、辽、金、元一直为郡、道、州、省的重要界关。地处北部高山背牛顶与南部渤海之间,形胜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因此,1942年秋后,驻在北边的马骥率领的八路军经常下山到南边来,开辟根据地,先从小河峪、猩猩峪、又到车厂村、石门村、龙腰村、李庄村。后继续向南延伸扩大,到了榆关镇贾庄村。
  八路军进村后宣传抗日,组织发动群众,建立贾庄新政权。党、政、武装民兵组织建立起来了,群众也发动起来了,抗日的烈火如星火燎原。贾锡贤出生贾庄村,骨子里流着中国百姓对家园对土地的热爱。她眼见乡亲们被践踏蹂躏的愁容和愤恨,小小心田蕴下革命的火苗。她积极地参与站岗放哨,送信带道等行动中。
  
傲骨

  1943年的贾庄村,朝北是解放区,兴福庄朝南是敌占区。村里的工作越来越多,像接待八路军的军政人员、支援前线做军鞋军袜等等,贾锡贤忙碌着,手脚不时闲地忙碌着。
  1945年4月,十二团马骥部队在东新寨民兵的配合下,在榆关北的捎弓寨村金山岭伏击日伪军,打死日军要员1名(姓名、身份不详,民间传说是“天皇驸马”),随从3名。日伪军沿高庄、捎弓寨、安庄一线来到驸马寨,进村挨家挨户搜查丢弃在战场的尸体。正在驸马寨村与姐妹们纳鞋底儿的贾锡贤和没有离村的老百姓,都被赶到东关路南一个空院子里。
  好几十人,大多数是妇女和老年人,只有一个青年小伙子王忠元。他上身穿一件家织布的白汗衫,下身穿一条黑裤子,是在村外被逮来的。15岁的贾锡贤镇定地站在那里,攥紧拳头给自己力量。鬼子的兽行惨不忍睹。
  持枪荷弹的五个鬼子和伪军包围着这群百姓。喊话威胁交待尸体的下落,未果。敌人中有一个穿便衣的人(后来听说他是个特务,牛头崖南白玉庄人。姓白,人们都给他叫“白特务”。此人,作恶多端,血债累累,民愤极大。1950年镇压反革命时,被政府处决。),谄媚奉承地对鬼子点头哈腰,回过脸来对百姓穷凶极恶,他手里提着一杆上了刺刀的日本“三八”大盖枪,把王忠元带到了靠大门的猪圈里。威逼着王忠元解开上衣扣子,露出胸膛。“白特务”上去就是一刺刀,从下往上一挑,就把王忠元的肚子豁开了。在场的百姓都听到“哎呀”一声,尸体倒地,肠子肚子都流出来了,血淌一地。“白特务”挑死王忠元后,从猪圈里出来,刺刀上的血,滴答滴答往下滴,刺痛着人们的心。他把刺刀尖插进粪堆,想把上面的血擦掉。没擦干净,又把刺刀从枪上卸下来,薅住一位老人的袄大襟(旧时女人的上衣俗称大襟袄,立领,分大小片。),用刺刀剌下一块布,擦净了刺刀上的血。然后,他把大枪立在墙根,从墙根的柴禾堆里,抽出一根三尺左右长镰刀把粗细的木棍。他手里提着棍,歪着头,狰狞面孔围着人群转一圈。场上被王忠元的死亡,笼罩起失去生命的恐惧,鸦雀无声。贾锡贤强压住心头怒火,她做好了赴死的思想准备。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贾锡贤看着“白特务”收下驸马寨一位妇女的钱,放过她,说着:“这还差不多,你是个明白人。”她暗暗撇去一抹轻蔑。“白特务”似乎有所察觉,抻着贾锡贤的胳膊进了空房子的西屋。强行脱掉上衣后,棍子狠狠地落在她的后背上。
  “说,天皇驸马死尸在哪里?八路军去哪了?”剧烈地疼痛袭着贾锡贤。
  “我就是一个小孩子,我不知道!”
  打一阵停下,得不到回答,接着打。贾锡贤咬紧牙关挺着,任凭棍子乱舞打得她血肉模糊。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1947年7月1日,经过斗争洗礼组织考察,贾锡贤秘密入党了。她的脸上泛起神圣的光芒,给我们讲述到:“我们在一个小黑屋子里,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组织有要求“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子女。”
  入党后,她只有一个目标,听党指挥,消灭反动派。开党会往往都是夜里,不论地点远近,榆关、北辛庄(后更名兴福庄)、贾庄或驸马寨,她都敢走着去。她憧憬这片土地以后给予人们收获和喜悦。遵守保密条例,好长时间以后,父母才知道她是一名共产党员。
  
情如初

  伟大的新中国成立了。革命母亲贾锡贤,恋着生养她的、她为之奋斗过的土地,并没有躺到功劳簿上论资格,她甘心情愿地参加生产劳动。但是,仍然不忘以党员先锋的初心律己待人。
  她的丈夫魏焕庭是一名知识分子,倾心从事乡村教育,获得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从事乡村教育满三十年,为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荣誉。贾锡贤任劳任怨地抚养教育5儿1女,吃喝拉撒头疼脑热,外加生活琐碎的人情礼往,以便丈夫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夫妻夜谈时,她鼓励丈夫,提升思想境界,于1983年魏焕庭也加入了党组织。日复日,年复年,丈夫魏焕庭在时光中交付了他的使命“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退休后,本想补偿贾锡贤与他甘苦与共的歉疚,好好陪伴,却偏偏命运作弄,得了食道癌。
  贾锡贤不嫌弃不放弃,她说:“那么难都过来了,现在政策这么好,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愣是哄着劝着魏焕庭重新扬起生命的帆,手术化疗,并效果不错。于2014年,魏焕庭荣获河北省首届“健康之星”称号。
  北宋哲学家张载在《横渠语录》中写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贾锡贤鼓舞丈夫魏焕庭:“名利于咱们没有多大利益关系,对得起党对咱的培养就行了。把你攒的东西写出来,留着。”党的光辉永不褪色啊!于是,魏焕庭综半生心血,付挑灯孤苦,在2002年8月开始执笔,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写近百万文字存于笔端。而贾锡贤常常搬个凳子坐在家门口,她陪乡邻们聊天,怕打扰了丈夫的思路。最终魏焕庭完成了他的《杂文撰集全集》十章,分别是我的回忆录、中国史话、哲学论坛、民俗风情、文学知识、故事笑话、景区浏览、艺苑花絮、实用文体和科学发明。文化需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家风需要传承,共产党员的风貌亦需要传承。
  一辈子奉行艰苦朴素的贾锡贤,欢欢喜喜地张罗过两次家宴,胜过聘娶儿媳,胜过老闺女出嫁的丰盛。第一次是大孙子会林入党,第二次是二孙子春林入党。儿孙满堂,贾锡贤满含深情地回忆着叮嘱着:“你们入党比我们那时候强多了,这么高兴的事儿得庆贺庆贺。我们连吃顿安稳饭,都是梦啊。更别说要荤有荤,素的脆生……”
  告别革命母亲贾锡贤的时候,挂在墙上建党百年相框中的她在笑,杵着拐杖立在屋门口的她在笑,我们一行人笑着笑着心中凝噎。
  贾锡贤,爱党爱国爱家,丹心傲骨情如初。我们生活在盛世中国的后人们,必当弘扬革命精神,砥砺前行。


赵庆喜 发表于 2023-5-21 17:03:45
祝贺各位获奖的老师!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18 11:00 , Processed in 1.250000 second(s), 60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