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943|回复: 4
收起左侧

寻宝

[复制链接]

120

作品

906

互动

7990

积分

版主

成绩
4643
威望
2835
精华
10
粉丝
24
好友
1
注册时间
2019-9-19
最后登录
2024-6-8
在线时间
6640 小时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1-6-19 17: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栖霞山人 于 2021-7-16 12:58 编辑

u=1652619224,3422193041&fm=26&gp=0.jpg

寻      宝
文/杨本堂

  退休后,我玩起了古玩收藏,于是天南地北,走街窜巷,狗颠肚似地忙活起来。两年下来收了不少东西,可是一经鉴定,都是些赝品和仿制品。花了十几万买了一堆垃圾,甩又甩不出去,扔了又舍不得,只好堆放在家里自己观赏。
  一见到它们我就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脑袋一阵阵迷糊。老婆说我不是这块料,身上没有这种细胞,这些破烂你扔得远远的,把屋子腾出来,屋子一宽绰你的血压就降下来了。老婆说得对,于是我把它们装了几个蛇皮袋子,僱了一辆三轮车,我亲自押送到离市中心三十里的山脚下,潇洒地告别了它们。
  我的决心是大的,我像戒烟一样不去想它们,以后常去店里帮助女儿照顾生意,闲的时候打打太极拳,跳跳广场舞,心算是静下来了。心静下来后是一阵阵心疼,心疼我的那些积蓄,轻而易举地打了水漂,水漂在水面上蹦几下才能沉下去,可是我那十几万蹦也没蹦就没了。
  我坐在电视机前,手里的遥控器按了一下,嘿,又是该死的《寻宝》节目。以前就是常看这个频道,才让我荫生了收藏的念头,干起来才知道这行业水深得趟不到底,暗藏杀机,让我全军覆没。我恶狠狠地又按了一下,关闭了电视机。
  我想歪在沙发上眯一会儿,老婆瞅着我笑,说没觉就别装睡,眼珠子骨碌骨碌想啥呢?我是个没有自控力的人,本来不想看《寻宝》,可是闭上眼睛就是那些土得掉了碴的宝贝们,在眼前晃来晃去撵也撵不走。我睁开眼睛,那只本来属于我的手又抓起了遥控器,打开了电视机。
  ……一个女人捧着大碗,笑容可掬地走上来,把大碗放在鉴赏专家面前。鉴赏专家翻来覆去看着大碗,用手指敲了敲,又推向了另一位专家,这个专家又仔细地看了一阵问,不知道你是怎么淘到了这个大碗的。女人高贵地仰起脸,说不是淘来的,是祖传的,我是满族,祖爷爷是个王爷。鉴赏专家哈哈一笑说,原来是个格格,现在我郑重地告诉你,这碗确是个宝贝,清康熙官窑制品,为宫廷用品,为数不多,好好收藏吧。女人吐了一下舌头,说谢谢专家,我想把它做为嫁妆送给女儿,买一套楼房还要添多少钱。专家说如果在本市买一套八十平米的足够了,不过我劝你还是畄着它,还会升值的……
  我的眼睛直了,我的脑袋木了,沙发上好像安装了弹射器,把我弹射到电视机前……这个大碗咋这么眼熟呢,瘦莲花图案,碗底上双圈六字款:大清康熙年制。
  

  一九四八年,是大杨庄改天换地的一年。
  立夏这天,贫农团的大旗靠在了高翰林家的门前,人们一拥而入,把里边的东西搬出大门外,摆满了一条街。
  这时候,一个全付武装的军人在武委会主任的陪同下,穿过摆满斗争胜利品的大街,走进了杨老四家的大门。杨老四正在人群里看热闹,以为是当兵的大儿子回来了,心里突地一下,赶忙跟了进去。走进屋一看不是,杨老四心凉了半截,直楞楞地像根木棍戳在那儿,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人家。
  武委会主任介绍说,这位是您儿子晋忠部队的刘团长,部队南下路过,来看看您老人家。刘团长紧紧握住杨老四的手,说杨晋忠同志是我们“猛虎连”的连长,他作战勇敢,是个了不起战斗英雄,曾立过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三次,一等功一次……刘团长慢条斯理地说着。杨老四显得有些不耐烦,他最担心的是儿子,东北的仗打得很紧,每天都在死人,他迫不及待地问,我家的晋忠好不好,他为什么没来?
  刘团长的声音越来越沉重,说老大爷你生了一个好儿子,您应该为他骄傲。杨老四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吼起来,直说吧,是不是死了。刘团长点点头,只见杨老四脸色煞白,一口鲜血喷出来,倒了下去……
  王桂贤挺着大肚子,在门帘外一直听着,当听到丈夫牺牲的消息,立即眼前一片黑,腿软得站不住了,紧忙扶住门框,手又从门框上出溜下来,抓住了门旁的水缸沿儿,“哗”地一声,水缸随着身子倒了下去。
  小二正专心致致地做着鸟笼子,听到屋里边像倒了墙一样响,急忙跑进来,怎么家里突然来个当兵的,就莫名其妙地死了两口人?吓得杀猪一样喊起救人来。
  西院的五婶六婶拧动着三寸金莲,一步三摇地跑过来,五婶扶起水淋淋的侄媳妇,摸了满把血,妈呀一声说快生了。六婶急忙掀开西屋的炕席,铺上谷草,两个人把侄媳妇抬上炕,一个掐人中揉心口,一个去抱柴禾烧开水。
  经过一阵慌乱之后,急于出生的我在母亲的昏迷中出生了。苏醒过来的杨老四听说儿媳妇生了大胖小子,从东屋挪过来,抱着刚刚包裹好的孙子,像犯了邪似地又是哭又是笑。哭的时候如三伏天突然而至的大雨滂沱,笑的时候如穷汉子一镐刨出了狗头金。
  对比杨老四一家的慌乱,大街上却显得景然有序。把高翰林家的东西捣腾出来以后,由农会的文书逐件登记编号,然后清理现场,叫闲杂人等退出,到分东西的时候叫谁名字谁就过来领。
  农会主席来找杨老四,说这次分胜利果实,第一批先可烈军属来,以下是贫雇农。你是烈属,现在就去领,一户只能拿一件,看哪件好拿哪件。杨老四正处在极度悲伤之中,对啥也没心情,把手一挥说,小二去吧。
  一会儿,小二欢天喜地拎个鸟笼子进来了。杨老四一见就骂开了,败家的玩艺儿,给我送回去。小二嘟囔说,你说拿啥都行,我就喜欢鸟笼子。不送,爱送你送。
  杨老四拎着鸟笼子,骂骂咧咧来到大街上。这时候人们正在往家搬东西,有的抬板柜,有的抬箱子,有的抱肚瓶,有的抱布匹……杨老四把鸟笼子往地上一扔,说不要这个,换一个。农会主席笑着说还来得及,东西有的是,随便挑着拿。
  杨老四顺着大街往西走,满目的五彩缤纷,柜柜箱箱,绫罗绸缎,他看花眼了,走到头又折回来,在一口大碗前收住脚,蹲下身舍不得走了。这口碗出奇地大,蓝色瘦莲花图案,精致细腻,手指弹了弹,声音透珑清脆,杨老四点点头,挟起来就往家走。
  杨老四把大碗放在饭桌上,小二扳不住“嗤”地笑出声来,还以为挑个啥好东西,原来是个“花子乐”。杨老四指着桌子上一个泥盆说,咱家就这么个饭盆子,你看打着几道璺,哪一天碎了用啥盛饭?这口碗好就好在大上,比这盆子也不小,以后就拿它当饭盆子了。
  黄昏的时候,农会主席扛来一张琴桌,放在地上说,老四哥那多好东西你拿啥不好,非拿一个大碗。正好东西分完了,这张桌子没人要,说用它做饭桌吧两头还翘起来,用它做床吧还不够大。大伙儿都认为你有些亏,所以就给你送来了。杨老四说好,过几天就热了,黄花梨木凉快,畄着给我孙子当床用。
  

  每天放学后,二叔照旧做他的鸟笼子。立夏后,南方的候鸟迁徙到北方来生儿育女,有蓝靛颏、红靛颏、虎皮、三麻尖儿……这些鸟儿不但模样俊,唱的也好。二叔要捉上几只关进笼子里,每天听它们唱,逗它们玩儿。
  大花碗刚端上来,二叔就迫不及待地呑食起来,眨眼功夫饭就下去了一半。爷爷瞪他一眼,小声说瞧你那德性,哪辈子饿死的,你嫂子正奶孩子,你等一会儿行不?这时候,小学校长进来了,把爷爷叫出门外,婉转地说你家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做家长的应该配合学校对他进行教育。
  爷爷送走校长回来,怒冲冲地夺下二叔的饭碗,你说,在学校干啥坏亊了?二叔说啥也没干,爷爷见他撒谎,一个耳光扇下去二叔就全招了,说中午去捉鸟,捉得太多了没处放,就把裤腿扎上,塞进裤裆了。
  爷爷又接着吼,校长说一堂课没上,鸟落在女老师的头发上,是你的鸟不?二叔说上课的时候鸟儿不老实在裤裆里乱窜,我痒痒得忍不住了,解开裤子挠,结果鸟就往外飞……爷爷气得脸煞白,点着二叔的鼻子说,你呀你呀,说你啥好,你八岁上学,今年十三了,和你一天报名的都上初中了,你还在三年级蹲着。可惜了给你起的名字,“杨晋书”,就是希望你上完小学上中学,上完中学上大学,给咱家改换门庭,现在你哥哥死了,我将来指望谁……
  爷爷的眼圈红了,望着对门的高家大院,说还是书香门第呀,小儿子又考上大学了,虽然划上了地主成份,谁能小看人家,壮家风还是读书呀。爷爷叹着气走进西屋,看我躺在琴桌上,乱蹬着小腿儿,马上就心花怒放了,在我油光光的脸蛋上掐一把,说孙子长大好好上学,给咱家争口气。
  二叔不上学了,主要是上学没意思,其次是没面了。班里的同学年龄数他大,但是学习成绩数他差,别看个子高,连个班长也当不上。
  二叔的鸟笼子终于做成了,那天在洋河岸边逮了一只红靛颏,关进笼子里。谁知道这傢伙嫌笼子里不自由,一个劲儿地撞笼子,结果几下就把笼子门给撞开,逃了出去。二叔发现他做的鸟笼子确实存在原材料和技术上的问题,哪比得上高翰林家的鸟笼子,红靛颏要是关在那个笼子里,就是撞成脑震荡也飞不出去的。由此二叔恨起那口大碗来,渐渐地对它不待见,捧起来除了蹾就是摔,拿起勺子叮当敲打。可是大碗好像产生了抗逆性,你越嫌我,我就越在你的眼前晃,气死你,连个碴儿也不掉。
  

  日子一天天过去,亊情也一年一年淡化。虽然提起我爹爷爷和母亲还是泪眼巴眨,但是不再没完没了,因为死的人己经死了,活着的人还得活着,往下的日子还得过。
  二叔到了结婚的年龄,我和母亲搬出了西屋,住进了西院六奶家廂房。黄花梨木的琴桌也随着搬了过去。
  二叔娶的是对门高翰林的小孙女,那可是十里八乡的第一大美人。有多少小伙子梦寐以求,百般献媚地凤求凰,但是谁也没竞争过我二叔这个强大的对手,因为我二叔长了一付好皮囊,。再一个原因我家是烈属,她家是地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着脱胎换骨?
  我十岁这年,爷爷去世了。
  这一年由农业合作社转入了人民公社。这一年人们一起上工,一起收工,一起吃饭。六十多户一个大食堂,我们的食堂设在高家大院,四五户人家分在一个屋里吃饭,我和二叔分在一个屋里。
  食堂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吃饭的时候不许用盆,只能用碗。有时候吃着吃着桶里的饭就没了,人们怕饿肚子,于是悄悄地把小碗换了大碗。这时候二叔把爷爷崇拜得五体投地了,亲爹呀你真英明,难道你十年前就算计到了有今天?诸葛亮啊。于是每天把那口吓死人的大碗挟来,一碗舀完,饭就下去了半桶。
  我和母亲翻遍了家里的厨子,最大的也只是小海碗。按理说一个十岁的孩子,一海碗也够吃的,要知道食堂里的饭除了稀粥就是糊糊,肠子越喝越薄,肚子越撑越大,要是能吃饱,我至少要吃三海碗。我这人吃饭怕烫,热一点儿也吃不进去,当我吃完第一碗的时候,饭桶己经空了。
  我摸着空瘪的肚子,贪婪地看着二叔的碗。二叔热得脱去了上衣,松开了裤腰带,二婶在旁边悄悄地捅他,说给梦生均一口吧,孩子没吃饱。二叔头也不抬,反而加大了马力,把一张脸埋在大碗里发出含糊的声音,说不多了,不多了。
  我习惯了这些,从小二叔就不待见我。二叔一惯在爷爷面前和我争宠,因为一个生下来没妈,一个生下来没爹,委屈了哪个也不忍心,爷爷没办法。我母亲却是个贤惠人,反倒让我退缩,所以把二叔惯得没了人样,吃饭的时候目不遐顾,埋头苦干,认饭不认人。
  肠胃“咕咕”向我提着抗议,为了满足它们,我的大脑飞速地旋转起来。大队部门前的锣鼓声提醒了我,我发现锣鼓敲完后送进了大队部的东耳房。这天夜里,趁着母亲夜战(大跃进时期的名词,晚上干农活。)没回来,我挎着竹篮子在夜色的掩护下潜伏进了大队部。
  我卸下窗口一块松动的玻璃,这时候的骨瘦如柴,肚子的瘪凹是多么关键,我像蛇一样轻而易举地从窗口爬了进去,把锣和镲扔出来,又蛇一样轻而易举地从窗口爬了出来。
  我把锣和镲装进篮子,挎到大队部后边的树林里,搬起石头一顿乱砸,把它们变成了碎铜。第二天我把碎铜卖了,买了很多吃的,什么炉果,什么细炸拌,什么饼干。饼干买了好几样,小鱼的,小狗狗的,小马的……反正把钱花光了。饱餐一顿后,我把剩下的藏在了杂伙棚里,畄着以后慢慢吃,反正不能让母亲知道。
  这一天上课我没打盹,老师讲的全听懂了,考试得了一百分,老师夸我有极大的进步,鼓励我再接再励。
  下午第一节课的时候,村里突然严肃起来,大街上站满了公安人员,大队部有公安人员进进出出,照相,指手划脚。
  放学的时候,我被叫去了大队部。
  公安局的叔叔早等候在那里,一个拿着照相机,一个拿着笔记本,还有两个背着匣枪的。拿照相机的叔叔让我站好,给我照了一张照片,一个背枪的叔叔问我,大队的锣和镲是不是你拿走了,我说是。又问我为什么不拿鼓,我说鼓不能吃,牛皮嚼不烂。又问锣和镲呢?我说砸碎卖铜了。背手枪的叔叔突然一拍桌子,说人不大胆子不小,你知道这问题有多么严重。我说知道偷东西不对,可是砸点锣镲算什么,各家各户做饭的锅不是砸碎卖铁了吗,洗脸的铜盆不是砸碎卖铜了吗,门上的铜锁不是也摘下来卖铜了吗……我觉得委屈,哭了,说你们欺负人,许你们大人砸不许我砸。
  我哭得没完没了,公安叔叔反倒慌了,说我们也没把你咋地,你哭的是啥?好吧,你先回去,以后別干了。说着,一推门我妈进来了,说孩子我没教育好,以后一定严加管教。然后在本子上签了字,我们就回家了。
  后来我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在当时属于重大政治亊件。没处理我的原因有三,一是目的单纯,只是为了吃;二是我刚十岁年龄太小;三是我家是烈属,大门上有“人民功臣”匾。
  

  我三天没去上学,也三天没去食堂吃饭,母亲每顿从食堂给我带回一碗饭来。
  我恨二叔吃饭的那口大碗,它让我小小年纪背上了不光彩的名声,成了人人谈论的笑柄。奇怪的是恨又恨不起来,听母亲的话语中,好像大碗和我父亲有着莫名奇妙的关联。
  父亲长的什么样呢?这是我冥思苦想的问题。听母亲说,父亲是村里第一条好汉,扛着二百斤的粮食口袋能弯下腰去提鞋,能把小牛犊子抱起来扔在地上。还说父亲是个战斗英雄,带领他的“猛虎连”与敌人争夺一个山头,七上八下,终于占领了山头,牺牲的时候还抱着机枪,保持着扫射的姿势……董存瑞、黄继光、王成许多电影里的英雄形象在脑海里浮动,我只能在他们身上寻找父亲的身影。
  我是个梦生,生下来就没父亲,多少次梦里父亲拉着我走在上学的路上,我仰起脸来望他,他是那么高大,高大得看不清面目。我多么渴望父亲带着我去看戏,多么渴望父亲给我做一支柳笛,多么渴望父亲抱抱我,在这个时候,甚至渴望得到父亲的一顿斥骂和一记耳光。我松开紧紧咬住的嘴唇,泪水像决了堤似地流出来,滴滴嗒嗒落在琴桌上,浸湿了课本和作业本。
  二婶挺着大肚子走进来,她快生了,没去上工。
  二婶昨天晚上就来过,是来安慰我的。她检查着我的作业本,问我为什么没去上学,我说不想上学了。她抚摸着琴桌说,这张琴桌是咱们家唯一带有文气的东西。你知道吗,它是古代读书人弹琴用的桌子,上边还刻着“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字呢,你知道是谁的诗句吗?我摇头,她说是李白的。她说李白小的时候不爱读书,有一天从课堂上溜了号,看见一个老太太磨着一根铁棒子。李白问这是做什么,老太太说是磨绣花针。李白笑了,说要磨多少年才能磨成绣花针,老太太说只要天天磨,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磨成的。李白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从那以后再也不逃学,长大后成了一名大诗人。
  我听得入了迷,看着二婶那张秀气的脸,她比我们的女老师还厉害,连琴桌上虫子似的古字都认识,二婶有知识。可是这样一个人,怎么嫁给了二叔呢?二叔的文化太低了,数字只认得123、456、666,汉字只认得鱼、万、饼、东、西、南、北、中。
  正说着,东院一阵混乱,二婶说家里来人了。我也跟了过去,原来公社的周部长带着民兵来抓人,说是二叔不参加集体劳动,参与赌博,昨晚抓赌的时候跑了,还打了人。
  二叔身手不凡,从赌场逃出来,发现墙角下有个人,上去一个通天炮,趁那个捂脸的时候,双手往下一按,登着肩就上了房。听说那人还受了处分。
  

  也许这张琴桌真的有它独特的蕙兰气,让我在它的熏陶下变得聪明,从小学到中学,经过两次跳班,我于一九六五年考入了河北大学。
  这一年,二婶也因为实在没办法和二叔共同生活下去,提出了离婚。二叔爽快地答应了,因为长期在一块地上耕耘,再好的地也会厌烦的,凭着二叔的条件,是不会缺地种的。
  七岁的寄生判给了二叔,财产的分割很简单,二婶只带走了结婚时娘家陪的古琴。离婚后二婶没住在村里,投奔了在天津工作的三哥。
  寄生每天跟着父亲混在赌场里,饿了在赌场吃几口,困了在赌场睡一觉,醒了就挤在人缝里看打牌。龙王爷后代会行雨,很快寄生就入了门,什么“三抓儿”、“六抱儿”、“天杠”、“地杠”,那些赌博的专用词语他都懂,有时候还在父亲旁边帮着配牌。
  母亲严肃地告知了我这一切,让我给二婶写封信,说寄生到了上学的年龄,尽快接到身边去,跟着他爹学不出好人来。二婶很快来接寄生,并答应不给二叔要任何抚养费。二叔巴不得这样,又少了一个累赘。
  这一年二叔贼星发旺,当上了村里造反派的“大司令”。
  二叔每天戴着红胳膊箍,带着他的“瓦岗寨”的弟兄们忙着造反、破“四旧。首先遭殃的是村东关帝庙里的关老爷,脖子套上绳索,喊声“一二”,老傢伙没了昔日的威风,“扑通”一声倒地。把老傢伙的尸体扔进村外的莲花汀里,汀里的鱼就往上窜,张着嘴喘气,白花花地漂了一层。
  “瓦岗寨”的人砸红了眼,想到了各家各户的胆瓶、围屏、古字画、铜佛……那些带有古味的东西,不是都应该砸么?
  二叔首先想到了我家的琴桌。他听媳妇儿说过,琴桌曾经是云南总督家的东西,因为总督的女儿嫁给了高翰林的儿子,做为嫁妆抬到了老高家。而且上边镂刻着龙凤的图案,不是地地道道的“四旧”么。二叔决定以身作则,以大公无私的精神带着人进了我家的院子。我母亲上工没回来,二叔一脚踹开门,把琴桌扛在了肩上。
  大黄狗见有人从家里拿东西,一下子挣断链子,咬住了二叔的裤腿。也许二叔的裤子总也不洗,被汗渍沤没了拉力,只听“嗤啦”一声,顺着裤线扯到了裤腰。二叔使劲地挣脱,大黄狗使劲地往后拽,裤腿像掀开了一道门帘,凉嗖嗖地露出个所以然来……“瓦岗寨”的弟兄们乐得前仰后合,二叔的脸上挂不住火,老羞成怒,抡起琴桌砸下去,正砸在大黄狗的脑袋上,四腿一伸就死了。
  二叔马上剥狗煮肉,劈柴呢当然是琴桌的木头,谁想琴桌这傢伙却顽固得很,任你怎么疟待它,斯斯文文就是不上火,慢腾腾地燃烧着。然而狗肉却煮得很烂乎,香喷喷地弥漫半个村子。
  接下来二叔又下了一道命令,一边打狗一边破“四旧”,因为狗阻挠破“四旧”,是反革命行为。同时二叔又总结出经验,煮狗肉最好是黄花梨木,其次是红木和铁梨木。
  二叔这伙人疯了,黑夜吃狗肉,白天破“四旧”,东家进,西家出,撗行无阻。这时候村里人也看明白了,既然东西保不住,你们砸还不如自己砸,于是“呯呯啪啪”自家动起手来,凡是带古味儿的东西全部砸碎烧毁,胆瓶、围屏、帽简等碎片堆满了南河滩。
  

  写到这儿,我觉得很累。变了灰烬的琴桌又浮现在我面前,它伴随着我度过了小学和中学,它的文物价值就不必说了,黄花梨木是世界稀有木材,论价值可是寸木寸金呀,我不只一次为它悲痛。后来想没了就没了罢,现在最耽心那口大碗,是不是也砸碎了,真想到南河滩去看看,那些碎片还在不在。
  我决定回一趟老家。
  我给二婶和寄生打了电话,问他们是不是一块儿回去。二婶回了电话,说不回去了,回去也是心堵。她说和寄生商量过,尽快给你二叔找个老年公寓,把他养起来,总之是不想见他,又不能不管他。知道吗,如果那个琴桌在,也许还有可能。琴桌和古琴陪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父亲说那是我的嫁妆……电话那头已经泣不成声,我完全明白了,原来是因为琴桌到了我们家,二婶才嫁给了二叔,难怪二婶每次来我们家串门儿,对琴桌总是含情脉脉,舍不得离开。可怜的二婶,不是琴桌做了你的嫁妆,而是你做了琴桌的嫁妆,让你牺牲了花一样的青春。
  二婶又说,原以为琴桌放在你那儿是物有所归,没想到还是难逃厄运。至于那口大碗,如果还在的话,就由你收藏吧,它本来就应该属于你的。还有那个古琴,我就畄给寄生了。
  汽车上了高速,四十分钟就到了大杨庄。自从接母亲到了市里,三十多年没回来过。村里已经面目全非,村外一个水上乐园,池里开着鲜艳的荷花,一座小桥连着湖心小小的广场,人们有的打太极拳,有的接胡琴唱歌,有的下棋……我极力回想着,这不是当年破“四旧”投放泥像,药死鱼的荷花汀么。沿着这个记忆我确定了正街的位置,把汽车开了进去。
  从车窗望去,雪白的院墙,街道两旁的月季花正开,鲜艳夺目,光彩照人。家家门前的大枣都熟了,一串串闪烁着赤红。一样的白铁大门,一样高的院墙,一样的水泥洋房……我深深地呼吸着故乡的空气,努力辩认着,寻找着,问询着,哪个是我家的老宅呢?有人告诉我,你走错了。
  我干脆把车开进了村委会,找到了村主任。村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叫高全,是寄生的表弟。我们是熟人,我问起二叔,这多年靠什么生活,是低保么。高全一笑说,他有个当老板的儿子,评不上低保,每个月寄生把生活费打到我的卡上,再由我转给他,老头子不缺钱花,美中不足的,就是有点儿孤,一年也不见个人来看他。
  我红着脸把话岔开,说大杨庄搞的不错呢,高全满脸自信地说,托改革开放的福,是省级文明村。
  高全坐上车,把我带到后街,又往南拐进一个杂草丛生的小胡同,高全指着前边的两间小屋说到了,当年杨晋书赌输了祖上的三间房,一直过着窜房檐的日子。后来没人招了,我就把他安置在这个废弃的仓库里,本来从前街进来更近,但是太影响市容,所以从前边堵上了一道墙。
  

  高全说有亊,走开了。我打开汽车后备箱,把东西拿下来,一低头进了屋子。
  锅台连着炕,半个炕乱七八糟堆着东西。我一进屋,惊动了电饭煲里的苍蝇,“嗡”地一声炸了营。炕的另一头坐起个人来,吓了我一跳,白头发遮着半个脸,胡子拉喳。我从乱糟糟的毛发中寻找着五观,一双痴呆呆深陷的眼睛,一张没有牙支撑的嘴巴,这就是我的二叔么?我心里一阵莫名其妙的酸楚,差一点掉下泪来。
  我叫了一声二叔,二叔把脸凑过来,你是……我说我是梦生,您的侄儿梦生呀。二叔一把抓住我的手,喊着我的名字孩子一样“咿咿”哭了起来,梦生啊,二叔想你们呀,这么多年没一个人来看我,知道你们都恨我,盼着我死呀。我安慰着二叔,只有谎言才能掩盖难以回答的问题,说我们一直很忙,知道您老人家身体很好,所以就放心了。其实解释得很牵强,市里到大杨庄不过百里的路程,怎么能三十多年不给个面见?二叔又问嫂子好吗,我说妈三年前就去世了,二叔又哭起来,说嫂子一辈子太苦了,最后也没见到嫂子一面。
  我觉得一切都过去了。人性本来是善良的,但是在仇恨和欲望下有时会迷失本性,那些丑陋的东西就会占居上风,而把善良迷失,二叔是,我也是,不同的是,二叔在迷失后醒悟,而我在执着着迷失。他是我的亲叔叔,屁股臭是连肠肉,打断骨头连着筋,我怎能恨了他这多年呢。
  中午我给二叔做了饭,打开带来的牛肉罐头和啤酒,二叔很高兴,一边吃一边说,把攒了几年的话都说了,他说想二婶,知道是妄想,但还是想。
  看着日已偏西,我竞忘了今天来干什么。我说这么多年,一直耽心咱家土改分的大碗,是不是破“四旧”的时候也砸了。二叔说没砸,那不过是要饭的花子碗,它不算“四旧”,就像老太太的小脚,能把它算“四旧”吗。我问在哪儿,二叔拍着脑袋想,说搬了几次家都没扔,用它盛过麻将牌,用它喂过狗,后来狗卖了……二叔说想起来了。二叔把我带到房后边,拨开一人高的蒿草,从一堆垃圾中抠出了大碗。它安然无恙,擦去上边的泥土,依然光彩照人。
  回到前边,我说想收藏这口大碗,因它是咱家分的唯一的土改胜利品,是我爹用命换来的,畄着做个念性。二叔说拿去吧,我用不上它了,你也看到我的饭量了,一小碗足够的。
  ……
  书架撗头的桌子上,一边是我母亲的遗像,另一边空着。空着的是父亲的位置,因为父亲生前没畄下遗像,也没畄下遗物。
  大碗就安放在那个位置。我想父亲的时候,有时候独自坐在书房里,凝视着它,看着看着大碗就红了,鲜红鲜红的,像盛满了一碗血……
  
写于2017年8月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作品

364

互动

5267

积分

版主

成绩
2742
威望
1670
精华
2
粉丝
18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8-12-1
最后登录
2024-6-5
在线时间
658 小时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1-6-19 18:41: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平易而生动,情节连贯而曲折,内容含蓄而感人。短篇大作,字少文优。其风格可与莫言的巜丰乳肥臀》相媲美。大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作品

906

互动

7990

积分

版主

成绩
4643
威望
2835
精华
10
粉丝
24
好友
1
注册时间
2019-9-19
最后登录
2024-6-8
在线时间
6640 小时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21-6-21 07:32: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仙人兄谬赞。此文为四年前所作,翻出来怕草稿遗失,打出来供朋友们茶余饭后把玩,喷饭也罢,扼腕也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不枉我辛苦一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作品

756

互动

7309

积分

铜笔作家

成绩
4005
威望
8648
精华
9
粉丝
18
好友
5
注册时间
2018-2-17
最后登录
2023-1-20
在线时间
626 小时
性别
真实姓名
王泽生
发表于 2021-6-24 17: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年前曾在本堂兄家中看过草稿。这次重读依旧一字不拉的读完。故事脉络清晰,从一个大碗展开,就是几十年的历史。土改、大跃进、文革、改开一路走来。大碗串起了一段段故事。这些故事让人感慨,让人深思。善和恶,美与丑展现的淋漓尽致。通过这些故事,应该给人启发,人该怎样做人。小说中文字没有说教,但作者创作此文的初衷,我们应该深深会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作品

906

互动

7990

积分

版主

成绩
4643
威望
2835
精华
10
粉丝
24
好友
1
注册时间
2019-9-19
最后登录
2024-6-8
在线时间
6640 小时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06:26: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和诗一样,不能用过多的说教和提示,要给读者畄出空间。作者给读者畄下的是空间,读者理解出的是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0 01:36 , Processed in 2.875000 second(s), 37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